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周年热点专题一遍过:专题07:逢十周年一遍过(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世界古代+世界近代+世界现代)课件(10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周年热点专题一遍过:专题07:逢十周年一遍过(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世界古代+世界近代+世界现代)课件(10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9 14: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2张PPT)
2025
中考冲刺周年热点一遍过
2025中考三轮复习核心热点一遍过精品专辑
CONTENTS
中国古代史周年
Part 01
中国近代史周年
Part 02
中国现代史周年
Part 03
世界古代史周年
Part 04
世界近代史周年
Part 05
目录
2
5
2
世界现代史周年
Part 05
隋朝大运河1420周年
安史之乱1270周年
女真政权建立910周年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
中国古代史周年
PART.1
台湾府设立310周年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隋朝大运河1420周年
隋 炀 帝 大运河 时间 目的
概况 点 段 河 意义 科举制 过程 意义 隋朝灭亡 原因 605年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交流,
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教育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统一短暂的王朝
秦、西晋、隋
原因:统治腐朽、暴政而亡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隋朝大运河1420周年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依靠东南地区赋税存立的”中原王朝生命线。
——《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根据示意图,分析隋朝粮仓设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特点:大都位于运河沿岸;集中于长安、洛阳附近的北方地区。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隋朝大运河1420周年
1.(2024·四川成都·4)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其中,与史书上“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的记载相符的是( )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2024·重庆A卷·5)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右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
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
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C
D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2-安史之乱1270周年隋朝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原因 时间 人物
影响 沉重打击 黄巢起义 人物 影响 灭亡 五代十国 实质 755~763年
安禄山和史思明
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②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黄巢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07年,朱温建后梁,唐灭,进入五代十国的局面
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史之乱导致人口南迁-促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2-安史之乱1270周年隋朝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历史》
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新唐书》
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央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中国历史》
史实: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被朱梁政权取代。
特征: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2-安史之乱1270周年隋朝
1.(2024·甘肃天水·3)“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
2.(2024·甘肃金昌·5)“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B
D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3-女真政权建立910周年
政权 民族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西夏

南宋

契丹
东京
(开封、汴京)
10世纪初
上京临潢府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党项
女真

蒙古
11世纪前
1115年
1127年
1271年
元昊
阿骨打(金太祖)
赵构(宋高宗)
忽必烈(元世祖)
兴庆府
会宁
临安(杭州)
大都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区分
①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并统一
②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
建立顺序: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局部统一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3-女真政权建立910周年
蒙古灭西夏
蒙古灭金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北宋
西夏

南宋
蒙古
南宋
西夏

蒙古(改元)
元灭南宋
实现统一





序号 双方 事件 概况 ① 北宋-辽 澶渊之盟 人物 影响
② 北宋-西夏 宋夏和议 内容 影响 ③ 北宋-金 靖康之难 ④ 南宋-金 岳飞抗金 宋金议和 战役 议和 ⑤ 南宋-元 文天祥抗元 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
北宋灭亡
淮水至大散关为分界线,标志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寇准、宋真宗
郾城大捷
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3-女真政权建立910周年
请分别写出与北宋、南宋都并立或对峙过的政权名称。
(要求:字母序号和政权名称相对应)
B——西夏;C——金。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3-女真政权建立910周年
北宋初年,宋辽只有征战。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政北宋。1044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宋和辽、夏和议以后,恢复了经济文化交流。
图示反映这一时期政权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说说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并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关系。
政权并立;
战争、签订盟约、贸易往来;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友好往来、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交往、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4-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明朝 郑和下西洋 条件 目的 概况 时期 次数 出发地
最远到 特点 影响 明成祖
①经济: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
③对外政策:明朝政府前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
④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①政治目的(主要):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②经济目的:发展海外贸易,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航行范围广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7次
刘家港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4-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规模
目的
区域
性质
影响
结果
共同影响 船队庞大,船多人多
船队很小,船少人少
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
沟通西太平洋、印度洋
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
沟通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局部交流;友好交往
全球交流;殖民扩张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不计经济效益,加重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被迫停止
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都促进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4-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共同之处:政府支持;主动交流;官方组织。
共同作用:开拓了交通线;促进了中外交流;展现了大国风度。
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历史现象的共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二者的共同作用。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5-台湾府设立310周年
