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马以
准考证号
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山西应县木塔全部架构由榫卯咬合而成,历经无数次地震考验仍屹立不倒,展现了榫卯结
构的卓越抗震性能;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也正是利用榫卯建造房屋。材料说明
图一山西应县木塔(辽代)
图二河姆渡榫卯木结构
A.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B.浙江是古建筑发源地
C.黄河流域孕育早期的国家
D.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
2.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当时,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材料叙述了百家争鸣的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作用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3.某学习小组围绕“搜集汉代货币·见证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
请为其选择一幅合适的配图
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4.制作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华同学绘制了下列示意图,通过观察可知这一时期
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北朝
东
魏
十六
北
魏
西
国
西
晋
吴
东晋宋齐梁陈
南朝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5.宋代李嵩的《货郎图》,全图描绘货郎挑担将至村头的大树下,货担上货物商品包括玩其、药
品、食品、衣物、日常百货等上百种。宋代这种销售形式
A.推动了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完全遍布全国各个地区
C.适应城乡物品交流的需要
D.激发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6.清朝治理方式多样、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政策灵活,为后世提供治理经验。为了加强中央
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清朝统治者在西北地区设置了
A.西域都护府
B.澎湖巡检司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7.“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
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如此评价长征的理由是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C.使中国的革命转危为安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新局面
历史试题
第2页(共8页)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学业质量监测
参考答案
第 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D A B C C D C C B D A D A C B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 45 分)
16.问题 1:①:《伤寒杂病论》是由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著作;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
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
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为中医
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④: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其建筑设
计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立体轮廓、空间组织、建筑色彩,还是平面布局,都达
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故宫依中轴线有序构建,南北贯穿,布局严谨,尽显皇家威严与建筑
精妙。(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问题 2:展板一:①⑦(1 分) 展板二:③⑥(1 分) 展板三:②④⑤(1分)
结语: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使人类社会变得丰富多彩;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类
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1 分)
17.(1)因素:饮茶之风盛行;长江流域自然条件适宜;交通的便利,大运河便利运输;扬
州地理位置优越,利于茶叶集散;少数民族对茶叶需求刺激了贸易。(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
共 2 分)
影响:促进了长江流域茶叶产区贸易发展;使扬州成为重要集散地,推动南北经济交流;带
动大运河运输繁荣;促使茶马贸易和茶马古道开辟,加强与周边民族国家的联系等。(答出
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2)变化:由 1840 年前中国贸易主导到 19 世纪晚期在对外贸易中优势丧失。(2 分)
原因:19 世纪中国受鸦片进口影响;印度、锡兰茶叶凭借大种植园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模式,
在英国市场战胜中国茶,中国茶叶出口遇危机。(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3)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
力;传承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可提升国际影响力、传播民族价值观、促进国际合作等等(答
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18.(1)阳光与合作方面:70 年代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正常化,双方开展贸易往来;
中国加入世贸后,中美经贸联系更紧密,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上也有合作。(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风雨与竞争方面:美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主权,售台武器、加强与中国台
湾官方往来等;美国曾多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挑起贸易摩擦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2)1951 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推动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1 分)1967 年成
立欧洲共同体,促进西欧经济发展(1 分)1993 年欧盟成立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1 分)
(3)参与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开展对外贸易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
推动者: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
领导人厦门会晤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
引领者: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在国际经济合作中
发挥引领作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等。(答出任意一
点得 1分)
(4)认识:大国之间的关系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国家实力为基础;
大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等等。(答出符合题意
的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19.(1)关系: 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危急加剧,民众抗日救亡兴起。1935 年中共中央在瓦
窑堡召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 分)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 分)
精神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万众一心,
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任意一点得 1分)
(2)图一:邓稼先:邓稼先隐姓埋名投身核弹研究。他成功研制核弹,打破核大国威胁,
增强我国国防力量,带动科研发展,使我国在国际更有话语权。
图二:列宁通过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俄国摆脱了战争
和经济困境,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他还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三: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他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保
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减少了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在社会发展上,他的成果让无数人免受饥饿,
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业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稳定和进步。
图四:罗斯福推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解经济危机,稳定国内社会秩序,
这对国家安全起到稳固作用。在二战期间,他领导美国参战,对法西斯作战,维护了世界和
平与安全。他的政策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也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评分说明:任选一组,每个人物答出一例贡献并加以说明,即可得 2 分,共 4 分。
(3)示例
观点 1:国家力量的增强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与国际地位。
论述: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欧洲国际事
务中有了更强的话语权,保障了国家安全。戚继光抗倭,明朝大力整顿军队,训练新阵法等
增强了军事力量,成功抗击倭寇,保卫了沿海地区的安全。抗美援朝战争中,新中国刚刚成
立,却毅然出兵,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打败了美国,保卫了国家安全,
也在国际上树立了新中国不容小觑的地位。
这三个事件表明,国家力量的强弱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地位的维护上有着关键意义。
观点 2:自强不息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强劲动力
论述:面对明朝海防松懈,倭寇的侵扰,戚继光南下抗倭,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利益,
保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面对边疆危机,左宗棠
率领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
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面对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抗并取得胜利,抵御美国侵略威胁,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
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综上所述,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
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评分说明:观点正确得 1分,选择三个史实,紧扣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得 6分,共 7
分。观点不正确或者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依次酌情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