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单元提优测评卷(三) (第三单元)(学生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单元提优测评卷(三) (第三单元)(学生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0 09:54:23

文档简介

单元提优测评卷(三) (第三单元)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豁然(huò)   间隔(jiān)  问津(jīn)  垂髫(chuí tiáo)
B.篁竹(huánɡ) 为坻(cí) 为嵁(kān) 参差(cān chā)
C.器皿(mǐn) 罔不(wǎnɡ) 尝贻(yí) 箬篷(ruò pénɡ)
D.荇菜(xìn) 糁之(shǎn) 二黍(shǔ) 寤寐(wù mèi)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着为东坡。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D.蒹葭萋萋,白露未希。所谓伊人,在水之眉。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芳草鲜美(新鲜美好)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
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C.妻子邑人(妻子儿女) 因势象形(模拟)
D.处处志之(记号) 其长曾不盈寸(竟然)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具答之    B.便要还家   
C.水尤清冽    D.左手倚一衡木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D.及郡下,诣太守
6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B.《核舟记》一文中,核舟这件工艺品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人物情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
D.《蒹葭》写了主人公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葭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7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和小明一起完成诗词积累卡片。(8分)
  漫步诗苑,同学们吟诵“一日不见,(1) ”(《子衿》)感受夸张修辞渲染出的无限情思;吟诵“(2)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吟诵送别名句“(3)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王勃积极乐观的离别之情;吟诵“(4) ,君子好逑”(《关雎》)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吟诵“(5) ,胡为乎泥中”(《式微》)感受劳役者的悲歌;吟诵“(6) ,白露未晞”《蒹葭》)感受主人公对伊人悠长的思念。
8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玉岩集团某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活动。(4分)
(1)活动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在诗歌诵读比赛中,乐天同学准备诵读《蒹葭》,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配乐。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内容和意境,请你从下列歌曲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推荐给乐天。(2分)( )
A.《二泉映月》——悲苦辛酸   B.《在水一方》——清逸婉约
C.《战台风》——气势磅礴   D.《彩云追月》——轻快写意
(2)活动二:别出心裁品古诗
乐天同学所在的小组模仿古人,从诗歌中选取不同的字词组合成对联,这是乐天同学选好的下联,请你帮她选出最恰当的备选词,补全上联。(2分)
备选词:白露 苍苍水 伊人 在河洲 蒹葭
上联:     下联:雎鸠琴瑟关关声
9经典常读常新,请你帮小明将《经典常谈》阅读记录卡空白处填写完整。(3分)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名篇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经典,这部经典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这部“经典”指(1)   
关注人物   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 这里的“他”是(2) 
关注感受   作者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请结合书中所学,说说你推荐阅读《诗经》这部经典的理由:(3) 
二、阅读(37分)
(一)阅读《蒹葭》,完成下列问题。(9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4分)
11诗歌中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关雎》,完成下列问题。(4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2请简析“悠哉悠哉”一句中连用两个“悠”字的妙处。(2分)
