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1.邓稼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者分析
经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了解文章大致内容,但对人物精神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在分析复杂情感和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方面存在困难。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尚在发展,对科学家的事迹有一定兴趣,渴望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精神力量。
学习目标确定
1. 能精准概括邓稼先的主要事迹,深入分析其精神品质,80%以上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发言中能准确阐述。 2. 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学习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65%以上学生能在赏析语句时准确指出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85%以上学生能在课堂交流中表达对其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掌握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理解在特殊历史背景下邓稼先精神的时代意义。
学习评价设计
1. 课堂提问:提出关于人物事迹、精神品质、表现手法的问题,依据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回答准确完整得3分,部分正确得2分,错误较多得1分。 2.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观点贡献和合作能力,积极参与、观点有价值、善于合作得4分,表现一般得2 - 3分,参与度低得1分。 3. 课堂练习:布置赏析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小练习,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答案准确、分析全面得5分,部分正确得3 - 4分,错误多且分析不深入得1 - 2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文中记叙的事件初步感受了邓稼先的朴实性格和高尚品质;课后,同学们还搜集整理了关于邓稼先的许多资料。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展示。学生活动1 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展示。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全班集中交流展示关于邓稼先的补充资料,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立体地把握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更好地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 环节二:教师活动2 1.师:通过大家的展示,我们被邓稼先心系国家、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所感动。那么,同为著名物理学家的杨振宁,又是如何来评价自己的好友邓稼先的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研读课文,进一步了解邓稼先。 (1)研读课文,找出文中引文。 师: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注意到了作者杨振宁先生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引用了大量的引文,我们先把它们找出来。 (2)分析引文的作用。 师:作者杨振宁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引文? 出示:《吊古战场文》译文 广阔啊!旷野无边无际,辽远而不见人烟。河水弯曲环绕,远处无数的山峰重叠交错。阴暗凄凉,寒风悲啸,日色昏暗。飞蓬断落,野草枯萎,寒气凛冽,好像降霜的早晨。鸟儿飞过而不肯落下,野兽快步奔跑失群。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不时有部队在这里覆没。时常有鬼哭的声音,每逢阴天就会听到!” 出示: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出示: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学生活动2 预设 引文集中在课文的五、六两个部分。第五部分引用了《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一首歌,第六部分引用了电报与书信的内容。 预设 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从而突出邓稼先坚韧执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把读者带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预设 (1)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歌词“中国男儿”中的“男儿”指的是“要将只手撑天空”挽救国家命运的男子汉,他有着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男儿,这首歌其实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 (2)这首歌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中,来凸显邓稼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3)作者用这首歌,表达了对邓稼先的赞扬、崇敬之情。 预设 (1)作者从朋友的角度赞扬邓稼先忠诚纯正、无私奉献的品质,以及他对国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作者回忆了他与邓稼先之间的深厚友谊,表达了他对邓稼先的怀念之情。同时赞扬了邓稼先对国家的贡献,而且肯定了他的贡献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 (3)邓稼先从小立志学习本领报效国家,当面对国外更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时,他毅然选择回国。而回国后他“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究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线,“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这些足以看出邓稼先一生的方向十分明确,那就是为祖国的强大无私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而且从未有过彷徨和矛盾。 (4)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所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括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活动意图说明: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篇幅较长,逐一解读必然导致课堂冗繁,效果反而不佳。此环节以五、六部分为突破口,通过重点研读这些引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邓稼先的崇高品质。 环节三:教师活动3 1.跳读课文找评价。 师: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从侧面表现了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赞扬了他的崇高品质,引用电报、书信对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进行了总的评价。其实,杨振宁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在文中还写了很多评述性的语句直接高度赞扬了邓稼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将它们勾画出来,并作好批注。 2.潜入文字,读懂评价。 (1)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出示: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邓稼先回北京时妻子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受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2)评价: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3)评价: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评价: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5)评价: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6)评价: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教师小结:邓稼先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能说服对吵对打的两派群众组织继续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了他毫无私心的品格;邓稼先在茫茫戈壁,恶劣环境之下仍能坚持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格;邓稼先在病重之时仍心系国家核武器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这正如杨振宁在文中所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3.诵读语句,感悟评价。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评述性的语句,体会邓稼先心系国家,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 学生活动3 同学们跳读课文,勾画出来,并作好批注。 预设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切除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他因核武器试验而身患癌症,病情如此恶劣,手术如此密集,但邓稼先依然在生命最后时刻,争分夺秒地撰写关于国家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临终前仍不忘关心国家尖端武器的发展事业,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掷地有声地对邓稼先的一生作了最确切的总结。 预设 “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是作者对邓稼先精神品质的高度评价。“纯”字在这里有“高尚”“无私”“忠诚”的意思,概括了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的品格。“纯”字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精练的特点。 预设 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身上最主要的性格特点就是淳朴,而邓稼先继承了这种朴实的个性,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私心。 预设 “文化大革命”初期,邓稼先“竟”能说服对吵对打的两派群众组织继续工作;遭到批评围攻时,“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在那样特殊的时期,别人办不到的事,邓稼先能办到,足见人们被他毫无私心、只求奉献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对他绝对信任,听从他的劝说和领导。 预设 文中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西方强调个体自由发展的文化,造就了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的个性,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朴实、爱国。邓稼先汲取了这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形成了自己谦虚谨慎、含蓄内敛的气质品格。 预设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是党的理想党员,也就是说他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特征,他没有私心。这样人们才信任他,听从他的劝说和领导,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去。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以语言为抓手,承接上一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人物。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批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文字,体悟人物的精神内核。
板书设计
贡献巨大, 鞠躬尽瘁, 忠厚平实, 鲜为人知 死而后已 真诚坦白 邓稼先 赞扬、钦佩 无私奉献, 典型的 骄傲、怀念 身先士卒 中国男儿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结合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为邓稼先撰写“‘两弹’元勋”的颁奖词。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弹爆炸视频、邓稼先生平图片,增强直观感受;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分享关于邓稼先的拓展资料,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