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9 19: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下册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A组 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古代文明的扩展
1.人类处于食物采集阶段时,人类各群体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其狩猎场所。当农业产生,人类学会了冶金术和造船术时,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地区性的帝国也逐渐形成。这表明(  )
A.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B.帝国的形成扩大了文明区
C.食物采集时期人类活动单一  
D.生产力发展推动文明扩展
2.古代埃及强大时,向东扩张,势力一度到达幼发拉底河;亚述曾征服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埃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并征服波斯帝国。据此可知,古代文明扩展的特点是(  )
A.依靠军事征服
B.以两河流域为中心
C.英雄人物推动
D.封建国家充当先锋
3.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题组2 古代世界的帝国
4.波斯帝国境内多种语言并存。面对这一境况,波斯帝国把使用相对广泛的阿拉米语作为帝国通用语,这一政策(  )
A.顺应了国家治理的要求
B.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阻碍了地区间的贸易往来
D.旨在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5.下图反映了波斯帝国时期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牲畜和各种土特产。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奴隶制政权的残酷掠夺
B.帝国境内商品经济的发达
C.战争频繁影响货币流通
D.统治者腐朽追求物质享受
6.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发现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人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而且保存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据此可知(  )
A.希腊注重公民素养的全面培养   
B.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文化的扩散
C.海外贸易推进欧亚文明的交流   
D.文明碰撞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
7.罗马军队由执政官统率,法律规定执政官一年一任;随着罗马的扩张,军队远离罗马城作战,当选的长官需要费时费力赶赴驻地与军队会合,造成指挥衔接问题,法律不得不延长执政官的任期,由此导致执政官的权力不断扩大。这反映出,罗马(  )
A.政治制度制约对外扩张
B.地方行政体系亟须更新
C.从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
D.对外扩张冲击政治结构
8.在罗马帝国前期,军队主要由公民构成,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后来,军队中的外国雇佣军(蛮族为主体)和奴隶占总人数的绝大部分。这一变化(  )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根源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C.增强了公民政治权利
D.潜藏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题组3 文明的交流
9.有学者认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求。该主张(  )
A.否定了希腊文明作为欧洲文化源头的历史观点
B.强调西方文明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物
C.可以在冶铁技术和雕塑艺术方面找到史实依据
D.是对20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思想的根本突破
10.腓尼基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并把它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更加简单的书写系统,这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由此可知(  )
A.腓尼基地区最早进入了文明时代  
B.商业活动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C.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D.商人比其他人更能推动文化创新
B组 关键能力提升
11.古希腊时期,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面积大约8 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人。第二大城邦雅典面积只有大约2 55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时约30万人。大量其他的城邦面积不足100平方千米,人口只有几千人,甚至数百人。这反映了古希腊时期(  )
A.邦国林立导致希腊分裂
B.城邦公民是相对封闭的群体
C.地区性的大国先后兴起
D.城邦呈现出小国寡民的特点
12.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统一货币铸造制度,规定只有波斯国王有权铸造金币;修筑道路,设置驿站;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他的改革主要意在(  )
A.增强军事力量
B.巩固帝国统一
C.扩大贵族特权
D.发展奴隶经济
13.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率军前往位于埃及腹地的阿蒙神庙祭拜,宣称获得阿蒙的神谕成为埃及的法老并进行正式加冕。下图是亚历山大被刻画成法老的形象。这突出说明了(  )
A.文明的相互碰撞
B.宽容的宗教氛围
C.埃及文化的复兴
D.政治体制的创新
14.罗马帝国征服埃及后,把它变成了“帝国粮仓”,大量埃及粮食的涌入导致罗马城的粮价急速下跌,罗马本土的贵族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自己的庄园里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这说明罗马帝国(  )
A.经济发展出现显著衰退
B.贵族庄园经济逐渐瓦解
C.对殖民地的依赖性加大
D.内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
15.古希腊人从埃及人那里学到了制作青铜铸像、雕刻石像和用石料进行建筑的工艺,从拙劣的模仿到创造出自己独特风格的高超艺术作品,只用了100多年。此后,雕塑成为古希腊人最卓越的成就之一。据此可知(  )
