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2024-2025 学年度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曾提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
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作者旨在强调( )
A.康雍乾时期君主开明 B.清朝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说明:1.全卷共 8 页。
C.近代清朝君主的无能 D.清朝高度集权的弊端
2.考试时间为 50 分钟,满分 70 分。
3. 答题时,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并用黑.色.签. 6.如图所示为 1902 年发行的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
字.笔.填写相应信息。请考生按要求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图画作者意在( )
第Ⅰ卷(选择题共 34 分)
一、选择题(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 11000—9000 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 11000—8500 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
A.肯定义和团运动意义 B.宣传新式报刊的创办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 7500—3000 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C.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 D.颂扬全国学制的统一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7.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2.《晋书 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3.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 6 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
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
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两次斗争都取得了胜利
4.《梦粱录》有关“铺席”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处处各有茶房、
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酒肆、果子、香烛、油酱、食米等铺。这些现象,说明宋代( )
8.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
A.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 B.商业繁荣的程度二
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出现下图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 D.新的商业区出现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1页,共 8页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2页,共 8页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2024-2025 学年度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曾提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
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作者旨在强调( )
A.康雍乾时期君主开明 B.清朝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说明:1.全卷共 8 页。
C.近代清朝君主的无能 D.清朝高度集权的弊端
2.考试时间为 50 分钟,满分 70 分。
3. 答题时,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并用黑.色.签. 6.如图所示为 1902 年发行的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
字.笔.填写相应信息。请考生按要求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图画作者意在( )
第Ⅰ卷(选择题共 34 分)
一、选择题(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 11000—9000 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 11000—8500 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
A.肯定义和团运动意义 B.宣传新式报刊的创办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 7500—3000 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C.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 D.颂扬全国学制的统一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7.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2.《晋书 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3.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 6 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
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
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两次斗争都取得了胜利
4.《梦粱录》有关“铺席”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处处各有茶房、
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酒肆、果子、香烛、油酱、食米等铺。这些现象,说明宋代( )
8.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
A.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 B.商业繁荣的程度二
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出现下图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 D.新的商业区出现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1页,共 8页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2页,共 8页
13.13 世纪末,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爆发冲突。国王通过重新颁布“特许状”,赋予布鲁日等城市更多自治
权和经济特权,削弱了佛兰德尔伯爵对城市的控制。这一举措反映中世纪欧洲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
A.封建领主权力逐渐强化,地方割据加剧
B.王权借助城市力量削弱贵族,推动中央集权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市民阶层完全取代贵族,成为国家主导力量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
D.城市自治权扩大,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9.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 C点到 D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4.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引入欧洲。最初,可可豆因物以稀为贵,成为贵族享用
( )
的奢侈品,甚至在中美洲部分地区被当作货币使用。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加工技术的改进以及工业化生
产的普及,19 世纪后半叶,巧克力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物种交流
C.可可豆的种植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 D.欧洲殖民者对美洲资源的掠夺和垄断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5.美国作家约翰·里德在他的《震撼世界的十天》写到:“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
C.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文中基层百姓的愿望是( )
10.对于人口迁移现象,美国学者 E.S.Lee 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
A.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社会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掀
C.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D.获得“面包”“土地”与“和平”
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
16.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大概念学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推断学习的主题是( )
A.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11.“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
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A.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19 世纪中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解释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
12.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下面法律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共产党宣言》,在社会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 ( )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对逃
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 A. 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 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戒。
麦作为损失。 C. 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 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罗马民法大全》
——《汉谟拉比法典》
A.维护平民利益 B.反映商业繁荣
C.保护私有财产 D.印证法治完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36 分)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3页,共 8页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4页,共 8页
13.13 世纪末,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爆发冲突。国王通过重新颁布“特许状”,赋予布鲁日等城市更多自治
权和经济特权,削弱了佛兰德尔伯爵对城市的控制。这一举措反映中世纪欧洲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
A.封建领主权力逐渐强化,地方割据加剧
B.王权借助城市力量削弱贵族,推动中央集权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市民阶层完全取代贵族,成为国家主导力量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