1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关雎》这首诗,快乐但不是没有克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请结合孔子的话谈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②传:轮流。③饴:同“饲”,给人东西吃。
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便要还家 (   )    ②此中人语云(   )
③郗公值永嘉丧乱(   )  ④甚穷馁  (   )
1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问所从来     隶而从者
B.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及郡下
D.席苫于公灵床头  相与步于中庭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译文:  
17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①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② 。
(四)(2024·泰安模拟)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1分)
种在敦煌的花
常沙娜【注】
  ①1936年的秋天,爸爸回国了。自从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惊奇地发现了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又在吉美博物馆看到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掠去的大量敦煌唐代绢画,中国古代艺术的灿烂辉煌使一向倾倒于西洋艺术的他受到了极大震撼。在深刻反省自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知、漠视和“数典忘祖”之后,爸爸下定决心要离开巴黎,回国寻访敦煌石窟。
  ②1942年,重庆国民政府指令教育部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爸爸被推荐担任筹备委员会的副主任。他是那种有想法就一定要实现的人,敦煌是他魂牵梦萦的圣地,现在自己终于有机会去敦煌圆梦了。梁思成先生早就听说常书鸿一直念念不忘敦煌,他对爸爸说:“如果我身体好,我也会去的,祝你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先生也鼓励爸爸要“学习玄奘苦行僧的精神,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把敦煌的工作做好,做到底”。
  ③1943年2月,他终于带着他组织的第一批研究所工作人员动身去了敦煌。那里黄沙漫天,生活苦不堪言,工作更是困难得常人难以想象,但是亲眼看见了那么多神秘绚丽的壁画、彩塑,亲身感受到一千多年古代艺术的神奇魅力,爸爸完全陶醉了。留着一把大胡子的张大千和他的弟子当时还在莫高窟,后来他走了,临走时和爸爸开玩笑,说留在敦煌的工作将是“无期徒刑”。但爸爸一点都没后悔自己的选择,敦煌这个艺术宝库太伟大了,保护敦煌石窟、研究敦煌艺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哪怕真是无期徒刑,他也下定决心要坚持到底,而且更坚定地要把我们母子三人都接过去,在敦煌安家落户。
  ④1943年晚秋,我们的家从重庆搬到了敦煌。那年我12岁。
  ⑤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莫高窟,可惜不记得那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是1943年的11月几日了,只记得千佛洞前大泉河里的水已经完全冻结,变成了一条宽宽的、白白的冰河。迎接我们的晚饭准备好了,摆在桌子上。待我定下神来,才看出桌子中心摆着一碗大粒盐、一碗醋,每个人面前摆的是一碗水煮切面。我愣了一会儿,问:“爸爸,有菜吗 ”爸爸回答说这里没有蔬菜,今天来不及做好吃的了。他只能劝我们:“你们先吃吧,以后慢慢改善。明天我们就杀只羊,吃羊肉!”
  ⑥这就是我到千佛洞吃的第一顿饭。永远刻在我记忆中的除了那碗盐、那碗醋,还有爸爸那无奈的神情。当时我心里酸酸的,觉得爸爸很可怜,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他除了工作,还要照顾这个,照顾那个,又要安慰,又要劝导,他肩上的担子实在太重、太重了!
  ⑦在千佛洞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我每天兴致勃勃地蹬着蜈蚣梯,爬进洞窟临摹壁画。那时洞窟都没有门,洞口朝东,早晨的阳光可以直射进来,照亮满墙色彩斑斓的画面。彩塑的佛陀、菩萨慈眉善目地陪伴着我,满目佛相庄严,莲花圣洁,飞天飘逸,我如醉如痴地沉浸其中,画得投入极了,兴致上来,就放开嗓子唱歌。随着太阳转移,洞里的光线越来越暗,而我意犹未尽,难以停笔。
  ⑧晚上,大家清闲下来,又没有娱乐的地方,爸爸就组织画速写,就在中寺前后院之间的正厅,两头连起,挂两盏煤油灯,请当地的老百姓做模特儿,大家围在那里画。另外,磨颜料也是业余时间的主要活动。爸爸他们做试验发现当地的红泥可以做红颜料,黄泥可以做黄颜料,就发动大家动手研磨泥巴,自己做颜料。傍晚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院里、屋里,人们各拿一个碗一根小棍,一边聊天一边磨颜料。条件太简陋了,但是大家自力更生、克服困难,都很愉快。爸爸在他的回忆录中形容当年的气氛是“乐在苦中”,真是准确极了。
  ⑨爸爸还带了很多波斯菊的花籽,那时敦煌没有波斯菊,其实这种来自西域的花很适合在那里生长。自从爸爸种下花籽,波斯菊就在敦煌扎下了根,长得非常茂盛,非常漂亮。当时条件那么艰苦,工作千头万绪,爸爸还想着要养鸭、养鹅、种花。他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一心要在戈壁中的敦煌创造像故乡江南那样的好生活。如今,莫高窟绿树成荫,白色、粉红、玫瑰红的波斯菊盛开,看见波斯菊我就想起爸爸,在我的心目中,波斯菊就是爸爸的象征。
  ⑩在大漠荒烟中,我修行着自己艺术人生第一阶段没有学历的学业。60多年后的今天,在画册上、在美术馆的展厅里再看到自己十几岁时的临摹作品,我依然会怦然心动:少年纯真的激情融入艺术殿堂神圣的氛围,会迸发出多么灿烂的火花!
