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一地理
命题:刘云峰 审题:李金群 2016.05.30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中城市群把大城市多种职能分散到中、小城市,并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城市和交通线之间是广大的绿地、湿地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读图,完成1——3题。
1.该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位置优越,沿江临海
②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③冬温夏凉,降水均匀
④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绿色心脏”的主要功能为
A.供给农副产品 B.改善城际环境
C.发展旅游产业 D.提供生活水源
3.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利于
①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
②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
③聚集全国资金、技术和人才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河北省规划以三河、香河、大厂为基拙,建设京东新成,以涿州市为基站,建设京南新城,以怀来县、豕鹿县为基础,建设京北新城。而由于地价、工资、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广东省原有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河北环京新城则給相对饱和的广东经济圈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读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完成4—5题。
4.珠三角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5、环京新城建设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
①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 ②利于北京分散城市职能
③加快北京周边交通建设 ④促进北京工业化快速发展
A. 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下图甲和图乙是我国某县2013年农业发展的部分基本数据。读图完成6~7题。
6.若图甲中M表示我国某县2013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和交通 B.土壤和水源 C.地形和气候 D.政策和劳动力
7.若图甲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果蔬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乙为该县今后的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 )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美丽的珊瑚岛礁三沙市永兴岛植被茂密、景色宜人。但长久以来,因为对淡水需求量大,岛上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一直存在。至 2015 年底,永兴岛已完全停止了地下水的开采。完成8~9 题。
8. 永兴岛停止开采地下水的原因是
A. 防止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B. 地下水开采成本太高
C. 地下水已经变咸,不适合饮用
D. 防止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9. 停止开采地下水后,岛上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来源途径有
①从海南岛运淡水 ②海水淡化 ③直接利用海水 ④废水资源化和收集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D.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11.关于三种地域类型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地域类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B.甲、丙地域类型农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投入量大
C.乙地域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
D.丙地域类型农业的产品运输最方便,速度最快。
12.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新西兰的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A.地形的种类 B.市场的距离 C.雨量的多少 D.奶牛的数量
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低就业年龄 B.鼓励妇女就业 C.人口迁移 D.出生率稳定
14.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老龄化严重 B.死亡率较低 C.人口迁移 D.出生率过低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问题集中表现的地带。图6为“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示“可能变动带”幅度存在地区差异,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光热
C.土壤 D.植被
16.北方农牧过渡带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扩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C.大规模机械化,建为商品粮基地
D.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下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完成17-18小题。
17.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 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18.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区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20.下列描述符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土层深厚,千沟万壑 B.水流平缓,水量丰富
C.植被茂盛,生物多样 D.气候高寒,寒潮频发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规律性。读图2回答21~23题
21.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发生土地沙漠化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甲处出现土地盐渍化,与严重程度无关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灌溉方式 D. 植被
23.遏制土地荒漠化,该地区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A.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B. 保护原生植被,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C. 因地制宜,多挖水井,发展畜牧业,限制种植业的发展
D. 禁止樵采,重视植被的保护
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km,天然落差1324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
读图5,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24~25题。
24.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海拔高度大 B.河流流量大
C.水位季节变化大 D.河流落差大
25.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某区域农业生产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年1月平均温度是3℃,读图5完成26~27题。
26.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7.1985年以来,该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A.建设商品粮基地 B.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C.扩大花卉果蔬专业化生产 D.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图3-5-4完成28-29题。
28.结合图3-5-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 .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07年相比,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下列有关图中山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该山脉大体呈南北走向
C.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0.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A.900m B.1500m C.2000m D.3000m
31.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途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材料二: 黄河流域示意图
(1)历史上有“黄河百害,惟富宁套”之说。黄河上游的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由于引黄河水灌溉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2分)
(2)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该地形区的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简要描述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山东自古人杰地灵,风景优美。西部地区文化古迹众多,如聊城的光岳楼、山陕会馆,济宁的太白楼、曲阜的“三孔”;东部地区风景名胜众多,如崂山、昆嵛山风景区。
材料二 山东省地形图
(1)结合山东省地形图,分析形成材料一所述山东省东西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西部地区差距日渐突出,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多选)( ) (2分)
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一、三产业比重较大
C.政策优惠,劳动力丰富
D.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心理素质较好
(3)你认为山东省应该如何协调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距,共同发展?(4分)
(4)途中运河是南水北调的路线,试分析南水北调对受水区域有哪些有利影响?(4分)
33、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13分)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
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降水时间分布 年降水量(毫米) 年平均气温(℃) 年溶蚀率(毫米/年)
广西中部 相对均匀 1500~2 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 中等 1000~1 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1)简述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关系。(3分)
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分)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分)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3分)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三次地理月考答题卡
座位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40分)
31. (2分) (1) 平原和 平原(2分)
(2)地形区是___________ , 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简要描述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2. (14分)
(1)山东省东西部差异的原因是:(4分)
(2) ( ) (2分)
(3) (4分)
(4) (4分)
33、1)简述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关系。(3分)
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分)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分)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3分)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三次地理月考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C A B A C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D A B D D A C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D D B C B D B
二.综合题(40分)
31 (1)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2分)
(2)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2分)
自然原因: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3分)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3分)
(3)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汛期在7,8月份,有凌汛现象 夏季流量大 (任答3点,给3分)
32.(14分)(1)西部多平原,历史上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形成了很多文化古迹。东部半岛地区多低山丘陵,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秀丽多样。(4分)
(2)AD(2分)
(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可以给西部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支持。(4分)
(4)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生态恶化,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防止地面塌陷(4分)
33、(13分)
1)三地中,年平均气温越高,年降水量越大,年溶蚀率越大。(3分)
2)如右图:(3分)
3)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地下的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从而会促进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2分)
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2分)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3分)
。姓名 班级 考场号
⊙┄┄┄┄┄┄┄┄┄┄┄┄┄┄┄┄┄┄┄密┄┄┄封┄┄┄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姓名 班级 考场号
⊙┄┄┄┄┄┄┄┄┄┄┄┄┄┄┄┄┄┄┄密┄┄┄封┄┄┄装┄┄┄订┄┄┄线┄┄┄内┄┄┄不┄┄┄要┄┄┄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