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1. B (3分)
2. D (3分)
3. A (3分)
4.①坚定的立场表达。使用“坚决反制、奉陪到底”“绝不接受”“绝不坐视”等强硬措辞,明确且毫不
含糊地表明中国面对美国霸凌时的坚定立场,体现出大国在原则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和坚定魄力。
②强烈的情感态度。“狂挥关税大棒”“单边霸凌、歇斯底里”等表述,鲜明地表达出对美国行径的不
满与谴责,彰显中国作为大国敢于对不合理现象说“不”的勇气。
③有力的比喻论证。“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一比喻,形象地展现出中国经济的
强大韧性和广阔发展空间,传达出中国不惧外部冲击、从容应对挑战的底气和魄力。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必须列举材料二的语言进行分析。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
情给分。
5.①丢弃幻想,坚持斗争。丢弃以躲避退让求和平的幻想,下定斗争决心,充分认识到斗争的长期性、复
杂性和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②明确斗争方向与立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站在人民立场,维护国
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善于斗争,讲究策略方法。做到忧患意识和战略定力的统一、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的统一、斗争过程
和斗争实效的统一。
④坚守发展主动权,增强抗压实力。保持自身发展节奏,扎实做好国内的事,不断增强经济、科技等综
合实力。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6.C (3分)
7.B (3分)
8.
①揭示作战时间之久。从开头的 4 月下旬到真正的 6 月中旬,侧面体现出作战时间长对战士们的影响,
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战争的艰辛与残酷,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②使得情节合理化。解释此时已进入 6 月中旬,山里花红柳绿,战士们躲进深山、在山里寻找食物等情
节发展便符合逻辑。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时间之久”“情节合理”等相关的内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
给分。
9.
①形成情感冲击并深化主题。“归来”是希望战士们能平安从战场归来,但炊事班“再也回不来了”,
这巨大的情感落差冲击着读者的内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②赞扬抗美援朝战士的精神。炊事班的人没能“归来”,但他们英勇无畏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会永存,在
战友和人们心中是精神的“归来”。
③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思考。标题与结尾的反差,促使读者思考战争的意义,让读者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
以及为了和平人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共 6 分。从主题的深化、战士的精神、读者的启发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其他答
— 1—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DF (3分)
11.C (3分)
12.C (3分)
13.
(1)外出游学结交他人,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什么忧虑,所不知道的事情是如何为人立身(或“保全自身”)
罢了。
(2)对于关系疏远的人,终究很难立刻就信任他们,信任他们或许会招致灾祸。
【评分参考】
第(1)句,交物:结交他人(结合教材《谏太宗十思疏》中“则纵情以傲物”实词考查);“所未知者”:
“所……”固定结构,译为“……的事情”;(患:忧虑,担心;为身:为人立身/保全自身。)。关键点
各 1 分,句意 1 分。
第(2)句,遽,立刻;或,也许、或许;罹,遭致、遭受。关键点各 1分。句意 1 分。
14.
①恭敬、忠信有利于为人立身(或“保全自身”)。
②恭敬、忠信有利于治理国家。
③恭敬、忠信是颜渊本身具有的品质。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答到“有利于为人立身(或“保全自
身”)或有利于人际交往”“有利于治国理家”“颜渊本身具有该品质或希望颜渊保持该品质,注重内心
修养”等之类的答案即可。
15.D (3分)
16.
①以景结情,富有韵味。诗人在宴集结束后,听到夜晚台阶下秋虫的鸣叫,以这一秋夜之景收束全诗,
将秋兴之情寄托在虫鸣声中,含蓄蕴藉。
②视听结合,营造氛围。通过听觉上的“阴虫鸣”和视觉上的“夜阶”,描绘出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夜
氛围,烘托出诗人在宴集后的复杂心情。
③以声衬静,突出心境。秋虫的鸣叫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以虫鸣声衬托周围环境的“静”,凸显出诗人
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④文题照应,结构精巧。尾句的“阶”字,与诗题中“探得阶字”相呼应,使诗歌在结构上前后关联紧
密,体现出诗人作诗时构思的精巧。
⑤运用设问,引发思考。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导读者的思绪,让读者跟随其笔触深入体会诗歌情境,
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手法 1 分,分析 1 分。答出“以景结情”“视听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文
题照应”“设问”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得 6 分。
17.
