模板12 古诗词“炼字”类题型答题模板
真题分析 “炼字类”试题在设题形式上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考查字词的锤炼,这种形式的试题题干多问“好不好”“好在哪里”“哪个好”“能不能换”;另一种是通过考查对字词的赏析来考查炼字。题型上以问答题据多。
常见设问 一、常见设问形式 1.诗中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诗中的“×”字,有的版本作“×”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诗句中“×”字换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5.赏析诗中“×”字的妙处或说明“×”字的表达效果。 二、常见题型 1.赏析词语(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请对颔联“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中的“眠”和“噪”作简要赏析。 2.分析词语作用(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 3.词语能否删去(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本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关键词 说明文语言特点
命题预测 古诗词“炼字类”是中考试题中的高频题。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以及拟声词等也常有涉及。以动词(包括形容词等活用为动词)最为常见。
答题模板
第一步 明确字词含义
第二步 分析表达效果
第三步 联系主旨情感
第四步 组织语言作答
注意 按照“含义+效果+作用”的思路,条理清晰地写出答案
技巧点拨
一、答题步骤
Step 1:定位字词,解释本义
明确题目要求赏析的字词,结合词典或语境解释其基本含义。
示例:“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本义为“热闹、喧哗”。
Step 2:还原语境,描绘画面
结合诗句描述该字词营造的具体景象或动作。
示例:“闹”字将杏花盛开的动态与声音具象化,仿佛杏花在枝头竞相绽放,充满生机。
Step 3:分析手法,深化情感
判断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等),并联系作者情感。
示例:“闹”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杏花生命力,表达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悦。
Step 4:总结作用,升华主旨
归纳该字词对全诗意境、情感或结构的作用。
示例:“闹”字成为全诗点睛之笔,烘托出春意盎然,反衬后文“孤独”的对比效果。
二、常见误区与应对
1.误区一:只解字义,不联诗句
纠正:必须结合上下文分析,避免孤立解读。
2.误区二:忽视手法,泛泛而谈
纠正:明确修辞手法,增强分析深度。
3.误区三:脱离情感,机械答题
纠正:联系作者背景与诗歌主题,挖掘情感内涵。
三、实战演练
题目示例:赏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中“空”字的妙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按步骤作答,并展示参考答案:“空”字本义为空寂,描绘雨后山林的静谧;通过以静衬动(“空”中隐含鸟鸣、泉声),营造幽远意境;表达诗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
四、炼字分析四步法
炼字分析四步法
1. 解字义 → 本义 + 语境义
2. 绘景象 → 动态/画面/感官
3. 析手法 → 修辞 + 情感关联
4. 明作用 → 意境/结构/主旨
答题要点
第一步: 读题 阅读所给诗词、注释,审读题目。
第二步: 解答 1.释含义:解释该字的本意及在语境中的含义;
2.析手法:分析这个字或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如词的活用),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3.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4.说作用:结合背景,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哲理,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第三步: 整理 对答案进行整理,检查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模板: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解释含义、点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绘……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为……做了铺垫”(表达感情/具体作用)。
真题示例
(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上滩
[清]查慎行
建溪①之恶恶无比,狠石高低势随水。
竹篙如铁船如纸,曲折蜂窠②犬牙里。
南浦迢迢六百里,大滩小滩从此始。
黄河亦可滥觞③耳,不到水穷行不止。
【注释】①建溪:闽江的支流,南浦溪南流汇合崇阳溪后成为建溪。②蜂窠:即蜂巢。这里指船夫的竹篙在礁石上磕出的痕迹。③滥觞: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黄河滔滔,势不可当,也可以探寻到源头。
颔联中“犬牙”一词与“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中的“犬牙”一样,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说说其表达效果。
( (2024·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
王褒①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馀蒲②。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③。
[注]①王褒: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周文学家。②馀蒲:指西域蒲类国的遗迹。③来送月支图:指西域月氏国遣使来贡、臣服汉朝。月支,即月氏。
小元选择本诗参加“诗意中国”古诗文朗诵会,老师建议“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中“唯”“但”二字要重读。请你简要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
