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古迹。你和同学们自发组成了不同的学习小组,与父母一起利用假期开展了“打卡课本里的中国”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站———古韵今风之西安】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著名历史文化遗迹,勾勒出了中国人的“长安情结”。让我们先打卡西安之美吧。
【雁塔圣地】雁塔区因大雁塔而得名,拥有周、秦、汉、唐文物遗址10余处。著名的有西周杜伯国、秦杜县城遗址,秦二世胡亥墓,汉宣帝杜陵,隋佛教圣地大兴善寺,唐慈恩寺大雁塔、曲江池、天坛遗址。小语为大家主动当起了小导游,下面是她导游词的一部分,请帮她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大雁塔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历来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qì。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站在塔上,大唐不夜城美景尽收眼底,真可谓古今同框。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塔内收藏的贝叶经也是mí足珍贵的佛教文物。
1.请确认解说词中划线字的读音。(2分)
(1)砌成(A. qì B. qiè)
(2)古今同框(A. kuāng B. kuàng)
2.小语不清楚文段中带拼音的两个字的写法,请你帮助她。(2分)
(1)修qì __ (2) mí足珍贵__
【诗意长安】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从西、南两个方向环拥西安市区,山、川、塬皆俱。境内有周代的丰镐遗址等十大遗址、有翠华山、五台山、祥峪山、清华山等八座名山,有兴教寺、华严寺、香积寺等四十二座寺院,历史文化名人辈出。
3.前往长安区的路上,同学们兴高采烈,诗情顿发。(11分)
(1)看到巍峨绵延的秦岭,同学们吟诵起杜甫《望岳》中“__,____”的名句,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2)看到随处可见的白杨树,同学们不由想起了茅盾《白杨礼赞》中“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是它__,正直,__,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3)看到争奇斗艳的野花,同学们想起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表达的无私奉献精神。
(4)来到长安区,徜徉于湖水池畔,只见水面如镜,禽鸟繁忙,不由让人想到《钱塘湖春行》描绘的“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的场景。
(5)傍晚时分,余晖满山,百鸟归巢,同学们不由想到陶渊明《饮酒》中“______,飞鸟相与还”的场景。
循着历史课本“对外开放”的篇章,我们来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感受“勇立潮头、敢闯敢为”的浦东精神。长江巨龙昂首向东,满眼阡陌农田的浦东已在34年前“开发开放”的一声号角中成为历史。如今的浦东,高楼林立,繁荣璀璨,正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奏响蓬勃发展的激昂乐章。
【浦东新区】同学们在陆家嘴实验学校听了一节历史课,对浦东的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小文写了一段听课感受,请阅读并完成下列的学习任务。
①勇立潮头、敢闯敢为,向来是浦东的荣光与筋骨。②浦东开放开发的历程,是一条______、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勇于尝试之路。③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浦东一次又一次大胆试、自己改,______激活了一江春水,______为全国各地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创新发展永远不能停下脚步,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需要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⑤根植创新沃土,让教育被成为浦东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4.请写出第②句中“打破常规”的短语类型,并在“拓宽”之后补充一个词语,使之组成一个结构相同的短语。(2分)
(1)短语类型:______ (2)补充短语: ______
5.第③句缺少一组关联词,请将正确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大纪念馆】上海是一座兼具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和谐融洽的城市。同学们来到了中共一大纪念馆,沉浸式了解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感受英雄之魂。
7.(1)小文看到了28岁英姿勃发的毛泽东塑像,想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也塑造了许多立体的革命先辈的形象,他们既有生活化的一面,也有其作为革命领袖特质的一面,请围绕这两个方面,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向大家进行介绍。(2分)
【示例】毛泽东
生活化的一面:在接受斯诺采访时,毫不在意形象,会心不在焉地松裤带,爱吃辣椒;
革命领袖特质的一面: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备选人物】周恩来 彭德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观最后,大家看了一场关于我国建党百年历史回顾的影片,感慨颇深。忆往昔峥嵘岁月,同学们即兴对对联,小文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1分)
上联:星火初燃红船开天辟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13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10分)
【材料一】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教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许被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选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现,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
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
毕飞宇: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掌,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地把玩。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我就是喜欢,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
(选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三】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传统”在被打破的同时,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8.阅读小说时,老舍提到的“念着玩”和毕飞宇的“把玩”各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4分)
9.有学者认为鲁迅的小说《故乡》是现代小说叙事方式,你同意吗?请根据材料三,结合《故乡》内容说说你的理由?(3分)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舍认为我们读小说比读哲学、历史等书籍,更能明白人间,更能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
B.毕飞宇认为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随着阅历的丰富、理解力的长进,读者就具备与作者对话的资格,不断有新发现、新感受。
C.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D.《红楼梦》小说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时间体系中同时存在,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14题。(20分)
风从卷(quán)阿(ē)吹过
常晓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若镜,不将不迎。这是《庄子·内篇·应帝王》中的话。直至见到卷阿(现称岐山)周公庙前这池水时,突然觉着这分明就是一面镜子,映着天上流云,就仿佛被风吹动一般,这样的一池水,自然也映出了巍峨雄宏的周公庙。想象是不能或缺的,生命从来都是这样,作为华夏文明礼仪的源头,若是没有丝毫的波动,又怎么能让人记住周公旦这个人呢?