(1)天下归仁焉;守拙归园田;
(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3)示例一: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3)示例二: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3)示例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示例四: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示例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3)示例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3)示例七:八音协奏陈金石,万舞分行整羽旄
(3)示例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2—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评分参考】每句 1 分,有多、漏、错字均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18. ①哪个伤害大
②白天适度补觉/小睡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 2 分,共 4 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
酌情给分。
19. ①熬夜会导致代谢异常、提高患病概率;
②熬夜会损伤免疫系统;
③熬夜会影响记忆力和思维。
【评分参考】每点 1 分,共 3 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20. ①原句采用设问的方式,先提出“熬夜后又应该如何自救呢”的问题,然后再回答,设置悬念,引发
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而改句直接陈述,较为平淡,缺乏这种引人入胜的效果。
②将“熬夜后如何自救”这一重点内容置前进行强调,使核心内容更加明确。读者在看到问题的瞬间,
会更加关注后续的答案。改句则没有这种强调作用,容易让读者忽略这一关键信息。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共 4 分。“设问”的效果 2 分。语序的强调效果 2 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
情给分。
21.B (3分)
22. ①“祕”改为“泌”;
②“哂”改为“晒”;
③“稳”改为“紊”;
④“抗”改为“亢”。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指出错别字 1 分,修改正确 1 分。
23.【材料解读】在当今时代,网络点赞已然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交现象。轻点屏幕,便能轻松送出点赞,
收获认可与赞许,这种便捷性使得人们沉溺于屏幕上那一片片如潮水般涌来的点赞,沉浸在虚拟世界营造
出的认可氛围之中。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现。街头巷尾,人与人之间往往呈
现出冷漠疏离的状态,陌生人之间缺乏应有的关心与交流;公共场所里,无视规则的行为屡见不鲜,插队、
大声喧哗、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反映出在现实场景中,真正符合道德规范、值得他人点
赞的行为少之又少。
材料深刻揭示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在人们行为和态度上的巨大反差。网络点赞的泛滥,一方面源于
其操作的便捷性,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能迅速表达对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在虚拟环境
中,人们可以较为轻松地塑造自己想要呈现的形象,通过点赞与被点赞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但这
种虚拟的认可却让人们渐渐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情
感、时间和精力,而且真实的场景往往伴随着各种复杂的因素,这使得人们在现实中更倾向于自我保护,
表现出冷漠与疏离。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现象反映出人们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失衡。过度依赖网络点赞,意味着人们在
虚拟世界中寻求低成本的认可,却在现实中逃避了真实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个
人对真实情感体验的麻木,更会使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际关系受到负面影响。所以,材料意在提醒人
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屏幕上的光鲜,而要清醒地认识到虚拟认可带来的潜在危害,呼吁大家回归现实,在
真实世界里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和弘扬那些真正值得点赞的行为,从而重塑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模式和价值
观念。
【参考立意】
从“屏赞”到“行赞”,回归现实的价值践行;
虚拟点赞易成瘾,现实善举待“点燃”;
挣脱虚拟点赞枷锁,拥抱现实美好行为;
莫让“屏赞”遮望眼,且于现实践善举;
— 3—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扬现实点赞风帆,破虚拟认可迷障;
弃网络点赞虚浮,筑现实善举根基。
【阅卷标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
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20~16分) (15~11分) (10~6分) (5~0分)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
中心突出 符合题意中心明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容
内容充实 确内容较充实思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
基 思想健康 想健康感情真实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分
础 感情真挚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级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发
展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等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
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 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个字扣 1分;每 1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
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注:本次作文阅卷细则、建议,请阅卷教师参考“答案详解”
— 4—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答案详解
1.B
【点石详解】A项,“实现了”变未然为已然。材料一原文是“前所未有地接近”。C 项,“但是只有我国
及时对此做出了反应”无中生有。从材料二无法看出其他国家是否做出了反应,也无法说明只有我国做出
了反应。D 项,“只能示弱退让”曲解文意。材料二原文是“在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韪,侵害国际社会公利的
当下,中国不示弱、不退让”。
2.D
【点石详解】“国际舆论对我国并不友好”理解片面。根据材料二“对中国的‘不屈服’,国际国内舆论
一片高赞,而舆论场中也存在一种论调……只要中国服软讨饶”可知,国际舆论也有一些论调对我国较友
好,支持中国的做法。
3.A
【点石详解】根究材料二“充分显示中国‘心中有数,手上有招’”可知,“心中有数,手上有招”的主
体对象是中国,A项主体对象是欧盟,不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4.