东南台湾 明
清朝
1885年-台湾省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西南 西藏 册封 顺治
康熙
机构 雍正
乾隆
制度 乾隆
设噶厦政府
金瓶掣签制度
班禅额尔德尼
驻藏大臣
达赖喇嘛
西北 新疆 战争 康熙
乾隆
机构 乾隆
1771-土尔扈特部回归 三征准噶尔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设哨所
东北黑龙江 雅克萨之战 时期
侵略者
结果
康熙
1689年-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沙俄
影响:巩固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5-台湾府设立310周年
朝代:A:元朝;B:清朝;
机构:a:澎湖巡检司;b:伊犁将军;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判断图一中A和图二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中国古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5-台湾府设立310周年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大陆的大量移民入台;
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深受大陆传统文化的影响。
《马关条约》签订和公车上书130周年
同盟会成立120周年
《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00周年
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
中国近代史周年热点
PART.2
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重庆谈判80周年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马关条约》签订和公车上书130周年
时间 内容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 开端 发展 表现
事例
继续 《马关条约》
1895年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英国强租新界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三国干涉还辽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光绪帝决心变法,戊戌变法开始
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①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经济侵略方式转变: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马关条约》签订和公车上书130周年
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在图方框内填上代表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
A.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战役发生地点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发生地点
C.日军制造大屠杀的地方
A
B
C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马关条约》签订和公车上书130周年
3.(2024·黑龙江大庆·14)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1.(2024·湖北潜江·1)“……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惊醒他们的是_______________的炮声。”材料中“_______________”处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24·浙江丽水·15)“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
C
C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2-同盟会成立120周年
兴中会 时间 地点 性质 广州起义 同盟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政治纲领 总理 机关报
地位 三民主义 内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意义 1894年
美国檀香山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5年起义失败,流亡海外
1905年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民报》
孙中山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鞑虏-满清贵族统治
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已实现: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未实现: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2-同盟会成立120周年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3-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00周年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辛 亥 革 命 时间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探索层面
开始 武昌起义 时间 关键词 结果 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孙中山亲自领导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秋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政治制度
三民主义
1911年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军械库、武昌城、武汉三镇、黎元洪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
清政府仍然存在,直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3-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00周年
辛亥革命 性质
影响
局限性
启示
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3-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00周年
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 概况 地位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性质 意义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并将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
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3-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00周年
辛亥革命后,整个社会为之一“新”……谁敢帝制自为者,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革命派以振兴实业为己任,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和条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所设工厂1502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宣传;
社会习俗发生变化;
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新”的体现。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3-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00周年
1.(2024·北京市·10)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2.(2024·贵州黔东南州·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3.(2024·贵州贵阳·17)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4 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 年
D
C
B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4-《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
背景 时间 学习层面
领导阶级人物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蔡元培 开始标志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②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广为传播
③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仅有的政治制度革新不足以救中国
1915年
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
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发表《文学改良诌议》,主张白话文
发表《狂人日记》
任北京大学校长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后改名为《新青年》
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4-《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
主阵地 口号
内容 前期 后期 性质 作用 局限性 启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三次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科学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
传播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①对中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与肯定。