周公庙地处凤凰山,从地形上看,庙如印章,端端正正地钤(qián)在周原大地这幅充满精神密码的卷轴上,方寸之间顿生气象万千,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瞻、拜谒。【A】细细看去,古木参天,掩映千年时光。对树来说,用生命温润风光是格局;于环境而言,因树而多了份沧桑沉稳的文化气息,多了些血脉赓续的见证。
树高千丈,也有其根。而丝丝缕缕的根脉,是对卷阿的承诺,以命言志,是人们心中的标志和宗教。《揭周公庙碑记》中载:斧痕犹在,半身已枯,而枝叶复荣。当地人将这样的死而复生,顽强不息,视为了上天的眷顾,于是就有了“枯柏复生”的典故,也有了“古柏已枯还复茂,独留瑞物万斯年”的传唱。
周公,生卷阿之地,喜欢种树,能识得各种树木,常常在树下读书识字、仰望发呆。这样的状态是平静的,可当他离开卷阿要去镐京时,更多的是依依不舍。周围人劝他,新都城要比这里繁华、比这里漂亮,他虽不解父辈们的想法,却只是问了句,那里有大树吗?
征战、厮杀、辅佐幼王,所有的一切都像场梦。离开卷阿之际,他总以为从此会客死他乡,却不想在垂垂老矣之际,出乎意料回到梦想之地。远离了朝堂,周公的脚步却不曾停下,很快就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他抚摸着那一棵棵树,是那么的喜欢。这只是一个想让回忆装满晚年的老者!那时,这里还没有修建纪念他丰功伟绩的庙宇,可他就是喜欢,情愿远离色彩迷离的都城,独自守着这处周之肇基之地,可见内心是多么的纯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山,就有水。有岐山,也应有岐水吧?
说到岐水,不得不说周公庙北坡的那泉。这眼泉水,自然而然被认为是岐水之源。这是一眼间歇性的泉水,时涌时涸。当地百姓对这泉心怀敬意,每每有水外涌,岐山一带就会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当泉眼枯竭时,便会发生灾荒饥馑。人们口口相传,历朝历代更是以此泉卜岁,并冠以“灵泉”“治泉”等名号。从一处泉涌,到山门前的一池碧水,流淌不息的是时光,也是周朝发展变化的见证。当年,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为了这汪神奇的泉水,周部落在古公亶(dǎn)父的率领下,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周原,当大家看到远处的岐山时,立刻被这里的山水环境和肥沃土地吸引,于是一代代周人就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找到了家的感觉。四季轮回,他们就像这生生不息的润德泉,悄无声息地涌出,又悄无声息地流向远处。
周公庙环山抱水,形势天然,又为华茂草木遮蔽,站在周公庙里聆听这泉水声,随着水越流越远,声音逐渐欢畅起来,似乎带着内在的情绪,然后又渐渐地弱下去,向着平展的大地蔓延开来。【B】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岐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陆续从梦中醒来。恰在这时,有人发现远处山巅上的光线被挡住了,火红的霞光一下子聚拢在一起,炫得人连眼睛也睁不开。那是一只从未见过的大鸟,长着鸡头,蛇颈,燕颌,龟背,展翅高飞时全身五彩装,发出悦耳的鸣叫,缓缓飞过层层叠叠的绿色,把巨大的影子投射在卷阿。人们激动地高声欢呼着。
《山海经》云: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凤凰是上古传说中的神鸟,见则天下和。自岐山出现凤凰后,百姓们越发拥戴周文王,而等到召公陪成王回卷阿时,欣然写下“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诗句。他望着当年凤凰出现的山巅,似乎想起先辈们长途跋涉后的喜悦。这也是后人们为何将周公庙北坡那座山称为凤凰山的由来。
天色渐渐黯淡,油灯随即亮起。卷阿在结束了一天的喧嚣后,进入到休眠状态。而周公却端坐桌前,时而掩卷沉思,时而挥笔疾书,自从离开镐京归隐这里,他每天都在为修订《诗经》殚精竭虑。《诗经》,饱含着古人“顺天应人”的思想。自然生态的延续,可以表现在砍伐山林的态度上,最终是为了周原社会的生生不息。有了茂密的植被,才蓄得水源,让土地肥沃,才能吸引凤凰飞来。由此可见,在周公的国家发展观中,生态环境早已与国家紧密相连,谙熟农耕文化的周族人,也逐渐在征战中明白着朴素的自然之美。
东方欲晓,一轮朝阳穿破云层冉冉升起。
(选自2024年07月29日《西安晚报》,有改动)
注释:①周公: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
②周公庙:位于岐山,《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1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所给三个选项,分别做哪个部分的小标题更为合适?(只填序号)(3分)
(1)处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处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b.润德滋物,生生不息 c.掩映时光,赓续血脉
12.有同学认为下面两句话中的加点词在朗读时应重读,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1)【A】今天,我终于走到你的身边。山门前,巍巍耸立着三株唐柏汉槐,寂静中让人心生敬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这恍如周族人强大的基因,引领着一个小部落不断壮大,成为华夏文明基因的奠基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觉得“低沉舒缓”和“高亢激昂”两种音乐风格中,哪种与第一部分中划横线的句子更适配?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周公庙蕴含了中华文明哪些精神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乙】贞观十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历观前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人间,皆识达情伪,罕至于败亡。逮①乎继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贵,不知疾苦,动至夷灭。朕少小以来,经营多难,备知天下之事,犹恐有所不逮。至于荆王诸弟,生自深宫,识不及远,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稿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诸弟何能学朕乎?选良佐以为藩弼,庶其人,得免于愆②过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逮:到了,等到。②愆:罪过,过错。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守之以俭者____ (2)博闻强记____
