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一)-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一)-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9 18: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剔(tī)除 畜(xù)养 间(jiàn)断
B.暂(zàn)时 血(xuě)脉 榛(zhēn)子
C.蜜饯(jiàn) 花圃(pǔ) 草坪(pín)
D.铁锨(xīn) 日晷(guǐ) 黄焖(mèn)鸡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通霄 惊惶 因风飞过蔷薇
B.控置 疑问 花重锦官城
C.地摊 卸任 但爱鲈鱼美
D.宣告 藏戏 水是眼波痕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援弓缴而射之(拉) 游园不值(值得)
B.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载渴载饥(又)
C.绝胜烟柳满皇都(绝美的景色) 弗若之矣(比得上)
D.但爱鲈鱼美(但是) 不以为然(这样)
4.下列句子中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技领域是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
B.丹丹在羽毛球比赛中赢了自己的教练,真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小学六年,我们结交了不少好朋友,真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面对同伴善意的批评,小林总是虚心接受,因为他懂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才能让别人领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老舍在《腊八粥》中,对八儿写得情趣盎然、细腻生动。详写了八儿等粥,略写了喝粥。
B.辩论要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C.阅读名著时,对人物做出评价要立体、多面。尼尔斯淘气又顽皮,但其实也是个体贴父母的孩子。
D.“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像《那个星期天》那样,把心里话直接写出来,不融入在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翼角斜飞 ②纹样雅致 ③曲折萦回 ④青苔蒙茸
在苏州,大抵没有哪个园子是不栽种紫薇的,在 的游廊下,在 的亭榭旁,在框景如画的门洞边,在 的漏窗前,在 的山石畔,都点缀着一两株紫薇。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1)提到là bā zhōu ,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
(2)我总爱xiàng 父亲问许多yòu zhì 可笑的问题。
(3)那是个阳光míng mèi 的早晨,我在大门后cáng 了很久。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今夜月明人尽望,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之情。
(2)“ ,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诗作《石灰吟》。
(3)“ ,立根原在破岩中”表达了诗人的刚直不阿。
(4)我们总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会感到自己懂的知识真少,不得不到处查找资料。“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    了,我也    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    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   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这篇《 》是现代著名散文家 写的一篇散文。
(2)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3)在第1自然段中,给句子加上适合的标点。
(4)第1自然段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5)读第3自然段,举例说明作者为什么能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如此感人?
阅读。
①都说人老了就会像孩子一样,可不,七十多岁的父亲简直是个三岁小孩。
②那次,我去泸州游玩,买了当地特产合江荔枝妃子笑回家。这妃子笑,个大核小,汁多味美,母亲直说好吃。不料,母亲才吃了三四个,父亲就把荔枝直接拿到自己面前,一个接一个地吃起来。母亲看了看,走开了。
③周末,我决定做母亲爱吃的肉皮冻。我将肉皮、八角、桂皮、茴香等放到锅里,煮到八分熟时,把佐料一一挑出来,再加入黄豆、花生、胡萝卜丁、海带丝等。煮好后,我把它们装到白瓷盘里,放进冰箱。
④次日,肉皮冻有了结结实实、五颜六色的外形,各种配料镶嵌在透明的膏体里,像春日怡人的画卷,看着就能勾出肚子里的馋虫。
⑤“妈,您可要多吃一点,这是我特意为您做的。”母亲夹了一块,眼睛直了:“蛮好吃!”等母亲刚夹过第二块,父亲又把肉皮冻拿到了自己面前,说:“好吃就让我多吃一点。”说着,馋猫一样地吃了起来。后来,母亲再没有吃过一块肉皮冻。
⑥看着馋嘴父亲,我突然觉得悲伤。父亲是个农民,也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向来很绅士。小时候,有什么好吃的,他都会想办法留着给我吃。对母亲,他一直体贴入微,知冷知热。时光怎么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如此不体面?想到这儿,我忍不住问道:“妈,爸是不是得了贪食症?”