A.古希腊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埃及人曾经征服过希腊
C.文化交流利于促进文明的进步   
D.古代雕刻艺术发展迅速
C组 学科素养创新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采取的治国政策,处处体现了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把马其顿与东方政治制度相结合,实行一种特殊的君主专制政体。从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国征服和组建了12个省,只有一个省的总督是马其顿人,其他各省的总督开始时都是伊朗人或当地贵族。亚历山大把波斯及其北方招募来的士兵,加以方阵和马队的特殊训练,在骑兵特别部队里……许多东方的官兵被选派担任了各级职务。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享受免税权利。亚历山大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的庙宇里举行祭祀,搞一些活动和举办节日来向众神献祭,导致希腊宗教与东方宗教的混合。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材料二 由于政事日渐繁杂,罗马共和国逐渐增设一些新的官职,分担执政官的部分职权。公元前443年设立两位监察官,负责公民普查和财产普查。后来监察官权力扩大,负责编制元老名单,掌管国家财产租赁和承包合同,监督社会风尚等。公元前366年又添置了一名执法官,在公元前242年执法官增至两人,其主要职权为审理诉讼。执法官拥有最高统治权,可代执政官行使职权。罗马共和国之初,已有两个财务官作为执政官在司法和军事方面的助手,到公元前421年增至四人,其职责改为管理财政和保管档案。同样,两名平民市政官原来是保民官的助手,到公元前367年另设两名高级市政官,他们的职权逐渐划一,主要负责城市治安和社会秩序、管理市场、举办节庆娱乐活动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的融合”在亚历山大治国政策中的体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共和国时期官员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
答案:
1.D 材料反映了农业产生以后,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扩展,D项正确。
2.A 由题干信息可知,古代埃及、亚述和马其顿所代表的文明扩展的特点都是用军事征服的手段,故选A项。
3.D 埃及和西亚文明都属于农耕文明,对外扩张的目的是夺取土地和人口,更倾向于使用武力;希腊人以移民的方式扩大影响适应了希腊海外贸易发达的经济形态,开拓了市场和原料产地,D项正确。
4.A 据材料可知,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帝国境内民族众多,语言文化多样,设立通用语便利了国家治理,故选A项。
5.C 据材料可知,民众主要缴纳的是实物,而非官方发行的货币,说明当时战争频繁,政局动荡,影响货币流通,故选C项;纳税是正常的经济行为,材料没有纳税数量的信息,无法说明“残酷掠夺”,排除A项;缴纳实物而非货币,说明商品经济不发达,排除B项;材料与统治者追求物质享受无关,排除D项。
6.B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远征控制了波斯帝国在亚洲的领土,带有希腊风格的建筑、希腊文的戏剧和哲学手稿都说明希腊文化在阿富汗的传播,B项正确。公元前4世纪的阿富汗并非希腊城邦,A项错误。阿富汗的希腊文化受军事征服影响传入,并非海外贸易,C项错误。材料只有希腊文化,没有“融合”的信息,D项错误。
7.D 根据材料,对外扩张导致军队执政官的权力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军事独裁的局面,罗马逐渐从共和政体向君主制转变,对政治结构造成冲击,D项正确。
8.D 罗马从一个城邦扩张到罗马帝国依靠的是由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后来,外籍军团成为罗马军队的绝大多数,削弱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使罗马统治潜伏着危机,D项正确。
9.C 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文明深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C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并没有否定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排除A、B两项;“根本突破”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10.C 据材料可知,腓尼基商人、工匠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埃及人的交流促进了腓尼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影响了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形成,说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故选C项。
11.D 材料表明,古希腊时期城邦国家众多,并且城邦国家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有限,反映了古希腊时期城邦呈现出小国寡民的特点,D项正确。
12.B 据材料可知,大流士改革从地方体制、货币制度、交通建设和宗教思想等多个方面树立中央权威,有利于维护帝国统一,故选B项;大流士改革中军事改革仅仅是内容之一,排除A项;规定只有波斯国王有权铸造金币说明大流士改革注重树立君主权威,有利于打击贵族特权,排除C项;发展奴隶经济是大流士改革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
13.A 材料说明亚历山大接受埃及文明,根据所学可知,他也将希腊文明带到了埃及,这个过程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与碰撞,A项正确。
14.D 据材料可知,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反映了罗马帝国内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故选D项;材料并未反映罗马经济衰退,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罗马的庄园经济有所发展,B项错误。埃及不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而是组成部分之一,排除C项。
15.C 据材料可知,古希腊与古埃及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故选C项;材料并无对比,无法得知古希腊文明领先世界,排除A项;文化交流不一定通过战争,古埃及也没有征服过古希腊,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以雕刻技术作为媒介的文化交流,而非古代雕刻艺术发展迅速,排除D项。
16.参考答案 (1)体现: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实行行省制,设立总督管理;军队中大量吸收启用东方人;鼓励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联姻;尊重东方宗教崇拜和信仰。
(2)意义:推动了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