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十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说明中国( )
A.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形成
B.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至全世界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2.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些 ( )
A.都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重新书写中国共产党革命史
C.说明了开展党史学习的意义
D.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历史潮流
3.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这部宪法( )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C.初步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C.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D.彻底消除“左”的错误
5.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经营和分配方式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工具的改变
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6.1979年7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广开就业门路必须改变劳动管理制度》的文章。文章说,待业青年比国家招工指标多好几倍,国家不能给每个待业青年发一个“铁饭碗”,要广开门路。该篇文章意在 ( )
A.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推动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倡导城市国企改革
7.下表为1985—1987年我国计划生产、管理、供应出口的商品种类数量变化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
年份 计划生产的 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 的商品 计划供应 出口的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8.下面是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其中2001年后对外贸易加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推动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的展开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9.根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党的会议 观点或论断
中共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续表
党的会议 观点或论断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中共十三大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中共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政府宏观调控不断强化
D.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
10.“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意义在于( )
A.纠正了长期“左”的错误
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11.中共十六大后,中共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这些战略目标和新要求( )
A.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B.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举措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12.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21年的18.5%。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外贸总额不断攀升
C.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D.综合国力大幅增强
13.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为“921工程”。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显示出我国( )
A.航空航天技术独步全球
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
C.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
D.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14.春晚反映了时代变迁与人们的精神风貌。下面是春节晚会流行曲目统计表,其中曲目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年代 流行曲目 反映的主题
A 20世纪 80年代 《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村改革,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B 《我的中国心》 “一国两制”,海外游子渴望回归祖国
C 20世纪 90年代 《春天的故事》 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公元1997》 澳门回归,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15.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和平统一是解决两岸分歧的唯一方式
B.民族问题导致两岸的长期对立
C.一个中国原则已成台湾各界的共识
D.立法体现中国政府的统一决心
16.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国家互联互通政策的推动下,经济依然保持繁荣稳定发展,香港依然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这反映了( )
A.国家政策保障香港稳定和繁荣
B.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C.金融危机并未对香港造成影响
D.香港实行了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17.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这说明新时期我国( )
A.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B.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C.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
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9.某剧讲述了中国首支维和部队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奔赴境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故事。从中能够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国际合作
B.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0.下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际交往方式表。这说明在政党外交中,中国共产党( )
改革 开放前 党代表团互访;参加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发贺电、唁电
改革 开放后 新增实地考察、召开座谈研讨会;“政党交往搭台、经贸活动唱戏”
21世 纪后 新增干部研修班、多边政党高层对话会
A.侧重考量意识形态因素
B.始终坚持全方位多边外交
C.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目标
D.锐意创新以提升外交质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计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
1977年秋冬
报纸发表了教育部关于今年大学招生的消息,“白卷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2月,少平和他的高中同学都去应考了,但初、高中基础太差,一个也没考上。
孙少安迫于生活的窘迫,尝试着与自己的队员签订了一份生产承包合同,遭到原西县革委会主任冯世宽的严厉制止,这也许是整个黄土高原上的第一次自发性改革,但却匆匆夭折。
1978年夏
省里同意了原西县农村试行生产责任制。庄稼的生长同农民劳动的热情一样地高涨,更重要的是农民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磨洋工”,他们开始有了农闲时间去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鼓弄起了家庭副业。
1980年春
尽管有人发出“国将不国”的叹息,但没有人再能阻挡住生产责任制的大趋势了,在处理完“抢分集体财产”的混乱情况后,双水村迅速走完了责任制改革的过程。生产队长孙少安不用负责队里的生产了,无事可做就自己投资在村里开办一个砖窑,纳税后利润可观,孙家的日子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1年以后
村临时初中班撤销后,失去代课教师工作的孙少平和许多村里的人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对他来说,那个地方是个更大的世界。1983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乡镇初级中学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要求:提取至少三个方面的信息)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某杂志设计了纪念改革开放特刊如下
版块 史实
版块一: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版块二:经济体制的探索 ①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②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 a的生产队已经达到93% ③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④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b