①坚定的立场表达。使用“坚决反制、奉陪到底”“绝不接受”“绝不坐视”等强硬措辞,明确且毫不
含糊地表明中国面对美国霸凌时的坚定立场,体现出大国在原则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和坚定魄力。
②强烈的情感态度。“狂挥关税大棒”“单边霸凌、歇斯底里”等表述,鲜明地表达出对美国行径的不
满与谴责,彰显中国作为大国敢于对不合理现象说“不”的勇气。
③有力的比喻论证。“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一比喻,形象地展现出中国经济的
强大韧性和广阔发展空间,传达出中国不惧外部冲击、从容应对挑战的底气和魄力。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必须列举材料二的语言进行分析。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
情给分。
【点石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首先应当明确题目要求:需要分析材料二在表达上如何展
现大国的勇气和魄力。其次梳理材料内容:仔细阅读材料二,明确其主要围绕中国面对美国贸易霸凌时的
态度、立场及坚持斗争的原因展开论述。最后从不同角度分析:①立场表达角度。关注文本中能体现中国
坚定立场的词句,如“坚决反制、奉陪到底”“绝不接受”“绝不坐视”等。②情感态度角度。找出材料
中表达对美国行径态度的词语,像“狂挥关税大棒”“单边霸凌、歇斯底里”等。③论证方法角度。注意
到文中使用的比喻论证,如“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本题从 2024 年新高考Ⅰ卷的 T4
变型而来,意在加深学生对信息类文本表达技巧的把握。
5.
①丢弃幻想,坚持斗争。丢弃以躲避退让求和平的幻想,下定斗争决心,充分认识到斗争的长期性、复
杂性和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②明确斗争方向与立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站在人民立场,维护国
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善于斗争,讲究策略方法。做到忧患意识和战略定力的统一、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的统一、斗争过程
和斗争实效的统一。
④坚守发展主动权,增强抗压实力。保持自身发展节奏,扎实做好国内的事,不断增强经济、科技等综
合实力。
— 5—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点石详解】
根据材料一“我们应当正视时局,居安思危,丢弃以躲避退让求和平的幻想,下定斗争决心,坚定斗
争意志。下定斗争决心,应对于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做足心理准备”和材料二“坚持斗争,是
因为得寸进尺、反复无常是霸凌者的一贯作派……若在这样愈发荒谬的要求前屈服,只会招致更加疯狂的
‘霸权变现’”即可得出答案①;
根据材料一“习近平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
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共产党人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更不是为了一时意气、个
人私利搞折腾,而是站在人民立场,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反动势力斗争到底”即可得出答案②。
根据材料一“习近平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也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者交织、相互激
荡,矛盾纷繁复杂,需要我们有轻重、有策略地进行斗争,做到忧患意识和战略定力的统一、战略判断和
战术决断的统一、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的统一”即可得出答案③。
根据材料二“坚持斗争,是因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将发展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美国的
关税霸凌冲击,我们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发展主动权。不因一时困难而彷徨动摇,
不因外部挑战而回头倒退,志不改、道不变,稳住自己的发展节奏,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中国人有这
样的能力,更有这样的耐心”即可得出答案④。
6.C【点石详解】“暂时放松了警惕”错误。根据原文“刚经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役之后,他们仿佛进入了
一种仙境,这里没有了战争,没有了枪炮声,周围静得可怕。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他们身
处敌人后方,周围都是敌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和敌人遭遇。整个师都在突围,也不知道其他战友现在
何处。所有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可知,战士们感到独孤与恐惧,并没有暂时放松警惕,战士
们深知此刻的宁静是暂时的。
7.B【点石详解】“有条不紊的行动节奏”错误。这些时间词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战争氛围,但无法看出战士
们的行动节奏是否有条不紊。
8.