(202(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一路风景一路歌。请参加班级品诗沙龙。
田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请对颔联“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中的“眠”和“噪”作简要赏析。
(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登泰山
张养浩①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②,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③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④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⑤。
【注释】①作者青年时代初次登上泰山时所作。②齐州:济南古名;化用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③井处:喻居处狭隘,下句中“巢居”意同。④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⑤高寒:指天上先人居处。
本诗颔联“ ”一词写出了泰山烟云缭绕的古老奇观,又通过“五更”一句写出了泰山日出的 景象。
(2024·贵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①
[宋]卢炳
莎②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绿水千畦。惭愧③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④妇耕夫。画作今年稔⑤岁图。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减字木兰花,词牌名。②莎:通“蓑”。③惭愧:难得,侥幸。④馌yè: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③稔rěn:谷物成熟。
词中“□”处,有人推测是“时”字,有人推测是“急”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词内容阐述理由。
(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章台①夜思②
唐末五代时期·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
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填空题。
批注二:炼字传情。尾联“又”字写出了 。
举一反三
1.(2025·浙江杭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
2.(2025·陕西榆林·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词自产生以来,以晏殊、柳永等人为代表,风格多婉约,而苏轼却另拓词风。请补全对话,了解苏词特点。
友人:苏君,近日读到《江城子·密州出猎》,风格与以往之词大为迥异呀!
苏轼:呵呵。数日前我猎于郊外,得此词,令东州壮士齐声歌之,颇壮观也!
友人:先前,词多婉约,而此词具有① 的特点。其中“② ”一句中,君自比孙权,语气甚“狂”啊!
3.(2025·湖南长沙·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
[南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莫下帘光好,恐妨云往来。
以下是小勤和小勇关于这首诗开展的讨论。请根据诗歌内容及情感,补全对话。
小勤:我最喜欢这首诗的首联,它紧扣诗歌标题,写出了诗人创作的情境。
小勇:确实。首联中“ ① ”这一环境也有助于表现诗歌的意境、诗人的心境。
小勤:你最喜欢哪一联?
小勇:我最喜欢这首诗的尾联。这一联的意思是: ② ,表现出诗人 ③ 的精神追求。
4.(2025·湖北十堰·一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其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文中画横线的诗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从哪两个词可以看出?
5.(2024·贵州黔东南·一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夜宿七盘岭①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②平仲:即银杏。
颈联空格处应该填哪个词?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A子规 B.黄鹂
1.(2025·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上片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请解释其含义。
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
(2025·浙江绍兴·一模)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舟次临清①有感故乡梨园之音②
【明】帅机③
清源一望思依然,巨镇殷殷④接鲁燕。
万户烟云明似锦,千航钲鼓响连天。
久羁北土裘应敝,乍听南音泪欲涟。
早岁来游渐潦倒,烹羊沽酒可论钱
【注释】①临清:今属山东省,别称清源,是古京杭大运河旁的一座重镇,地处南北水上交通要道,为各种戏曲音乐文化的交融、传播地。②梨园:戏曲代称,“故乡梨园之音”指江西弋阳腔。③帅机:江西临川人,明隆庆进士,然在官场屡遭挫折;万历三年,诗人从北京到南京,路经临清码头听到弋阳腔,写下此诗。④殷殷:形容数量广众、人口聚集,众多。
诗人在清源码头听到“南音”,产生了哪些感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2025·江苏南通·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①,今思霍冠军②。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释】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王维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颈联“连”“入”两个字的妙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模板12 古诗词“炼字”类题型答题模板
真题分析 “炼字类”试题在设题形式上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考查字词的锤炼,这种形式的试题题干多问“好不好”“好在哪里”“哪个好”“能不能换”;另一种是通过考查对字词的赏析来考查炼字。题型上以问答题据多。
