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联盟2025年4月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性格内部冲突的实质是理智与道德的冲突”说法有误,材料一最后一段原文是“性格内部的冲突,从某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
理智与道德的冲突”,选项将“理智与道德的神突”视为“性格内部冲突”的“实质”,解读有误。故选C。)
2.D(A.“《雷雨》悲刚的根源是社会大环境对个体的压迫与裹挟”说法绝对,材料一第四段原文紧接指出“这一论断显然失之偏顺”,
在分析《雷雨》悲剧的根源时,除了重视对社会大环境的分析,还要注重对人性的挖据。B“这段戏巧妙地揭示了他性格的内部冲
突”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一可知,这段戏体现的戏剧冲突不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冲突,而是性格与性格的冲突。C,“《雷雨》中繁漪的
人物性格单一”无中生有,从选项中“自我毁灭式的反击饱含个体的意志和尊严”不能得出繁淆“性格单一”的结论,相反更能感受到
这个人物性格上爱恨交织的复杂性。故选D。)
3.B(材料二的观,点是:命运悲剧所表现的往往是人类在同命运的抗争中不可避免地毁灭。A.秦仲义的悲剧休现的是材料一中性
格与环境的冲突。B.《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命运悲剧,尽管悲剧主人公最终未能摆脱命运的罗网,但他却在不妥协的抗争中获得
了自身的价值。C,《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决然出走体现的是材料一中性格与性格的冲突。D,《等待戈多》中没有不可调和的冲突,
不符合命运悲剧的特征。故选B。)
4.①材料一以哈姆莱特性格的“延宕”作为论据,论证了性格内部的冲突实际是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②材料二以哈姆莱特洞悉命
运,却无法逃脱无常命运的安排来论证他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又是命运的悲剧。(一点2分,二,点4分)
解析:材料一中,作者在论述“性格内部的冲突实际可以理解为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这一观点时,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为例,
指出“那段有关·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昭示了人物性格内部的激烈斗争,最终使他成为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莎翁设计的这种人物的延宕’,站在今天的现实角度是不合理的,但站在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剧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来看,却又是最合
理不过的”,此处是以哈姆莱特性格的“延宕”作为论据,论证了性格内部的冲突实际是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而材料二中,作者指
出“哈姆莱特被自己的命运驱使者走向一个不可知的深渊。他明白自己无法超越混沌的世界,被无常的命运所困扰,最终步入毁
灭。同时,哈姆菜特的性格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尽管他有行动的决心,也不时责备自己拖沓,但由于病态的思考多于积极的行动,
最后他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不能完成自身的使命。这既是他性格弱点的悲剧,又是他本身命运的悲剧”,此处是以哈姆莱特洞悉
命运,却无法逃脱无常命运的安排来论证他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又是命运的悲刷。
5.①性格与环境的冲突:窦娥本想依靠荷门洗清冤情,却被屈打成招,押赴法场,反陕了普通百姓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
草营人命的黑暗现实。(普通百姓的正常诉求与官吏草营人命的黑暗现实的矛盾)②性格与性格的冲突: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霸
占窦娥为妻,却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又陷害清白的窦蛾,体现了张驴儿的无赖霸道与窦娥的坚贞普良,反映了当时强欺弱、恶欺善
的社会现实。(不同人物之间一正一反的性格冲突)③性格内部的冲突:实娥渴望清白,受尽拷打不背妥协,后来却怕连累婆婆受屈
招认,反映了实娥明辨是非与孝顺善良之间的矛盾,这本不该存在的矛盾亦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的强烈控诉。(个人性格内部
矛盾)(一点2分,三点6分)
解析:从材料一“按照冲突的具体表现形态,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分别是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性格与性格的冲突以及性格内部
的冲突”可知,可以从这三个冲突类型来分析。第一,从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方面来看,从材料三“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可以看出,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冤情,却被屈打成招,押赴法场,反映了普通百姓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突出了普通百姓的正常
诉求与官吏草营人命的黑暗现实的矛盾,控诉了贪宫草营人命的黑暗现实。第二,从性格与性格的冲突方面来看,从材料三“那张
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可知,张驴儿想毒死蔡
婆婆,霸占窦娥为娈,却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又陷害清白的窦娥,体现了张驴儿的无赖霸道与窦娥的坚贞善良,这种不同人物之间