①揭示作战时间之久。从开头的 4 月下旬到真正的 6月中旬,侧面体现出作战时间长对战士们的影响,
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战争的艰辛与残酷,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②使得情节合理化。解释此时已进入 6月中旬,山里花红柳绿,战士们躲进深山、在山里寻找食物等情
节发展便符合逻辑。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时间之久”“情节合理”等相关的内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
给分。
【点石点拨】
解答此类情节作用题,需从内容和结构等维度切入。先聚焦内容上的时间跨度,从 4 月下旬到 6 月中
旬,通过时间推移侧面展现战争漫长,能让读者深切感受战士们的艰辛与战争残酷,这是内容上增强感染
力;再看结构,点明 6 月中旬山里环境,为战士们藏身、找食物等情节提供合理依据,使故事发展顺理成
章。答题时紧扣文本,精准概括内容与结构作用,避免空泛表述。
9.
①形成情感冲击并深化主题。“归来”是希望战士们能平安从战场归来,但炊事班“再也回不来了”,
这巨大的情感落差冲击着读者的内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②赞扬抗美援朝战士的精神。炊事班的人没能“归来”,但他们英勇无畏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会永存,在
战友和人们心中是精神的“归来”。
③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思考。标题与结尾的反差,促使读者思考战争的意义,让读者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
以及为了和平人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 6—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共 6 分。从主题的深化、战士的精神、读者的启发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点石点拨】
分析标题与结尾反差题,核心在于挖掘情感与主题。先从情感冲击出发,“归来”期望与“回不来”
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战争残酷,深化主题;再关注精神层面,战士肉体虽未归,但英勇无畏精神长存,
实现精神“归来”;最后落脚读者层面,这种反差引发对战争意义、和平价值的深度思考。答题时围绕这
三方面,结合文本具体情节,便能清晰阐述其安排的深意。预计 2025 年高考仍会注重此类对文本深层内涵
挖掘的题型,需强化对比、象征等手法与主题关联的分析能力。
10.BDF
【点石详解】“不然”意为“不这样”,作句首状语可独立成句,其后 B 处断开;“血肉之躯”定中结构
完整,D 处断开;“谓之无身可也”与“谓之非人可也”句式结构一致,其间 F 处断开。(原句:不然,血
肉之躯,谓之无身可也,谓之非人可也。)[句意:如果不这样,那么这血肉之躯,就可以说没有身体(没
有真正的人的意义),也可以说不是人了。]
11.C
【点石详解】C 项,“含义相同”错误。《齐桓晋文之事》中“申之以孝悌之义”的“申”意为“申诫、告
诫”。A项,“故问于孔子”的“于”表示引出动作的对象,意为“向”;《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于”表示比较,意为“比”。D项,《兼爱》中“故盗贼有亡”的“有”为通假字,同“又”。
12.C
【点石详解】“不与亲近熟悉的人相比而与关系疏远的人相比,这才是智慧之举”错误。根据材料一“人
于亲数者多玩,而于新交之疏者意方亲,故多不比于数而比于疏。虽仁者容或有此,盖以为未害于义,故
惟其情之所之,然不可以言智矣”可知,杨简并不认为“不与亲近熟悉的人相比而与关系疏远的人相比”
是智慧之举。
13.