常见设问 一、常见设问形式 1.诗中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诗中的“×”字,有的版本作“×”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诗句中“×”字换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5.赏析诗中“×”字的妙处或说明“×”字的表达效果。 二、常见题型 1.赏析词语(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请对颔联“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中的“眠”和“噪”作简要赏析。 2.分析词语作用(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 3.词语能否删去(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本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关键词 说明文语言特点
命题预测 古诗词“炼字类”是中考试题中的高频题。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以及拟声词等也常有涉及。以动词(包括形容词等活用为动词)最为常见。
答题模板
第一步 明确字词含义
第二步 分析表达效果
第三步 联系主旨情感
第四步 组织语言作答
注意 按照“含义+效果+作用”的思路,条理清晰地写出答案
技巧点拨
一、答题步骤
Step 1:定位字词,解释本义
明确题目要求赏析的字词,结合词典或语境解释其基本含义。
示例:“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本义为“热闹、喧哗”。
Step 2:还原语境,描绘画面
结合诗句描述该字词营造的具体景象或动作。
示例:“闹”字将杏花盛开的动态与声音具象化,仿佛杏花在枝头竞相绽放,充满生机。
Step 3:分析手法,深化情感
判断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等),并联系作者情感。
示例:“闹”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杏花生命力,表达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悦。
Step 4:总结作用,升华主旨
归纳该字词对全诗意境、情感或结构的作用。
示例:“闹”字成为全诗点睛之笔,烘托出春意盎然,反衬后文“孤独”的对比效果。
二、常见误区与应对
1.误区一:只解字义,不联诗句
纠正:必须结合上下文分析,避免孤立解读。
2.误区二:忽视手法,泛泛而谈
纠正:明确修辞手法,增强分析深度。
3.误区三:脱离情感,机械答题
纠正:联系作者背景与诗歌主题,挖掘情感内涵。
三、实战演练
题目示例:赏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中“空”字的妙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按步骤作答,并展示参考答案:“空”字本义为空寂,描绘雨后山林的静谧;通过以静衬动(“空”中隐含鸟鸣、泉声),营造幽远意境;表达诗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
四、炼字分析四步法
炼字分析四步法
1. 解字义 → 本义 + 语境义
2. 绘景象 → 动态/画面/感官
3. 析手法 → 修辞 + 情感关联
4. 明作用 → 意境/结构/主旨
答题要点
第一步: 读题 阅读所给诗词、注释,审读题目。
第二步: 解答 1.释含义:解释该字的本意及在语境中的含义;
2.析手法:分析这个字或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如词的活用),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3.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4.说作用:结合背景,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哲理,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第三步: 整理 对答案进行整理,检查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模板: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解释含义、点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绘……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为……做了铺垫”(表达感情/具体作用)。
真题示例
(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上滩
[清]查慎行
建溪①之恶恶无比,狠石高低势随水。
竹篙如铁船如纸,曲折蜂窠②犬牙里。
南浦迢迢六百里,大滩小滩从此始。
黄河亦可滥觞③耳,不到水穷行不止。
【注释】①建溪:闽江的支流,南浦溪南流汇合崇阳溪后成为建溪。②蜂窠:即蜂巢。这里指船夫的竹篙在礁石上磕出的痕迹。③滥觞: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黄河滔滔,势不可当,也可以探寻到源头。
颔联中“犬牙”一词与“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中的“犬牙”一样,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案】“犬牙”意为“像狗的牙齿一样”,闽江自上滩以后,水道弯弯曲曲,犹如犬牙交错。滩势如犬牙的比喻,把建溪的险恶十分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水路险阻,更显诗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思路详解
这首诗描绘了建溪的恶劣水势,表现出对大自然险峻奇特的景象的生动刻画。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摹了水流对船的威胁,借此突显旅途的艰难。尾联以黄河发源作为隐喻,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探索精神,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词语。
“曲折蜂窠犬牙里”,采用比喻手法,“犬牙”的意思是“像狗的牙齿一样”,形容滩石尖利,且杂乱无章,犹如犬牙交错;“蜂窠”的意思是“像蜂窠一样”,形容滩石之多,险滩密密麻麻,船过其间,危险万分。闽江自上滩以后,水道弯弯曲曲,滩石遍布犹如蜂窠,犹如犬牙交错。这句比喻的描绘,形象地表现出激流中船行的艰难以及河床的错综复杂。虽然前路难行,但诗人依旧无畏无惧向前进,以“犬牙”反衬诗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坚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 (2024·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