  【注释】作者常沙娜,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她自幼跟随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父亲常书鸿在敦煌学习临摹壁画,从此便与敦煌结缘。
(摘自《青年文摘》,2024年3月刊,有删改)
18阅读第④~⑨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艺术人生第一阶段还修行了哪些内容 (4分)
19请谈谈第②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
20仔细阅读第⑨段,说说为什么在“我”的心目中,波斯菊就是爸爸的象征。(4分)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麦克牵着一只蜗牛去远行,可是蜗牛走得太慢了。麦克又是催促又是斥责,蜗牛只是很歉疚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麦克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越发爬得慢了。麦克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就在这个时候,麦克闻到了阵阵花香,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到了微风拂面的舒适。后来,麦克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朝霞,以及满天的星斗。麦克不禁感慨道:“我牵着蜗牛远不如蜗牛牵着我富有诗意!”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美丽。人生路上,不管是因为匆匆赶路错过了的美丽,还是因为慢下脚步来欣赏美丽,都是曾经年少的证明、将来美好的回想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印记。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单元提优测评卷(三) (第三单元)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C)
A.豁然(huò)   间隔(jiān)  问津(jīn)  垂髫(chuí tiáo)
B.篁竹(huánɡ) 为坻(cí) 为嵁(kān) 参差(cān chā)
C.器皿(mǐn) 罔不(wǎnɡ) 尝贻(yí) 箬篷(ruò pénɡ)
D.荇菜(xìn) 糁之(shǎn) 二黍(shǔ) 寤寐(wù mèi)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D)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着为东坡。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D.蒹葭萋萋,白露未希。所谓伊人,在水之眉。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芳草鲜美(新鲜美好)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
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C.妻子邑人(妻子儿女) 因势象形(模拟)
D.处处志之(记号) 其长曾不盈寸(竟然)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C)
A.具答之    B.便要还家   
C.水尤清冽    D.左手倚一衡木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D)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D.及郡下,诣太守
6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C)
A.《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B.《核舟记》一文中,核舟这件工艺品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人物情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
D.《蒹葭》写了主人公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葭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7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和小明一起完成诗词积累卡片。(8分)
  漫步诗苑,同学们吟诵“一日不见,(1) 如三月兮 ”(《子衿》)感受夸张修辞渲染出的无限情思;吟诵“(2)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吟诵送别名句“(3)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王勃积极乐观的离别之情;吟诵“(4)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关雎》)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吟诵“(5)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式微》)感受劳役者的悲歌;吟诵“(6)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蒹葭》)感受主人公对伊人悠长的思念。
8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玉岩集团某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活动。(4分)
(1)活动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在诗歌诵读比赛中,乐天同学准备诵读《蒹葭》,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配乐。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内容和意境,请你从下列歌曲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推荐给乐天。(2分)(B)
A.《二泉映月》——悲苦辛酸   B.《在水一方》——清逸婉约
C.《战台风》——气势磅礴   D.《彩云追月》——轻快写意
(2)活动二:别出心裁品古诗
乐天同学所在的小组模仿古人,从诗歌中选取不同的字词组合成对联,这是乐天同学选好的下联,请你帮她选出最恰当的备选词,补全上联。(2分)
备选词:白露 苍苍水 伊人 在河洲 蒹葭
上联: 蒹葭白露苍苍水   下联:雎鸠琴瑟关关声
