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统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卷02【八下历史阶段性测试卷(中考新考法)】(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春统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卷02【八下历史阶段性测试卷(中考新考法)】(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9 10:32:4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统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检测卷02
【八下历史阶段性测试卷(中考新考法)】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广西其他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放假两天。该假日的确定得益于(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社会主义公有制 D.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2.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将统一与自治相结合 B. 将民族与经济因素相结合
C. 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 将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3. 观察下表,这能够说明我国(  )
我国民族自治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元)
1952年 1978年 2000年
内蒙古 173 317 6 502
广西 67 225 4 652
西藏 115 375 4 572
宁夏 126 370 5 376
新疆 166 313 7 372
A. 和平解放西藏使祖国大陆统一 B.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我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 D. 致力于各族共同繁荣发展
4. 西藏自治区成立至2015年,历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70.2%。这体现了我国充分(  )
A. 维护各族人民地区的社会安定 B. 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 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 加强边疆地区与祖国内地交流
5. 下面为青藏铁路线路图,该铁路于2006年全线建成通车。其修建的政策背景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农业合作化推行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 D. 西部大开发实施
6. 藏族史诗《格萨尔》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内容最浩瀚的“活”史诗。下图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格萨尔》的发展,这体现了我国(  )
20世纪50年代,国家大规模寻找民间艺人、抢救性搜集说唱版本。
1984年,国家民委、文化部等建立“格萨尔学”学科体系。
……
2000年,《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共5册编辑出版。
2009年,《格萨尔》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 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习俗
B.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C. 加快民族法律的实施完善
D.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繁荣
7. (中考新考法·多元观点)下面是不同人物对某一制度的评价。据此可知,该制度是(  )
人物 评价
意大利米兰大学拉瓦尼诺教授 澳门的发展有赖于这一政策的实施,该政策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财富,也发掘出了澳门的潜力。
北京大学李义虎教授 这一制度照顾到两岸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这一现实,转而以开放融合的态度加以对待。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这一制度是没有先例的,它为香港的特殊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西部大开发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8. 八年级(1)班同学在布置“紫荆盛开时,香港正青春”墙报展时,搜集到下列两幅图片,图1到图2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图1 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时的场景 图2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 香港防务,受到香港人民的热烈欢迎
A.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B. 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D.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8. C
9. (跨音乐·歌词赏析)歌曲是一个时代印记的写照。漂泊了400多年的游子,终于在世纪之交重归祖国的怀抱。大街小巷播放着他回归的歌曲,以表达人们的思念与欢喜之情。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D.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10. 下面是小何同学为某次历史探究活动搜集到的两枚纪念币,这两枚纪念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B. 推动港澳地区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C. 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11. 下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部分),据此可知该法律颁布的作用是(  )
第三条 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国家安全事务负有根本责任。 …… 第六条 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A. 实现各民族大团结 B. 推动港澳共同发展
C.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 保障香港长治久安
12. (跨语文·诗词赏析)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如下诗作,其表明(  )
  一封简体字的来信问我,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海峡的暖风已经在改向,多少白发在风里回头。一头是孤岛,一头是九州。却有蒲公的一头白发,你的,要等到几时啊才肯还乡……
——余光中《还乡》(创作于1988年,台湾)
A. 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得到发展
B. 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
C. 中央政府深化海峡两岸合作
D. “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12. B 
13.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这次会晤(  )
