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辽与西夏
1.《辽史·百官志》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所描述的制度是( )
A.四等人制 B.南北面官制
C.内外服制 D.猛安谋克制
2.(2024广东惠州期末)据《文昌杂录》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问大臣“自古帝王英武为谁邪 ”大臣对曰“莫如汉高祖”。太祖又问“将相勋臣孰为优 ”,大臣对曰“萧何”。于是太祖遂将耶律氏改为刘姓,其皇后赐姓萧氏。这体现了( )
A.民族间的相互学习
B.中原文化的向心力
C.辽代承袭汉朝典制
D.多民族政权的对峙
3.《宋史》载“元昊自制蕃书(西夏字),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使“艺文诰牒尽易蕃书”,并用其翻译《孝经》《尔雅》等书。该做法反映出( )
A.传统文化的同一性 B.对外政策的开放
C.民族关系的和谐性 D.西夏政权的封建化
题组2 金朝入主中原
4.《金史》写道:“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
A.延续了金世宗的功业 B.建立了猛安谋克制度
C.实行了南北面官制度 D.造就了“大定之治”
5.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并负有“防捍不虞,御制盗贼”的任务;谋克从五品,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并负有除不管理常平仓之外县令所有的职权。据此可知,这一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民族分治 B.南北分设
C.兵农合一 D.沿袭唐宋
6.金代前期的皇帝大都推行汉法,尤其是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为士人提供入仕的机会,如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曾下令全面施行汉式官制。这反映了当时( )
A.阶级矛盾渐趋缓和
B.金政权对中原制度文明的认同
C.华夷观念已经消亡
D.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正式形成
题组3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及元朝的民族关系
7.史学家钱穆认为,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钱穆在此强调了行省制度( )
A.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地方难以有效治理
8.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草原各部,建号“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卦辞,建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赓续汉唐正统。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
A.彰显承接中原王朝之名
B.推动蒙古的崛起
C.巩固江南地区统治秩序
D.弘扬先辈的精神
9.元朝,急递铺在传送公文时用木匣封锁,标明号码、日期等,各铺传递均要验件签押。这一举措旨在( )
A.减轻急递铺的负担 B.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C.保证急递公文安全 D.保障政务信息畅通
10.元朝初年,元好问在《雁门关外》中写道:“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该诗反映出( )
A.遭战争破坏的社会场景
B.实现统一后的变化
C.诗歌创作水平超越前代
D.知识分子对世事的不满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根据《辽史》记载:“耶律沙,字安隐……应历间,累官南府宰相,景宗即位,总领南面边事。”按当时辽国制度,耶律沙在任南府宰相期间的主要职责是( )
A.为辽国南征拓展疆土
B.负责管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C.统领南部的边防事务
D.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12.下面为发现于河北宣化的辽代墓葬茶道图,图中茶盏、盏托、茶碗、茶勺、渣斗等茶具清晰可见。据此可知,当时辽朝( )
A.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B.贫富差距十分明显
C.手工业发展较缓慢 D.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13.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植根于民族发展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适应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14.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随着军事扩张,金朝统治者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久以后,谋克户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上述现象( )
A.加强了金的统治力量
B.增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力量
C.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D.促使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
C组学科素养创新
15.阅读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辽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
西夏 其官分文武班,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 人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金 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 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某个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请明确指出其所属的朝代,并简述该时期中央对西北地区治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并简析其影响。
第三单元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1.B
2.B 材料中辽朝统治者改汉族姓氏,反映了契丹族对中原文化的仰慕,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向心力,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族向契丹族学习,不能体现“互相”,A项错误。改刘氏与承袭汉朝典制无关,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不同政权的对峙,D项错误。
3.D 根据材料“艺文诰牒尽易蕃书”“并用其翻译《孝经》《尔雅》等书”可知,西夏学习汉族的文化,并制定文字,翻译书籍,这反映出其政权的封建化,D项正确。
4.A 根据材料“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可知,金章宗延续了金世宗的功业,故选A项;猛安谋克制度早在金朝建立初就已然存在,“建立”一词有误,排除B项;辽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排除C项;金世宗造就“大定之治”,排除D项。
5.C 猛安谋克制度下,女真民户平时耕作,战时选拔壮丁出征,具有兵农合一的特征,C项正确。
6.B 据材料信息可知,金代前期的皇帝大都推行汉法,尤其是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为士人提供入仕的机会,这反映了金政权对汉族先进文化及制度的认同,B项正确。
7.C 材料体现的是行省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起到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C项正确;行省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非君主专制强化,排除B项;地方难以有效治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8.A 据材料“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赓续汉唐正统”可知,忽必烈从中华经典中选取国号,旨在延续其继承汉唐的正统之名,故选A项。
9.C 据材料可知,元代对公文的传递管理严格,这样有利于保证急递公文安全,故选C项。
10.B 《雁门关外》是元好问“凭高吊古”的作品,描写了元初结束多年战乱之后“四海一家”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表述的是统一之后的变化,不是战争的破坏,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其诗歌创作水平超越前代,排除C项;材料表明他对国家统一的赞同,而不是不满,排除D项。
11.D 辽国制度中设置南、北面官,耶律沙在任南府宰相期间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D项正确。
12.D 从图中可以看出辽人饮茶的生活情景,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原,说明辽朝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故选D项;材料无法反映当时的土地制度,无法说明生产领域的封建化,A项错误;没有与其他墓葬的对比,无法说明贫富差距,B项错误;从墓葬中的器物无法说明其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排除C项。
13.B “南北面官”“猛安谋克”都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思想,因为“俗”不同而形成的,也就是民族发展的差异,B项正确;辽和金的制度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与唐朝政治制度不同,A项错误;任何封建王朝都不可能实现民族平等,C项错误;“南北面官”“猛安谋克”都与游牧文明有关,D项错误。
14.C 材料中的剥削方式实际是租佃制,女真人逐渐成为封建地主,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C项正确。
15.参考答案 (1)朝代:西汉。
措施:武力击败匈奴,设立河西四郡;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2)共同点:吸收中原王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官制和科举制),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
影响: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