②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和学习,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民主-“德先生”
科学-“赛先生”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4-《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勇猛冲击,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而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并概括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4-《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
1.(2024·福建省·1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思想 B.抨击旧道德 C.主张男女平等 D.倡导白话文
2.(2024·北京市·11)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张謇 D.陈独秀
3.(2024·四川泸州·16)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
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D
D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4-《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
5.(2024·江苏泰州·34)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6.(2024·湖南衡阳·5)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2024·山东东营·11)《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是主要撰稿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陈独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鲁迅——《文学革命论》
B.李大钊——《敬告青年》 D.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D
D
C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5-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军事上 组织上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区分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
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
生死攸关-遵义会议
转危为安-长征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5-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1)请根据图中的有关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A、B处写出相应的时间,在C、D处写出对应的地点。 (2)哪一事件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1)A:1935年1月;B:1936年10月;C:瑞金;D:吴起镇。(2)遵义会议的召开。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5-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1.(2024·广西河池·8)这次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2.(2024·广西贺州·5)贺州市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开展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同学们选择的主题材料应是( )
A.北京学生爱国宣传活动 B.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C.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D.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16)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了敌人重重包围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乌江 B.攻克遵义 C.渡过金沙江 D.会宁会师
D
D
C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6-重庆谈判80周年
重庆谈判 时间 人物
目的 蒋介石 共产党 结果 时间 内容 意义 代表:周恩来、王若飞
未解决: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化
旧-政治协商会议(1946.1.10 重庆)内容:再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 北平)
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
1945年8月
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②欺骗人民,赢得政治主动
签署“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
①双方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表明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蒋介石VS毛泽东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6-重庆谈判80周年
内战爆发 标志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时间
人物
军队
影响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和建立专制独裁政府的本质
自卫反击战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陕北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①毛泽东、周恩来——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②彭德怀-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
华东野战军 ——孟良崮战役
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6-重庆谈判80周年
60年前那个秋天里最大的新闻“重庆谈判”,举国瞩目。不过在今天,它似乎不如“抗战胜利”一样被隆重纪念;因为它最终的结局不是艳阳,而是血光。
——钱钢《回眸“重庆谈判”》
你是否认同作者“它最终的结局不是艳阳,而是血光。”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理由。
同意。从漫画中可以看到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本质是假和平,真内战。虽然重庆谈判后双方签署“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但后来蒋介石公然违背协定,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近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6-重庆谈判80周年
1.(2024·湖南常德·10)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2.(2024·四川阿坝·25)图2是1947年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进军路线图。该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 )
A.彭德怀 贺龙 B.林彪 罗荣桓
C.刘伯承 邓小平 D.陈毅 粟裕
B
C
“求同存异”的方针70周年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60周年
习马会10周年
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10周年
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
中国现代史周年热点
PART.3
中国现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求同存异”的方针70周年
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内容 意义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时间 地点
特点 贡献 意义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印度尼西亚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同—①都曾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②都是为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③都是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异—①社会制度不同 ②建设道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中国现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求同存异”的方针70周年
20世纪70年代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原因 意义 中美建交 初步接触 正常化 正式建交 中日建交 时间 人物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971年,“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9年
1972年
田中角荣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中国: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改善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
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外交关系决定因素:国家经济实力和利益