A. 迫使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C.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D. 保证了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3. C
14. 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一张照片,与之相关的诗句是(  )
汪辜会谈
A. 九二共识举一中,两岸双赢世欢腾
B.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 岸上紫荆花正红,经风沐雨更葱葱
D. 宏开两制展雄威,百载澳门含笑归
意。
15. 下面是小茹同学摘录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的目录(部分),分析可知,白皮书的发布(  )
A. 坚定了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 B. 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C.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安全 D. 缓和了海峡两岸关系
15.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0分)
16.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自许世铨《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推动下,70多年来特别是两岸隔绝状态打破以来,两岸关系获得长足发展,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1978年两岸贸易额仅有4 600万美元,2021年增长至3 283.4亿美元,增长了7 000多倍;大陆连续21年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每年为台湾带来大量顺差;1987年两岸人员往来不足5万人次,2019年约900万人次。
——摘自《求是》文章
(1)材料一中“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指的是什么?并概括其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并回答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认识。(2分)
16. (1)理论:“一国两制”构想。(1分)特点: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允许一个国家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1分)
(2)表现: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两岸人员往来日益频繁。(2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推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实施。(2分)
(3)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实现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2分)
17.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国家新建8条铁路干线,其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联结。闻名世界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时在1954年建成通车……“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中的40个项目安排在了民族地区,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云南个旧锡业公司等。
——摘编自《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取得重大成就。民族区域自治执行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彰显了制度优势;制度运行的监督机制受到重视,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专门机构监督、社会监督等相互补充,共同发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促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与巩固。
——摘编自雷振扬、王明龙《改革开放40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材料三
时间 内容
20世纪50年代 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
“一五”计划 期间 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连接地区,建设铁路、公路,修补道路和桥梁,建立通讯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在民族地区配套建设和改造了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县级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组织完成了国家艺术学少数民族各类艺术理论著作108种,约2 500万字。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民族地区的建设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建设带来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现的新发展,这一发展具有怎样的好处?(3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表格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团结状况的认识。(2分)
17. (1)表现:修建多条公路、铁路;安排大型工业建设项目。(任答一点即可,1分)影响:极大改善了民族地区的交通条件,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当地人民的就业,促进当地人民生活的改善。(2分)
(2)发展:制度体系不断优化;监督机制日益加强。(1分)好处: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维护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与和谐。(2分)
(3)结论:国家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分)
(4)认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各民族长期和平相处,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 主题情境“历史时刻”探究活动 历史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见证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时刻。为此八年级(3)班的同学开展“历史时刻”探究活动。各小组分工协作,请你参与完成。(12分)
【追溯·会谈时刻】
图1 阿沛·阿旺晋美来北京会谈
图2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1)一组同学围绕历史上的重要会谈时刻,搜集到上面两幅场景图进行探究。两次会谈的共同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会谈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见证·主权时刻】
图3 江泽民题词:“香港明天更好”
图4 香港警察把警服上的警徽换成了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并进行佩戴
(2)(中考新考法·判断并说明理由)根据二组同学找到的上面两张图片并结合所学,判断两图共同反映的史事是什么?并运用两项证据说明判断理由。(3分)
【解读·交流时刻】
图5 1988年,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高呼:“到家了!”
