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统编八下历史第五、六单元检测卷02【八下历史阶段性测试卷(中考新考法)】(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春统编八下历史第五、六单元检测卷02【八下历史阶段性测试卷(中考新考法)】(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9 10:33:4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统编八下历史第五、六单元检测卷02
【八下历史阶段性测试卷(中考新考法)】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表中的信息能够说明我国国防建设(  )
2012年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入列人民海军。
2019年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交付使用。
2022年 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命名。
A. 科技水平保持领先 B. 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C. 发展迅速成就巨大 D. 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1. C 
2. 学校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展板上放入了如下内容。这反映我国(  )
“强大脑”:划设五大战区、实施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组建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壮筋骨”:优化军种比例、精减非战斗机构人员,充实作战部队…… “增活力”:推进兵役制度、士官改革制度……
A. 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B. 研制引进新武器
C. 独立工业体系形成 D. 导弹部队的发展
2. A 
3. 2024年5月,为惩戒“台独”分裂势力,警告外部干涉势力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岛链内外一体联动,开展舰机协同、对海突击、对陆打击等科目训练,检验我国军队多域协同、联合打击等实战能力。这次演习展现出我国军队(  )
A.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B. 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C.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D. 致力全面推进国防现代化的建设
3. A
4. 下表展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历程(部分)。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5年 20多个亚非国家出席万隆会议,在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
20世纪60年代 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
1970年 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采纳五项原则去处理国际关系。
1974年 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明确采纳五项原则。
A. 开辟世界和平发展新境界 B. 成为处理国际问题的准则
C. 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4. D 【解析】考查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在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不结盟运动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明确采纳五项原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接受,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D项符合题意。
5. 万隆会议之前,与新中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仅有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五国,西亚、非洲没有一个建交国。而从万隆会议后至1959 年短短四年间,尼泊尔、埃及等10个亚非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这表明万隆会议(  )
A. 明确了国与国的交往准则 B. 打破了中国外交孤立局面
C. 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发展 D.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5. C 【解析】考查点:万隆会议。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从万隆会议后至1959年短短四年间,尼泊尔、埃及等10个亚非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这推动我国打开了在亚非地区的外交局面,C项符合题意。
6.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中国真正意义上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其中一支独立的力量’”。材料强调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  )
A. 时代背景 B. 伟大意义 C. 根本原因 D. 方式方法
6. B  【解析】考查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是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真正意义上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可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于我国的国际关系、国际地位起到重要作用。材料强调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B项符合题意。
7. (跨英语·单词词义)1958年,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panda”(共产主义熊猫)。1972年以后,美国媒体出现“Panda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这一转变得益于(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美两国矛盾完全消除
7. C 【解析】考查点:中美关系的发展。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1958年,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1972年以后,美国媒体出现‘Panda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可知,美国对于大熊猫的态度经过由排斥到欢迎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对于大熊猫态度的转变正是源于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各界对华态度逐渐缓和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
8. 对中国而言,与日本建交进一步巩固了大国地位,在国际社会上使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广泛共识,有效地遏制了意图分裂台湾的势力;对日本而言,与中国建交为其提供了广阔市场,也为日本提供了正视反省历史、重新选择出发的机会。这说明,中日建交(  )
A. 促进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B. 使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 受中美友好关系发展影响 D. 符合中日两国各自的利益
8. D 
9. 某同学在梳理笔记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处应填入(  )
A.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B. 公正合理世界新秩序
C. 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9. A
10. 下面是某公众号最新一期推文的部分内容,推文中成就的取得(  )
史学园地  2025-5-21    发表于陕西
首次原子弹塔爆成功后,中国首次核试验 总指挥张爱萍向周总理打电话报告喜讯 人造卫星射宇穹, 遒播乐曲东方红。 军民狂喜倾心庆, 世界舞台华夏雄。 ——杨文忠《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四十九周年感赋》
A.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B.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和平 D. 保护了人类生命的安全
10. B 【解析】考查点:“两弹一星”。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首次原子弹塔爆成功”“世界舞台华夏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科技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B项符合题意。
11. (中考新考法·拟定标题)小兰同学为撰写演讲稿收集了如下资料包,据此判断演讲稿的标题是(  )
资料类型 内容
书籍 《大国航天:载人·火箭》
照片 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文章 《载人航天:逐梦空间站时代,“神十二”箭在弦上》
纪录片 《我们的征途》
A. 《海洋梦——下五洋捉鳖》 B. 《强军梦——火箭腾飞》
C. 《航天梦——上九天揽月》 D. 《中国梦——国家富强》
11. C 
12. (中考新考法·人物履历)下面是中国某位科研人物的履历(部分),该人物是(  )
1930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从《诗经》中撷取二字取名。 20世纪70年代,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 邓稼先 B. 屠呦呦 C. 钱学森 D. 袁隆平
12. B 
