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课课练
基础训练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广厦(shà xià) 酿造(niànɡ liànɡ)
秦岭(lǐn lǐnɡ) 综合(zònɡ zōnɡ)
盛气凌人(línɡ lín) 兴国安邦(bān bā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泛( ) ┌代( ) ┌矿( ) ┌帮( )
└乏( ) └伐( ) └旷( ) └邦(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1.万古( )青:
2.盛气( )人:
3.千山一( ):
4.兴国安( ):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既……也…… 不仅……也……
不但……而且…… 不论……都……
1.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 )看不完,( )看不厌。
2.我们( )取宝,( )作科学研究,使林海( )能够万古长青,( )可以综合利用。
3.(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 )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五、下面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林海》一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B.“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亲切、舒服”。一次在文章开头,一次在文章结尾,这样就首尾呼应了。
六、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几个省市的建设和大兴安岭没有关系呢?( )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3.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
4.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
综合应用
七、课内阅读。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 到它,并且 进原始森林,脚 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 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1.第1段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
2.仔细阅读第2段,我们可以体会出大兴安岭的“岭”,主要有以下特点:
(1)
(2)
3.为了突出大兴安岭的特点,第2段中不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并拿大兴安岭与 进行对比,突出其 的特点。
4.请用简笔画表达出大兴安岭和秦岭的特点。
大兴安岭 秦岭
5.第1、2两段中你积累了哪些写“山”的词语,请写下来。
八、课外阅读。
奇伟壮丽——壶口(节选)
滔滔的黄河水自北从数百米宽的河床排山倒海般地直逼而来,骤然而入二三十米宽的“龙槽”,倾注似壶之口,这里由此而取名“壶口”。壶口瀑布落差约30米,宽度最大时约千余米,最大瀑布面3万平方米。壶口是黄河奇观的代表。
壶口瀑布景色奇异、壮丽、雄伟、浑厚。由于四季气候和水量的不同,壶口瀑布一年之中便有了不同的风姿。春天,冰雪融化,水量适度平稳,主瀑、副瀑连成一片,主瀑烟雾缭绕,副瀑千流竞争;夏季,水量减少,落差加大,主瀑大显神威,吼声震天,激起百丈水柱;秋雨过后,诸多山溪、清泉大量聚汇,万里洪流,一泄为快;冬天,上游冰凌汇集,相互交架,开成天然冰桥,称为“壶口叉桥”。
1.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诗音,用“ ”标出。
瀑布(pò pù) 缭绕(liáo liào)
似壶之口(sì shì)
2.壶口瀑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3.壶口瀑布的景色 、 、 、 。
4.壶口瀑布一年之中有不同的风姿是因为: 。
5.你最喜欢什么季节的壶口瀑布,为什么?
拓展提升
九、按要求填空。
1.将词语补充完整。
万古长( ) 千山一( ) ( )色欲流
2.上面所填的字都含有“绿”的意思。其中“ ”一词表示绿的范围,“ ”一词表示绿的形态,“ ”一词表示绿的时间。
参考答案:
四、1.既……也…… 2.不仅……也…… 不但……而且……
3.虽然……但是……
五、C
六、1.反问 2.拟人 3.比喻 4.比喻、反问
七、1.看 走 踩 摸
2.(1)岭多。(数量多、姿态万千) (2)岭温柔。
3.拟人 秦岭 温柔
4.略
5.示例:奇峰怪石棉 高不可攀 云横秦岭 孤峰突起
八、3.奇异 壮丽 雄伟 浑厚
4.四季气候和水量的不同 5.合情合理即可。
九、1.青 碧 翠 2.千山一碧 翠色欲流 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