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单元第四单元提优测评卷(四) (学生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单元第四单元提优测评卷(四) (学生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0 11:25:58

文档简介

单元提优测评卷(四) (第四单元)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1—3题。(10分)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历史只会juàn(  )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彷徨者、懈怠者、畏难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始终葆有攻坚精神,以实际行动闯关夺隘、攻城bá(  )寨,我们就一定能(_____)一个个“雪山”“草地”,(_____)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_____)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_____________,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_____________,可以提升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面貌。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juàn( 眷 )顾   彷( pánɡ )徨   夺隘( ài )   bá( 拔 )寨
2依次填入第一段画横线句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A.跨越 征服 创造    B.超越 征战 创造
C.跨越 征战 创设 D.超越 征服 创设
3依次填入第二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
A.向着美好生活奋斗 向着共同理想奋斗 向着战胜困难奋斗
B.向着共同理想奋斗 向着美好生活奋斗 向着战胜困难奋斗
C.向着战胜困难奋斗 向着美好生活奋斗 向着共同理想奋斗
D.向着战胜困难奋斗 向着共同理想奋斗 向着美好生活奋斗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C.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磨镜十年,在南极冰穹成功布放了天文望远镜阵。
D.这次的运动会,我们班啦啦队大庭广众,给运动员们加油鼓劲,肯定能战胜对方,取得佳绩。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
A.中国哲学自始就关注人,其体系中的学以成人,不仅是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种技艺。
B.《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C.研制团队采用了主动悬架设计并开展了内场下陷脱困,通过主动悬架构型的变化,实现了“祝融号”的抬轮和蠕动。
D.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层面出发,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D)
A.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B.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C.瑞利致力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D.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演讲词特点鲜明,风格各异,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B.《最后一次讲演》作者闻一多,民主战士,体裁是说明文。
C.《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
D.王选,北大教授,被誉为“当代毕昇”,顾拜旦,被国际上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7分)
  诗文最寄情:当陶渊明写下“①________,并怡然自乐”这个句子时,欣喜之情就跃然纸上(《桃花源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之湄”,流露出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蒹葭》);“海内存知己,③________”写出王勃对朋友的激励鼓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光正好,我们学过的“④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恰好借春光风景寄托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 ①黄发垂髫 ②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③天涯若比邻 ④略(能写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诗句即可) 
9名著阅读。(6分)
睿智同学在给同学的赠言中引用了下面的语段,请你阅读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摘自苏联作家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填人名)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病床上克服困难,计划写一部中篇小说,并给它命名为 《暴风雨所诞生的》 。(2分)
(2)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着哪些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4分)
答: ①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②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甲】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10小新认为两首诗中的有些文字反复出现,太啰唆了,可以删掉,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分别结合两诗的内容说说理由。(4分)
答: 不同意。这是诗歌中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达到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如【甲】诗《关雎》中,反复用“窈窕淑女”,突出了女子的美好;反复用“参差荇菜”,突出了女子的勤劳。【乙】诗《采葛》中,反复用“一日不见”,突出思念之深。 
11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对对方的思念之情。两首诗歌对这种情感的表现,描写内容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答: 【甲】诗写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描写男子的动作、心理、梦境,通过完整的叙事表现出来。【乙】诗主要通过夸张的心理活动描写,逐层递进地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5分)
成就自己的人生
俞敏洪
  ①记得我在读大学时,成绩一直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
  ②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你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③第一样东西叫作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作“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让我有勇气不断地参加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他是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所以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考了九十七分。徐霞客也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感觉,所以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的这一梦想。所以,同学们,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④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 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扫就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当我忘了打水时,同学就提醒我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十年后,到了1995年年底时,我因事业的发展需要找合作者。于是,我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当年的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后来,他们跟我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他们还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因此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我们和你一起回国。”
  ⑤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有删改)
12作者说:“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这两样东西具体指什么 (2分)
答: ①理想,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②良心,即做好事,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答: 示例: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生命的终点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有价值、有意义。 
14阅读第⑤段,根据语境,补全横线处的内容。(4分)
答: 示例: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15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要成就自己的人生还需要什么条件。(5分)
链接材料:俞敏洪有过三次参加高考的经历,留学的夙愿也未能实现,后来当老师也出现过种种不如意,但是他不曾妥协。他认为这是生活在让他懂得如何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答: 要成就自己的人生还需要不怕挫折,不向命运低头,不断寻找希望的勇气,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 
(三)阅读《要善于“折叠”自己》一文,回答问题。(15分)
要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_______________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 要善于“折叠”自己。 
17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3分)