图6 两岸“三通”启动仪式
(3)三组同学搜集并展示了上述两张照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影响等角度对照片进行解读。(4分)
(4)综合本次活动,谈谈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如何看待历史场景图?(2分)
18. (1)共同点:推进祖国统一进程。(1分)影响:图1,经过会谈,双方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图2,推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2分)
(2)史事:香港回归祖国。(1分)理由:图3中“香港明天更好”呈现了1997年,人们对香港回归后未来发展的期许;图4中“警徽换成了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意味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分)
(3)图5: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分)图6: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2分)
(4)认识:历史场景图承载着历史记忆,见证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风貌。 因此,我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历史场景图的分析、运用,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言之有理即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统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检测卷02
【八下历史阶段性测试卷(中考新考法)】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广西其他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放假两天。该假日的确定得益于(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社会主义公有制 D.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1. B 【解析】考查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放假两天”可知,材料反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本地的民族节日专门设立了节假日,该假日的确定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项符合题意。
2.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将统一与自治相结合 B. 将民族与经济因素相结合
C. 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 将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2. A 【解析】考查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体现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地方自治的结合,A项符合题意。
3. 观察下表,这能够说明我国(  )
我国民族自治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元)
1952年 1978年 2000年
内蒙古 173 317 6 502
广西 67 225 4 652
西藏 115 375 4 572
宁夏 126 370 5 376
新疆 166 313 7 372
A. 和平解放西藏使祖国大陆统一 B.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我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 D. 致力于各族共同繁荣发展
3. D
4. 西藏自治区成立至2015年,历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70.2%。这体现了我国充分(  )
A. 维护各族人民地区的社会安定 B. 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 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 加强边疆地区与祖国内地交流
4. C 【解析】考查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历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均为藏族公民”“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70.2%”可知,材料反映了西藏自治区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和各族人民充分享有选举权以及被选举权,这些制度和政策确保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展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效,C项符合题意。
5. 下面为青藏铁路线路图,该铁路于2006年全线建成通车。其修建的政策背景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农业合作化推行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 D. 西部大开发实施
5. D 
6. 藏族史诗《格萨尔》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内容最浩瀚的“活”史诗。下图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格萨尔》的发展,这体现了我国(  )
20世纪50年代,国家大规模寻找民间艺人、抢救性搜集说唱版本。
1984年,国家民委、文化部等建立“格萨尔学”学科体系。
……
2000年,《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共5册编辑出版。
2009年,《格萨尔》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 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习俗
B.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C. 加快民族法律的实施完善
D.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繁荣
6. B 
7. (中考新考法·多元观点)下面是不同人物对某一制度的评价。据此可知,该制度是(  )
人物 评价
意大利米兰大学拉瓦尼诺教授 澳门的发展有赖于这一政策的实施,该政策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财富,也发掘出了澳门的潜力。
北京大学李义虎教授 这一制度照顾到两岸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这一现实,转而以开放融合的态度加以对待。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这一制度是没有先例的,它为香港的特殊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西部大开发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7. D 
8. 八年级(1)班同学在布置“紫荆盛开时,香港正青春”墙报展时,搜集到下列两幅图片,图1到图2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图1 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时的场景 图2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 香港防务,受到香港人民的热烈欢迎
A.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B. 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D.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8. C
9. (跨音乐·歌词赏析)歌曲是一个时代印记的写照。漂泊了400多年的游子,终于在世纪之交重归祖国的怀抱。大街小巷播放着他回归的歌曲,以表达人们的思念与欢喜之情。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D.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9. C 【解析】考查点:澳门回归。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漂泊了400多年”“世纪之交”“重归祖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99年澳门的回归,C项符合题意。
10. 下面是小何同学为某次历史探究活动搜集到的两枚纪念币,这两枚纪念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B. 推动港澳地区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C. 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10. D 【解析】考查点:香港、澳门回归。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信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并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D项符合题意。
11. 下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部分),据此可知该法律颁布的作用是(  )
第三条 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国家安全事务负有根本责任。 …… 第六条 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A. 实现各民族大团结 B. 推动港澳共同发展
C.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 保障香港长治久安
11. D 【解析】考查点: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安全事务负有根本责任”“维护国家主权……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对有关的国家安全事务根本责任的确定以及强调全民共同义务,这些规定共同体现了国家通过法律手段确保香港社会稳定与安全,D项符合题意。
12. (跨语文·诗词赏析)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如下诗作,其表明(  )
