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6 10:0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一些常见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学习课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的论证方法。
3.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做好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2、体味孟子气势充沛的语句,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一则试验故事导入课文
讲述故事,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想。
故事: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小杂文,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一只青蛙扔到烧热的水中,这只青蛙因为受不了水的热度,奋力一跳,跳到了水外逃生了。还是这一只青蛙,科学家把它放在一个盛满清水的大锅里,青蛙在里面悠然自得的嬉水,这时慢慢地给水加温,青蛙却没有什么反应,仍然在水中嬉戏,继续加温当青蛙感到不适时,想跃出水面,任它怎么努力却终不能跃出水面。因为他在不断的加温中失去了感觉,失去了奋力一搏的斗志,最终还是在这温暖的环境里慢慢地死去。
教师明确:告诉了我们人在困境中更能激发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斗志,而安逸享乐往往容易导致人丧失斗志甚至导致死亡。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听听孟子是如何阐述这个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排除生词生字。
2.学生散读课文,要求清晰流畅。
3.配乐请学生朗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1.读完本文后,你觉得你已经掌握了哪些语句?请你大声朗读并谈谈对它的理解。
2.学生质疑,针对还不理解的词句进行质疑,并请学生解答。
3.教师给出译文,结合译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在通译全文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抄写课文。
2.通译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论证过程。
2.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讨论、交流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用拓展迁移的方法巩固中心的学习;利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指导写作。
3.情感态度:帮助学生领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深刻含义。既要学生具有忧患意识,又要渗透挫折教育,教会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论证方法是难点。
2.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教会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孟子的一篇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大概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请学生诵读课文(配乐)
老师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家大声朗读课文,又能力的同学背诵课文,现在我想检查一下朗读效果。老师先示范背诵一遍,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
三.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1.提问:本文的体现中心的是哪个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请学生翻译一遍,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总结全文中心)
再抓住“然后:这样之后”展开,“这样”范围上讲就是前三节,前三节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的呢?我们从第一节开始。
2.分析第一节:
(1)学生分别简要讲述六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2)思考:这六个事例有何共同点?(明确:他们都是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走向成功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事实论证了“生于忧患”观点)
(3)古今中外,你还能举出一两个历经磨难走向成功的例子吗?
同学们说得很好,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古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来无数的伟人都在用事实证明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那么为什么逆境就能造就人的成功呢?请你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引出第二节内容。
4.分析第二节:
(1)大声诵读第二节,并请学生翻译一遍。
(2)思考:第二节与第一节有什么关系?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从一个“故”字可以出看,第二节是对第一节的总结,从理论上论述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3)本小节运用一系列的动词,请找出来谈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苦”、“劳”、“饿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乏”“乱”,教师先抓住“乱”字加以分析,“乱其所为”即使他的行为错乱,形象地写出要在“行为”上使他得到磨练。其他均抓住“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其身”概括出思想和生理两个方面。
总结: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一个人要经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生理、行为各方面的磨练才能走向成功,有力论证了文章中心“生于忧患”。所以说以后,每当我们在学习上、在人生道路上碰到了困难,都要怎么样去做 (引导学生背)“故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
5.分析第三节
那么这个道理仅仅是针对一个人的成才而言吗?它还适应于哪些范围?学生回答一个班级、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
提问:一个国家要怎样才能获得长久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呢?(学生: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者),原文是怎么说的?学生回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两种表达有何区别?文章是从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的。
提问:这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的,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从个人的角度作者又是如何证明观点呢?学生齐读三句话并翻译过来。从标点符号来看,两个分号的运用说明这三个句子是并列关系, 从正面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提问:如果要划分层次应该如何划分呢?
总结:本节从一个人需经受磨难才能走向成功,谈到一个国家没有忧患意识会导致灭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
6.最后一节照应标题,总结全文,再次突出文章中心。
7.学生再次诵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学完本文我们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认识到,面对困难我们一定不能放弃,要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尤其对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与古人相比,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可能会少了一些挫折,但我们仍然要有忧患意识,从小事做起培养我们克服困难的能力,争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生活中的你们是如何面对挫折?是否也有坚强的一面呢?
在这里老师也很想把自己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经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因为它同样教会了我坚强。老师简要介绍自己的一段经历。然后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面对困境的.
五.拓展迁移
1.其实针对如何面对挫折,古往今来,很多名人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你能介绍一句关于挫折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2.请你针对你身边某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处于困境中的朋友或亲人写一段鼓励的话,题目是“_____我想对你说”,要求运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些名人名言。全班交流
六.总结全文
教师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励志歌《水手》并简单介绍一下歌手郑智化。
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教师总结:生活难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有痛苦和不幸,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为了自己心中那个美丽的梦想,让我们学会勇敢学会坚强,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吧!
七.布置作业
1.请谈谈你对忧患意识的看法。
2.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