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09 14:08:37

文档简介

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B D B C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D B C D
17.(1)时间:傍晚(日落后)。理由:傍晚(日照后)光伏发电量锐减直至为零。稳定的低空急流尚未完全形成,风速较小。此时大多数人尚未休息,仍处于用电高峰期。
(2)太阳能—水能。原因:夏季降水量大,雅砻江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3)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维护国家资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且减轻森林破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18.(1)特点: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或西北部),沿海地区。原因:西部、北部(西北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海拔大多数在200m以下,地形平坦;靠近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2)摩洛哥临近海洋,原料充足,制氢条件好;靠近欧洲,市场广阔;本国常规能源缺乏,通过制氢可以储能,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3)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带动电力设备等相关产品的出口;促进经济发展。
19.(1)岛屿面积小,耕地和生存空间有限,粮食产量低;人口剧增,对粮食需求量大。建设 奇南帕可缓解该地粮食的产需矛盾。
(2)地处低纬地区,热量充足,生长期长,且作物生长迅速;湖泥肥力高,覆盖湖泥可迅速恢复奇南帕土地生产力。
(3)当地及周边地区城镇化水平提高,劳动力外迁或转向非农产业,务农劳动力短缺;种植成本提高,国外农产品进口增多,奇南帕农产品竞争力弱。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意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种植技术,提高其收益;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其它地区发展奇南帕种植模式;加强与其它农业文化遗产的交流,学习保护的经验。
答案第4页,共7页
答案第3页,共7页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朗伊尔城(78°13'N,15°33'E)位于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群岛,季节性冻土(冬季冻结厚度达2~3米)广布。1906年,该地发现了丰富的煤矿,吸引英德俄等国的煤业公司来此采煤。朗伊尔的煤矿开采在夏季处于半停产状态,冬半年反而加大生产。近年来,朗伊尔城多数煤矿基地陆续关闭,仅剩挪威和俄罗斯的煤业公司在此采煤。同时,科学考察研究和旅游活动正在急速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朗伊尔夏季煤炭开采处于半停产状态主要是因为( )
A.风力强劲,污染扩散快 B.正值极夜,作业时间短
C.降水丰沛,排水成本高 D.融水渗漏,开采难度大
2.推测英德等国煤业公司放弃在朗伊尔城继续采煤主要是由于( )
A.煤炭开采时间有限 B.该城煤矿资源枯竭
C.煤炭开采利润降低 D.国内能源需求减少
3.朗伊尔在科考和旅游业上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 )
A.便利的对外交通 B.独特的自然景观
C.完善的服务设施 D.悠久的发展历史
马来西亚东海岸衔接铁道全长约648千米,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马两国之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也是“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马来半岛中部多山地,铁路建设需征用合计357公项的森林保留地。图为该铁路项目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东海岸铁路线大多数路段穿行于内陆山区,号称( )
A.荒漠铁路 B.丛林铁路 C.大洋铁路 D.草原铁路
5.修建“东海岸衔接铁道”中非常注重生态环境安全,推测该铁路修建中主要防患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石漠化扩散
C.引发地震海啸 D.生物多样性减少
6.东海岸衔接铁道连接了图中巴生港口和关丹港口。随着铁路未来的开通,其对两个港口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扩大港口腹地,促进种植园业发展 B.增加联运线路,提高货物运输总量
C.缩短两地客运时间,促进旅游发展 D.形成立体交通网络,缩短运输周期
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德国政府决定在2022年底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在此之前,德国在其仅约36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建有多达17座核电站,大约1/3电力来自核电。下图示意2020年德国核电站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因素中对德国核电站布局影响最大的是( )
A.地质 B.矿产 C.水源 D.交通
8.支撑德国关闭核电站的条件是( )
A.科技水平较高 B.能源需求萎缩 C.常规能源丰富 D.太阳能资源充足
9.德国弃核后,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可能是( )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B.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C.加大煤炭开采力度 D.扩大能源进口规模
地中海飓风是指发生在地中海的类似于热带风暴的低压系统。2023年夏季地中海连续数月破高温纪录,出现了罕见的30℃海温。9月4日前后飓风“丹尼尔”在希腊西南近海形成,10日在利比亚东北部登陆后深入撒哈拉沙漠,12日到达埃及境内。自其产生到消亡,未形成类似台风眼结构。在其影响下,尼罗河三角洲出现了沙尘暴。下图为10日“丹尼尔”登陆利比亚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丹尼尔”移动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丹尼尔”到达利比亚东北部沿海时,该地( )
A.经历短暂天晴 B.降水强度减小
C.对流运动增强 D.风力逐渐减弱
11.据图推断,12日尼罗河三角洲出现沙尘暴天气,原因之一是由于该地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流域内盐碱地分布广泛,其上、中、下游均有盐渍区域分布,中游盐渍区为断裂沉降盆地,沉积了深厚的富含水溶性盐类的湖积物地层,其上发育土壤。当地遵循“分类施策、用养结合”的原则,采取排水灌溉、种植耐盐植物等措施来改良土壤结构。下图示意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2.黄河流域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 )
①黄河沿岸阶地及山前坡地 ②平原低洼地带及滨海平原
③黄河上游灌区及湖沼边缘 ④黄河源头的高山高原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黄河中游盐渍区盐碱化最严重的土层可能是( )
A.上下一致 B.土壤表层 C.土壤中部 D.土壤底层
14.在重度盐碱地种植碱蓬、柽柳等盐生植物的主要作用是( )
A.植物蒸腾,增加降水 B.抑制蒸发,吸收盐分
C.枯叶还田,提高肥力 D.增加下渗,促进排盐
奥里诺科河发源于圭亚那高原,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每年汛期,下游会有干流倒灌支流的现象。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图a为奥里诺科河流域示意图,图b为奥里诺科平原上的甲城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奥里诺科河下游出现干流向支流倒灌的主要原因是( )
A.干流淤积严重,水位抬高 B.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
C.干流来水量大,地势平缓 D.支流引水量大,海水倒灌
16.奥里诺科河干流下游在退水期间形成的含沙量峰值,泥沙多直接来源于( )
A.干流河口 B.干流上游 C.支流上游 D.支流河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雅砻江是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全长1570km,流域面积约13.6万平方千米。雅砻江流域中下游正进行大规模“风—光—水”一体化电能开发,干流上共规划了23座梯级水电站、80个风电场、25个光伏电场,全部建成后该地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雅砻江流域中下游的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互补性。观测表明,在特殊的地形和辐射影响下,该地的低空急流在日落之后开始形成,从午夜到清晨最强,在日出后开始减弱。水电在一日内的某一段时间需要发挥调节功能。下图示意雅砻江流域中下游清洁能源电站分布。
(1)水力发电在一日内最需要发挥调节功能的时间是正午还是傍晚,并简述理由。(6分)