王褒①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馀蒲②。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③。
[注]①王褒: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周文学家。②馀蒲:指西域蒲类国的遗迹。③来送月支图:指西域月氏国遣使来贡、臣服汉朝。月支,即月氏。
小元选择本诗参加“诗意中国”古诗文朗诵会,老师建议“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中“唯”“但”二字要重读。请你简要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
【答案】“唯”“但”两字都意为只有,两句诗写的是在边塞,除了大雁,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飞禽;而在这关口的树木,也只是生长着榆树。重读“唯”“但”更能表现边塞的荒凉和战士们的孤独与坚韧,寄托了诗人对战士们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思路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先理解词语意思,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点、感情。
“唯”但”都是“只有”的意思,这两句诗意为:在边塞,除了大雁,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飞禽;而在这关口的树木,也只是生长着榆树。从字面上看,“塞禽唯有雁”描述了在边塞的天空中,飞翔的鸟类几乎只有大雁。大雁是候鸟,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迁徙,它们的存在为这荒凉之地增添了一丝生机,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对远方的思念和向往。在这里,大雁不仅仅是鸟类,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们象征着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让战士们在遥远的边塞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关树但生榆”则描绘了边塞的植物景观。在边关,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原因,生长的树木并不多,而榆树则成为了主要的树种。榆树的生命力顽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这也象征着战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榆树也给人一种荒凉、孤独的感觉,这与边塞的环境和战士们的情感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点睛】参考译文:飞蓬就像那些出征的战士们,千里迢迢,他们奋力前行。在边塞,除了大雁,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飞禽;而在这关口的树木,也只是生长着榆树。他们背靠着山峦,望着那些曾经的堡垒,心中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当他们系好马匹,会看到一些余下的蒲草,这些都成了他们辨认归途的标记。手下的骑兵送来敌国的地图,以便部署下一步的追击行动。
(202(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一路风景一路歌。请参加班级品诗沙龙。
田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请对颔联“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中的“眠”和“噪”作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作者在创作此诗时抓住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典型的形象:顽皮的孩子,夕阳西下时林中的归鸟,飘渺的炊烟,隐约传来的鸡犬声,林中飘来的香气,天边的稻云,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恬静与安详。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思路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作答此题,可通过分析诗歌中对乡村景物、生活场景的描写以及一些关键字词来体会作者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满足之情。诗中描绘了筑圃、儿童眠、鸟雀噪、烟火村声、林菁野气、稻云黄等乡村生活的场景和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充满生机的氛围。如“儿童眠落叶”体现乡村生活的安宁舒适,“天末稻云黄”展现丰收的喜悦,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享受和对这种生活的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对乡村生活细致而生动的描绘,流露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登泰山
张养浩①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②,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③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④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⑤。
【注释】①作者青年时代初次登上泰山时所作。②齐州:济南古名;化用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③井处:喻居处狭隘,下句中“巢居”意同。④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⑤高寒:指天上先人居处。
本诗颔联“ ”一词写出了泰山烟云缭绕的古老奇观,又通过“五更”一句写出了泰山日出的 景象。
【答案】 烟九点; 磅礴(壮丽、壮观)。
