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9 10: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1965年,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经测定,其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发现可以实证(  )
A.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B.远古人类起源于中国
C.中国有170万年的文明史
D.云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人类学家摩尔根将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称为由“蒙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贫富分化出现 B.用火烹饪食物
C.原始农业产生 D.游牧文明诞生
3.根据下图判断,该示意图表达的主题是(  )
A.原始农业的影响 B.多元一体的基础
C.阶级分化的加剧 D.早期国家的形成
4.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稻和粟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相对独立地起源。迄今为止,在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地,考古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稻作遗存有30多处。这表明龙山文化时期(  )
A.多元一体格局的出现 B.精耕细作技术的初显
C.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区域间存在物种交流
题组2 从部落到国家
5.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处于仰韶文化时期
B.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6.据记载,夏朝设立分掌不同事务的管理机构,中央官吏有六卿等,地方官吏有“牧正”“九州之伯”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称为“夏台”。上述材料表明夏朝(  )
A.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
B.已出现了中央集权制度
C.已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
D.已经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题组3 商和西周
7.(2024江西南昌期末)在甲骨文中,“德”字左边是表示路口或行动的符号,右边是一只眼睛。西周铭文的“德”字多了一个心字底,如下图。“德”字的发展历程反映了(  )
A.汉字由简至繁的演变趋势
B.商周崇德重道的治国理念
C.古代汉字在西周臻于成熟
D.主流思想影响了书法艺术
8.“‘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由此可见,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  )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构建了大一统的国家
D.淡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9.有学者认为,西周赋予了天下之国民族性,使天下之国成为一种超越城邑之国的华夏国家形态。这一转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完善
D.礼乐制的崩溃
10.西周时期,农官对农业生产主要采取直接管理、指挥监督的方式,如进行农田的规划与组织整治,给农夫提供农具,协调劳动力的安排,指导与监督农夫耕种等。这种管理方式(  )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B.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C.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中华文明起源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B.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
C.呈现家国一体形态 D.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12.尧在位70年后,年纪大了,有人推荐其子丹朱继位,尧因丹朱很粗野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德才兼备的虞舜。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舜在经过考验后继承其位。这一制度(  )
A.体现了起源的多元化特点
B.与夏的世袭制相比更先进
C.根据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
D.是上古时期的原始民主制度
13.有学者称“(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紧密的封建王国……还带领所有能结合的民族,闯进了一个意识和组织上都倾向于‘天下一家’的境界”。文中“天下一家”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外服制 D.华夏认同
14.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遗址中发现了众多与当时中原不同造型的青铜面具,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与中原类似的蚕丝品和青铜纹饰。这说明当时(  )
A.中原文明已传播到四川地区
B.商朝统治范围扩大到四川地区
C.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不同区域间存在经济文化联系
C组学科素养创新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在尧、舜时期,还保存有类似部落联盟议事会的形式,共同讨论生产、战争和继承人等重大问题。开始,议事会的首领往往由两个具有平等权力的人担任。传说最初是尧与他的哥哥挚为首领;挚死后,大家推举舜与尧共同执掌;尧死后,由禹与舜共同执掌;舜死后,由伯益与禹共同执掌等。
——摘编自黄崇岳总主编《中国历朝行政管理》
材料二 夏王朝在信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这个“德”包括君臣的品德和安民思想在内,含有氏族社会的传统。……夏王朝与尧、舜时代一样,有浓厚的敬天思想,包括敬神和敬祖在内。这是由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发展而来的,只是更具政治色彩,把政权与天命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黄崇岳总主编《中国历朝行政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皇五帝”时期的政治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王朝统治的特点,并指出其成因。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A 元谋人的发现,说明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居住,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A项正确。
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进步,原始农业产生,人类逐渐走向定居生活,这是新石器时代最大的进步,故选C项。
3.A 示意图中的三个发展趋势都与原始农业的产生直接相关,A项正确。多元一体主要是从中华文明的空间分布而言的,B项错误。阶级分化主要体现了社会成员的财富不均,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早期国家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公共权力的出现上,D项错误。
4.D 据材料信息可知,稻和粟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相对独立起源,但是在北方等地却发现南方的稻作遗存,这说明区域间存在物种交流,故选D项。
5.D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城址、王墓、宫殿等,这些都符合早期文明进入国家阶段的初始形态的特点,D项正确;陶寺遗址处于龙山文化时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排除A、B两项;题干只涉及陶寺遗址的文化特点,不能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C项。
6.A 材料中的“六卿”“牧正”等说明夏朝已设置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禹刑》”“夏台”说明当时已经有了法律和监狱,这表明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A项正确。
7.B 根据材料“路口或行动的符号,右边是一只眼睛”“多了一个心字底”可知,“德”字体现了古人要求行正、眼正和心正,反映了商周崇德重道的治国理念,故选B项。
8.B 根据材料“‘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可知,商朝的中央与地方多是敌对关系,而西周王朝的中央与地方则是合作依存关系,故B项正确。
9.B 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推行的结果,B项正确;世袭制是贵族政治,宗法制按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利,礼乐制崩溃说明等级制度受到冲击,都和华夏国家形态无关,排除A、C、D三项。
10.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是集体生产,反映出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因此西周政府对农业生产主要采取直接管理、指挥监督的方式,以适应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故B项正确。
11.A
12.D 题干所述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禅让制是上古时期原始民主制度的一种反映,D项正确。
13.A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天下一家”的格局,故选A项;宗法制是权力继承制度,排除B项;内外服制是商朝制度,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华夏认同,排除D项。
14.D 据材料可知,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遗址中发现了众多与当时中原不同造型的青铜面具,说明三星堆遗址文明属于不同于中原文明的古蜀文明,同时“发现了一些与中原类似的蚕丝品和青铜纹饰”,说明当时四川广汉地区与中原地区存在经济的交流,故选D项。
15.参考答案 (1)政治概况: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共议部落或部落联盟重大问题;议事会首领推举产生,由两个具有平等权力的人担任。
(2)特点: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具有原始氏族社会的传统;政权与天命相结合。
成因: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发展的延续性;社会形态与政治制度的变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