启示①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②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现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求同存异”的方针70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 外交成就
外交格局
影响
2001年承办上海APEC会议;
2001.1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和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战略倡议;
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G20峰会;
2017年,在厦门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20年,在上海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等。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
④外交家们的努力。
中国现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求同存异”的方针70周年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认识。
由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到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再到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说明了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中国现代史周年
核心考点1-“求同存异”的方针70周年
1.(2024·广西梧州·6)1954年10月,周恩来指出:“它不应该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它”是指( )
A.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2024·贵州黔东南州·7)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这与我国哪一项外交方针相近?(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D.求同存异
B
D
核心考点1-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60周年
中国现代史周年
艰辛探索 良好 开端 时间 地点
内容 探索中的失误 背景 表现 影响 调整 启示 时间 表现 启示 中共八大
1956年
北京
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民主与法制遭受践踏(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社会和生产秩序混乱
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
核心考点1-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60周年
中国现代史周年
建设成就 全面建设时期 工业 钢铁
石油
新兴工业
交通 科技 文革时期 科技 电子、原子能、航天从无到有。
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原油和石油自给
过渡时期
一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
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工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区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成就
核心考点1-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60周年
中国现代史周年
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图一:大跃进;图二:人民公社化;图三:文化大革命。
认识: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建设等。
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从以上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核心考点3-习马会10周年
中国现代史周年
对台政策 前提 方针
海峡两岸关系改善 1979年 1987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2005年 2008年 2015年 一个中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停止炮击金门和妈祖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实现“三通”
核心考点3-习马会10周年
中国现代史周年
海峡两岸关系改善 有利因素 根本保证
政策保障
历史依据
民心所向
密切交往
范例借鉴
法律保障
不利因素
认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国际反华势力干涉,台独势力阻碍。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核心考点3-习马会10周年
中国现代史周年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性质:中国的内政问题;
看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
依据材料,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核心考点3-习马会10周年
中国现代史周年
1.(2024·山东临沂·16)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 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2.(2024·云南昆明·17)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
A.“一国两制”方针 B.八项主张
C.两岸直接“三通” D.“九二共识”
B
D
核心考点4-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10周年
军队建设 陆军 时间 兵种 海军 组建 新中国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 1971年 2012年 2018年 作用 空军 组建 发展 1956年 作用 1927年8月1日
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
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完成首次出海试验任务。
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海洋权益和祖国统一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科学试验和出访任务。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保卫祖国领空,维护国家安全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核心考点4-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10周年
导弹 部队 组建 组成 地位 作用 新时代强军之路 五大军区
五大军种
新格局
认识
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上升为独立军种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战略导弹部队)
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贡献了重要力量
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既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国防建设的后盾,反过来,国防为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核心考点4-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10周年
上面一组图片从不同领域见证了中国的强大,请你任选一幅图片,谈谈你对“中国力量”的理解。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和交通网络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便利了人民的生活。
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和海军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港珠澳大桥
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
核心考点3-习马会10周年
中国现代史周年
2.(2024·湖南株洲·10)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
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1.(2024·广东省·19)1959 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竣工。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军人、老区百姓等,都无偿送来了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各种物品。这反映了我国( )
A.关注革命老区发展 B.重视弘扬革命传统
C.建成独立工业体系 D.发展军工巩固国防
B
D
罗马帝国分裂1630周年
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
世界古代史周年热点
PART.4
核心考点1-罗马帝国分裂1630周年
世界古代史周年
罗马城邦 罗马共和国 建立 制度
政权机构 法律 实质 地位 意义 扩张 衰落 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公元前509年
奴隶制贵族共和
元老院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
公民大会成为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维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消灭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地区,后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斯巴达克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区分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核心考点1-罗马帝国分裂1630周年