9经典常读常新,请你帮小明将《经典常谈》阅读记录卡空白处填写完整。(3分)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名篇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经典,这部经典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这部“经典”指(1) 《说文解字》 
关注人物   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 这里的“他”是(2) 司马迁 
关注感受   作者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请结合书中所学,说说你推荐阅读《诗经》这部经典的理由:(3) 《诗经》内容丰富,涵盖古时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二、阅读(37分)
(一)阅读《蒹葭》,完成下列问题。(9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4分)
答: 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11诗歌中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营造了缥缈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阅读《关雎》,完成下列问题。(4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2请简析“悠哉悠哉”一句中连用两个“悠”字的妙处。(2分)
答: “悠”,形容其长夜不寐时忧思的绵绵不断。这里用两个“悠”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深了情感,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1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关雎》这首诗,快乐但不是没有克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请结合孔子的话谈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2分)
答: 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充满期待的喜悦热情。男子追求时浪漫而有所克制,求不得时愁苦却仍满怀希望,加之女子的善良美好,故孔子称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②传:轮流。③饴:同“饲”,给人东西吃。
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便要还家 ( 同“邀”,邀请 )    ②此中人语云( 告诉 )
③郗公值永嘉丧乱( 遇上……时候 )  ④甚穷馁  ( 挨饿 )
1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D)
A.问所从来     隶而从者
B.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及郡下
D.席苫于公灵床头  相与步于中庭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这个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译文: 在这种情形下郗公便一个人去吃饭,就把饭含在两颊。 
17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①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富足。【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②名德。
(四)(2024·泰安模拟)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1分)
种在敦煌的花
常沙娜【注】
  ①1936年的秋天,爸爸回国了。自从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惊奇地发现了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又在吉美博物馆看到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掠去的大量敦煌唐代绢画,中国古代艺术的灿烂辉煌使一向倾倒于西洋艺术的他受到了极大震撼。在深刻反省自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知、漠视和“数典忘祖”之后,爸爸下定决心要离开巴黎,回国寻访敦煌石窟。
  ②1942年,重庆国民政府指令教育部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爸爸被推荐担任筹备委员会的副主任。他是那种有想法就一定要实现的人,敦煌是他魂牵梦萦的圣地,现在自己终于有机会去敦煌圆梦了。梁思成先生早就听说常书鸿一直念念不忘敦煌,他对爸爸说:“如果我身体好,我也会去的,祝你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先生也鼓励爸爸要“学习玄奘苦行僧的精神,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把敦煌的工作做好,做到底”。
  ③1943年2月,他终于带着他组织的第一批研究所工作人员动身去了敦煌。那里黄沙漫天,生活苦不堪言,工作更是困难得常人难以想象,但是亲眼看见了那么多神秘绚丽的壁画、彩塑,亲身感受到一千多年古代艺术的神奇魅力,爸爸完全陶醉了。留着一把大胡子的张大千和他的弟子当时还在莫高窟,后来他走了,临走时和爸爸开玩笑,说留在敦煌的工作将是“无期徒刑”。但爸爸一点都没后悔自己的选择,敦煌这个艺术宝库太伟大了,保护敦煌石窟、研究敦煌艺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哪怕真是无期徒刑,他也下定决心要坚持到底,而且更坚定地要把我们母子三人都接过去,在敦煌安家落户。
  ④1943年晚秋,我们的家从重庆搬到了敦煌。那年我12岁。
  ⑤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莫高窟,可惜不记得那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是1943年的11月几日了,只记得千佛洞前大泉河里的水已经完全冻结,变成了一条宽宽的、白白的冰河。迎接我们的晚饭准备好了,摆在桌子上。待我定下神来,才看出桌子中心摆着一碗大粒盐、一碗醋,每个人面前摆的是一碗水煮切面。我愣了一会儿,问:“爸爸,有菜吗 ”爸爸回答说这里没有蔬菜,今天来不及做好吃的了。他只能劝我们:“你们先吃吧,以后慢慢改善。明天我们就杀只羊,吃羊肉!”
  ⑥这就是我到千佛洞吃的第一顿饭。永远刻在我记忆中的除了那碗盐、那碗醋,还有爸爸那无奈的神情。当时我心里酸酸的,觉得爸爸很可怜,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他除了工作,还要照顾这个,照顾那个,又要安慰,又要劝导,他肩上的担子实在太重、太重了!