思路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万古齐州烟九点”意思是:自古以来齐州大地如九点烟尘般渺小。根据注释可知,诗人化用李贺“遥望齐州九点烟”的诗句,以浪漫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触,描绘出泰山之巅俯瞰大地时,用“烟九点”一词写齐州大地如九点烟尘般渺小而朦胧,凸显出泰山的高耸入云以及视野的开阔,展现出泰山烟云缭绕的神秘而古老的景象。
“五更沧海日三竿”意思是:五更时分在泰山能看到沧海之上红日高悬。“五更”点明时间之早,在黎明时分,沧海之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高达三竿,这一景象极具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受到日出时的辉煌和力量,生动地展现出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和壮观之美。
(2024·贵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①
[宋]卢炳
莎②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绿水千畦。惭愧③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④妇耕夫。画作今年稔⑤岁图。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减字木兰花,词牌名。②莎:通“蓑”。③惭愧:难得,侥幸。④馌yè: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③稔rěn:谷物成熟。
词中“□”处,有人推测是“时”字,有人推测是“急”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词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示例:赞同“急”字,能展现农民劳作的辛勤,也能凸显农忙时节的紧张气氛。
思路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上阕描绘了农民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忙于农事,秧苗出得整齐的场景,体现了农事的繁忙。下阕写风斜雨细,麦将黄时又遇寒,送饭的农妇和耕地的农夫,共同构成了一幅为今年丰收努力的画面。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的意思是,农民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田间紧张地忙碌着,这正是家家户户农忙的时节。“急”字更能凸显农忙时节的紧张气氛,与上下阕的整体氛围相契合,生动地展现出农民们抢农时、忙生产的急切心情。而“时”字相对较为平淡,不能很好地突出农忙时的紧迫之感。故推测是“急”字。
(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章台①夜思②
唐末五代时期·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
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填空题。
批注二:炼字传情。尾联“又”字写出了 。
【答案】作者的无限秋思与哀愁,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
思路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
尾联“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承“故人殊未来”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故人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凶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写家书;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时值秋季,芳草凋零,故人不来,秋雁“又”回,家书难寄。结句以景收尾。“秋雁又南回”,点出时当冷落的清秋季节,每每看那结伴南飞的大雁,诗人内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结。着一“又”字,说明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他已过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又”字将悲情推到了一个高潮,表达了诗人无限的秋思与哀愁,和无尽的思乡怀人之情。
举一反三
1.(2025·浙江杭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
【答案】“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悠闲自在、闲适自得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陶醉于自然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思路详解
这是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诗中描绘田园生活,以“心远地自偏”点明心境,“采菊”“见南山”等画面闲适自在,展现诗人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心境,借景与事表达对自然与归隐生活的热爱。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悠然”一词精妙至极。“悠然”本意是安闲、闲适的样子。在这里,诗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一词生动地描绘出诗人采菊时那种不慌不忙、从容自在的动作状态,体现出他内心的平静与闲适。同时,诗人以这样悠然的状态不经意间抬头看到南山,这种自然的举动和状态,形象地展现出诗人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纷扰,完全陶醉在眼前自然美景之中的心境。诗人通过“悠然”一词,将自己对田园生活那种轻松惬意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深深向往之情,都细腻地表达了出来,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
2.(2025·陕西榆林·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词自产生以来,以晏殊、柳永等人为代表,风格多婉约,而苏轼却另拓词风。请补全对话,了解苏词特点。
友人:苏君,近日读到《江城子·密州出猎》,风格与以往之词大为迥异呀!
苏轼:呵呵。数日前我猎于郊外,得此词,令东州壮士齐声歌之,颇壮观也!
友人:先前,词多婉约,而此词具有① 的特点。其中“② ”一句中,君自比孙权,语气甚“狂”啊!
