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孟子》课时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鱼我所欲也》作者的主要言论和观点都收入 一书,这本书是“四书”中的一本,“四书”还包括 。
A.《礼记》 B.《孟子》 C.《诗》《书》《春秋》 D.《大学》《论语》《中庸》
2.《鱼我所欲也》作者 ,(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后世常以“ ”并称,有“亚圣”之称。
A.荀子 B.孟子 C.儒家 D.孔子 E.道家 F.孔孟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二、综合性学习
4.核心素养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1)“义”甲骨文作“”,从“”从。“”即“祥”;“”,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的“义”则引申为“ ”。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酷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改动)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5.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孟子,被誉为“亚圣”。他们是儒家的奠基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缔造者,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九年级(1)班拟组织“孔孟之道 ”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强调主题,营造声势,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2)“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你知道“四书”“五经”分别包含哪些书籍吗?
“四书”:
“五经”:
(3)作为民族之魂,孔孟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下面两句话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请你任选一句,谈谈感想。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名句名篇默写
6.鱼我所欲也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 , ”表明主张,以铿锵之言,激励仁人志士追求大义。
(2)《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的“是心”指的是: , 。
(3)《鱼我所欲也》中,强调作者的品行高洁、正直,重视礼法道义的语句是: , !
(4)《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一句“ ? ”表达自己对见利忘义行为的批判。
四、文言文阅读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①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②乎?”子曰:“君子固③穷,小人穷斯滥④矣。”
②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节选自《论语》)
【注】①兴:起来,起身。②穷:穷困,困窘。③固:固守,安守。④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子路愠见曰
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有杀身以成仁。
9.【甲】文中“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原因可以用【乙】文中“ ”来回答;【乙】文中“小人穷斯滥矣”与【甲】文中“ ”的做法在性质上是一样的。(用原文语句填空)
10.两段文字在当下都具有现实意义。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谈谈你的收获。
11.下列对【甲】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B.“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C.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D.《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①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兵士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②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思廉泣拜而去。见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选自《贞观政要·忠义第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代王侑(yòu):隋元德太子之子杨侑,炀帝十三年南巡,以杨侑留守长安,李渊攻克长安,立杨侑为帝。②唐公:唐高祖李渊起初的封号。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
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因寄物三百段/未若柳絮因风起
D.见者咸叹曰/咸来问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1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
15.作为语言大师的孟子长于论辩,【甲】文孟子运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生动形象,使人信服。
16.【甲】文论证的观点是什么?根据【乙】文的内容,把姚思廉的故事改编成一则事实论据,来论证【甲】文的观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孟子》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1. B D
2. B C D F
3.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4.(1) 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合乎正义
(2)(示例一)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
(示例二)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
5. (1)示例:走近孔孟,感受文明。(感悟孔孟思想精髓,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示例:①时间如流水,不停地流逝,要抓紧时间,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②做人要有志气,能坚守节操,具有大义凛然的高尚品格。
6.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7. 益处 同“德”,感恩、感激 同“向”,先前,从前 生气,恼怒 8.(1)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2)只有牺牲生命去成全仁义的。 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或:君子固穷)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0.示例: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获得任何东西,都要合乎道德和礼义;道德和礼义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示例:学习课文后,我懂得做人处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道义。坚持道义会让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能问心无愧的,活得自然坦荡,世界也因此变得高尚美好;一旦丧失道义的话,人没有羞恶廉耻之心,那么做事没有底线,世界会因此变得很肮脏混乱。(意思对即可) 11.C
12.D 13.(1)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2)只有姚思廉(依然)侍奉代王,没有离开他身边。 14.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 15.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16.甲文的观点是:舍生取义。改编事实论据:起义军攻入长安时,代王府的幕僚惊吓逃散,只有姚思廉不顾个人安危,面对危险挺身而出,言辞坚定退却众人,并护送代王离开长安到顺阳阁。姚思廉舍生取义的行为,受到众人的称赞,唐太宗等人也感动于他高尚的节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