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翠竹》自主学习单
1、 教学新课:字词检测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深坳( ) 梭镖( ) 砍伐( ) 摇撼( )
殷切( ) 功勋( ) 硝盐( ) 坚韧( )
稠密( ) 魂飞魄散( ) 鬼哭狼嗥( )
血雨腥风( )( ) 成年累月( )
预设:( ào )( biāo ) ( fá ) ( hàn )
( yīn )( xūn ) ( xiāo ) ( rèn )
( chóu ) ( pò ) ( háo )
( xuè )( xīng ) ( lěi )
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
(2)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
(3)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含贬义)。( )
(4)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
(5)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
(6)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
(7)形容想尽了办法,用尽了心机。( )
预设:(1)郁郁苍苍(2)亭亭玉立 (3)鬼哭狼嚎 (4)意气风发 (5)血雨腥风 (6)一望无际 (7)绞尽脑汁
3.了解作者:
袁鹰 (1924.10.28-2023.9.1),原名田钟洛,出生于江苏淮安县。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
著有散文集《风帆》《海滨故人》,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儿歌集《唱一唱北京》等。
4.了解写作背景
当时,我国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作者访问井冈山,看到当地人民改造山河的艰苦创业,想到老一辈革命家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英雄伟绩,感受到了井冈山的精神和井冈山人的性格——在任何逆境中含辛茹苦、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和不畏风雨、不避强暴、巍然挺立的坚强性格。受到深刻教育和强烈感染的作者,在返回北京后陆续撰写了一组散文《井冈山记》,旨在向广大青年传达其所见、所闻、所感。他从众多给自己留下难忘印象的井冈山景物中,选中毛竹作为写作对象,创作了《青山翠竹》。原文在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更名为《井冈翠竹》。
2、 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感知“形散”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围绕井冈翠竹写了哪些内容?
读完后,同学们不难发现:文章写了井冈山翠竹的生长环境,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还写了它在革命战争时期,为战士们做武器、做竹筒饭等用途;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运往全国各地,用于各种建设。
引导学生理解散文“形散”的特点:这篇文章取材广泛,时间跨度大,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空间上从井冈山到全国各地,行文自由,看似散漫,这就是散文“形散”的体现。
(2)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段)写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与“神采”。
第二部分(3-9段)写在革命时期,井冈翠竹起的各种重要作用,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奉献和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10-12段)写井冈翠竹和井冈山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13段)点明全文主题:井冈山翠竹,是革命的竹子,赞美井冈山人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2、理清线索,感悟“神聚”
再读课文,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翠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通过对竹子坚贞不屈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井冈山人民以及革命精神的敬仰与赞美。这就是散文“神聚”的特点,无论内容如何广泛,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
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富含感情。请从修辞的角度,找出你认为有感染力的句子,赏析批注。
示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竹子比作“山头的岗哨”“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且三个“有的……”构成排比,写出井冈翠竹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的外形特点,表现了它的革命风采。
预设:
(1)“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将毛竹拟人化,“低头”“弯腰”赋予竹子人的动作和姿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竹子在恶劣环境下不屈服的精神,也象征着井冈山人民的坚韧。
(2)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运用排比和顶真修辞,写出了井冈翠竹坚贞不屈的性格,表达出作者对井冈翠竹的敬佩之情。
补充:“顶 真”修辞
概念:
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首尾相连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由三项或更多项组成。
作用:
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意连贯,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议事说理,准确、严谨、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3)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好像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毛竹以人的情感,表现出井冈翠竹迫切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
砖加瓦的急切和热情。
(4)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
用排比句将井冈翠竹的用途一一列出,表明井冈翠竹与革命紧密相关,它是革命的竹子。
(5)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民的风格吧!
主要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工地、工厂矿山、高楼大厦、城市和农村提供原材料的用途,又渲染了井冈山人民火热的干劲和殷切的希望,借此赞美了井冈山人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引用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名句,使毛竹的形象熠然生辉。
4、探究写法,明确主旨
文章从竹写起,层层推进,最后升华主题——歌颂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这是寓情于物的写法,请你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此写法的。
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把竹和人、过去和现在、井冈山和全国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借赞美井冈翠竹来赞美井冈山人民。
例如,由老表提竹筒,想到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想到竹筒饭的清香,想到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粮上山,想到山上缺粮,同志们仍然要革命打天下,把竹与人联系到一起。
再如,由“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想到他们挑起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一直挑到北京城——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到一起。
又如,由井冈山的毛竹滑下山,想到它们去全国各地参加建设,想到它们还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心愿,更是想到“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井冈山和全国联系在一起。
主旨归纳: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井冈翠竹的秀美外形和刚强气节,记述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做出的贡献,讴歌了井冈山人民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
(五)布置作业
1、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仿写,锻炼语言运用能力。
2、搜集关于竹子的其他文学作品,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竹子在不同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原创名校精品资源21世纪教育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