D.城市自治权扩大,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9.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 C点到 D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4.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引入欧洲。最初,可可豆因物以稀为贵,成为贵族享用
( )
的奢侈品,甚至在中美洲部分地区被当作货币使用。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加工技术的改进以及工业化生
产的普及,19 世纪后半叶,巧克力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物种交流
C.可可豆的种植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 D.欧洲殖民者对美洲资源的掠夺和垄断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5.美国作家约翰·里德在他的《震撼世界的十天》写到:“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
C.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文中基层百姓的愿望是( )
10.对于人口迁移现象,美国学者 E.S.Lee 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
A.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社会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掀
C.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D.获得“面包”“土地”与“和平”
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
16.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大概念学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推断学习的主题是( )
A.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11.“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
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A.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19 世纪中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解释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
12.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下面法律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共产党宣言》,在社会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 ( )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对逃
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 A. 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 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戒。
麦作为损失。 C. 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 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罗马民法大全》
——《汉谟拉比法典》
A.维护平民利益 B.反映商业繁荣
C.保护私有财产 D.印证法治完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36 分)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3页,共 8页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4页,共 8页
二、非选择题(2 小题,共 36 分)
18.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从建筑看中外文明发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探究。(18 分)
探究一:建筑与文明成就
2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④遵义会议会址
问题二:学校计划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有探究二中的①、③路线和②、④路线,请你选择一个路线设计一个研
学主题,并阐述理由(6 分)
①金字塔 ② 罗马大竞技场
探究三:建筑与社会变迁
③八达岭长城 ④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问题一:请选择探究一中的一个建筑(除示例外),参照示例设计一张建筑简介知识卡片。(4 分)
【示例】简介: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呈角锥体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
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①世界首座钢铁结构的建筑伦敦水晶宫
探究二:建筑与历史故事
1851 年,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倡议下,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市中心海德公园举
办,专门展示工业革命的空前成就。展览馆里有宽阔的空间,能陈列火车头那么巨大的展品。能容纳大量观众,
在当时电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时候,借助自然光提供充足光线以看清展品。这栋建筑使用了面积九十万平方英尺、
相当于八万四千平方公尺的玻璃,另一个主要建材是铁,包括铁柱三千三百根,铁梁两千三百条。为了平息保守
民众对在海德公园举办博览会的批评声浪,建筑师帕克斯顿巧妙地通过 128 英尺(39 米)高的中央拱顶将基地
中的几棵大树包裹在内。虽是如此 庞大的建筑,但其构造却十分
灵巧简便。
1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②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1851 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5页,共 8页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6页,共 8页
二、非选择题(2 小题,共 36 分)
18.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从建筑看中外文明发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探究。(18 分)
探究一:建筑与文明成就
2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④遵义会议会址
问题二:学校计划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有探究二中的①、③路线和②、④路线,请你选择一个路线设计一个研
学主题,并阐述理由(6 分)
①金字塔 ② 罗马大竞技场
探究三:建筑与社会变迁
③八达岭长城 ④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问题一:请选择探究一中的一个建筑(除示例外),参照示例设计一张建筑简介知识卡片。(4 分)
【示例】简介: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呈角锥体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
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①世界首座钢铁结构的建筑伦敦水晶宫
探究二:建筑与历史故事
1851 年,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倡议下,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市中心海德公园举
办,专门展示工业革命的空前成就。展览馆里有宽阔的空间,能陈列火车头那么巨大的展品。能容纳大量观众,
在当时电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时候,借助自然光提供充足光线以看清展品。这栋建筑使用了面积九十万平方英尺、
相当于八万四千平方公尺的玻璃,另一个主要建材是铁,包括铁柱三千三百根,铁梁两千三百条。为了平息保守
民众对在海德公园举办博览会的批评声浪,建筑师帕克斯顿巧妙地通过 128 英尺(39 米)高的中央拱顶将基地
中的几棵大树包裹在内。虽是如此 庞大的建筑,但其构造却十分
灵巧简便。
1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②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1851 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5页,共 8页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6页,共 8页
问题一: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特点(4 分)
问题二:分析近代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每一次出现的原因(6分)
②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通称国贸大厦)是我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多功能超高层建筑,于 1982 年 11 月 1 问题三: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以“报刊与时代发展”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
日工程开工,于 1985 年底大厦投入使用。其施工过程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8 分)
——《中国建筑史·现代卷》
问题三: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探究三的两栋建筑分别体现的时代特征有哪些?(4分)
问题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总结推动建筑不断变化的因素。(4 分)
19.报刊文献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映射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古代官报 “邸报”是中央向地方政府传达诏令的新闻文抄,不允许公开出售
外报创始 1815 年,英国传教士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
国人自办报刊兴起 1873 年,《昭文新报》标志着中国人首次独立创办报刊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1895 年,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1897 年,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国人第二次办报高潮 1904 年,蔡元培主编《警钟日报》;1905 年,创办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国人第三次办报高潮 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1918 年,李大钊等人主编《每周评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积极创办党的机关刊物,如《共产党》《向导》《解放日报》《新华日报》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7页,共 8页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8页,共 8页
问题一: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特点(4 分)
问题二:分析近代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每一次出现的原因(6分)
②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通称国贸大厦)是我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多功能超高层建筑,于 1982 年 11 月 1 问题三: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以“报刊与时代发展”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
