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核心专题一遍过:专题06:世界现代史(内含8个专题)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核心专题一遍过:专题06:世界现代史(内含8个专题)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9 14:4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梦 / 想 / 启 / 航 从 / 这 / 里 / 开 / 始
2
5
2
2025中考二轮复习核心专题一遍过精品专辑(部编版)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核心专题一遍过
CONTENTS
目 录
两次世界大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
三次工业革命
01
02
03
04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06
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07
中苏改革比较
08
大国崛起
中考二轮专题综合课件
01 两次世界大战
知识归纳·思维引航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
时间
作战双方
主战役
新式武器
战争性质
战争结束
战后国际组织
战后世界格局
启示 萨拉热窝事件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14-1918
1939-1945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坦克、潜艇、飞机、毒气弹
原子弹
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加强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01 两次世界大战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某历史社团设计了“滑向倾斜的世界——探战争之源”探究活动,分析下表数据可以得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各国城市化进程 B.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已成为世界霸主D.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集团已形成
真题典例1
B
命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在殖民地面积和殖民地人口上占据优势,但在工业生产总量上,德国(16%)远超英国(14%),显示出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这一现象正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01 两次世界大战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是( )
A.两极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
B
真题典例2
命题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分别确立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最后形成了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01 两次世界大战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漫画中,青年振臂高呼,迎接冲破黑暗的霞光。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德国签署投降书 D.日本签署投降书
真题典例3
图中《噩梦消失》发表于1945年5月8日,表达“欧洲胜利日”,指的是德国举行的无条件投降仪式
C
命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02 世界格局的演变
知识归纳·思维引航
14世纪-一战
1922-1941
1955-1991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以欧洲为中心
(英国主导)
殖民扩张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日不落帝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北约华约成立
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
一超-美国
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两极格局
格局
事件
经济实力是影响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2024·吉林·中考真题)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
真题典例4
D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命题点:冷战
02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2024·青海·中考真题)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张“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入( )
A.多极化 B.区域化 C.信息化 D.全球化
真题典例5
命题点:多极化趋势
A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了“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02 世界格局的演变
03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事件
时间
殖民扩张和掠夺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科技输出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进程
15、16世纪
17—18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早期的殖民掠夺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殖民扩张和掠夺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90年代后
经济全球化时代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03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1.(2024·黑龙江大庆·44)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建立起“单极世界”,欧洲则说“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日本也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增强,这些现象表明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2.(2024·山东东营·25)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那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占领伊拉克。这说明( )
A.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 B.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
C.国际恐怖主义仍然存在 D.民族矛盾造成地区动荡
D
A
04 三次科技革命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领先国
重要 发明
时代
新能源
启示 18世纪60年代
至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英国
美、德
美国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珍妮纺纱机、改良的蒸汽机、火车、轮船
电灯、电话、电车、电报、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电子计算机、原子弹、航天飞机等
煤炭
电力、石油
风能、太阳能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3)青少年要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4)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良好的政治前提和社会环境。
04 三次科技革命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1.(2024·广西河池·14)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它最初只用于照明。1860年,美国石油开采量只有50万桶,到1910年迅速增加到2亿桶以上。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广泛应用(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2.(2024·湖南张家界·19)某电视剧需要设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场景。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
A.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图纸 B.牛顿在电脑前推演万有引力定律
C.本茨试驾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D.达尔文在野外用手机与家人联系
C
C
04 三次科技革命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3.(2022·湖南常德·18)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轮船修理工—汽车司机
4.(2022·辽宁营口·22)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口罩人们出行的必备品,其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石油提炼的聚丙烯(塑料)为原料。标志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发明是( )
A.人造纤维 B.人造染料 C.纳米材料 D.赛璐珞技术
C
D
04 三次科技革命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6.(2022·四川攀枝花·21)《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作者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化学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作者呼吁大家重视的是( )
A.生态环境恶化 B.化学武器危害
C.全球气候变暖 D.自然资源浪费
5.(2022·辽宁营口·23)两次工业革命后,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过很多新的痛苦。依据图示中的材料,请选出对两次工业革命评价最全面的一项( )
A.工业革命提高人口素质
B.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工业革命加重战争伤亡
C
A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核心精讲
线索1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时间
打击对象
结果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7.11(俄历10月)
彼得格勒起义
革命特征: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核心精讲
线索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除口粮、种子粮以外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粮食税
雇佣劳动力
私人经营
自由贸易
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允许___________中小企业;按劳取酬;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实行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_____________和出租土地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核心精讲
线索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新经济政策
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启示:1.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改革创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关注民生)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核心精讲
线索3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苏联模式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工业落后
没有重工业
帝国主义威胁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核心精讲
线索3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苏联模式
项目 苏联模式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分配方面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28-1937年 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
都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弊 端: 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积极作用:①在特定的历史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①在特定的历史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核心精讲
线索4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东欧八国
亚洲四国
中国、朝鲜
越南、老挝
拉美一国
古巴
经济关系:经互会
①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②苏联利用经互会将成员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政治关系: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①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②苏联按照“苏联模式”对东欧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核心精讲
线索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发展: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953
1964
1985
1991
1982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核心精讲
线索6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认识:
①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⑤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坚定信念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1848年
1871年
1917年
1953年
1989年
1991年
1978年
马克思主义
东欧剧变
《共产党宣言》
壮大
挫折
发展
苏联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由空想
到科学.尝试与实践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东欧剧变>
苏联裂变>
中国蜕变!