(2)指出当地在季节尺度上具有互补性的两类能源,并分析原因。(6分)

(3)分析雅砻江流域中下游“风—光—水”一体化电能开发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摩洛哥是非洲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的国家。下图是摩洛哥位置、地形、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摩洛哥常规能源短缺,长期以来国内能源和电力严重依赖于进口。2013年后摩洛哥大力开发本国清洁能源。利用清洁能源电解水获得的氢称为绿氢。2021年11月摩洛哥与非洲尼日利亚等7国成立非洲绿色氢能联盟,所产氢能除满足本国需求,还可出口到欧洲。2024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与摩洛哥签署绿氢项目合作备忘录,开启中摩“可再生能源+绿氢”合作模式。
(1)据图归纳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6分)

(2)简述摩洛哥发展海水制氢的合理性。(6分)

(3)分析中国企业参与摩洛哥绿氢项目对中国的积极意义。(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公元1325年,位于墨西哥谷地的T城(图a)建立。由于人口剧增,当地居民在湖泊浅水区域建造众多奇南帕(图b)用于耕种,成为T城食物供应的支柱。奇南帕的农业生产采用人工翻耕、辣椒水杀虫;农作物收成一年可达7次,每次收成后,在奇南帕上覆盖一层湖泥即可继续种植。20世纪40年代起,墨西哥开始大量从国外进口农产品,约90%的奇南帕逐渐被弃用。2018年,奇南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根据粮食的产需矛盾,说明该地居民建造奇南帕的原因。(4分)

(2)分析奇南帕农作物可多次收成的原因。(4分)

(3)推测20世纪40年代起奇南帕被弃用的原因。(4分)

(4)简述墨西哥为保护奇南帕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6分)

高二地理 第4页,共7页
高二地理 第3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