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测评--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测评--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9 20: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1500年前后,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它像齿轮一样推动着海上探险。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根源于(  )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东西方的传统商路受阻
C.封建庄园制度的解体
D.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2.1498年5月,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展示明朝德威的地方。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
A.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B.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C.传教和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D.人文主义思想的鼓励
3.回顾欧洲人对香料的追逐历史,人们不得不承认: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寻求香料之路的副产品,世界正是在欧洲人对香料的争夺中得以重塑的。据此可以推断,香料贸易(  )
A.促进了新型殖民扩张方式产生   
B.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分布格局   
D.使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亚洲
4.“我向我们最战无不胜的君王们承诺:如果我能得到他们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哥伦布的这句话反映了他的远洋航行(  )
A.开拓了新的国际市场
B.扩大了教会的影响
C.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D.得到了王室的支持
5.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学说
B.途经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享有政治特权
D.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6.1488 年 2 月,一位航海家越过南纬 33 度线,开始探索之前欧洲航海家从未到过的海域,最终来到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把它命名为“风暴之角”。这位航海家是(  )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达·伽马
D.迪亚士
7.1522年,麦哲伦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在绕过南美洲,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后,回到西班牙。由此可知,麦哲伦船队(  )
A.完成环球航行
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开辟亚洲市场
D.首次到达非洲
8.15 世纪末,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寻求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这表现在(  )
A.巴伦支航行北冰洋
B.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
C.德雷克到达好望角
D.卡伯特发现纽芬兰岛
9.1513年,欧洲人发现了北大西洋湾流,从此,其成为欧洲与美洲之间的商业航线;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发现了从美洲出发向亚洲航行的东风带海上走廊,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这表明(  )
A.欧洲人加快了迈向远洋的步伐   
B.航线的开辟与改进受地理知识的影响
C.“地圆学说”得到了确切证明
D.国际商业贸易的兴起源于造船业发达
10.16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人力从事收割、榨汁,将其加工成浓缩糖蜜后,运至欧洲贩卖。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商人为提升生产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从亚洲招募雇佣工人  
B.从非洲贩运奴隶
C.自北美聘用印第安人  
D.自欧洲招募劳工
11.16世纪,美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若要吃面包,需要进口欧洲小麦。进入17世纪,智利发展成南美的小麦产区,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外,还被运到巴西、古巴、秘鲁等地。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
A.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B.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
C.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
D.极大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
12.下面是有关英国咖啡馆的绘画。这幅1674年的木刻画来自保罗·格林伍德的一张“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的广告单页。这表明(  )
A.全球物种交流加深
B.东西方商贸往来扩大
C.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
D.咖啡受到英国女性追捧
13.新航路开辟之后,屠杀与病毒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世界人口却在增长。世界人口在1500年约4.25亿,到1600年前后增长到5.45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解放运动革新世人观念
B.各大洲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
C.农作物在新旧大陆间的交流
D.近代生命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14.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的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表明当时中国(  )
A.传统手工业具有优势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
D.摒弃重农抑商政策
15.16—17世纪,物美价廉的中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从中国南海出发,通过东太平洋航线和西太平洋航线,跨洋贸易,行销全球,白银作为支付手段成为世界货币之一,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  )
A.标志着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B.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推动了中国货币体系的变革
D.满足了欧洲资本输出的需要
16.下面为1600年欧亚部分商品交易统计表。该表体现了(  )
商路 商品 重量(万磅)
亚洲—好望角— 欧洲 胡椒 100—200
丁香等 共约35—65
亚洲—地中海— 欧洲 胡椒 300—400
丁香等 70—100
生丝 50
A.新航路开辟影响巨大
B.传统商路依然重要
C.东西方商品交流频繁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17.1500年,伦敦人口仅有5万人,1605年已有22.5万人,而到1700年时,变成拥有70多万人的大都市了,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因为(  )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
C.城市化进程的大提速
D.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转移
18.17世纪初,在东亚海域商业活动中最活跃的应属葡萄牙人,然而他们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首先是荷兰与英国两国东印度公司的联合袭击。这反映了(  )