世界古代史周年
罗马帝国 建立 时间 标志
扩张 衰亡 原因 分裂 灭亡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①奴隶制危机,内部危机严重
②奢靡之风盛行,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③日耳曼人的不断入侵
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
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核心考点1-罗马帝国分裂1630周年
世界古代史周年
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大河文明(亚非文明);海洋文明(欧洲文明)。
因素:与地理环境有关。
特征:多样性,包容性,区域性,民族性等;
态度:开放宽容,互相尊重,彼此借鉴。
核心考点1-罗马帝国分裂1630周年
世界古代史周年
1.(2024·黑龙江大庆·28)与“元首制”“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图特摩斯三世 B.汉谟拉比 C.屋大维 D.罗伯斯庇尔
3.(2024·山东临沂·19)“保民官的权力之大甚至可以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但其权力只限于罗马的城区和近郊。保民官在罗马共和国时代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到帝国时代,它已形同虚设。”这段话中的“保民官”(  )
A.开始设立于屋大维统治时期 B.不能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
C.为平民争取了一些政治权利 D.能始终保护罗马平民的利益
2.(2024·湖南郴州·12)东汉史书上记载的“大秦”在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了其“内湖”。据此可知,“大秦”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C
A
C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60周年
克星顿枪声210周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240周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200周年
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
世界近代史周年热点
PART.5
滑铁卢战役210周年
核心考点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6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教师指导
背景 政治前提 直接原因 资本 劳动力
理论基础 市场
实质 时间 国家 动力 能源 重要发明 开始 动力 交通 生产方式的变革,即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
英国
蒸汽动力
煤炭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圈地运动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
最大的殖民帝国
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棉纺织品的需要迅速增长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英国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美国富尔顿的汽船等
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特点:以轻工业为突破口,技术发明多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积累。
提供更有效便捷的动力,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核心考点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6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影响 积极
消极
启示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应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对资本主义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对亚非拉:加速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加剧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亚洲各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形成
对中国
*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核心考点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6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根据图片,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便利交通;
②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生活;
③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④冲击了等级观念。
早期的火车
早期的汽车
核心考点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6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
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清政府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开展“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蒸汽机 签订《南京条约》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核心考点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6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1.(2024·甘肃天水·12)王觉非主编的《近代英国史》载:“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对世界获得这种“新动力”贡献最大的人是( )
A.阿克莱特 B.富尔顿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2.(2024·广西桂林·31)观察右图,分析1750-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君主专制的建立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宗教改革的推动
D
A
核心考点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6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4.(2024·湖南湘潭·13)1823年,英国第一家劳动技术学校——伦敦技工所创办,对技术工人进行科学教育,此后各地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这反映了英国( )
A.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 B.工人地位的提高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工业革命的需求
3.(2024·江苏宿迁·16)工业革命之初,修筑公路为解决交通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四轮马车等落后的交通工具,已不能满足工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下列发明较早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蒸汽机车 B.汽船 C.内燃机 D.汽车
A
D
核心考点2-克星顿枪声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 导火线 过程 爆发 建军 建国 转折 独立 性质 颁布文献 战争中 战争后
影响 国内 国际 美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1775年组建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独立宣言》
1787年美国宪法
随着启蒙运动中平等、自由、民主等思想的传播,民族独立意识增强。
两部文献都都没有废除奴隶制和消除种族歧视,为后来美国南北战争埋下隐患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对欧洲、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核心考点2-克星顿枪声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颁布文献 时间 地位 意义 局限 目的 内容 地位 意义 国内
国际
局限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776年7月4日
没有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标志着美国诞生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维护国家统一
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巩固了北美独立战争的成果,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所创立的总统制共和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最高法院
司法权
设计:三权分立
理论基础: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分权制衡
《独立宣言》
1
7
8
7年美国宪法
核心考点2-克星顿枪声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北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它们都通过革命颁布了法律文献,确立了新的制度,反映了时代的趋势,并以强有力的姿态展露在世界的前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时代精神:自由、民主、平等
内涵: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或由人治到法治或由专制到民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法律文献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时代的趋势”又有何内涵?