⑦“没有啊。你爸没病,好着呢!你呀,可别多想!”母亲看了看父亲,脸上居然挂着几分欣赏的微笑。
⑧这二老,可真让我纳闷。
⑨晚饭后,我洗了碗后经过父母亲的房间,突然听到父亲在说:“老陈,你可不能贪嘴啊。医生一再说要管好嘴的。你已经站在糖尿病的临界点了,不注意的话,以后日子就苦了。咱们的身体差了,孩子的负担就重了。”
⑩“哎,不晓得怎么回事,我就是管不住嘴。不过,你一提醒,我就管住了不是?”母亲说。
“荔枝、香蕉等太甜,尽量少吃;花生、猪皮等油脂太多,尽量不吃。你自己也要记住啊!女儿教书忙,压力又大,再让她为我们操心,可不好!”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旧旧的收录机过磁带,发出生涩的咔咔声。可我觉得,那是世上最美的声音,它足以温暖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轻轻地走过父母亲的房间,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我的父亲和母亲都老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他们像一口即将废弃的井,卧在岁月的尽头。可是,他们心甘情愿地将所有的疼和痛收在自己身上。他们爱儿女的心,永远不会废弃,不会老去。
10.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秋珍,请你起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中表达不正确的两项是 和 。
A.父亲像馋猫一样吃猪肉冻,是因为“我”做的猪肉冻太好吃了。
B.母亲看到父亲一个接一个地吃荔枝就走开了,是因为她懂得了这是父亲在提醒她不能多吃太甜的东西,对身体不好。
C.“我”觉得悲伤,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对“我”非常好,什么好吃的都想办法留给我,而且对母亲也是体贴入微,可是现在他只顾着自己吃东西。而事实就是这样的。
D.从父母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母亲的感情和父母对孩子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12.在“时光怎么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如此不体面?”中,词语“体面”是什么意思?“不体面”在文中具体指的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当我问母亲,父亲是否得了贪食症时,为什么母亲脸上挂着几分欣赏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6.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盼望、感动、归心似箭、欣喜若狂、愤怒、难过、沮丧、忐忑不安、追悔莫及……选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五、句子训练
17.读例句,了解例句特点,然后仿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扬的声音。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B C D B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B. 血(xuě)脉——xuè;
C.草坪(pín)——píng;
D.铁锨(xīn)——xiān;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形。
A.通霄——通宵;
B.控置——控制;
D.水是眼波痕——水是眼波横;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援弓缴而射之” 出自:《孟子·告子上》意思:他一边想,一边从弓袋里取出弓箭,射向天鹅。“援”解释为“拉”是正确的。
“游园不值”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意思:想去游园却没有遇到园主人。“值”在这里不是“值得”的意思,而是“遇到”的意思。因此,这里的解释是不正确的。
C.“绝胜烟柳满皇都” 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意思:早春的景色要远胜过晚春烟柳满城的景色。 绝胜”解释为“绝美的景色”是不正确的,它是“远远超过”的意思。
“弗若之矣(比得上)” 出自:《孟子·告子上》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虽然跟弈秋一起学习下棋,但却比不上他。 “弗若”解释为“比得上”是准确的。
D.“但爱鲈鱼美(但是)”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意思: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但”解释为“但是”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解释应为“只”或“仅仅”。
“不以为然”意思:不认为是这样或者不认为是正确的。“然”解释为“这样”是正确的。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俗语的理解和运用。
C.这句中的“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原意是指人因为经常接近某事物而了解其习性。这里用来形容因为小学六年在一起学习而结交了不少好朋友,不恰当。
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阅阅读策略及方法和文章结构。
D.课文《那个星期天》,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一系列动作的细致描写,表达出了主人公“我”和“母亲”的人物性格及情感变化,并不是把心里的话直接说出来表达感情。因此,该选项错误。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翼角斜飞:屋檐翘起,像鸟儿异动飞翔的;
纹样雅致:花纹图案非常精致;
曲折萦回:回旋往复;曲折环绕;
青苔蒙茸:青苔蓬松;杂乱的样子。
结合词义可知,形容游廊,应选:曲折萦回,故选③;形容亭榭,应选:翼角斜飞,故选①;形容漏窗,应选:纹样雅致,故选②;形容“山石畔”应选:青苔蒙茸,故选④。