1864年
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
苏联解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准确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巧。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真题典例1
图中有“冬宫”“阿芙乐尔号”等字眼,反映的事件为十月革命。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命题点:俄国十月革命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观察下面有关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探索的时间尺,其中④处为( )
A.十月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 C.一五计划 D.新经济政策
真题典例2
D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命题点:新经济政策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2024·陕西·中考真题)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12年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9%,其中重工业增长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2%,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占70%以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真题典例3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命题点:苏联模式
D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2023·辽宁·中考真题)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是( )
A.“柏林危机”出现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两极格局瓦解
D.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
真题典例4
C
命题点:苏联解体
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0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真题典例7
5 (2024·宁夏·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在国家的主导下,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仅用10年完成了欧洲数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各类工业生产部门建立起来,钢铁、石油等工业基地建成,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1956年,在吸取苏联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自己的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进入新时代以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不断攀升。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通史纲要(新编)》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推进工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发展与苏联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1.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2.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实施五年计划建设;发展乡镇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创新发展理念
新中国工业化初期受苏联的影响,但是,新中国工业化是对苏联工业化的超越;形成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06 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亚洲:印度 非洲:埃及 拉丁美洲:墨西哥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方式
影响
特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华夫脱运动
卡德纳斯改革
1922-1930年
1918-1922年
1934年
甘地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和平与武装斗争
相结合的方式
非暴力
改革
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领导力量:大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运动道路:民族解放道路呈现多种类型和多种途径。
运动成果:都动摇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06 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比较归纳
亚洲 万隆会议 时间 地点 特点 成果 影响 中国贡献 非洲 非洲年 非洲独立标志
拉丁美洲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形成“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 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960年
1959年古巴独立
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历史上反殖民运动
18世纪—美国独立
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印度民族大起义
20世纪—“非洲年”、古巴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06 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1.(2024·江苏扬州·18)1930年,一群人步行前往印度西海岸制盐,一路上宣传动员群众抵抗盐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此次行动的发起人是( )
A.查士丁尼 B.章西女王
C.甘地 D.赫鲁晓夫
2.(2024·四川遂宁·11)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班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欧洲早期殖民掠夺活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C
D
06 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中考真题·命题预测
1.(2024·福建省·28)下列对图19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从南向北发展
B.“求同存异”方针推动1960年“非洲年”出现
C.到20世纪90年代末所有非洲国家才实现独立
D.非洲国界的划分状况体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2.(2024·辽宁盘锦·23)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离不开民族觉醒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将下列民族解放运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甘地发动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D
D
07 中苏改革比较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项目 中国改革开放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内容
结果
结果不同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苏联模式的进一步僵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改革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1)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08 大国崛起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英国发展史
08 大国崛起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美国发展史
(独立、统一、创新、富强、霸道)
08 大国崛起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俄国发展史
08 大国崛起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日本发展史
08 大国崛起
知识归纳·思维导航
(1)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创造稳定的政治局面。
(2)积极发展经济,奠定国家强盛的基础。
(3)坚持对外开放。
(4)重视创新(思想、制度、科技等),不断改革。
(5)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和给我们的启示
未来
可期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