版块三:开放格局的形成
版块四:综合国力的提升 ①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②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③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夺得世界超算冠军
版块五:理论建设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中特刊版块二的信息a、b补充完整。(4分)
(2)请为特刊版块三补充内容。(要求:写出两条内容,必须与版块名称相吻合)(6分)
(3)请为特刊新增一个版块。(要求:有概括性的版块名称及两条相关内容)(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近现代以来中国家庭厨房的变迁
时期 变迁
20世纪 50年代 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在角落里搭一个简易的草棚,垒建一个炉灶
20世纪 80年代 蜂窝煤取代了面儿煤,家里做些简单的橱柜,开始有了厨房规划的概念
20世纪 90年代 开始使用液化气,厨具也开始多样化了,厨房用具开始向电气化转变
21世 纪初 整体厨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整体厨房将橱柜、抽油烟机、燃气灶具、消毒柜、冰箱、微波炉等厨房用具进行系统搭配
材料二 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4.1亿元。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 61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 534亿元。我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19.5%快速跃到2005年的40.5%。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家庭厨房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厨房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第十单元测评
1.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说明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B项。
2.A 材料中的各项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问题的正视与总结,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A项。
3.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于1982年,大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D项正确。
4.A 平反冤假错案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
5.A 根据材料“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可知,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的经营和分配方式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故选A项。
6.A 文章认为国家不能解决所有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广开门路的唯一途径就是允许这些青年自谋职业,也就是发展个体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A项正确。
7.C 根据材料可知,1985—1987年我国计划生产和管理的商品种类数量减少,说明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计划性,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故选C项。
8.D 材料反映的是2001年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
9.A 从表格中的会议观点来看,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故选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发挥市场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而非民主政治,排除D项。
10.C 材料中邓小平的论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指明了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对于接下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C项正确。
11.D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和经济的“和谐”,D项正确。
12.D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故选D项;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A项不符合事实,排除;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外贸总额的变化和人民具体的生活状况,B、C两项不是材料所能反映的问题,排除。
13.C 材料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无人飞行试验到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表明我国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的增强,故C项正确。
14.B 《我的中国心》突出了海外游子与祖国血脉相连,表达了海外游子渴望回归祖国的愿望,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民没有所有权,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21世纪初,C项时间错误。1997年是香港回归的时间,D项错误。
15.D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实现祖国统一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表明中国政府统一的决心,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大陆主张和平统一,但并不承诺放弃武力,排除A项;两岸关系不属于民族问题,排除B项;“台湾各界的共识”表述绝对化,排除C项。
16.A 根据材料可知,香港在国家互联互通政策的推动下,经济保持繁荣稳定发展,这反映了国家政策保障香港稳定和繁荣,故选A项。
17.B 材料“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体现的是新时期我国的外交不断拓展,多边外交成就更加显著,故B项正确。
18.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远亲不如近邻”说明中国重视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符合这一特点的是上海合作组织。
19.A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支持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积极参与全球安全与反恐等国际合作,A项正确。
20.D 由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在政党外交中党际交往日益深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锐意进取、创新提升外交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故选D项;改革开放前具有侧重考量意识形态的特点,排除A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才开始实行全方位外交,排除B项;以发展经济为外交的中心目标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特点,排除C项。
21.参考答案 示例
(1)“白卷英雄”,大学招生,乡镇初级中学等,反映了农村变革中的教育情况,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和重建。
(2)革委会、人民公社、生产队、乡镇等,反映了撤社建乡,变革行政体制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基层政权建设。
(3)承包合同、生产责任制、家庭副业、开办砖窑等,反映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劳动致富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村里的人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反映了农村人口到城市谋生的现象,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人口流动和城市管理。
(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是作者路遥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艺术创作,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需要加以甄别。
22.参考答案 (1)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①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②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1985年起,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④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⑤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新区;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⑦国家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重大战略……
(3)示例
版块六: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①1992年,“九二共识” ②1997年,香港回归 ③1999年,澳门回归 ④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3.参考答案 (1)变化:20世纪50年代,使用简易炉灶;20世纪80年代使用煤资源和简单橱柜,厨房开始规划;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液化气,厨具多样化,并向电气化转变;21世纪初,整体厨房出现,系统搭配厨房用具。
(2)原因: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推进;人民生活观念的更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