核心考点2-克星顿枪声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1.(2024·湖北潜江·10)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法律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材料中的“这部法律”是指( )
A.《人权宣言》 B.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2.(2024·江苏连云港·33)《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但事实上,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后来的1787年美国宪法又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这两者( )
A.激发了美国人的革命热情 B.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C.促使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 D.建立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制
3.(2024·辽宁抚顺·8)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指的是(  )
A.《人权宣言》 B.1787年美国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B
B
D
核心考点2-克星顿枪声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4.(2024·山东临沂·21)图所示的权力结构,其法律依据是1787年美国宪法。该权力结构的运行规则之一是(  )
A.总统的权力不受制约 B.最高法院行使立法权
C.总统不需对国会负责 D.国会推举并任命总统
5.(2024·辽宁营口·16)对同类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学生在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内容时,对两次战争的相同点进行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推翻本国封建专制统治 B.都受到外国势力干涉
C.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D.革命都具有双重性质
C
C
核心考点3-滑铁卢战役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 思想基础 导火线 过程 开始 颁布 共和 高潮 结束 性质 影响 国内
国际
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1794年热月政变
1789.7.14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次年,处死路易十六。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规模最大、革命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核心考点3-滑铁卢战役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拿破仑帝国 建立 巩固统治 对内 时间
地位
意义 历史
现实
对外征战 覆灭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积极: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消极: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804年
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打击封建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颁布《拿破仑法典》
区分
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罗马-《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③拜占庭-《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④美国-《独立宣言》-“第一个人权宣言”
⑤美国-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核心考点3-滑铁卢战役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依法治国;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等。
结合任务中三幅图片,说说上述三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法律文件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核心考点3-滑铁卢战役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2.(2024·湖北黄冈·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里,作者主要强调拿破仑对外战争( )
A.导致了拿破仑帝国覆灭 B.压榨和掠夺了当地人民
C.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D.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1.(2024·江苏宿迁·15)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題概括最准碗的是( )
A.欧洲近入近代社会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扩展
B
C
核心考点3-滑铁卢战役210周年
世界近代史周年
5.(2024·湖北宜昌·40)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表明,法国大革命( )
A.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扼制了欧洲社会主义发展
C.体现了废除旧制度的不彻底性 D.呈现了革命过程的反复性
4.(2024·四川成都·18)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与《人权宣言》。这两部重要文件的共同之处是( )
A.终结了君主制度 B.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宣告了民族独立 D.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
3.(2024·四川德阳·22)1789年7月14日以前,法国几乎只有天主教节日。此后,法国设立多个公民节日,7月14日也被设立为公民节日,从1790年开始,7月14日被定名为联盟节。这一做法旨在(  )
A.清除天主教的影响 B.确立公民的自由权
C.增强对共和的认同 D.宣扬大革命的理念
C
B
A
美国内战结束160周年
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80周年
戈尔巴乔夫改革40周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
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
世界现代史周年热点
PART.6
核心考点1-美国内战结束16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根本原因 矛盾焦点 导火线
时间 领导人物
扭转局势 颁布 作用
性质 影响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参战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区分
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民族独立
美国内战统-林肯-国家统一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1861~1865年
林肯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废除的是叛乱各州的奴隶制,未参加叛乱的蓄奴州的奴隶没有得到解放;黑人虽然获得解放,但没有获得和白人一样的权利,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美国内战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手段
核心考点1-美国内战结束16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 原因
时间
人物
文献
性质
影响
启示 英国的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1775-1783
1861-1865
华盛顿
林肯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
民族解放战争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内战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分裂行为。
核心考点1-美国内战结束16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这场战争结束了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国两制局面,最终消除了自由劳动与强制劳动制度的对立。是对半个世纪以来“州权至上”论的致命打击,体现了这一时期遍及西方的民族主义潮流:在德国和意大利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美国是维护国家统一。300多万奴隶成为自由劳动者以后,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张跃发、景晓强《近代文明史》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根据材料,指出“这场战争”是哪场战争?概括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核心考点1-美国内战结束16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2.(2024·福建省·24)直接引发1865—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见图)的政治因素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次世界大战
1.(2024·湖南湘潭·14)1862年,林肯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
A.争取国家独立 B.制定联邦宪法
C.解放黑人奴隶 D.国家干预经济
C
B
核心考点1-美国内战结束16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4.(2024·江苏苏州·20)历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B.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3.(2024·四川南充·14)林肯在演讲中说道:“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该材料体现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
A.废除奴隶制 B.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争取国家独立
B
A
核心考点2-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80周年
原因 根本 时间
直接 进程 序幕 全面爆发 粉碎神话 最大规模 走向联合 转折 加强联合 结束 性质 中国贡献 胜利原因 影响 1939~1945年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政权上台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4年诺曼底登陆
1945.5.8德国投降;1945.9.2日本签署投降书
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援.
