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2025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2025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1 07: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泰勒斯关注世界的产生,诡辩派也从这里出发,去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界的问题。苏格拉底与诡辩派的不同是他追求真理,探索人与社会的发展。这说明希腊文化(  )
A.始终关注人文主义精神
B.研究的重点是诡辩术
C.对真理的探索逐渐深入
D.发展历程具有延续性
2.学者汤因比曾提到:“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由此可知(  )
A.西方人赞成希腊政治制度
B.西方社会实行民主政治
C.希腊社会与西方社会一脉相承
D.希腊社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影响
3.罗马帝国前期,盛行于希腊化世界的叙利亚和亚历山大城的吹制玻璃技术传到了意大利地区,当地生产出上色和雕花的玻璃器皿,并逐渐发展为帝国工艺生产的中心。这表明(  )
A.罗马注重继承希腊文化
B.跨区域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C.贵族需求刺激工艺创新
D.行省制度推动技术传播
4.罗马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作品中,“收集体现美德和恶习的非凡事实”,以针砭时局为己任,无情地揭露了皇权专制的黑暗,因而其著作得到了“惩罚暴君的鞭子”的美誉。这表明塔西佗的史学研究(  )
A.充满民主理性色彩
B.以恢复传统的政治体制为核心
C.注重探究历史事实
D.具有道德训诫和政治批判作用
题组2 中古西欧文化
5.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中古西欧是“黑暗的中世纪”。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古西欧为欧洲近代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下列能佐证后者观点的是(  )
A.政治混乱使得封建势力弱小
B.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经济
C.工商业城市拥有完全自治权
D.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6.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除了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之外,也读古典罗马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此举 (  )
A.旨在推动世俗教育发展
B.注重弘扬古希腊理性精神
C.间接推动近代思想解放
D.表明了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7.成书于中古时期的《列那狐的故事》,采用寓言故事诗的形式,用不同的动物来象征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阶级。故事中列那狐以机智与强壮凶猛的狮子、狼、狗熊等斗法,以它的狡黠愚弄狮王在内的所有动物。《列那狐的故事》(  )
A.是中古时期西欧骑士文学的杰出代表
B.反映了封建贵族阶层的道德和理想
C.以讽刺笔法赋予作品强烈的浪漫色彩
D.强调了新兴市民阶级的才智和勇气
题组3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8.有学者认为,希腊文化为拜占庭提供了文化思维的基础和范畴,罗马人为其提供了政治制度和法律思想,基督教为这一文化提供了思维的框架和方向,阿拉伯人以及其他的东方民族为这一文化提供了科学和哲学的因素。该学者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  )
A.多元起源,彼此借鉴
B.开放包容,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影响深远
D.东西汇流,独具一格
9.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说明拜占庭文化(  )
A.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
C.深受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影响
D.渗透了君主专制思想
10.988年,基辅罗斯的大公和拜占庭帝国联姻,而且接受了基督教,将基督教定为国教;13世纪,成吉思汗的部队征服了俄罗斯,把亚洲腹地军事专制主义的传统带到了俄罗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俄罗斯文化(  )
A.蕴含着古斯拉夫民族的风格
B.深受奥斯曼帝国文化的影响
C.使西方基督教文化发生变异
D.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的主人公在面对残酷的命运安排时仍旧拥有高贵的品质,他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勇于承担责任。在城邦遭受瘟疫的祸害时,他说:“我的悲痛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由此可见,该作品(  )
A.歌颂牺牲精神 B.称赞城邦民主
C.宗教色彩浓厚 D.宣扬集体意识
12.有学者指出,罗马海外殖民地容纳了罗马殖民者和当地人,一个个殖民地也就充当了罗马和当地发生接触的门户。它让从属于不同聚落和文化的族群混杂而处,对罗马世界观向外延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该学者意在说明罗马的海外殖民(  )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推动了罗马文化的传播
13.(2023山东卷,10)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下图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
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14.被誉为欧洲中古时期四大英雄史诗之一的《伊戈尔远征记》,描绘的是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盘踞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远征军进行征伐的故事。在伊戈尔身上,兼有着为自己民族抵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和追求个人荣誉、轻率行动的性格特征。这说明(  )
A.《伊戈尔远征记》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
B.伊戈尔远征加剧了基辅罗斯的解体危险
C.作者对主人公伊戈尔的评价持双重态度
D.封建贵族的忠诚与勇敢促进了社会发展
C组学科素养创新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它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万民法的发展给契约法律制度带来的影响就是,为了使外邦人的常识和社会实践能够接受契约双方当事人合意是判断契约效力是否合法的唯一标准,原有的繁琐形式上的要求被逐步放弃。万民法契约法律制度最终发展为以契约当事人的合意为归宿,并对其他地域的习惯和法律兼容并包。
——摘编自赵融《西方契约法理论研究》
材料二 2世纪前期,爱建筑、狂热地尊崇希腊文明的哈德良皇帝亲自设计并重建了万神殿。从外面看,万神殿显得非常朴素,而且像堡垒一样笨重,入口的柱廊有16根12.5米高的希腊风格的花岗岩石柱。但是,当你穿过那精美的希腊神殿式的大门,走进内部时就会立刻被它宏伟壮观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而深深折服。
——摘编自金文《极简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万民法相较于公民法的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民法的形成对罗马社会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神殿所体现的古希腊文化。(4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中古时期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但随着日耳曼等民族大量融入罗马社会,其经商头脑深深影响了西欧人的生活观念,日耳曼人也接受了罗马教育并发明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字。9世纪时,欧洲人频繁地前往阿拉伯人控制下的亚历山大城、大马士革等繁华城市进行贸易,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重新建立起了西欧与东方的联系。中古时期欧洲就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摘编自张海《欧洲发展史新释——
从古代到工业革命》等