  ⑦在千佛洞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我每天兴致勃勃地蹬着蜈蚣梯,爬进洞窟临摹壁画。那时洞窟都没有门,洞口朝东,早晨的阳光可以直射进来,照亮满墙色彩斑斓的画面。彩塑的佛陀、菩萨慈眉善目地陪伴着我,满目佛相庄严,莲花圣洁,飞天飘逸,我如醉如痴地沉浸其中,画得投入极了,兴致上来,就放开嗓子唱歌。随着太阳转移,洞里的光线越来越暗,而我意犹未尽,难以停笔。
  ⑧晚上,大家清闲下来,又没有娱乐的地方,爸爸就组织画速写,就在中寺前后院之间的正厅,两头连起,挂两盏煤油灯,请当地的老百姓做模特儿,大家围在那里画。另外,磨颜料也是业余时间的主要活动。爸爸他们做试验发现当地的红泥可以做红颜料,黄泥可以做黄颜料,就发动大家动手研磨泥巴,自己做颜料。傍晚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院里、屋里,人们各拿一个碗一根小棍,一边聊天一边磨颜料。条件太简陋了,但是大家自力更生、克服困难,都很愉快。爸爸在他的回忆录中形容当年的气氛是“乐在苦中”,真是准确极了。
  ⑨爸爸还带了很多波斯菊的花籽,那时敦煌没有波斯菊,其实这种来自西域的花很适合在那里生长。自从爸爸种下花籽,波斯菊就在敦煌扎下了根,长得非常茂盛,非常漂亮。当时条件那么艰苦,工作千头万绪,爸爸还想着要养鸭、养鹅、种花。他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一心要在戈壁中的敦煌创造像故乡江南那样的好生活。如今,莫高窟绿树成荫,白色、粉红、玫瑰红的波斯菊盛开,看见波斯菊我就想起爸爸,在我的心目中,波斯菊就是爸爸的象征。
  ⑩在大漠荒烟中,我修行着自己艺术人生第一阶段没有学历的学业。60多年后的今天,在画册上、在美术馆的展厅里再看到自己十几岁时的临摹作品,我依然会怦然心动:少年纯真的激情融入艺术殿堂神圣的氛围,会迸发出多么灿烂的火花!
  【注释】作者常沙娜,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她自幼跟随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父亲常书鸿在敦煌学习临摹壁画,从此便与敦煌结缘。
(摘自《青年文摘》,2024年3月刊,有删改)
18阅读第④~⑨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艺术人生第一阶段还修行了哪些内容 (4分)
答: (1)学会适应敦煌的艰苦生活并体谅爸爸的不易;(2)临摹敦煌壁画;(3)业余时间画速写、磨颜料,克服简陋的条件;(4)学习爸爸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19请谈谈第②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这段话交代了梁思成及徐悲鸿对爸爸的支持与鼓励,为下文爸爸在敦煌遇到的艰苦条件做了铺垫,并突出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对保护与传承国家艺术遗产的重视与追求。 
20仔细阅读第⑨段,说说为什么在“我”的心目中,波斯菊就是爸爸的象征。(4分)
答: 波斯菊在敦煌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能扎下根,生长茂盛,并盛开艳丽的花朵;爸爸何尝不是如此,扎根敦煌,追求美好,绽放出美丽的艺术人生光芒,波斯菊是爸爸执着追求艺术并为保护、传承敦煌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写照。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麦克牵着一只蜗牛去远行,可是蜗牛走得太慢了。麦克又是催促又是斥责,蜗牛只是很歉疚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麦克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越发爬得慢了。麦克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就在这个时候,麦克闻到了阵阵花香,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到了微风拂面的舒适。后来,麦克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朝霞,以及满天的星斗。麦克不禁感慨道:“我牵着蜗牛远不如蜗牛牵着我富有诗意!”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美丽。人生路上,不管是因为匆匆赶路错过了的美丽,还是因为慢下脚步来欣赏美丽,都是曾经年少的证明、将来美好的回想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印记。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基本方法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写作立意点,然后拟题作文。本题的材料写的内容表明:偶尔与蜗牛一直散步,你会发现许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美丽。由此,从立意上可以考虑:(1)从教育的角度,蜗牛有蜗牛的生活节奏,鸟儿有鸟儿的飞行方式,不能强求相同,应该区别对待——对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2)从生活的角度,正因为我们放慢了脚步,才能有时间去欣赏身边的美景。放慢脚步,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景色——学会享受生活。(3)从做事的角度,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成功者要稳重而不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