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下册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A组 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工业革命的背景
1.钱乘旦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着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遏止地增长了。这一事件( )
A.体现殖民扩张的两面性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助推着工业革命的到来
D.造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2.1624年,英国专利法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如果在诉讼中获得成功,胜诉方可获得他所受损失3倍的赔偿。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英国( )
A.科学革命推动科技发展
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积累着技术变革的条件
D.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题组2 工业革命的进程
3.1771—1800年被称为英国历史上的“发明时代”,英国政府颁发发明专利1 464项,这些发明专利最为集中的领域是( )
A.农业生产设备 B.交通运输工具
C.新式机械装置 D.石油化工领域
4.18世纪,英国大量开采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摆脱了因森林面积缩减、木材短缺而引发的能源危机。这( )
A.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 B.促进了石化工业发展
C.催生了一系列技术变革 D.推动了汽车产业兴起
5.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汽车的发明缩短了通行时间,而飞机的发明更是为人类的出行插上了翅膀。汽车、飞机这些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的出现,主要有赖于( )
A.电力技术的开发 B.蒸汽机的改进
C.化学工业的兴起 D.内燃机的应用
6.下图是1870—1910年英国和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
A.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
B.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不同
C.民族独立运动的冲击不同
D.中间阶层力量发展不同
7.有学者指出,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只是对1841年至1878年其他许多白炽灯泡的改进。同样,在莱特兄弟的载人飞机发明之前,已有奥托·利林塔尔的载人无动力滑翔机和塞缪尔·兰利的不载人动力飞机。该学者意在( )
A.纠正传统认识的谬误
B.否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步
C.淡化个人的技术贡献
D.强调科学技术创新的传承性
题组3 工业革命的影响
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16年表示:在我的新拉纳克的工厂里,大约有2 000个年轻人和成年人管理的机械动力和操作……现在完成的工作量,在60年前需要由苏格兰的全部工业人口来完成。他意在阐明( )
A.技术进步的威力
B.社会主义运动的必要性
C.社会平等的重要性
D.工人阶级强大的改造力
9.1760—1851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个增加到7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也从1个增加到13个,2万至5万人的城市也为数不少。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人口约为7万人,到1841年增至35万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剧增
B.工业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C.劳动力增加提升了生产效率
D.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10.19世纪中叶英国议会颁布法令,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在政府的感召下,民间力量也纷纷加入这场运动。中产阶级妇女尤为突出,她们积极走访,宣传卫生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普及卫生知识的作用。由此可见,此次英国公共卫生运动( )
A.民间力量发挥了主导作用
B.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环境卫生
C.妇女的政治权利得以保证
D.适应了英国工业社会的需要
B组 关键能力提升
11.下图为西方某学者统计的英国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技术革命的成因
B.圈地运动与劳动力转移
C.工人运动的影响
D.价格革命与物价的变化
12.1786年英国国王封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请他担任达维夏州的行政长官。这一举措( )
A.有效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B.开创了英国重视发明的传统
C.表明当时英国发明风气盛行
D.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
13.1868年,德国化工染料业巨头赫斯特、拜耳等率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实验室。19世纪70年代,这一做法在德国推广,各大企业为科学家提供了与业绩相关的薪酬方案,企业实验室制度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广泛建立。由此可知( )
A.垄断组织在德国的普遍建立
B.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欧美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14.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历程,也是人解放的历程:先是摆脱神权枷锁,再是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进而解除王权的压迫,并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C组 学科素养创新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通过反复试验,瓦特在1768年研制出蒸汽机样机,次年取得专利。此后瓦特不断改进蒸汽机,在20年中相继发明了能够实现圆周运动的齿轮传动装置、前后都由蒸汽推动做功的双冲程气缸、调节蒸汽机转速并能稳定输出动力的离心调速器,以及能够指示气缸压力的气压计,不断取得专利,完成了改良蒸汽机的全过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既安全又稳定,不仅运行成本低廉,还是一种广泛适用于各种制造业领域的“万能机”,除了在煤矿中抽水、运煤,还迅速被应用到冶金、面粉等行业,在英国全面建立起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工业,使英国实现了工业革命。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被发明出来。此后不久,效率更高的柴油机和涡轮机先后问世。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和改进,汽车和飞机被制造出来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整个20世纪,人类严重依赖石油,使石油成为决定国际事务、影响世界历史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滕海键《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特能够成功改良蒸汽机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蒸汽机的改良与内燃机的发明对人类的相似影响。(6分)
答案:
1.C 从材料信息可知,该事件发生于“英国农村”,使村庄被湮没,农民流落城市,由此判断,该事件是圈地运动,助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C项正确。
2.C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前英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促进了技术创新,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技术条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政策对科技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中法律保护的是知识产权,与民主制度无关,B、D两项错误。
3.C 1771—1800年英国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即新式机械装置,C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农业生产设备涉及很少,A项错误;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主要集中在19世纪初,B项错误;石油化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项错误。
4.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煤炭的开采促进了蒸汽机的使用,从而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催生了一系列技术变革,故选C项;从整体上看,工业革命恶化了生态环境,排除A项;“促进了石化工业发展”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B项;汽车使用的能源是石油,并非煤炭,排除D项。
5.D 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的出现,D项正确。
6.A 从图表信息可知,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产值在全球占比下降,美国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原因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研成就较为突出,A项正确。
7.D 根据材料可知,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和莱特兄弟的载人飞机都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改进,说明科学技术创新的传承性,故选D项。
8.A 材料旨在说明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显示了技术进步的强大威力,A项正确;材料并未阐述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与社会平等问题无关,B、C两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这些机械是什么阶级发明,无法说明工人阶级的改造力,D项错误。
9.B 根据材料可知,1760—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选B项。
10.D 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英国议会于19世纪中叶开始颁布法令,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支持,说明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有利于解决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问题,D项正确。
11.A 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逐渐增长,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促使工厂主使用机器生产,从而引发工业革命,A项正确;圈地运动后大批劳动力进入城市,劳动力价格应该降低,B项错误;工人运动兴起于工业革命后,无法解释工业革命前的史实,C项错误;价格革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后,D项错误。
12.D 根据材料可知,对发明者给予优厚待遇,说明英国政府重视发明,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D项正确。
13.B 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企业更加重视科学研究,希望科研成就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B项正确;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形成,但是,A项的“普遍”说法错误,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中间阶层”人数增加,排除D项。
14.D “摆脱神权枷锁”是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除王权的压迫”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指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从“生产不足”转化为“生产过剩”,D项正确。
15.参考答案 (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重视科技的社会环境;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推动;反复实验与不断发明;具有不断探索精神。
(2)相似影响:推动工业革命进程;推动交通事业发展;推动能源革新;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变人类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