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寡人(guǎ) 色挠(náo) 大义凛然(lán)
B.唐雎(jū) 缟素(gāo) 以头抢地(qiāng)
C.休祲(jìn)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
D.长跪(guì) 怫然(fú) 寡人谕矣(yǔ)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请广于君
(2)虽千里不敢易也
(3)秦王怫然怒
(4)若士必怒
(5)挺剑而起
(6)秦王色挠
(7)长跪而谢之
(8)寡人谕矣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义
(1)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2)休祲降于天 古义:__________ 今义:休息
(3)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容易
(4)长跪而谢之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感谢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
(1)且秦灭韩亡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广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缟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但安陵国最终得以留存,是唐雎出使秦国游说秦王之功。
B.秦王两次提到韩、魏两国的灭亡,都是为了炫耀,以击垮唐雎的意志,成功“易地”。
C.本文存在多处对比,比如秦王狂暴与唐雎镇定的对立形象,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等。
D.本文用对白交代事情缘由,推进情节发展,展现斗争情景,刻画人物性格,十分巧妙。
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
(1)唐雎和秦王的较量可分为三个回合:首先,唐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接着,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以“________”反击秦王的“____________”,并表示要效法专诸等人与秦王同归于尽;最后,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屈服。
(2)《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认为“天子之怒”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布衣之怒”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秦王的不可一世、骄横跋扈。
(3)《唐雎不辱使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的赞扬。
9.唐雎不畏强暴,用智慧和胆识维护了国家利益,堪称英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英雄。2021年,人们见证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广州力量。那些一线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逆向而行”,用自己的真情与大爱、勇敢与奉献,集结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硬核力量。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医护人员“逆向而行”,他们的选择让我们感动。面对这些“逆行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你们班准备开展一次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写一句宣传语,激励同学们向英雄学习。
(3)在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如果你是策划者,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请广于君( )
(2)寡人谕矣( )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2、从全文看,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的词语有:“不说”→“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3、揣摩下面几个句子的语气,分析其言外之意,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以________语气传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言外之意,表现了唐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以_____语气传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言外之意,表现了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与臣而将四矣。
以________语气展示了唐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4、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请你从下面三条技巧中任选一条,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唐雎之“巧”。
①“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②“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③“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富弼传(节选)
契丹乘朝廷有西夏之忧,遣使来言关南之地。地是石晋①所割,后为周世宗所取。
富弼②奉使,往见契丹主曰:“两朝继好,垂四十年,一旦求割地,何也 ”契丹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③,将以何为④ 群臣请举兵而南,吾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
弼曰:“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⑤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⑥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与?抑人主当之与?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⑦者久之。
弼又曰:“雁门者,备⑧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城隍修旧,民兵亦补阙,非违约也。”契丹主曰:“虽然,吾祖宗故地,当见还耳。”弼曰:“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地,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契丹主知不可夺⑨,自遣人来议。
【注释】①石晋:即后晋高祖石敬瑭。②富弼:北宋名相。③籍民兵:让老百姓成为士兵。④将以何为:想要干什么。⑤专:个人专有。⑥任:承担。下文的“当”亦同。⑦首肯:点头表示同意。⑧备:防备。⑨夺:改变。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轻寡人与( )
(2)长跪而谢之( )
(3)苟从诸将言( )
(4)民兵亦补阙( )
1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未尝闻也 / 尝趋百里外
B.所亡士马 / 马无故亡而入胡
C.非若是也 / 地是石晋所割
D.与臣而将四矣 / 群臣当之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
18.秦王和契丹主为得到土地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富弼传》中哪一句与《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受地于先王”意思差不多?
19.各用一个词概括唐雎和富弼的性格特征。
唐雎:
富弼: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上甚削?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B.无逾此者?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C.久之? 春冬之时(《三峡》)
D.忽见层崖之上?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2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
(2)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23.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1、C 2.(1)同“措” (2)同“苍” 3.(1)增广、扩充 (2)交换 (3)愤怒的样子 (4)一定 (5)拔 (6)面露胆怯之色 (7)道歉 (8)明白,懂得 4.(1)只是 (2)吉祥 (3)交换 (4)道歉 5.(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2)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3)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6.(1)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3)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5)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7.B
8.(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士之怒 天子之怒 色挠 长跪而谢之 (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1)叔叔阿姨,你们好!国家危难之际,你们选择直面危险、逆行而上,你们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让我敬佩,我要学习你们勇敢坚强、无私忘我的精神。现在我要刻苦学习,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像你们一样心怀祖国、心有大爱的人。(2)学习英雄品质,立志报效祖国 (3)唱英雄赞歌 展英雄图片
10.(1)增广,扩充 (2)明白,懂得
11.(1)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2)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2、怫然怒 色挠 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13、(1)反问 无论秦王给多少土地,都不会答应易地 不卑不亢、坚定沉着
(2)疑问 安陵君最好将土地送给秦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3)陈述 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与秦王同归于尽 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14、①示例:秦王盛气凌人地责备安陵君“轻寡人”。对此,唐雎以“否,非若是也”安抚了秦王,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接着说明安陵君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避免了正面交锋。②示例:秦王用“天子之怒”进行威吓,唐雎毫不示弱,用“士之怒”进行反击,并摆出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事实渲染“士之怒”,有理有据,正气凛然。③示例:唐雎不只用文战,更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从而震慑敌人,不辱使命。
15.(1)轻视(2)道歉(3)如果(4)同“缺”
16.A
17.(1)韩国、魏国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国土存留,只因为有您啊。
(2)如今中国疆域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严明,上下一心,北朝打算发动战争,能保住一定能获胜吗?
18.前问:前者是交换,后者是索要。后问:吾祖宗故地。
19.唐雎:有勇有谋。富弼:不卑不亢(仁而有威)。
20.B
21、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22、(1)突然看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头攀岩上去
(2)不一会儿草根也禁不住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
23.【示例】选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三峡》主要运用正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