核心考点2-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80周年
会议名称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时间
与会国
主要内容
与中国 关联
作用
1943.11
中、美、英
商讨对日作战问题
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1945.2
美、英、苏
战后对德政策、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欧战结束后对日作战。
苏联承诺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
1945.7
美、英、苏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公告重申《开罗宣言》条件必须实施。
对加速德日法西斯的灭亡起了重要作用。
协调盟军行动,加速战争胜利。
加速日本法西斯灭亡
核心考点2-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80周年
二战期间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中美英 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美英苏 决定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战后成立联合国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8月 美英苏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三次会议所作历史贡献的相似之处。
都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
都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都为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核心考点2-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80周年
1.(2024·北京市·18)以下一组照片的主题是( )
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
3.(2024·广西梧州·14)尽管在雅尔塔已埋下不和的种子,但人们仍普遍地对雅尔塔会议表示欢迎,认为它是同盟国战时合作的顶峰。这一会议( )
A.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组织
C.决定战后成立国际联盟 D.讨论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2.(2024·湖南张家界·22)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导致美国宣战的直接事件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德国突袭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D
C
B
核心考点2-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80周年
4.(2024·黑龙江大庆·4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法西斯侵略,国际正义力量,携手合作,相互支援,共同捍卫人类的和平与安全,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024·湖北十堰·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③诺曼底登陆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6.(2024·贵州黔西南州·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主战场和欧洲战场分别粉碎日本、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莫斯科保卫战 B.台儿庄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百团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D.第三次长沙会战、诺曼底登陆战
D
A
A
核心考点3-戈尔巴乔夫改革40周年
社会主义的发展 赫鲁晓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时间
主要 措施
结果
问题 1953年
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一定程度冲击苏联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
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1964年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1985年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等。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核心考点3-戈尔巴乔夫改革40周年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时间
原因
影响 实质 启示 20世纪80年代末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源);②改革失败;
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④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1991年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影响。
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结束。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区分
冷战:1947-1991
两极格局:1955-1991
核心考点3-戈尔巴乔夫改革40周年
根据以上思维导图,简述苏俄(联)兴衰的过程。
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1921年,列宁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28—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1941—1945年,苏联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合作,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虽然苏联也进行多次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核心考点3-戈尔巴乔夫改革40周年
1.(2024·四川德阳·23)导致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年代 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1951—1960年 10.25% 1961—1970年 6.45% 1971—1980年 4.95%
A.美苏争锋的影响 B.集权模式的制约 C.历次改革的失败 D.华约组织的瓦解
2.(2024·四川攀枝花·29)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 (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剖析冷战形成的原因
C.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B
A
核心考点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联合国 成立时间 主要机构 五大常任理事国 主要宗旨 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 时间
宗旨 作用 中国加入 1945
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一票否决权)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经济全球化加强,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
以非歧视、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各成员之间的关税水平大幅下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核心考点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自2017年1月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为“免于战争、缔造和平”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名称并根据材料概括建立这一组织的作用。
联合国;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核心考点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对中国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可喜成果。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请你谈谈中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分工合作不断加强。
应对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倡导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核心考点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2.(2024·内蒙古通辽·14)关于下面两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为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B.都推动了世界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都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1.(2024·四川德阳·24)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发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国际法由此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国际社会的组织化使国际法的约束力增强。其中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
A.七十七国集团 B.欧共体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D
B
核心考点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
世界现代史周年
3.(2024·湖南邵阳·23)2022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诉讼美国反补贴案胜诉,认定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贸易报复。该材料体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  )
A.解决贸易争端 B.推动民主进程
C.维护国际和平 D.反对种族歧视
4.(2024·浙江宁波·10)1945年6月在《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第一个在宪章上用毛笔和中文签字,开创历史之举。这表明我国(  )
①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②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