  一封简体字的来信问我,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海峡的暖风已经在改向,多少白发在风里回头。一头是孤岛,一头是九州。却有蒲公的一头白发,你的,要等到几时啊才肯还乡……
——余光中《还乡》(创作于1988年,台湾)
A. 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得到发展
B. 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
C. 中央政府深化海峡两岸合作
D. “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12. B 
13.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这次会晤(  )
A. 迫使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C.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D. 保证了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3. C
14. 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一张照片,与之相关的诗句是(  )
汪辜会谈
A. 九二共识举一中,两岸双赢世欢腾
B.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 岸上紫荆花正红,经风沐雨更葱葱
D. 宏开两制展雄威,百载澳门含笑归
14. A 【解析】考查点:“九二共识”、汪辜会谈。解题思路:根据图片及图名信息“汪辜会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促进了两岸关系健康发展,A项符合题意。
15. 下面是小茹同学摘录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的目录(部分),分析可知,白皮书的发布(  )
A. 坚定了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 B. 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C.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安全 D. 缓和了海峡两岸关系
15.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0分)
16.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自许世铨《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推动下,70多年来特别是两岸隔绝状态打破以来,两岸关系获得长足发展,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1978年两岸贸易额仅有4 600万美元,2021年增长至3 283.4亿美元,增长了7 000多倍;大陆连续21年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每年为台湾带来大量顺差;1987年两岸人员往来不足5万人次,2019年约900万人次。
——摘自《求是》文章
(1)材料一中“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指的是什么?并概括其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并回答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认识。(2分)
16. (1)理论:“一国两制”构想。(1分)特点: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允许一个国家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1分)
(2)表现: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两岸人员往来日益频繁。(2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推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实施。(2分)
(3)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实现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2分)
17.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国家新建8条铁路干线,其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联结。闻名世界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时在1954年建成通车……“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中的40个项目安排在了民族地区,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云南个旧锡业公司等。
——摘编自《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取得重大成就。民族区域自治执行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彰显了制度优势;制度运行的监督机制受到重视,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专门机构监督、社会监督等相互补充,共同发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促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与巩固。
——摘编自雷振扬、王明龙《改革开放40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材料三
时间 内容
20世纪50年代 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
“一五”计划 期间 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连接地区,建设铁路、公路,修补道路和桥梁,建立通讯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在民族地区配套建设和改造了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县级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组织完成了国家艺术学少数民族各类艺术理论著作108种,约2 500万字。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民族地区的建设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建设带来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现的新发展,这一发展具有怎样的好处?(3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表格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团结状况的认识。(2分)
17. (1)表现:修建多条公路、铁路;安排大型工业建设项目。(任答一点即可,1分)影响:极大改善了民族地区的交通条件,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当地人民的就业,促进当地人民生活的改善。(2分)
(2)发展:制度体系不断优化;监督机制日益加强。(1分)好处: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维护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与和谐。(2分)
(3)结论:国家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分)
(4)认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各民族长期和平相处,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 主题情境“历史时刻”探究活动 历史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见证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时刻。为此八年级(3)班的同学开展“历史时刻”探究活动。各小组分工协作,请你参与完成。(12分)
【追溯·会谈时刻】
图1 阿沛·阿旺晋美来北京会谈
图2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1)一组同学围绕历史上的重要会谈时刻,搜集到上面两幅场景图进行探究。两次会谈的共同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会谈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见证·主权时刻】
图3 江泽民题词:“香港明天更好”
图4 香港警察把警服上的警徽换成了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并进行佩戴
(2)(中考新考法·判断并说明理由)根据二组同学找到的上面两张图片并结合所学,判断两图共同反映的史事是什么?并运用两项证据说明判断理由。(3分)
【解读·交流时刻】
图5 1988年,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高呼:“到家了!”
图6 两岸“三通”启动仪式
(3)三组同学搜集并展示了上述两张照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影响等角度对照片进行解读。(4分)
(4)综合本次活动,谈谈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如何看待历史场景图?(2分)
18. (1)共同点:推进祖国统一进程。(1分)影响:图1,经过会谈,双方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图2,推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2分)
(2)史事:香港回归祖国。(1分)理由:图3中“香港明天更好”呈现了1997年,人们对香港回归后未来发展的期许;图4中“警徽换成了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意味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分)
(3)图5: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分)图6: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2分)
(4)认识:历史场景图承载着历史记忆,见证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风貌。 因此,我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历史场景图的分析、运用,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言之有理即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