(1)外出游学结交他人,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什么忧虑,所不知道的事情是如何为人立身(或“保全自身”)
罢了。
(2)对于关系疏远的人,终究很难立刻就信任他们,信任他们或许会招致灾祸。
【评分参考】
第(1)句,交物:结交他人(结合教材《谏太宗十思疏》中“则纵情以傲物”实词考查);“所未知者”:
“所……”固定结构,译为“……的事情”;(患:忧虑,担心;为身:为人立身/保全自身。)。关键点
各 1 分,句意 1 分。
第(2)句,遽,立刻;或,也许、或许;罹,遭致、遭受。关键点各 1分。句意 1 分。
14.
①恭敬、忠信有利于为人立身(或“保全自身”)。
②恭敬、忠信有利于治理国家。
③恭敬、忠信是颜渊本身具有的品质。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答到“有利于为人立身(或“保全自
身”)或有利于人际交往”“有利于治国理家”“颜渊本身具有该品质或希望颜渊保持该品质,注重内心
修养”等之类的答案即可。
【点石点拨】
解答此题需紧扣文本,分层提取关键信息。从“恭则远于患……信则人任之”可知恭敬、忠信利于为
人立身与人际交往;“勤斯四者,可以正国”表明其利于治国;材料一强调“恭敬忠信,颜子所自有”,
说明这是颜渊本具品质,孔子意在提醒其保持并注重内心修养。答题时精准概括原文要点,分点作答,避
免遗漏关键信息。预计 2025 年高考仍会侧重此类对文言文核心观点提炼与分析的题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 7—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颜渊打算向西去宋国游学,向孔子请教说:“怎样做才能为人立身呢?”孔子回答说:“做到恭敬、
忠信就可以了。为人谦恭就能远离祸患,为人敬重就会被人喜爱,为人忠诚就能与众人和谐相处,为人诚
信就能被人任用。(一个人)勤勉践行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国家了,何况只是为人立身呢?”
颜渊此时,应该是处于他内心“长久(连续多个月)不违背仁德”的境界之后吧?他的德行已经有所
成就,所以想要自我检验(去外面游学实践)。外出游学结交他人,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什么忧虑,所不知
道的事情是如何为人立身罢了。他担心在乱世中会招致祸患,所以向孔子请教。从孔子所给的回答中,可
以充分看出当时的情况。如果是其他人听到孔子这样的回答,往往大多会只注重外在表现而失去根本,只
有颜渊才能领悟孔子这番话的真谛。孔子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导就是如此(恰当)。恭敬、忠信,是颜渊
本身就具备的品质。颜渊内心纯净光明,但他对于众人的智慧不敢自认为已经全部掌握,所以才提出这个
问题。等到孔子告诉他(答案),才发现这些正是颜渊自身本来就拥有的。
所以说“不与亲近熟悉的人相比,而与关系疏远的人相比,不也差得很远吗?不修养自己的内心,而
只注重外在的修饰,不也本末倒置了吗?事先不做好谋划,等到事情来临才临时想办法,不也太晚了吗?”
