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9 14: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本课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散文。文章具体描写了一天之中天空中不同的景物,和大地上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突出了大自然的奇妙。课文篇幅不长,但文质兼美。课文结构完整,描写细致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第一段先总写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第二至十八段再具体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其中第二至八段分别从清晨的景色、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雨点的声音、雨后的美景、傍晚的落日余晖、黑夜里群星闪烁等方面写出了天空中不同景物的奇妙之处,第九至十六段则写出了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绿荫;秋天的风、落叶、蝴蝶和鸟;冬天的冰雪等大地上的不同景物,展示出了大地的奇妙。第十七、十八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指出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文章首尾呼应,使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在师生共读中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文中对大自然的赞美,体会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对自然文学作品的热爱。
语言运用:会认“呈、雕”等9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正确读写“呈现、变幻”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优美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从不同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描写角度,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在探究世界奇妙之处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世界的奇妙进行个性化思考和表达。
审美创造:欣赏文章描绘的优美画面,感受世界的奇妙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奇妙之处的感受,如绘画、写作等。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天空和大地的奇妙的。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天空与大地中不同景物的样子,感受大自然奇妙。尝试写一写大自然中“极普通的事物”的美。
教学难点
借助组合阅读,内化、运用阅读方法,感悟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
教师: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 )的世界。
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设置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形成初步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初读课文,朗读正音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课文,请大家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之后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两个小组进行展示,一个小组负责1-8自然段,另一个小组负责9-18自然段。
【设置意图】通过指名读、小组合作读,纠正字音,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标。
环节三:默读分类,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描写了奇妙的世界中哪些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顺序出示词条。
清晨的景色、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雨点的声音、雨后的美景、傍晚的落日余晖、黑夜里群星闪烁。
夏日的绿荫;秋天的风、落叶、蝴蝶和鸟;冬天的冰雪
2.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试着将这些景物在黑板上分分类吗?是啊,看来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景物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3.除了写天空和大地的部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总结:课文就是这样,第一段先总写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再分别从天空、大地两方面描写奇妙的大自然。最后第十七、十八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指出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体会着这样的写法,再来读读课文。
【设置意图】学生汇报奇妙的世界有哪些景物后,利用板书分类整理,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环节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教师: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快来看看,哪个字需要我们注意?
(1)引导学生关注多音字。
(2)引导学生关注易错字。
在书写上,“幻”中的右半部分容易加上一“撇”和“幼”混淆,“诱”的第八笔是“横折折折钩”,“润”右半部分不要多加一“点”把“王”写成“玉”。本课部分生字的书写要点:
“幻”的笔顺是:“撇折、撇折、点、横折钩”。“横折钩”起笔处与第二个“撇折”对齐,因为字笔画较少,可以把笔画写开一些。右半部分不要多加一“撇”。
“诱”的笔顺是“点、横折提、撇、横、竖、撇、捺、横折折折钩、撇”。右半部分的秀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
2.生字我们不仅要读正确,写正确,还要写美观,这些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规范书写。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练习左右结构的字和笔画较多、较少的字的书写。“幻”书写时笔画写开。“乘、型”要注意缩小笔画间距。把这些生字放入到词语中读一读。
【设置意图】学生自主识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结构以及笔画多寡,指导书写规范、端正。
作业布置
1.书写本课生字词。
2.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生词,回顾课文
1.听写生词:
呈现、变幻、奇迹、诱人 圆润、光芒、飞翔、冰柱 刀剑、普通、模型
2.读一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设置意图】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环节二:品读天空奇妙
1.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作者都在什么时候仰望天空?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自己圈一圈,画一画。
指导学生进行订正。
2.自己都来读读这部分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天空是奇妙的?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之后小组交流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清天空的奇妙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景物的奇妙之处。
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按照时间顺序,从清晨的景色、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雨点的声音、雨后的美景、傍晚的落日余晖、黑夜里群星闪烁这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中不同景物的奇妙之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天空的景物,读出热爱之情。
【设置意图】默读圈画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景物的奇妙之处。
环节三:品读大地奇妙
1.教师:默读课文第9—16自然段,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大地的呢?填写表格。
时间 景物
春 种子生根、开花,水果诱人
夏 绿树成荫
秋 风、落叶、蝴蝶和鸟
冬 房檐上的冰柱与积雪
2.这些大地上的景物中,哪些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你的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清大地的奇妙的。指导学生读出大地上不同景物的奇妙之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大地上的景物,读出热爱之情。
4.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景物,再来读读作者的语言,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设置意图】利用表格提取课文信息,引导学生梳理大地上四季的景物,通过朗读读出大地四季景物的奇妙之处。
环节四:总结全文,组合阅读
1.指导朗读17-18自然段。
重点指导:
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乱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1)联系下文找出例子。
作者所说的极普通的事物都有哪些呢?再来读读这段话,圈出这些例子。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总结:是啊,这三个例子中的东西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所以普通的意思是平常的,一般的。可是作者正是从这些极普通的事物身上找到了美。
(2)联系上文丰富理解。
再来看看课文前面,作者还在哪些生活中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了美?
(3)联系课外深入理解。
生活中还有哪些极普通的事物,让你感受到了美?联系生活进行交流。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7段,读出热爱之情。
2.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3.组合阅读《夏(节选)》。
(1)大自然中的奇妙还不仅仅如此,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作家梁衡笔下的夏天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夏(节选)》后汇报:作家笔下的夏天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是啊,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写出这样的夏天呢?再来默读文章,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
学生交流汇报:作者是从夏天金黄的色彩和紧张的旋律两方面来描写夏天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对夏天的热爱之情。
【设置意图】通过联系上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组合阅读中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作业布置
1.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2.完成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
不同方面 普通事物中的美
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