13. 1956年,重新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首次面向社会公演,出色的艺术效果,使这出古老的昆曲剧目与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以《十五贯》的成功为契机,此后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多个专业的昆剧院团,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昆剧新秀。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 “双百”方针的实行 B.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 “863计划”的制定 D. 改革开放决策的实行
13. A 
14. 1978年,自行车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奢侈品,现如今每一百个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61台计算机,240部手机。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达2 800多元和1 100多元,与改革开放初期比,年均增长13.1%和15.3%。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B.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人们出行方式改变 D.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14. B
15. 2012年到2021年底,我国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95%。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材料表明我国(  )
A. 国防科技日新月异 B. 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C.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 工业体系已现雏形
15. B 【解析】考查点:交通的不断发展。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覆盖率均超过95%”“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可知,我国公路、铁路、民用航空建设均取得较快发展,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0分)
16. 新中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有突出成就的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贡献。(2分)
(2)请你任选材料二中一枚纪念邮票(示例除外),结合所学知识介绍邮票中人物为新中国建设作出的贡献。(4分。要求: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示例】选择:钱学森。介绍:钱学森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综上,谈谈你对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杰出人物的认识。(2分)
16. (1)贡献:在会上周恩来通过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既坚持了我国的立场,又妥善处理了与其他国家的分歧,使得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分)
(2)【示例1】选择:袁隆平。介绍:袁隆平是我国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他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2】选择:屠呦呦。介绍:屠呦呦是我国著名药学家,她于20世纪70年代领导科研团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任答一点即可,4分)
(3)认识: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任务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他们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新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言之有理即可,2分)
17.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陷入越南战争等因素,美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进而对中国的实际威胁也有所减弱。而苏联乘美国经济陷入滞胀之机,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向外扩张,对中国的直接威胁也在加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外交从战略上进行了调整,发展与美日等国的关系。
——摘自孙翠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为应对材料一中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是如何应对的?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新中国为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所作的“努力”。(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及在外交领域作出的应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推进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及设问,谈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2分)
17. (1)应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注重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其他友好国家的团结合作。(1分)努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等。(其他符合题意的举例亦可,2分)
(2)国际形势:美国对中国的实际威胁减弱;苏联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加大。(1分)应对:进行外交战略调整,改善与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分)
(3)现实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
(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家实力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2分)
18. 主题情境“中国力量”探究活动 为实现中国梦想,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为此,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中国力量”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2分)
【感知·国防力量】
时期 战机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 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只有17架飞机,且都是从国民党军缴获来的。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一五”计划期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试制了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随后数年,我国成功仿制出歼-6和歼-7等。1969年,在科研人员的奋力投入下,第二代战斗机歼-8首飞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航空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我国自主研制了歼-20、运-20、直-20等先进战机,2023年,我国军用飞机总数达到了3 284架,是世界第三大空中力量。
(1)一组同学为感知国防力量,整理制作了上方表格。据表格,概括我国在战机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4分)
【认识·科技力量】
(2)(中考新考法·选择并阐释联系)我国的科技成就体现在方方面面。二组同学搜集了如上六幅照片,来认识我国的科技力量。请你任选两幅图片,阐释图片中科技成就之间的联系。(3分)
【示例】选择:③⑥。
阐释:这两幅图片呈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
【解读·建设力量】
  2021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民航定期航班航线里程、输油(气)管道里程分别达到15.1万公里、528万公里、12.8万公里、690万公里和13.1万公里,比2012年分别增长54.4%、24.6%、2.1%、110.3%和43.2%。邮路(邮政运输路线)总长度达到1 193万公里,是2012年的2.0倍……2021年末,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 481万公里;4G基站占比由2014年的24.2%提升到59.2%;5G基站比重达14.3%,数量占全球60%以上,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
——国家统计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交通通信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六》
(3)三组同学摘录了上面内容,根据报告中的数据,解读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力量”的认识。(2分)
18. (1)成就:由缴获、仿制到自主研发;战机数量大量增加;空军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任答两点即可,2分)原因: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科研人员的潜心钻研;有坚实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任答两点即可,2分)
(2)【示例1】选择:①④。阐释:这两幅图片呈现了我国在国防科技建设领域的成就,见证了科技对于巩固国防的重要作用。
【示例2】选择:④⑤。阐释:这两幅图片体现了我国进行自主研发的能力,展现了我国在建造大国重器方面的中国力量。(任选其他图片进行阐释亦可,3分)
(3)发展趋势:我国铁路、公路、航空航线里程均快速增长,通信事业发展迅速。(1分)原因:国家对交通通信事业的大力投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交通通信的需求不断提高。(2分)