人们对于亲近熟悉的人大多会轻慢玩忽,而对于新结交的关系疏远的人反而会表现得比较亲近,
所以大多不与亲近熟悉的人相比,而与关系疏远的人相比。即使是仁德之人,或许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大概是因为觉得这样做并不违背道义,所以只是顺着自己的情感去做,然而这并不能说是有智慧的表现。
了解他人是很困难的,就连尧舜这样的圣人都为此感到担忧。对于关系疏远的人,终究很难立刻就信任他
们,信任他们或许会招致灾祸。对于亲近熟悉的人,了解得已经比较详细了,那么与他们相处就很少会有
祸患。如果亲近熟悉的人不与他们相比(不重视他们),反而去与关系疏远的人相比(重视他们),那就
错得太远了。恭敬、忠信,是我们内心本来就拥有的品质,即使是颜渊本心纯净光明,也担心会因为听了
夫子先前的回答而只注重外在的修养,所以孔子再次强调这一点。(做到恭敬、忠信)就能远离祸患,被
人喜爱;与众人和谐相处,被人任用。这些都是效果体现在外在的表现,而修养却是从内心开始的。事先
不做好谋划,等到事情来临才临时想办法,仁德之人大多会有这样的毛病。大概是因为仁德之人内心虚明,
不被意念所动,没有思考没有作为,大多没有事先谋划好的考虑,这也是颜渊应该知道的。一定要聪明睿
智,没有一点不精通,然后才能成为圣人,然后才能完全得道。
材料二:
臣夏良胜说:人应当为天下彰显善德。人拥有这个身体,就应当具备善德,具备这些善德之后才能称
之为完整的身体,拥有善德的身体之后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人,所以说“践行人的善德才能与人的形象相符
合”。如果不这样,那么这血肉之躯,就可以说没有身体(没有真正的人的意义),也可以说不是人了。
颜渊的提问,不说“修身”而说“为身”,孔子告诉他要勤勉践行恭、敬、忠、信,不只是为了为人立身,
还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好啊,好啊!这“为身”的做法,是成为家庭、国家、天下之根本啊!
《大学》中说“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如果有愤怒的情绪,内心就不能端正;如果有恐惧的情
绪,内心就不能端正;如果有喜好、快乐的事情,内心就不能端正;如果有忧虑、患得患失的事情,内心
也不能端正。
15.D
【点石详解】根据注释③可知,“新舞阁”和“旧书斋”并非形成对比来暗示友人生活的变化,诗句只是
客观呈现宴集之地周边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以景衬情,烘托出宴集时的氛围。
16.
①以景结情,富有韵味。诗人在宴集结束后,听到夜晚台阶下秋虫的鸣叫,以这一秋夜之景收束全诗,
将秋兴之情寄托在虫鸣声中,含蓄蕴藉。
②视听结合,营造氛围。通过听觉上的“阴虫鸣”和视觉上的“夜阶”,描绘出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夜
氛围,烘托出诗人在宴集后的复杂心情。
③以声衬静,突出心境。秋虫的鸣叫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以虫鸣声衬托周围环境的“静”,凸显出诗人
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④文题照应,结构精巧。尾句的“阶”字,与诗题中“探得阶字”相呼应,使诗歌在结构上前后关联紧
— 8—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密,体现出诗人作诗时构思的精巧。
⑤运用设问,引发思考。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诗人引导读者的思绪,让读者跟随其笔触深入体会诗歌
情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手法 1 分,分析 1 分。答出“以景结情”“视听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文
题照应”“设问”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得 6 分。
【诗歌大意】
自从您去治理京都附近的地区,我也曾经游历过江淮一带。
相隔万里彼此书信断绝,几年来如同云和雨一样分离不相见。
如今您归来在休假的日子里,我们才得以心情欢畅和谐相聚。
您虽深受朝廷恩宠,身着官服,但我常常心怀归隐江湖的志趣。
新修的舞阁前树木低垂,青山正对着您旧日的书斋。
用什么来引发秋天的意兴呢?那便是秋虫在夜晚的台阶上鸣叫。
【整体赏析】
从艺术特色上看,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如“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与友人
分别后的长久分离和音信断绝,真挚而动人。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朱绂恩虽重,沧州趣每怀”,将官
场的恩宠与自己内心向往的归隐之趣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追求。此外,诗歌的景物描
写细腻生动,“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描绘出宴集之地的环境,新舞阁与旧书斋相互映衬,富有画
面感,“阴虫鸣夜阶”以动衬静,更增添了秋夜的静谧氛围。
在思想情感方面,诗中既有对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归来休浣日,始得赏心谐”,体现出两人
相聚时的畅快。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沧州趣每怀”直接表达了
其内心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眷恋。而“阴虫鸣夜阶”在营造氛围的同时,也隐隐透露出一丝秋夜的惆
怅,或许是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的感慨,丰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韵味。
17.
