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肥皂泡》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肥皂泡》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9 15:5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20《肥皂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肥皂泡》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冰心1936年3月22日写于北平的散文《胰皂泡》,编入时将“胰皂”改为了“肥皂”。课文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接表达了对吹肥皂泡的游戏的喜爱,接着作者详细有序地介绍了这种游戏的玩法;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对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及变化都进行了描写,也写出了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妙的想像,在文章结尾,作者又从随着肥皂泡而产生的种种美好的想像中回到现实的世界中,言语中显露出淡淡的伤感。
学习者分析
肥皂泡泡是学生很喜欢的,很好看的,所以大部分孩子对课文很有兴趣,但个别词语很有新鲜感,学生比较陌生不好理解,教师应重点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
1.会认“廊、和”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廊”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肥皂泡、种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游戏的。 3.对作者笔下游戏过程的有序、细致地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 4.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游戏时产生的美好想像,寻找自已在玩游戏时的快乐。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重点) 2.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难点)
学习评价设计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 程,能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部分学生能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出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 上课开始,师手拿肥皂水,吹一串肥皂泡,学生肯定都感兴趣,然后问:“同学们,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大家都玩过这个游戏吗?”这个也是冰心奶奶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冰心奶奶的足迹,一起走进童年的冰心,去了解一下冰心奶奶小时候是如何玩这个游戏的,好吗?” 学生活动1 学生齐读课题,20《吹泡泡》 活动意图说明: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充满激情的用游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为这是他们最喜爱的游戏,由游戏引入,然后与大作家冰心联系起来,这样就把学生和冰心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也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环节二:教师活动2 1.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2 1.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多读,目的是想让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更多地了解,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另外,在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时,虽不是分段,但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分析,整合,让全体学生明确课文的内容。 环节三:教师活动3 师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记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的游戏的,并勾画出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如“然后”、“再”等。 3.再读课文,找出自已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并认真体会。 4游戏承载着我们的快乐,游戏收录着我们童年的记忆,让我们再次来到冰心奶奶身旁,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吧。谁先介绍一下,冰心奶奶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 5.然后让生用“然后……再……”这样的句式,介绍这个游戏。 6. 从此段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吗?找到相关的语句细读课文。 7.吹起来的肥皂泡美吗?美在哪? 是啊,一个大的能变成两三个小球。那直接说行不行? 文中形容什么样的小球? 为什么说是“玲珑娇软”而不说“玲珑柔软”呢? 还有哪句写了变化? ②“有时吹得……光影凌乱” 还会扯成——长圆的。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 还——颤巍巍的。 “颤巍巍”的什么样啊?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呢? 那这脆薄的球,颤巍巍的,该怎么读? 用扇子扇送,我们想让这些泡泡飞得再高些,它们却那么轻、那么薄,就像那淘气的孩子,在和我们捉迷藏。 请你想象这颤巍巍的、如同淘气的孩子一般的泡泡,再来读一读。 这泡泡快灭了,快没有了,你觉得——(学生说出感受)——我们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 实在可惜,这泡泡无声地破裂了。你又觉得—— 再来一次,因为它是我们自己轻轻地小心地吹起来的。 是的,还是那么—— 学生活动3 1.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记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的游戏的,并勾画出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如“然后”、“再”等。 3.再读课文,找出自已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并认真体会。(采用4人小组讨论形式) 心里充满了—— 落到—— (10)师:轻清脆丽的球啊,请你慢点慢点,再慢点,请你轻些轻些,再轻些,因为你代表就是我的——快乐、骄傲和希望。 3.学生读指定的段落。 4.生用“然后……再……”这样的句式,介绍这个游戏。 5. 从此段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吗?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细读课文。 6.吹起来的肥皂泡美吗?美在哪? 是啊,一个大的能变成两三个小球。那直接说行不行?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齐读“有时吹得……光影凌乱” 7.学生说说从“还会扯成——长圆的。“”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 8.“颤巍巍”的什么样啊?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呢? 9.那这脆薄的球,颤巍巍的,该怎么读?学生试着读一读。 10.请你想象这颤巍巍的、如同淘气的孩子一般的泡泡,学生再来读一读。 11.实在可惜,这泡泡无声地破裂了。你又觉得—— 再来一次,因为它是我们自己轻轻地小心地吹起来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是的,还是那么—— 心里充满了—— 活动意图说明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完成自学提示1时,我认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应一步步在课堂上进行为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学提示2意在对游戏的过程有一个了解,勾出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也意在让学生们对这些词语加以重视,在讲读此段时,着重训练。自学提示3旨在让学生认真体味4~5自然段,作者写得非常的细致、细腻,学生们大多数都会在这下功夫,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讨论时我让学生自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等形式,使人人参 与,人人都落实。
板书设计
20 肥皂泡 抓关键词语 吹泡泡 赏泡泡 想泡泡 联系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 借助资料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选字填空。(基础性作业) 耀 要 药 闪( ) ( )品 只( ) 盼 畔 判 湖( ) 企( ) ( )断 歉 欠 纤 ( )钱 ( )夫 道( ) 二、童年是一幅画,是一首诗,下面四句中描写了童年的哪些趣事,请你连一连。(提升性作业)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钓鱼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放风筝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偷采白莲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捉蝴蝶。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 多媒体素材资源2、拓展阅读资源: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