一正一反的性格冲突,反映了当时强欺弱、恶欺善的社会现实。从性格内部的冲突方面看,从材料三“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
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可知,窦娥涡望清白,受尽拷打不肯妥协,后来却怕连累婆婆受屈招认,反映了窦娥明辨是非与孝顺善良之间
的矛盾,这是个人性格内部矛盾,这本不该存在的矛盾亦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的强烈控诉。
6.D(“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理解有误。依文意“那个时候,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
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可知,仲尼惧怕的更多的是寂寞弧独,他仍然有所期待。)
7.A(“向往热闹的心情”分析有误,他盼若有消息来,是盼若这世道能够有所改变。)
【高一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六校联盟 2025年 4月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5题。
材料一 :
戏剧冲突作为戏剧中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按照冲突的具体表现形态,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分别是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性格与性格的冲突以及性格内部的冲突。这三类冲突侧重的方向有所不同,但在交代背景、 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彰明主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环境指的是剧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某个横截面的具象化。剧中人物都有各
自所处的独特环境,当人物的性格与主流大环境发生某种奇妙的碰撞时,冲突才得以产生,戏剧情节也随之不断向前运
动、发展。因而剧中的人物必定会在不同程度上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发生冲突,冲突的激烈程度则取决于人物性格和环境 之间的具体关系。
如曹禺先生的剧作《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其源头在于周朴园二十年前对鲁侍萍的抛弃。这 一 抛弃的行动是在家族的压迫下做出的,是源于当时社会上 “ 门当户对 ” 的主流思想观念。个人的力量在时代背景的浪潮 下显得无比渺小,微不足道。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抛弃,鲁侍萍另嫁鲁贵,才有了四凤的出生和后面的那一场不伦之恋, 并最终酿成了悲情的苦果。
若只从这一点来进行分析,《雷雨》中悲剧的根源在于大环境对个体的压迫与裹挟,这一论断显然失之偏颇- 只重 视对社会大环境的分析而忽略了剧本之中的人性塑造,而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对剧中人性的挖掘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恰 恰是一个剧本成功的关键所在。
性格与性格的冲突是戏剧冲突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式,性格与性格的冲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是刻画人 物性格、勾勒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手段。《雷雨》中周朴园逼蘩漪喝药的一段戏,通过人物短短的几句对话和几个戏剧动 作,就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周朴园与蘩漪两个人之间爆发的矛盾看似简单,只是 喝药与否的问题,实际上是周朴园借着喝药这一件事在树立他在整个周家的权威。他要蘩漪 “ 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 , 咄咄逼人,最后甚至逼迫周萍用下跪的方式劝蘩漪吃药。蘩漪只好步步后退,最终在喝了药之后 “ 哭着跑下 ” ,而周冲 之前想把学费分出一半的想法也被立即掐灭。在这一段兔起鹘落的冲突中,周朴园作为一家之主的独断、周萍的软弱、
蘩漪的辛酸无助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
【高一 4月期中联考 · 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8页) 】
性格内部的冲突实际可以理解为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如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中 “ 复仇的王子 ” 哈姆莱特 一角。哈姆莱特证实了叔父杀父仇人的身份并决心复仇之后,却因为对方正在祈祷的行为而犹豫不决,最终与仇人同 归于尽。那段有关 “ 生存还是毁灭 ” 的著名独白,昭示了人物性格内部的激烈斗争,最终使他成为一个 “ 思想上的巨 人,行动上的矮子 ” 。莎翁设计的这种人物的 “ 延宕 ” ,站在今天的现实角度是不合理的,但站在当时的创作背景和 剧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来看,却又是最合理不过的。
性格内部的冲突,往往被用于彰显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的复杂与煎熬,进一步勾勒人物形象。其性格内部的冲突, 从某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理智与道德的冲突,多用以展现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以进一步完成对戏剧主题的升华。
(摘编自纪超《从人物与冲突看戏剧的本质-以<雷雨><哈姆莱特>为例》)
材料二:
古希腊悲剧绝大多数为命运悲剧,所表现的往往是人类在同命运的抗争中不可避免地毁灭。《雷雨》和《哈姆莱 特》的写作都受到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命运悲剧,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生命中发生了令人悲哀的事。宿命论者相信 命运不可以改写,因为人不可窥探、预知命运,命运存在于任何角落,只是无法接触。悲剧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 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哈姆莱特》第三幕,哈姆莱特就面临 “ 生存还是毁灭 ” 的命运选择,他已经洞悉人类的堕落黑暗及现世的无意 义。哈姆莱特无法自制地随着生命朝着另一个方向奔去,他那爆发的火焰正逐渐将自己所憎恨的世界推向灭亡。哈姆 莱特被自己的命运驱使着走向一个不可知的深渊。他明白自己无法超越混沌的世界,被无常的命运所困扰,最终步入 毁灭。同时,哈姆莱特的性格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尽管他有行动的决心,也不时责备自己拖沓,但由于病态的思考 多于积极的行动,最后他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不能完成自身的使命。这既是他性格弱点的悲剧,又是他本身命运的 悲剧。
从命运悲剧主题看,这两部作品展示了人的抗争精神,把人与命运相对立,但肯定了个体的意志与尊严,也呼唤
人用崇高的力量斗争。与此同时,《哈姆莱特》和《雷雨》都展示了人性格上的弱点,从性格弱点这个切入点奠定了
整部戏剧命运悲剧主题的契机。
(摘编自任洁敏《从平行研究角度浅析<哈姆莱特>与<雷雨>的悲剧主题》)
材料三: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 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 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 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 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摘编自关汉卿《窦娥冤》)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是戏剧冲突的主要类型之一 ,其中的环境是剧中人物所处社会的某个横截面的具象化。
B. 剧中人物必定会在不同程度上与其所处环境发生冲突,人物性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决定冲突的激烈程度。
C. 性格内部冲突的实质是理智与道德的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展现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完成对戏剧主题的升 华。
【高一 4月期中联考 · 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8页) 】
D. 宿命论者相信命运不能被更改,在命运悲剧中人类与命运抗争的结果往往是无可避免地走向毁灭。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雷雨》悲剧的根源是社会大环境对个体的压迫与裹挟,周鲁两家的纠葛与最终的悲剧结局便始于周朴园 在家族的压迫下对侍萍的抛弃。
B. 《雷雨》中周朴园通过逼蘩漪喝药来树立他在整个周家的权威,这段戏巧妙地揭示了他性格的内部冲突, 突显了他独断专横的性格特点。
C. 《雷雨》中蘩漪的人物性格单一但充满悲剧色彩,剧中她不惜牺牲个人名誉来揭露整个家庭的血缘秘密, 这种自我毁灭式的反击饱含个体的意志和尊严,展示了作为人的宝贵的抗争精神。
D. 《哈姆莱特》的悲剧性是双重的,哈姆莱特自身 “ 延宕” 的特点是性格的悲剧,他被无常命运困扰,最终 走向毁灭,这是命运的悲剧。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 .老舍《茶馆》中,秦仲义抱着实业救国的天真幻想,耗尽 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最终却成为失败 的民族资本家。
B.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虽竭尽全力却未能摆脱杀父娶母的神谕,最后刺瞎自己的双眼并 自我放逐。
C.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娜拉通过借钱一事终于看清丈夫的真实面目,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一个玩偶, 因而决然出走。
D. 贝克特《等待戈多》中,剧中人物一直在等待戈多,然而戈多没有来,也不知何时能来,更不知戈多是谁, 但必须等待下去。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了《哈姆莱特》中的内容作为论据,请简要分析其目的有何不同。(4分)
答:
5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窦娥冤》中的戏剧冲突。(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是因为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他扶着杖,立在门前,仿 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 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他只是想着,或 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说:咳,他们也有他们 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 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
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渐渐辨别了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 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 - 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 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 - 先生 · · · · · ·
-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 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个缓缓地走了几步。你说它有 时要崩堕吗?