【答案】 豪放/粗犷 亲射虎,看孙郎
思路详解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词风,突破了传统婉约词的局限。词中通过描绘出猎场景,表达了作者虽年老仍怀壮志的豪情。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突显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整首词语言雄浑,情感奔放,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文学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本题考查诗歌风格。
结合本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可知,苏轼以“狂”字开篇,描绘出自己左手牵黄犬,右手托苍鹰,率领众多随从,如席卷平冈之势的狩猎场景,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尽显豪迈奔放。此外,“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等句,体现出苏轼即便鬓发微白,仍有豪情壮志,毫无婉约词中的柔媚与哀怨。由此可知,此词具有豪放的特点。
结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苏轼在这里说要像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以“孙郎”自比,展现出自己的英勇气概和非凡胆略,语气极为“狂”傲。由此可知,“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充分体现了苏轼的“狂”。
3.(2025·湖南长沙·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
[南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莫下帘光好,恐妨云往来。
以下是小勤和小勇关于这首诗开展的讨论。请根据诗歌内容及情感,补全对话。
小勤:我最喜欢这首诗的首联,它紧扣诗歌标题,写出了诗人创作的情境。
小勇:确实。首联中“ ① ”这一环境也有助于表现诗歌的意境、诗人的心境。
小勤:你最喜欢哪一联?
小勇:我最喜欢这首诗的尾联。这一联的意思是: ② ,表现出诗人 ③ 的精神追求。
【答案】 竹林/竹斋 此时最好不要放下帘子,不然恐怕会妨碍雨后天空中的云朵往来 追求内心宁静,向往自由
思路详解
这首《听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竹斋中听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首联通过“眠听雨”与“梦里长青苔”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颔联和颈联则通过“门寂山相对”与“花却为诗开”等句,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尾联“莫下帘光好,恐妨云往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①空:首联“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意为:我躺在竹斋里,听着雨声入眠,梦里似乎也能看到青苔慢慢地生长。首联中“竹斋眠听雨”紧扣诗歌标题“听雨”,同时“竹斋”这一环境元素也为全诗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氛围,有助于表现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心境。故应填:竹林/竹斋。
第②③空:尾联“莫下帘光好,恐妨云往来”意为:此时最好不要放下帘子,不然恐怕会妨碍雨后天空中的云朵往来。诗人不希望被室内的帘幕所束缚,希望保持与自然的直接联系,这种追求与全诗所营造的意境相呼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据此作答即可。
4.(2025·湖北十堰·一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其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文中画横线的诗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从哪两个词可以看出?
【答案】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水落、 天寒。
【导语】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以登临岘山为契机,结合自然和历史,探讨人事更迭的哲理。诗中景物描绘如“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传达时光流逝之感,“羊公碑尚在”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意。全诗情感深沉,蕴含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水落鱼梁浅,大寒梦泽深”描写出水落石出的寒冬景象,“水落”展现出肃杀凋零的景象,云泽“深”远而令人感到空旷无依,这些景象正烘托出诗人内心为“人事有代谢”而伤感的情绪情。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颈联写秋冬时节草木凋零,水落石出,云梦泽深远,以萧条之景寓感伤之情。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故诗句描写的画面是“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从“水落”与“天寒”可以看出。
5.(2024·贵州黔东南·一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夜宿七盘岭①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②平仲:即银杏。
颈联空格处应该填哪个词?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A子规 B.黄鹂