(4)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凝聚起了磅礴的中国力量,这些力量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统编八下历史第五、六单元检测卷02
【八下历史阶段性测试卷(中考新考法)】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表中的信息能够说明我国国防建设(  )
2012年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入列人民海军。
2019年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交付使用。
2022年 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命名。
A. 科技水平保持领先 B. 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C. 发展迅速成就巨大 D. 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1. C 
2. 学校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展板上放入了如下内容。这反映我国(  )
“强大脑”:划设五大战区、实施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组建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壮筋骨”:优化军种比例、精减非战斗机构人员,充实作战部队…… “增活力”:推进兵役制度、士官改革制度……
A. 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B. 研制引进新武器
C. 独立工业体系形成 D. 导弹部队的发展
2. A 
3. 2024年5月,为惩戒“台独”分裂势力,警告外部干涉势力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岛链内外一体联动,开展舰机协同、对海突击、对陆打击等科目训练,检验我国军队多域协同、联合打击等实战能力。这次演习展现出我国军队(  )
A.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B. 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C.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D. 致力全面推进国防现代化的建设
3. A
4. 下表展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历程(部分)。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5年 20多个亚非国家出席万隆会议,在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
20世纪60年代 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
1970年 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采纳五项原则去处理国际关系。
1974年 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明确采纳五项原则。
A. 开辟世界和平发展新境界 B. 成为处理国际问题的准则
C. 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4. D 【解析】考查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在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不结盟运动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明确采纳五项原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接受,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D项符合题意。
5. 万隆会议之前,与新中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仅有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五国,西亚、非洲没有一个建交国。而从万隆会议后至1959 年短短四年间,尼泊尔、埃及等10个亚非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这表明万隆会议(  )
A. 明确了国与国的交往准则 B. 打破了中国外交孤立局面
C. 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发展 D.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5. C 【解析】考查点:万隆会议。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从万隆会议后至1959年短短四年间,尼泊尔、埃及等10个亚非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这推动我国打开了在亚非地区的外交局面,C项符合题意。
6.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中国真正意义上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其中一支独立的力量’”。材料强调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  )
A. 时代背景 B. 伟大意义 C. 根本原因 D. 方式方法
6. B  【解析】考查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是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真正意义上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可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于我国的国际关系、国际地位起到重要作用。材料强调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B项符合题意。
7. (跨英语·单词词义)1958年,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panda”(共产主义熊猫)。1972年以后,美国媒体出现“Panda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这一转变得益于(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美两国矛盾完全消除
7. C 【解析】考查点:中美关系的发展。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1958年,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1972年以后,美国媒体出现‘Panda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可知,美国对于大熊猫的态度经过由排斥到欢迎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对于大熊猫态度的转变正是源于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各界对华态度逐渐缓和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
8. 对中国而言,与日本建交进一步巩固了大国地位,在国际社会上使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广泛共识,有效地遏制了意图分裂台湾的势力;对日本而言,与中国建交为其提供了广阔市场,也为日本提供了正视反省历史、重新选择出发的机会。这说明,中日建交(  )
A. 促进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B. 使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 受中美友好关系发展影响 D. 符合中日两国各自的利益
8. D 
9. 某同学在梳理笔记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处应填入(  )
A.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B. 公正合理世界新秩序
C. 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9. A
10. 下面是某公众号最新一期推文的部分内容,推文中成就的取得(  )
史学园地  2025-5-21    发表于陕西
首次原子弹塔爆成功后,中国首次核试验 总指挥张爱萍向周总理打电话报告喜讯 人造卫星射宇穹, 遒播乐曲东方红。 军民狂喜倾心庆, 世界舞台华夏雄。 ——杨文忠《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四十九周年感赋》
A.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B.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和平 D. 保护了人类生命的安全
10. B 【解析】考查点:“两弹一星”。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首次原子弹塔爆成功”“世界舞台华夏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科技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B项符合题意。
11. (中考新考法·拟定标题)小兰同学为撰写演讲稿收集了如下资料包,据此判断演讲稿的标题是(  )
资料类型 内容
书籍 《大国航天:载人·火箭》
照片 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文章 《载人航天:逐梦空间站时代,“神十二”箭在弦上》
纪录片 《我们的征途》
A. 《海洋梦——下五洋捉鳖》 B. 《强军梦——火箭腾飞》
C. 《航天梦——上九天揽月》 D. 《中国梦——国家富强》
11. C 
12. (中考新考法·人物履历)下面是中国某位科研人物的履历(部分),该人物是(  )
1930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从《诗经》中撷取二字取名。 20世纪70年代,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 邓稼先 B. 屠呦呦 C. 钱学森 D. 袁隆平
12. B 
13. 1956年,重新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首次面向社会公演,出色的艺术效果,使这出古老的昆曲剧目与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以《十五贯》的成功为契机,此后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多个专业的昆剧院团,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昆剧新秀。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 “双百”方针的实行 B.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 “863计划”的制定 D. 改革开放决策的实行