- 先生 · · · · · ·
- 寂寞呀 · · · · · · 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 · · · · · ·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乎意外,先 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 - 先生,可是病 · · · · · ·
-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 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颓的那一天吗?
-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堕的,如同哲人没有亡一样 · · · · · ·
- 赐呀 · · · · · · 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 - 等到浮云散 开了以后, 一只雄鸡高踞在树之巅,叫了起来。
-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着头, 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濛濛地。
-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 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来,把它的 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劳于卫楚陈蔡的路上, 一日不 曾离开过我;同着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 - 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四字,真是 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是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着它的自然而消灭了。家室啊, 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 一十四年- 卫呀,楚呀,陈呀, · · · · · · 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 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 时的故乡- 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 一 些异殊的意味。
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悠悠荡 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 · · · · · ·
- 后世, 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 · · · · · · 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 仲尼的注意-
-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 · · · · · · 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 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 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 各人走上各人的路了! · · · · · · 死也要有死的时候! · · · · · · 天呀,天呀, · · · · · ·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郁抑,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 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却寻不着适当的话。
【高一 4月期中联考 · 语文试题 第 4页(共 8页) 】
-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
-啊, -似乎仲尼没有听清。 -午餐?
-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
-咳,疲劳啊-
-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 -休息?
-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
-你去吧,我到房子里 · · · · · ·
子贡一步三回顾地,怀里怀着鬼胎,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 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 · · · · · ·
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一九二五年七月作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二期,有删改)
【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 都是孔子弟子。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 近日神魂不安” “ 时有噩梦萦绕” ,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衰弱状况。
B. 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地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歉意。
C. 仲尼慨叹 “ 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 ,面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发出了 “ 故乡真是荒凉” 的悲鸣。 D. “ 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 ,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第一段中渴望 “ 弟子能够来 ” “ 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 ” 等心理描写,目的是突出仲尼对弟子的思
念和向往热闹的心情。
B. “ 衰弱的目光 ” “ 两颗绿豆大的泪珠 ” “ 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 ” 等细节描写,包含着作者的想象,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
C.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没有运用引号,而大量使用破折号,不仅使行文简洁生动,而且蕴含良多,体现了作 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D. 作者结合《史记 · 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二度创作,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 有机融合。
8 .文中仲尼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
9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
【高 一 4月期中联考 · 语文试题 第 5页(共8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4题。 材料一 :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 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 “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 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 “ 天 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 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 · 卷第十》,有改动)
