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二) 课时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 孙权劝学(二) 课时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0 20: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二)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吕蒙在孙权的有效劝说下“乃始就学”,发愤学习,其才识的长进得到了名将鲁肃的肯定与赞赏,并与之结友拜别。
【基础堂清】
活动一:精编微故事
1在横线处填上一个字,概括故事内容。
  权    劝蒙学,蒙信而学。后,肃    蒙之才。
活动二:专题微学习
2本文使用了很多语气词,请说说下列加点词表示什么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①博士:   
②往事:   
③见事:   
④但:   
活动三:创作微剧本
4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下面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①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②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主公,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军中事务繁忙,我哪有时间啊
孙权:你的事务有我的多吗 我常常看书,觉得颇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③
 (设计人物语言)
5 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决定开展“好读书·读好书”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以内)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素养日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③城局参军④,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⑤,唯傅修期耳。”
(选自李延寿《傅永列传》,有删改)
  【注】①寻:不久。②让:责备。③崔道固:人名。④城局参军:官职名称。⑤露布:公开的文告。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3)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涉猎:
(4)唯傅修期耳   唯: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8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卿言多务,孰若孤/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C.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D.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乙】盖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旧时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有删改)
  【注】①义理: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辱没。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然今遣汝者  遣:    
(2)不欲昼夜督责  督责:      
(3)力改故习  故:    
(4)则吾犹可望  犹: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2)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12【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
13【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14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从写法看,两文又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基础堂清
1.力 惊
2.反问语气 限止语气 反问语气
3.①古义为“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西汉中期之后专掌经学讲授”;今义为“学位的最高一级”
②古义为“历史”;今义为“过去的事情”
③古义为“明白”;今义为“看见”
④古义为“只,只是”;今义“表转折”
4.①示例:微皱眉头
②示例: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
③示例: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来读书啊,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5.(1)示例: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示例: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可以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示例: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素养日清
6.(1)当道,当权 (2)明白事理、事势 (3)粗略地阅读 (4)只有,只
7.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
8.C
9.(1)他不能回信,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两人身份相似,都是武将;两人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并且都有惊人的长进。
【乙】文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南朝宋投奔北魏,不久又(从北魏)往南逃亡。(他)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超过常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向洪仲请教,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也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愤读书,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和史书,而且很有文才。(他)担任崔道固的城局参军,和崔道固一起投降北魏,成为平齐郡的平民。皇帝常常赞叹说:“骑上马能击退贼兵,下马能写文告的,只有傅修期啊。”
10.(1)派 (2)督促责备 (3)旧的,原来的
(4)还,仍然
11.(1)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明白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2)又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因此要让你出去走一走。
12.【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收益,可以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
13.示例:【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扰乱,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责备;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容易孤陋寡闻。
14.【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乙】文参考译文:
  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和写文章,明白讲求经义、探索名理的学问,用不着等到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派你外出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扰乱,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又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因此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如果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掉原来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不务正业的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回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记住!记住!“早上起来晚上睡觉,不要辱没生养你的父母!”就在这一次行程,千万要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