13. A 
14. 1978年,自行车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奢侈品,现如今每一百个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61台计算机,240部手机。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达2 800多元和1 100多元,与改革开放初期比,年均增长13.1%和15.3%。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B.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人们出行方式改变 D.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14. B
15. 2012年到2021年底,我国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95%。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材料表明我国(  )
A. 国防科技日新月异 B. 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C.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 工业体系已现雏形
15. B 【解析】考查点:交通的不断发展。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覆盖率均超过95%”“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可知,我国公路、铁路、民用航空建设均取得较快发展,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0分)
16. 新中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有突出成就的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贡献。(2分)
(2)请你任选材料二中一枚纪念邮票(示例除外),结合所学知识介绍邮票中人物为新中国建设作出的贡献。(4分。要求: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示例】选择:钱学森。介绍:钱学森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综上,谈谈你对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杰出人物的认识。(2分)
16. (1)贡献:在会上周恩来通过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既坚持了我国的立场,又妥善处理了与其他国家的分歧,使得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分)
(2)【示例1】选择:袁隆平。介绍:袁隆平是我国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他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2】选择:屠呦呦。介绍:屠呦呦是我国著名药学家,她于20世纪70年代领导科研团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任答一点即可,4分)
(3)认识: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任务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他们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新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言之有理即可,2分)
17.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陷入越南战争等因素,美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进而对中国的实际威胁也有所减弱。而苏联乘美国经济陷入滞胀之机,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向外扩张,对中国的直接威胁也在加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外交从战略上进行了调整,发展与美日等国的关系。
——摘自孙翠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为应对材料一中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是如何应对的?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新中国为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所作的“努力”。(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及在外交领域作出的应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推进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及设问,谈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2分)
17. (1)应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注重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其他友好国家的团结合作。(1分)努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等。(其他符合题意的举例亦可,2分)
(2)国际形势:美国对中国的实际威胁减弱;苏联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加大。(1分)应对:进行外交战略调整,改善与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分)
(3)现实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
(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家实力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2分)
18. 主题情境“中国力量”探究活动 为实现中国梦想,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为此,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中国力量”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2分)
【感知·国防力量】
时期 战机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 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只有17架飞机,且都是从国民党军缴获来的。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一五”计划期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试制了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随后数年,我国成功仿制出歼-6和歼-7等。1969年,在科研人员的奋力投入下,第二代战斗机歼-8首飞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航空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我国自主研制了歼-20、运-20、直-20等先进战机,2023年,我国军用飞机总数达到了3 284架,是世界第三大空中力量。
(1)一组同学为感知国防力量,整理制作了上方表格。据表格,概括我国在战机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4分)
【认识·科技力量】
(2)(中考新考法·选择并阐释联系)我国的科技成就体现在方方面面。二组同学搜集了如上六幅照片,来认识我国的科技力量。请你任选两幅图片,阐释图片中科技成就之间的联系。(3分)
【示例】选择:③⑥。
阐释:这两幅图片呈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
【解读·建设力量】
  2021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民航定期航班航线里程、输油(气)管道里程分别达到15.1万公里、528万公里、12.8万公里、690万公里和13.1万公里,比2012年分别增长54.4%、24.6%、2.1%、110.3%和43.2%。邮路(邮政运输路线)总长度达到1 193万公里,是2012年的2.0倍……2021年末,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 481万公里;4G基站占比由2014年的24.2%提升到59.2%;5G基站比重达14.3%,数量占全球60%以上,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
——国家统计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交通通信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六》
(3)三组同学摘录了上面内容,根据报告中的数据,解读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力量”的认识。(2分)
18. (1)成就:由缴获、仿制到自主研发;战机数量大量增加;空军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任答两点即可,2分)原因: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科研人员的潜心钻研;有坚实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任答两点即可,2分)
(2)【示例1】选择:①④。阐释:这两幅图片呈现了我国在国防科技建设领域的成就,见证了科技对于巩固国防的重要作用。
【示例2】选择:④⑤。阐释:这两幅图片体现了我国进行自主研发的能力,展现了我国在建造大国重器方面的中国力量。(任选其他图片进行阐释亦可,3分)
(3)发展趋势:我国铁路、公路、航空航线里程均快速增长,通信事业发展迅速。(1分)原因:国家对交通通信事业的大力投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交通通信的需求不断提高。(2分)
(4)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凝聚起了磅礴的中国力量,这些力量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