(3)犹恐有所不逮____ (4)庶其人____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守之以卑者 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B.夫贵为天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C.罕至于败亡 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
D.庶其人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7.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荆王诸弟,生自深宫,识不及远,安能念此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小语和小文的对话,请补充完整。(2分)
小语:我喜欢【甲】文,因为文段介绍了周公诫子的核心思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我喜欢【乙】文,因为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他在与房玄龄的对话中,从亲身经历讲起,认为诸王应该做到(2)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为国出力,为民谋福。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本诗标题为《望岳》,请说出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望”泰山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中“钟”字运用恰切,请结合该字赏析颔联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1.我国的石拱桥历史悠久,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和北京丰台的卢沟桥,它们使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不禁惊叹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纸桥实验。
他将两个量杯间隔五厘米并排放在桌子上,并在量杯上平放一张平整的白纸,再拿一个新的量杯装半杯水放在纸的中央,发现放上去的量杯会立即倒下。但是当用折扇子的方法,将纸张正反折叠起来,放在刚才的位置,并在第三个量杯中装满水,再次放在纸桥上时,杯子不仅没有倒下,反而稳如泰山。
物理亦可悟理,他们的物理实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充实具体,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1.(1)A (2)B
评分标准:选择正确,每空得1分。共2分。
2.(1)葺 (2)弥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每空得1分。共2分。
3.(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伟岸 朴质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山气日夕佳
评分标准:第(1)(2)(3)题全答对各3分,若只答对一空得1分;第(4)(5)题答对各1分。若有添字、漏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共11分。注意“凌”“啄”的书写。
4.(1)动宾短语 (2)示例:思路或视野
评分标准:一空1分,共2分。第2空填写动宾短语,且语义合适方可得分。
5.不仅……还 或 不但……而且
评分标准:一空1分,共2分。
6.根植创新沃土,让教育成为浦东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评分标准:句子修改正确,得2分。共2分。
7.(1)示例一:周恩来 生活化的一面:他的手臂靠着“红小鬼”的肩膀,在安静的小路上散步;革命领袖特质的一面: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是羞赧、个人魅力和作为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混合而成的。
示例二:彭德怀 生活化的一面:他生活俭朴,因为喜欢吃瓜,甚至参加了吃瓜比赛,喜欢小孩子;革命领袖特质的一面:才智过人,善于驰骋疆场,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
评分标准:一点1分,“生活化”和“革命领袖特质”描述大致准确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风华正茂信仰历久弥坚
评分标准:对仗工整,情感准确得1分,共1分。二、阅读(共13小题,计46分)
(一)(10分)
8.(4分)①老舍的“念着玩”指随便一看,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只供消遣。②毕飞宇的“把玩”指反复揣摩着读,把自己的想象融入到作品情境中去读。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9.(3分)我同意(1分),现代小说叙事方式是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1分),在《故乡》中,作者在回乡的时间线索中穿插对童年闰土和青年杨二嫂的回忆,并在结尾畅想美好的故乡。(1分)