【答案】A 颈联空格处应填“子规”。子规声悲哀婉转,在古代诗歌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在诗中可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游子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或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黄鹂声音清脆,常常被赋予美好欢快的象征意义,与诗歌意境不符合。
思路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子规在古代诗歌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它的啼声往往被形容为凄切动人,故常用于营造悲凉氛围,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黄鹂有婉转动听的叫声、温和柔婉的性情,往往象征美好事物,常被借以表达对春、对生机的赞美。结合“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等诗句,可知诗人独游在外,望着天上的残月和星空,思念家乡、亲人,渲染的是一种悲凉哀伤的情感,故选“子规”更符合诗歌的意境。
1.(2025·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上片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请解释其含义。
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
【答案】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也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思路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意思是: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作者由眼前的景色想到了千百年兴衰之事,故这个问句引发怀古之情思,是借景抒情的写法。结合背景可知,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流露出悲痛的感情。“悠悠”一词表面是写江水绵绵不绝,奔腾而去。而深层次地,更是形容时间的漫长、久远。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2025·浙江绍兴·一模)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舟次临清①有感故乡梨园之音②
【明】帅机③
清源一望思依然,巨镇殷殷④接鲁燕。
万户烟云明似锦,千航钲鼓响连天。
久羁北土裘应敝,乍听南音泪欲涟。
早岁来游渐潦倒,烹羊沽酒可论钱
【注释】①临清:今属山东省,别称清源,是古京杭大运河旁的一座重镇,地处南北水上交通要道,为各种戏曲音乐文化的交融、传播地。②梨园:戏曲代称,“故乡梨园之音”指江西弋阳腔。③帅机:江西临川人,明隆庆进士,然在官场屡遭挫折;万历三年,诗人从北京到南京,路经临清码头听到弋阳腔,写下此诗。④殷殷:形容数量广众、人口聚集,众多。
诗人在清源码头听到“南音”,产生了哪些感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中“南音”即指“故乡梨园之音”,是诗人故乡的戏曲形式。诗人久羁北土,途径临清意外听到“南音”,不由激起了思乡之情;②他早年外出追求功名,在官场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潦倒”,如今衣衫破旧地来到繁华的“巨镇”清临,颇有失意落寞之感,不禁涕泪涟涟,感慨万千。
思路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诗歌大意:我站在清源(临清)岸边远望,思绪依然沉浸在回忆之中。这座重镇繁华热闹,连接着山东(鲁)与北京(燕)。万户人家的炊烟和云雾交织在一起,明亮得如同锦绣一般美丽。河面上千艘航船来来往往,船上的锣鼓声连天响起,热闹非凡。我长久地羁留在北方,身上的衣物都已破旧不堪。突然听到家乡(南方)的戏曲音乐,泪水几乎要流下来。我早年四处游历,如今渐渐落魄潦倒。是否还能像从前那样,烹饪羊肉、买酒畅饮,谈天论地,不考虑钱财的多少呢?
结合“久羁北土裘应敝,乍听南音泪欲涟”和注释③“帅机:江西临川人,明隆庆进士,然在官场屡遭挫折;万历三年,诗人从北京到南京,路经临清码头听到弋阳腔,写下此诗”可知,诗人久居北方,远离故乡,此时在临清码头意外听到故乡的戏曲声音,自然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使得他倍感亲切,也倍感哀伤;
结合“早岁来游渐潦倒,烹羊沽酒可论钱”可知,诗人早年外出求取功名,但仕途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有些“潦倒”。此时,他身处繁华的临清码头,目睹万户烟云、千航钲鼓的盛景,而自己却衣衫破旧,失意落寞。这种对比使得他更加感慨自己的遭遇,不禁涕泪涟涟。
3.(2025·江苏南通·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①,今思霍冠军②。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释】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王维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颈联“连”“入”两个字的妙处。
【答案】①“连”,连接之意。平旷的沙漠与远山的白雪连为一体,表现了沙漠的辽远壮丽,无边无际;②“入”,吹入之意,风卷蓬草,吹入云天,黄沙飞扬,昏天暗地,写出了边塞雄浑开阔之景。
思路详解
考查词句赏析。
整句的意思是:平旷的沙漠与远山的白雪连为一体,表现了沙漠的辽远开阔,无边无际,突出边地的荒凉阴冷;风卷蓬草,吹人云天,黄沙飞扬,昏天暗地。这样的景色描写突出了边塞低沉凄冷之景。连,连接之意,无垠的大漠与远处的雪山连成一体,表现了大漠的辽远壮丽。入,吹入之意,狂风卷起蓬草,一直吹到天际。漫天黄沙飞舞,天地间一片昏暗,表现了边塞的雄浑壮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