7. 腊八粥 向 幼稚 明媚 藏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1)本题“腊”“粥”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稚”“幼”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本题“媚”“藏”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念 粉骨碎身浑不怕 咬定青山不放松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背诵与默写。
(1)书写时注意“思”“落”的正确写法,“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书写时注意“骨”“碎”“浑”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定”“松”的正确写法。
(4)联系题干中“我们总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会感到自己懂的知识真少,不得不到处查找资料。”查找对应信息为: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则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9.(1) 匆匆 朱自清
(2)轻轻悄悄 挪移 茫茫然 凝然 伶伶俐俐
(3), ; , ; , 。
(4)内心感受:反映出作者心里的焦虑,向人生发出一种追问,对于“匆匆”的体悟;好处:引人思考,引起共鸣。
(5)作者通过对生活中具体的事情“洗手、吃饭、睡觉”等的描述,十分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溜走”等动词,虽然时间看不见,但作者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用细腻的描写替代空洞的议论,真切感人。
【详解】(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结合第④自然段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可知选文出自《匆匆》,《匆匆》是散文家朱自清书写的一篇散文。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默写。
书写时注意“悄”“挪”“茫”“凝”的正确写法。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第①自然段内容,“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这三个句子是并列分句,中间用分别隔开,最后句意已结束,用句号;各个小分句中间句意未完,都用逗号隔开。
(4)本题考查表达方法。
结合第①自然段“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的强烈感情。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深化了主题。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么写出时间的流逝的,组织语言表达,
如:作者写时光流逝时饱含真情,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因而真切感人。虽然时光看不见,摸不着,但朱自清先生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第③自然段中“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作者将抽象的时光形象化,通过描写洗手、吃饭、默思时,时间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走”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等情形,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化用细腻的描写替代空洞的议论,因而具体可感,他内心的焦灼与遗憾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共鸣。
10.父母的爱 11. A C 12.“体面”在这里指的是得体、有尊严的形象。“不体面”具体指的是父亲在食物分配上表现出的“自私”行为。 13.母亲脸上挂着几分欣赏的微笑,是因为她知道父亲这样做是为了她的健康着想,内心感到欣慰和感动。 14.文章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这样写可以制造悬念,使故事更具戏剧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5.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的父母在年老之后依然保持对子女的关爱,即使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也不愿意给子女增添负担,展示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解析】10.本题考查拟定文章题目。
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进行拟定,本文主要讲述七十多岁的父亲简直是个三岁小孩,总是抢食吃,我一度认为父亲得了“贪食症”,一次偶然机会,解开我心结:抢食吃是为了母亲的身体着想,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由此感慨父母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题目由此而定,示例:《爱的“自私”》《岁月里的温柔谎言》《守护的“抢食”》等等。
1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结合第⑤段中的“父亲又把肉皮冻拿到了自己面前,说:‘好吃就让我多吃一点。’说着,馋猫一样地吃了起来。”可以看出,父亲这样做并非仅仅因为猪肉冻的美味,而是他在用这种方式控制自己,同时也是在间接地提醒母亲。
C.结合第⑥段中的“时光怎么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如此不体面?”以及后文的揭示,可以看出“我”的悲伤源于对父亲性格突变的误解,而非单纯因为父亲现在只顾着自己吃东西。实际上,父亲依然保持着对家人的深沉的爱。
故选A和C。
12.本题考查对词语句子的理解。