材料二 13—14世纪,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出现促生了近代西欧地域文化的出现。14世纪后,人文主义者强烈疾呼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神学观念、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取代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17世纪前后形成的科学理性观念,深刻影响着近代西欧社会。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甚嚣尘上,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代西欧文化成为社会转型的支撑。
——摘编自冯英《人文主义:近代西欧
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并简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欧文化的影响。(6分)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1.C 由题干可知,泰勒斯关注世界的产生,而诡辩派则研究与探讨自然界的问题,苏格拉底则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人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希腊文化研究领域逐渐放宽,范围逐渐变大,说明其对真理的探索逐步深入,故选C项。
2.D 据材料可知,汤因比认为从希腊社会到西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说明希腊社会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D项;材料只是强调汤因比认为希腊社会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影响,并未明确指出是希腊政治制度,排除A项;西方民主政治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基础上逐渐确立起来的,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希腊社会对西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性,并不代表二者之间是直接继承的关系,排除C项。
3.B 据材料可知,叙利亚和亚历山大城的吹制玻璃技术传到了意大利地区,并且产生了新的技术,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交往交流促进了技术的交融,故选B项;材料不涉及罗马帝国政策,无法看出其重视希腊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玻璃制品主要供给贵族,排除C项;行省制度与玻璃技术传播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4.D 据材料信息可知,塔西佗注重道德,有强烈的责任感,其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批判性,故选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民主理性色彩,排除A项;塔西佗批判君主专制黑暗,并不是为了恢复传统政治体制,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塔西佗的史学研究具有政治批判作用,并非注重探究历史事实,排除C项。
5.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古西欧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为欧洲思想近代化奠定基础,D项正确;中古西欧封建势力强大,排除A项;中古西欧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经济,而非商品经济,排除B项;“完全自治权”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
6.C 根据材料可知,教会学校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之后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材料突出的是教会学校,并不是世俗教育,排除A项;仅从学习内容上,无法得出注重弘扬古希腊理性精神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世俗王权的信息,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城市兴起,作品中的狮子、狼、狗熊等象征着君主、教士和贵族等,列那狐象征着市民阶层,列那狐以机智战胜统治阶层,强调了新兴市民阶级的才智和勇气,故选D项;《列那狐的故事》是中古西欧市民文学的代表作,排除A项;《列那狐的故事》反映的是新兴市民阶级的道德和理想,排除B项;《列那狐的故事》虽然是童话寓言,但充满现实主义色彩,排除C项。
8.D 由材料可知,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充实了拜占庭文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拜占庭文化的起源,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其他地区文化对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创新发展,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新”,排除C项。
9.B 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典希腊与罗马文化,又吸纳了基督教文化,还融入生活方式中,说明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B项正确。
10.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及后来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都属于基督教文化范畴,因此具有西方文化色彩;蒙古征服者将亚洲腹地军事专制主义的传统带到了俄罗斯,这说明俄罗斯文化又带有东方色彩,故选D项;“古斯拉夫民族的风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文化”不符合史实,应为“基督教文化”,排除B项;“发生变异”不符合史实,应为“丰富融合”,排除C项。
11.D 据材料可知,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宣扬城邦的集体利益和集体意识,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主人公勇于承担责任,关注城邦的集体利益和集体意识,并未提及主人公的牺牲精神,排除A项;题干突出的是主人公个人的高贵品质,并未歌颂和称赞城邦民主,排除B项;题干没有关于宗教方面的信息,不能据此得出宗教色彩浓厚的结论,排除C项。
12.D 据材料可知,海外殖民地成为罗马文化展示的窗口和门户,有利于推动罗马文化的传播,故选D项;“贵族与平民之间”不符合题意,应为“罗马殖民者与当地人”,排除A项;“帝国的统治基础”不符合题意,与罗马的海外殖民“对罗马世界观向外延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相悖,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
13.A 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可知,拱门形制在亚述宫殿门、安息宫殿门和罗马凯旋门上都有应用,说明人类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融合,A项正确;仅从拱门形制的应用,无法断定区域文化的统一,排除B项;“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表述过于夸大,排除C项;仅从建筑的特色并不能看出民族文化的内核信息,排除D项。
14.C 据材料可知,作者在承认伊戈尔功绩的同时认为他轻率,说明作者对伊戈尔的评价比较客观,持双重的态度,故选C项;市民文学是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伊戈尔远征记》不属于市民文学,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作者对伊戈尔的评价,并未表明其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
15.参考答案 (1)优点:简洁性;包容性(广泛的适用性)。
积极作用: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2)崇拜的天神中包括希腊的诸神;采用希腊柱式结构、大门。
16.参考答案 (1)特征:多元文化融合;宗教色彩浓厚。
原因:商品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城市及大学的兴起。
(2)评价: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推动了近代西欧社会的全面转型;在对外殖民扩张中成为文化输出的主要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