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诗经》二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诗经》二首(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9 15:39:55

文档简介

12 《诗经》二首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好逑(qiú) 荇菜(xìnɡ)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áo)
B.悠哉(zāi) 辗转(zhǎn) 寤寐(wù mèi) 蒹葭(jiān jiā)
C.未晞(xī) 芼之(mào) 溯洄(shù huí) 水之湄(méi)
D.且跻(qí) 水中坻(chí) 琴瑟(qín sè) 水中沚(zhǐ)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窈窕淑女 
(2)左右芼之
(3)君子好逑
(4)寤寐求之
(5)白露未晞
(6)在水之涘
(7)蒹葭采采
(8)道阻且跻
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现存305篇。
B.《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祭祀乐歌。
C.《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D.《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描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5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 。
(2)《蒹葭》一诗,通过“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6新考法请仿照下面对《关雎》第一章的翻译,另选一章中连续的四句,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示例: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课内阅读】
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各题。
7读完这首诗,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对“淑女”“君子”的理解。
8有人评价“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各题。
9开篇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10全诗重章叠句有何作用
【拓展阅读】
  在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时,《诗经》无疑是一座巍峨的丰碑,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其中的经典篇章,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③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④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娇嫩而茂盛的样子。②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③宜:和顺、亲善。④(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⑤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1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此诗是一首贺新娘诗,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出嫁的少女比作鲜艳的桃花,写出其充满青春气息和美丽动人的形象。
C.此诗不仅写了新娘艳如桃花的外貌,还写了其使家庭和美的内在品质。
D.此诗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男女婚嫁的全流程。
1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请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君子于役①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②至哉
鸡栖于埘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④
鸡栖于桀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⑥。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于役:服役。②曷:同“何”。③埘:鸡窝。④有佸(yòu huó):相会,来到。⑤桀:鸡栖的木架。⑥括:来到。音、义同“佸”。
13《君子于役》和《蒹葭》在写法上最大的相似点是什么 请以《蒹葭》为例,说说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14请你说说《君子于役》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5学完《<诗经>二首》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国家领导人引用过的诗句及其出处和释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2)【读经典,说影响】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 《诗经》二首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B)
A.好逑(qiú) 荇菜(xìnɡ)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áo)
B.悠哉(zāi) 辗转(zhǎn) 寤寐(wù mèi) 蒹葭(jiān jiā)
C.未晞(xī) 芼之(mào) 溯洄(shù huí) 水之湄(méi)
D.且跻(qí) 水中坻(chí) 琴瑟(qín sè) 水中沚(zhǐ)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窈窕淑女  文静美好的样子 
(2)左右芼之  挑选 
(3)君子好逑  配偶 
(4)寤寐求之  日日夜夜 
(5)白露未晞  干 
(6)在水之涘  水边 
(7)蒹葭采采  茂盛鲜明的样子 
(8)道阻且跻  (路)高而陡 
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C)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现存305篇。
B.《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祭祀乐歌。
C.《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D.《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描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5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
(2)《蒹葭》一诗,通过“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6新考法请仿照下面对《关雎》第一章的翻译,另选一章中连续的四句,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示例: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答: 示例一: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温柔贤良,追求她直到梦乡。
示例二: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竟翻身直到天亮。
示例三: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温柔贤良,弹琴瑟迎她过来。
示例四: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温柔贤良,娶她来钟鼓喧喧。
【课内阅读】
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各题。
7读完这首诗,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对“淑女”“君子”的理解。
答: 淑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好的心灵。君子:德才兼备、有情有义、有礼有节。 
8有人评价“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流,义同“求”,这里指求取,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各题。
9开篇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 用水边的秋景起兴,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10全诗重章叠句有何作用
答: 综观全诗,巧妙运用重章叠句,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逐步展现主人公急切寻找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而且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拓展阅读】
  在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时,《诗经》无疑是一座巍峨的丰碑,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其中的经典篇章,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③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④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娇嫩而茂盛的样子。②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③宜:和顺、亲善。④(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⑤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1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此诗是一首贺新娘诗,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出嫁的少女比作鲜艳的桃花,写出其充满青春气息和美丽动人的形象。
C.此诗不仅写了新娘艳如桃花的外貌,还写了其使家庭和美的内在品质。
D.此诗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男女婚嫁的全流程。
1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请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答: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全诗三章12句48字,章法上每章都以“桃之夭夭”“之子于归,宜其……”贯串,具有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欢乐、喜庆的气氛,加深情感。
君子于役①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②至哉
鸡栖于埘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④
鸡栖于桀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⑥。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于役:服役。②曷:同“何”。③埘:鸡窝。④有佸(yòu huó):相会,来到。⑤桀:鸡栖的木架。⑥括:来到。音、义同“佸”。
13《君子于役》和《蒹葭》在写法上最大的相似点是什么 请以《蒹葭》为例,说说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 都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使诗的结构严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之美。以《蒹葭》为例,诗人在重章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露水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蒸发的过程,表现时间的推移,主人公的执着也在这一唱三叹中得到尽情地体现。 
14请你说说《君子于役》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答: 诗中写了思妇视野中最能触动她心弦的几种景物:栖于埘的鸡、幽暗的黄昏、归圈的牛羊。这些景物突出了一个“归”字,使她产生了人不如物的思想。于是,诗人借助景物把人物感情中最强烈、最集中的一点——“等待”凸显出来了。这样的写景是移情于景,为情造境,对表达人物感情、渲染环境气氛、突出诗歌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5学完《<诗经>二首》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国家领导人引用过的诗句及其出处和释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答: 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2)【读经典,说影响】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 示例: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