材料二 :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 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 “ 知幾其神乎!” 《诗》曰:“ 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⑦。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 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 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是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 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 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 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 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 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① 卿子冠军:即宋义。 “ 卿子 ” 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冠军,指地位在其他将领之上的上将。宋义为义 帝所封,被项羽所杀。 ② 楚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楚国灭亡后,熊心隐藏在民间。为争取民心,项羽的 叔父项梁听从范增建议,立熊心为楚怀王。后项梁战死,项羽尊熊心为义帝。后项羽暗中命人将其弑杀。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汉王请 A和 B割荥阳以西者C为汉 D亚父劝羽 E急攻 F荥阳G汉王 H患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 请骸骨” 指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B. “ 恨” ,遗憾,与成语 “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中的 “ 恨” 意思相同。
C. “ 安” ,怎么,与《鸿门宴》中 “ 君安与项伯有故” 的 “ 安” 意思相同。 D. “ 而” ,表修饰,与《庖丁解牛》中 “ 善刀而藏之” 的 “ 而” 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陈平使用反间计,成功地让项羽怀疑范增暗中勾结汉军。范增想要攻下荥阳,项羽却不采纳。范增在不 被信任的情形下请辞,未至彭城,背上发毒疮去世。
B. 苏轼引用《周易》和《诗经》中的话,批评了范增不能及时发现事物微小的变化,不能审时度势,不能 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行动。
【高 一 4月期中联考 · 语文试题 第 6页(共8页)】
C. 苏轼认为,人一定是先有了疑心,然后才能听得进别人的谗言。杀掉宋义是项羽怀疑范增的根本,无需 陈平离间,项羽和范增也一定产生矛盾。
D. 苏轼认为范增和项羽同为义帝的臣属时,他们君臣名分还没有确立。从范增的角度出发,若范增此时能杀 掉项羽就应该杀掉他,不行就离开他。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见楚使,即详惊曰:“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4分)
译文:
(2)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4分)
译文:
14 .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在什么时候离开项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 16题。
浪淘沙 苏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注】此词作于苏轼因变法之争遭受排挤外放之时。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开篇交代时间、地点和事由,展现出踏春者一探“ 春情” 的忐忑心情。
B. “ 暗如倾” 形容探出墙头的杏花花枝繁茂、花色浓艳,用语新颖别致。
C. “ 槛内” 春意未萌,城外却早已春回,探春就要走出庭院,拥抱自然。
D. 小径绮丽,人群中踏春女子的香气弥漫在轻尘中,春意十足,令人陶醉。
16 .词人出东城探得哪些“ 春情”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 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描绘了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 , ” 。
(2)《桂枝香 · 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 绪的两句是“ , ” 。
(3)《念奴娇 · 过洞庭》中“ ” 写词人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 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 ” 表现出词人不管 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
【高 一 4月期中联考 · 语文试题 第 7页(共8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小题, 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题。
液体的传输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是生命体正常运转 A 的部分。血液 通过血管网络实现其在机体中的循环,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且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 维持着生命系统的稳定。植物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产生拉力,驱动根部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导管系 统将其输送到需要水分的部位,从而(甲)。
在动植物体内,液体的传输通常都是沿着固定的方向单向进行,具有单一性,那么是否存在可以沿着任意方 向选择性传输的液体通路呢?有,( )。
若绿是一种景天科、青锁龙属多肉植物,原产于南非和纳米比亚,以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而著称。若绿的 外观奇特,叶片小巧,排列散乱。它的分枝除了在垂直方向分布外,还存在横斜匍匐分布现象,在多肉植物中 B O
若绿能够搏得园艺爱好者的喜爱,原因就是其叶片具有变色属性。在日照充足时,若绿顶部的叶片会变红, 为单凋的植株增添一抹亮色。若绿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吸引着众多多肉植物爱好者。中国科学家手里也有这样 的一盆若绿,但是这盆若绿与众不同,因为它帮助 “ 同胞” 揭示了自身的 “ 秘密” 。研究者在为若绿浇水时发现, 液体在若绿水平分布的茎上,竟然可以选择性地朝着茎尖或根部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单向流动,这种具有选择 性的液体传输方式与传统液体传输方式不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若绿多肉叶片的选择性定向液体传输能力揭示,我们有望实现液体传输的可重构性与传输方向的智能化调控, 进一步实现自主、长距离的定向液体输送。这一能力在生物医学检测、化学反应分析、微流控等多个领域展现出 极为广阔且诱人的应用潜力。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答:A B
19 .文中第四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
答: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4分) 答:甲:
乙:
21 .请简要分析第四段中的加点词 “ 同胞” 和 “ 秘密” 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2 .班里建立了一个 “ 百科知识科学角 ” ,请读完材料后结合选文写一则关于 “ 植物水分传输方式 ” 的知识 介绍,不超过 120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要想取得成功,往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外行-入行-内行-领行。而有人对 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高 一 4月期中联考 · 语文试题 第 8页(共8页)】
你对以上说法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