日工程开工,于 1985 年底大厦投入使用。其施工过程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8 分)
——《中国建筑史·现代卷》
问题三: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探究三的两栋建筑分别体现的时代特征有哪些?(4分)
问题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总结推动建筑不断变化的因素。(4 分)
19.报刊文献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映射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古代官报 “邸报”是中央向地方政府传达诏令的新闻文抄,不允许公开出售
外报创始 1815 年,英国传教士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
国人自办报刊兴起 1873 年,《昭文新报》标志着中国人首次独立创办报刊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1895 年,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1897 年,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国人第二次办报高潮 1904 年,蔡元培主编《警钟日报》;1905 年,创办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国人第三次办报高潮 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1918 年,李大钊等人主编《每周评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积极创办党的机关刊物,如《共产党》《向导》《解放日报》《新华日报》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7页,共 8页 南山二外(集团)2024-2025 学年度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第 8页,共 8页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2024-2025 学年度 19、问题一:由外国人创办到国人独立创办;为了宣传改革和革命思想,几次出现办报高潮;报刊宣传的内容
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经历了由制度到思想,由学习别国经验到宣传自己的主张等(任意 2 点 4 分)
一、选择题(17 小题,共 34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问题二:第一次办报高潮出现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B D B B D C D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以谋求制度的变革。(2 分)
B C B A D C D
第二次办报高潮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他们纷
二、非选择题(2 小题,共 36 分)
纷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2 分)
18. 问题一:②罗马大竞技场 :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等,既坚固结
实,又华丽宏伟,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4 分)
第三次办报高潮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仍然是政治混乱的局面,袁世凯策划复辟帝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
③八达岭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是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又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2
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4 分)
分)
④明朝北京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围绕中轴线对称展开。核心紫禁
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4 分)
问题三:观点:报刊的创办反映时代发展。(或者报刊的宣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可从建筑特点、用途、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角度介绍)
论证 1:中国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而兴起的,经历了由外国传教士办报到自主办报的过程。随着
问题二:①、③主题: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2 分),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主题,维新派创办的报刊《中外纪闻》、《国闻报》等大力宣传
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
共两党合作的破裂,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进行了南昌起义。(4 分) 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政治主张,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④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 分),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
论证 2: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积极宣传三民主义等民主革命思想,推
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
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 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 分)
的传播,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问题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建材是铁,说明蒸汽机的广泛使
用,促进了冶金、采矿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展览馆里有宽阔的空间,可以陈列火车头,说明斯
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任意一点 2 分) 结论:总之,近代中国报刊发展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推动着中国近代化进程。我们应重视新闻媒体思想宣
深圳国贸大厦的建造速度体现了当时中国加快进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2 分) 传的作用,不断的进行思想的解放,以促进社会进步。(8 分)
问题四:建筑的不断发展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等(4
分)(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2024-2025 学年度 19、问题一:由外国人创办到国人独立创办;为了宣传改革和革命思想,几次出现办报高潮;报刊宣传的内容
九年级二模历史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经历了由制度到思想,由学习别国经验到宣传自己的主张等(任意 2 点 4 分)
一、选择题(17 小题,共 34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问题二:第一次办报高潮出现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B D B B D C D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以谋求制度的变革。(2 分)
B C B A D C D
第二次办报高潮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他们纷
二、非选择题(2 小题,共 36 分)
纷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2 分)
18. 问题一:②罗马大竞技场 :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等,既坚固结
实,又华丽宏伟,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4 分)
第三次办报高潮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仍然是政治混乱的局面,袁世凯策划复辟帝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
③八达岭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是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又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2
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4 分)
分)
④明朝北京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围绕中轴线对称展开。核心紫禁
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4 分)
问题三:观点:报刊的创办反映时代发展。(或者报刊的宣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可从建筑特点、用途、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角度介绍)
论证 1:中国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而兴起的,经历了由外国传教士办报到自主办报的过程。随着
问题二:①、③主题: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2 分),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主题,维新派创办的报刊《中外纪闻》、《国闻报》等大力宣传
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
共两党合作的破裂,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进行了南昌起义。(4 分) 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政治主张,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④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 分),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
论证 2: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积极宣传三民主义等民主革命思想,推
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
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 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 分)
的传播,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问题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建材是铁,说明蒸汽机的广泛使
用,促进了冶金、采矿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展览馆里有宽阔的空间,可以陈列火车头,说明斯
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任意一点 2 分) 结论:总之,近代中国报刊发展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推动着中国近代化进程。我们应重视新闻媒体思想宣
深圳国贸大厦的建造速度体现了当时中国加快进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2 分) 传的作用,不断的进行思想的解放,以促进社会进步。(8 分)
问题四:建筑的不断发展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等(4
分)(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