答: “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18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答: 举例论证。示例: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红军长征史上的“四渡赤水”这一具体战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折叠’是智慧的迂回”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19你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5分)
答: “折叠”是人生的必然过程,面对这个过程,我会用智慧去思考,做事讲求科学与方法,富有耐心,勇于坚持,不轻言放弃;用创新和创造去增加多样性,同时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新的高度。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选自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选择上面四个分句中的一句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选择性的自命题作文。读懂提示语是解题的关键,提示语引用了名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句子。从形式上看,题干要求比较简单清晰,没有阅读材料,减少了审题的时间和立意的难度;命题人共给出四个主题供我们自由选择,兼顾到了不同背景的学生;题干中没有问题限制,我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但鉴于“根据你的生活体验”这一要求,最好采用记叙文的形式完成写作。从内容上看,题干的含义相对丰富,可挖掘处也较多。写作时,要从自己的亲身经验中提取材料,并进行筛选,选择你认为该记住还是该忘记,能改变或接受不能改变的人、事或情,融入真我,敞开心扉,体现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即可。单元提优测评卷(四) (第四单元)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1—3题。(10分)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历史只会juàn(  )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彷徨者、懈怠者、畏难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始终葆有攻坚精神,以实际行动闯关夺隘、攻城bá(  )寨,我们就一定能(_____)一个个“雪山”“草地”,(_____)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_____)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_____________,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_____________,可以提升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面貌。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juàn(   )顾   彷(  )徨   夺隘(   )   bá(   )寨
2依次填入第一段画横线句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跨越 征服 创造    B.超越 征战 创造
C.跨越 征战 创设 D.超越 征服 创设
3依次填入第二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向着美好生活奋斗 向着共同理想奋斗 向着战胜困难奋斗
B.向着共同理想奋斗 向着美好生活奋斗 向着战胜困难奋斗
C.向着战胜困难奋斗 向着美好生活奋斗 向着共同理想奋斗
D.向着战胜困难奋斗 向着共同理想奋斗 向着美好生活奋斗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C.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磨镜十年,在南极冰穹成功布放了天文望远镜阵。
D.这次的运动会,我们班啦啦队大庭广众,给运动员们加油鼓劲,肯定能战胜对方,取得佳绩。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中国哲学自始就关注人,其体系中的学以成人,不仅是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种技艺。
B.《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C.研制团队采用了主动悬架设计并开展了内场下陷脱困,通过主动悬架构型的变化,实现了“祝融号”的抬轮和蠕动。
D.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层面出发,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B.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C.瑞利致力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D.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演讲词特点鲜明,风格各异,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B.《最后一次讲演》作者闻一多,民主战士,体裁是说明文。
C.《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
D.王选,北大教授,被誉为“当代毕昇”,顾拜旦,被国际上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7分)
  诗文最寄情:当陶渊明写下“①________,并怡然自乐”这个句子时,欣喜之情就跃然纸上(《桃花源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之湄”,流露出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蒹葭》);“海内存知己,③________”写出王勃对朋友的激励鼓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光正好,我们学过的“④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恰好借春光风景寄托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9名著阅读。(6分)
睿智同学在给同学的赠言中引用了下面的语段,请你阅读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摘自苏联作家 (填人名)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病床上克服困难,计划写一部中篇小说,并给它命名为 。(2分)
(2)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着哪些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4分)
答: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甲】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10小新认为两首诗中的有些文字反复出现,太啰唆了,可以删掉,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分别结合两诗的内容说说理由。(4分)
11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对对方的思念之情。两首诗歌对这种情感的表现,描写内容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5分)
成就自己的人生
俞敏洪
  ①记得我在读大学时,成绩一直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
  ②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你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③第一样东西叫作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作“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让我有勇气不断地参加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他是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所以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考了九十七分。徐霞客也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感觉,所以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的这一梦想。所以,同学们,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④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 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扫就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当我忘了打水时,同学就提醒我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十年后,到了1995年年底时,我因事业的发展需要找合作者。于是,我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当年的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后来,他们跟我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他们还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因此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我们和你一起回国。”
  ⑤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有删改)
12作者说:“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这两样东西具体指什么 (2分)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14阅读第⑤段,根据语境,补全横线处的内容。(4分)
15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要成就自己的人生还需要什么条件。(5分)
链接材料:俞敏洪有过三次参加高考的经历,留学的夙愿也未能实现,后来当老师也出现过种种不如意,但是他不曾妥协。他认为这是生活在让他懂得如何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三)阅读《要善于“折叠”自己》一文,回答问题。(15分)
要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_______________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17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3分)
18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19你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5分)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选自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选择上面四个分句中的一句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