A.东亚商业格局的变化
B.英荷殖民争霸的兴起
C.东方没落和西方崛起
D.新旧殖民国家的斗争
19.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09年,荷兰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普遍建立 
B.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
C.价格革命对欧洲封建经济制度的冲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20.1600年,西班牙社会“富人只能靠抵押财产来过活,而贫民则处在饿死的边缘”。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D.殖民掠夺金银涌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计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4世纪 加纳利群岛被重新发现
1415年 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
1460年左右 葡萄牙人已沿海岸勘探到塞拉利昂
1488年 葡萄牙人到达好望角
1492年 西班牙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8年 葡萄牙人到达印度卡利卡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材料二 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1488年”“1492年”“1498年”的三位代表性航海家。(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三。(7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从此处(马尼拉)对中国和印度诸地进行的贸易,主要是来办那些供应墨西哥和秘鲁王国的货物,这些货物是:香料、各种中国丝织品和中国制品,特别是丝袜,我听说每只船经常携带不少于五万双;大量的印度原料,如印花布和白洋布(这种布在美洲穿得很多);还有其他一些很精致的器物如金银饰品等。 这些饰品大多系马尼拉城中的中国人制作的,因为据说至少有两万中国人常居该处,充当仆役、匠人或面包师。 所有这些货物均汇集于马尼拉,从此处运往墨西哥王国的阿卡普尔科港口。
——摘编自[英]乔治·安森等《1740—1744年环球航海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
2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如葡萄等,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换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9分)
答案:
1.A 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源,A项正确。
2.C 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一方面是香料贸易带来巨额利润,另一方面是传播天主教的宗教动力,故选C项。
3.A 据材料可知,香料贸易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从而开始了征服世界的历程,故选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物种交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分布格局,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D项。
4.D 材料表明王室支持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故选D项。
5.A 从材料信息可知,该航海家的目的地是印度,应该在西班牙的东方,该航海家却“向西”航向,这说明他相信“地圆学说”,A项正确。
6.D 据材料可知,这是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故选D项。
7.A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选A项。
8.D 在探索北大西洋高纬度通往东方的探险活动中,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D项正确。
9.B 据材料可知,随着北大西洋湾流和太平洋东风带海上走廊的发现,新的航线被开辟,说明航线的开辟与改进受地理知识的影响,故选B项。
10.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后半期,美洲主要依靠从非洲贩运奴隶缓解当地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故B项正确。
11.B 从材料信息可知,小麦食品符合欧洲殖民者的饮食习惯,在美洲种植小麦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B项正确。种植何种作物与“近代化”无关,A项错误。奴隶贸易是为了解决美洲劳动力短缺问题,与饮食习惯无关,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洲原住民习惯食用面粉,D项错误。
12.A 咖啡原产于非洲,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换,才使得咖啡出现在英国,故选A项。
13.C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
14.A 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手工业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具有一定的优势,A项正确。
15.C 材料反映了16—17世纪,中国商品畅销世界市场,造成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从而推动了中国货币体系的变革,C项正确。
16.B “亚洲—好望角—欧洲”属于新航路,而“亚洲—地中海—欧洲”则属于传统商路,从两条商路的商品交易量的比较可以看出,传统商路的贸易量和种类要超过新航路,说明当时传统商路依然重要,故选B项。
17.D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前,伦敦人口的迅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促进了伦敦人口的增长,D项正确。
18.D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老牌的殖民国家,17世纪,荷兰和英国加入殖民国家行列,对西班牙和葡萄牙形成挑战,故选D项。
19.B 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商业革命,促使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故选B项。
20.D 材料反映了1600年,西班牙百姓生活艰难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贵金属,导致物价上涨,百姓生活艰难,故选D项。
21.参考答案 (1)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
(2)王权强化,积极对外扩张;对黄金、财富的渴求;传播基督教。
(3)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22.参考答案 示例
主题:太平洋贸易促进东西方交流。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他们使用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中国、印度等地生产的手工业、香料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
这一贸易促进了亚洲与美洲的经济往来,满足了西班牙殖民者及美洲当地的需求;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促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伴随着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对当地的文化生活、社会风貌产生了重大影响。
23.参考答案 (1)特点:种类多;以食物为主;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双向交流,既有美洲作物品种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
(2)影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引发了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世界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引起了思想解放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