(1)天下归仁焉;守拙归园田;
(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3)示例一: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3)示例二: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3)示例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示例四: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示例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3)示例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3)示例七:八音协奏陈金石,万舞分行整羽旄
(3)示例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评分参考】每句 1 分,有多、漏、错字均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和要求即可。
18.
①哪个伤害大
②白天适度补觉/小睡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 2 分,共 4 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
酌情给分。
【点石详解】第①空,根据后文“这两种方式对身体都有伤害”得出关键词“伤害”,又根据问号写出选
择性疑问词“哪个”或“哪种”即可,填写“哪种情况伤害更大”亦是 2 分。所填句子意思相近即可。
第②空,根据前一段“白天长时间补觉。白天晒不到太阳,睡足后晚上更难入睡,导致昼夜
节律紊乱”“白天可小睡一会儿,如 13:00 点到 15:00 间睡 30~45 分钟恢复精力,不建议超过 1小时”
得出关键词“白天”“小睡”“不超过 1小时”“补觉”,据此总结出“白天适度补觉/小睡”等语句即可
得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 9—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19.
①熬夜会导致代谢异常、提高患病概率;
②熬夜会损伤免疫系统;
③熬夜会影响记忆力和思维。
【评分参考】每点 1 分,共 3 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点石详解】根据“经常熬夜……会导致……代谢异常,胰岛素分泌异常进而使血糖异常,增加空腹血糖
增高的风险,也会提高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提取关键词“代谢异常”“患病率”即可得出答
案①。根据“熬夜会打击细胞免疫系统,影响白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使其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系统
问题”,提取关键词“引发”“免疫系统问题”即可得出答案②。根据“经常熬夜……会使记忆能力下降……
思维迟钝”,提取关键词“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即可得出答案③。
20.
①原句采用设问的方式,先提出“熬夜后又应该如何自救呢”的问题,然后再回答,设置悬念,引发读
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而改句直接陈述,较为平淡,缺乏这种引人入胜的效果。
②将“熬夜后如何自救”这一重点内容置前进行强调,使核心内容更加明确。读者在看到问题的瞬间,
会更加关注后续的答案。改句则没有这种强调作用,容易让读者忽略这一关键信息。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共 4 分。“设问”的效果 2 分。语序的强调效果 2 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
情给分。
【点石点拨】
解答此类句子表达效果题,关键在于对比分析原句与改句的差异。从修辞角度看,原句运用设问,能
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从信息呈现角度,原句将核心问题前置,突出重点,让读者第一时间聚焦
关键内容。而改句平铺直叙,缺少吸引力和强调作用。预计 2025 年高考仍会考查此类对语言表达形式与效
果关系的分析,需重视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对表意和读者感受的影响。
21.B
【点石详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 项,比喻。将“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所取得的成就”
比作“一条路”。A 项,反问。C 项,拟人。D 项,通感。
22.