评分标准:观点得1分,说出现代小说叙事方式特点得1分,理由阐释合理一点得1分。共3分。
10.(3分)B
(详解:哲学只是“不如小说说的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不代表不如小说能“明白人间,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因此A表述有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只说《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并没有细说下去,“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打破了传统”并非鲁迅先生所说,因此C表述有误;《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使历史、现实和梦境混合、交织、重组,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并不是说小说中人物在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因此D表述有误。故选B)
评分标准:选择正确得3分,共3分。
(二)(20分)
11.(3分)(1)c (2)b (3)a
评分标准:一空1分,共3分。
12.(6分)
【A】(3分)“终于”表达作者对周公庙的期望和向往,和最终见到周公庙的激动。重读能体现作者如愿以偿的心情。
评分标准:情感分析准确得2分,谈出对加点字重读的理解,得1分。共3分。
【B】(3分)周人是“华夏文明的奠基者”。周人的宗法制,让千百年来的中国人血浓于水;周人的分封制,为华夏民族开辟了生存空间;周公制定礼乐,奠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重读体现了周人对于华夏文明的巨大贡献和作者的尊崇备至。
评分标准:阐释合理即可得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3.(5分)我觉得“低沉舒缓”型音乐与第一部分中划横线的句子更适配;因为划横线句子的内容塑造了一个不贪恋名利、淡泊平和的周公,一个只愿守着家族封邑的子民的博大情怀的周公形象。
评分标准:音乐类型选择正确得2分,人物形象分析准确得3分。共5分。
14.(6分)精神内涵:(1)勤劳勇敢;(2)自强不息;(3)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周人筚路蓝缕,选址定邦;克服困难,生生不息;创建礼制,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
评分标准:精神内涵每点得1分,结合内容正确得3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三)(12分)
15.(4分)
(1)节俭,俭朴 (2)宽广、广博 (3)尚且 (4)希望
评分标准:一空1分,共4分。
16.(2分)A
(详解:A选项:“守之以卑者”中的“以”表示“用”或“凭借”的意思,表示用卑微的态度来守成;“生以乡人子谒余”中的“以”也表示“以……的身份”或“作为”的意思,这里指作者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老师。两个“以”字在意义和用法上相近,都表示一种身份、方式或凭借。B选项:“夫贵为天子”中的“为”是“成为”的意思;“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为”表示“替”或“给”的意思。两个“为”字在意义和用法上不同。C选项:“罕至于败亡”中的“至于”表示“达到”或“至于”某种程度或结果;“至于斟酌损益”中的“至于”则是一个引出下文话题的词语,相当于“说到”或“至于说到”。两个“至于”在意义和用法上不同。D选项:“庶其人”中的“其”是代词,指希望或期望的对象,可以译为“他们”或“他”;“其如土石何”中的“其”是副词,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可以译为“那么”或“怎么”。两个“其”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完全不同。故选A)
评分标准:选择正确得2分,共2分。
17.(4分)
(1)(因)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身亡的人,就是桀、纣这样的。
评分标准:“亡”“是”翻译正确,得1分;大意对,得1分。共2分。
(2)至于荆王和他的弟弟们,从小生长在深宫之中,见识不能达到长远,又怎能考虑到这些治国之事呢?
评分标准:“及”“安”翻译正确,得1分;大意对,得1分。共2分。
18.(2分)(1)谦德(1分) (2)体察民情,节俭惜物,选贤举能。(1分)
评分标准:第一空回答正确得1分,第二空回答正确得1分。共2分。
(四)(4分)
19.(2分)远望、近望、凝望(细望)、俯望(想望)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错一点或少一点扣1分。共2分。
20.(2分)颔朕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写作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它将神奇秀丽的景色均聚集于此,日光之下,山南北两面似乎被刀切割开来,一面亮如白昼,一面昏暗如傍晚。作者将泰山之景描绘的栩栩如生,仿佛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与高大巍峨。
评分标准:说出“拟人、夸张”手法得1分,对诗意理解准确得1分。共2分。
三、作文(50分)
21.感悟与思考:一张纸的支撑力小,当纸被折叠时,形成多个折痕,支撑点变多,物体的重量被分散,就可以托起更重的物体。人生如果过于一帆风顺,遇到压力的时候就容易崩溃,容易被击倒,但当我们经历一些挫折,有了“折痕”之后,就会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