①“祕”改为“泌”;
②“哂”改为“晒”;
③“稳”改为“紊”;
④“抗”改为“亢”。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指出错别字 1 分,修改正确 1 分。
【点石详解】
“内分祕”应改为“内分泌”,“泌”有分泌的意思,而“祕”通常是“秘”的异体字,与“分泌”
的意思无关。
“哂不到太阳”应改为“晒不到太阳”,“晒”是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哂”是微笑、讥笑
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
“昼夜节律稳乱”应改为“昼夜节律紊乱”,“紊”是紊乱、纷乱的意思,“稳”则表示稳定、稳固,
与“乱”搭配不恰当。
“大脑易处于抗奋状态”应改为“大脑易处于亢奋状态”,“亢”有极度、非常的意思,“亢奋”指
极度兴奋,“抗”没有这个意思。
23.【材料解读】在当今时代,网络点赞已然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交现象。轻点屏幕,便能轻松送出点赞,
收获认可与赞许,这种便捷性使得人们沉溺于屏幕上那一片片如潮水般涌来的点赞,沉浸在虚拟世界营造
出的认可氛围之中。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现。街头巷尾,人与人之间往往呈
现出冷漠疏离的状态,陌生人之间缺乏应有的关心与交流;公共场所里,无视规则的行为屡见不鲜,插队、
大声喧哗、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反映出在现实场景中,真正符合道德规范、值得他人点
赞的行为少之又少。
— 10 —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材料深刻揭示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在人们行为和态度上的巨大反差。网络点赞的泛滥,一方面源于
其操作的便捷性,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能迅速表达对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在虚拟环境
中,人们可以较为轻松地塑造自己想要呈现的形象,通过点赞与被点赞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但这
种虚拟的认可却让人们渐渐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情
感、时间和精力,而且真实的场景往往伴随着各种复杂的因素,这使得人们在现实中更倾向于自我保护,
表现出冷漠与疏离。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现象反映出人们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失衡。过度依赖网络点赞,意味着人们在
虚拟世界中寻求低成本的认可,却在现实中逃避了真实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个
人对真实情感体验的麻木,更会使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际关系受到负面影响。所以,材料意在提醒人
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屏幕上的光鲜,而要清醒地认识到虚拟认可带来的潜在危害,呼吁大家回归现实,在
真实世界里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和弘扬那些真正值得点赞的行为,从而重塑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模式和价值
观念。
【参考立意】
从“屏赞”到“行赞”,回归现实的价值践行;
虚拟点赞易成瘾,现实善举待“点燃”;
挣脱虚拟点赞枷锁,拥抱现实美好行为;
莫让“屏赞”遮望眼,且于现实践善举;
扬现实点赞风帆,破虚拟认可迷障;
弃网络点赞虚浮,筑现实善举根基。
【阅卷标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
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20~16分) (15~11分) (10~6分) (5~0分)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
中心突出 符合题意中心明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容
内容充实 确内容较充实思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
基 思想健康 想健康感情真实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分
础 感情真挚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级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发
展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等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
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 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 11—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个字扣 1分;每 1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
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点石阅卷建议】
作文评分建议:
一类文(46 分以上):准确把握材料核心,举例准确、丰富,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观点深刻,逻辑
严谨,能体现思辨色彩。表达流畅、有文采,文句具有表现力。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书写美观。
(在符合主题的基础上,以上四项标准中满足其中任意一项的作文,可在 46 分以上评分;满足其中任意两
项的作文,可在 50 分以上评分;满足任意三项以上的作文,可在 52 分以上评分。)
二类文(43~46 分):立意较准确。可以理解材料中的启示内容,但分析深度和丰富度上不如一类文。
三类文(36~42 分):立意基本符合。没有具体指向和深入分析,立意比较宽泛。事例较少且不够典
型,只是泛泛而谈。只例不评的最高给 42分。
四类文(35 分以下):立意偏离。不能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对材料理解有偏差脱离了材料所给的启
示方向。
五类文(20 分以下):严重偏题。作文不知所云,完全脱离材料主题,有明显的套作或抄袭痕迹。如
文中有部分套作或抄袭内容(此试卷的前面阅读材料),建议删除该部分后按残篇认定进行评分。
其他评分参考:
1. 每位批卷老师的作文平均分宜控制在 43分左右。
2. 作文评分一定要有梯度,要给予优秀的作文以合理的高分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学习上更有
积极性。
3.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 3处以上的错误酌情扣
分;不足字数者,每少 50字扣 1分;无标题扣 2分。
4. 恳请各位老师,阅卷时一定看完,多数仲裁均为没有看完造成的。
5. 根据以往经验,对于没有写完的作文,评卷老师打分差异较大。关于残篇认定,请不要随意给分,
请严格按照残篇评定标准进行评分。
残篇评定标准:
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个字扣 1分);600字以下,结构不完整的
文章,30分以下评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
句话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只写标题的,给 2分,不评 0分。
— 12 —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
{#{QQABTQYs4ggQwFbACJ5KQwHmCQsQsJGiLWoEAQCVKAwKAIFAB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