体面,一指身份;二指生活;三指职业;四指穿着。联系上下文,结合第⑥段“时光怎么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如此不体面?”可知,结合文中对父亲抢吃荔枝以及抢吃肉皮冻可以知道,“不体面”具体指的是父亲在食物分配上表现出的“自私”行为,父亲不注重个人的生活习惯。仔细阅读第②③④⑤自然段,可以知道父亲总是抢着吃东西,和母亲抢吃荔枝以及抢吃肉皮冻,由此我感慨父亲馋嘴,不注意个人的形象、生活习惯变差。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⑦段“‘没有啊。你爸没病,好着呢!你呀,可别多想!’母亲看了看父亲,脸上居然挂着几分欣赏的微笑。”这句话直接描绘了母亲对父亲行为的理解和欣赏。她明白父亲的“自私”并非真正的自私,而是出于一种深沉的、对家人负责的爱。父亲抢食、馋嘴,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让母亲少吃或不吃,而母亲知道个中原因,对父亲的行为也表示感激和欣赏,同时也是为了瞒住女儿,不让女儿担心,侧面反映母亲对我的爱。因此,她的微笑中既包含了对父亲的赞许,也包含了对这份爱的感动。
14.本题考查文章表达方式。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本文层层设置悬念,从父亲像三岁的孩子写到父亲“抢荔枝再写及父亲抢吃肉皮冻,”馋嘴父亲“的形象越来越让人不可思议,当读者认定父亲的馋嘴时,突然揭开谜底,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在层层铺垫中极为巧妙地突出了人物个性品质及文章主题。
1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文段的内容概括进而总结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①自然段,写七十多岁的父亲简直是个三岁小孩。第②—⑧自然段,通过抢吃荔枝以及抢吃肉皮冻,写出父亲的“馋嘴”,并进一步写出我对父亲的误会;第⑨— 自然段,父母亲之间的谈话,解开了我心中的误会; 由此感慨:父母爱儿女的心,永远不会废弃,不会老去。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示例:七十多岁的父亲简直是个三岁小孩,总是抢食吃,我一度认为父亲得了“贪食症”,一次偶然机会,解开我心结:抢食吃是为了母亲的身体着想,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由此感慨父母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
16.例文:
一颗愧疚的心
每当回想起外婆对我无私的爱,我心里便涌起满满的愧疚。
六七岁的我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每天在院子里“上房揭瓦”,比起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天早晨,下起了小雨。小院的地面被打湿了,走起路来一滑一滑的。爸爸妈妈上街买东西去了,顽皮的我在院子里快乐地追着一只无家可归的花蝴蝶。突然,我一个没注意,脚下一滑,“啪”的一声摔在了地上。也许是因为没追到花蝴蝶,也许是摔得有些疼,我坐在地上哭个不停!可能是我的哭声吵到了外婆休息,原本因养病一直躺在床上的外婆重重地咳了几声。
调皮的我见外婆醒了,哭得更加厉害。外婆慢慢地从床上爬起来,来到我的身边,从背后变魔术般地掏出来一个可爱的不倒翁,用手轻轻地摇了一下,说:“阳儿,你看,小小的不倒翁不论怎么摇摆不定,自己也能站起来,你也是一样的哟。你一定能克服困难,坚强地站起来。”听了外婆的话,我停止了哭泣。我瞧了瞧面容枯黄的外婆,又瞧了瞧那张大了嘴巴大笑的不倒翁,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什么,自己站了起来……
外婆耐心地等我爬起来后,替我擦干了眼泪,又回屋找来了衣服,给我换上。后来,外婆因为本来就生病了,又淋了雨,病情加重了,又一次住进了医院。也就是那一次,外婆再也没有回过家,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天在下着大雨,雷声震耳欲聋,我哇哇大哭了起来……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不再那么贪玩了,我一定会守在外婆的床前精心照顾她。可是如今,一切成了我心头抹不去的愧疚!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能力。
习作要求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要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心理变化过程。写之前,想一想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是哪件事情引起的?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事情的经过又是怎样的?事情发展过程中,你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可使用人物描写方法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要把自己当时的情感表达出来。
开头:开篇点题,导入真情。
中间:写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把事件写细致,写具体,要把自己当时的情感表达出来。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17.(1)我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2)山中真静啊,只听见淙淙的溪流声,只听见各种动听的鸟鸣声。
(3)路边的花草向我们招手。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通过“眨眼就到了”这样的夸张表达,展现了时间流逝之快和节日临近的紧迫感。仿写时也要同样采用夸张的手法。
示例:过了立夏,天气就愈发炎热了,夏天仿佛一夜之间就席卷而来。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通过“只听见……只听见……”的并列句式,强调了全场肃静中仅有的几种声音,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仿写时也要采用并列式句式,凸显出某种特质。
示例:夜晚降临,四周一片宁静,只听见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只听见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摩挲的声音。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观察例句可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鸟儿鸣叫的场景。作答时要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与例句一致的句式进行仿写。这里可以选取“花儿、雨水、幼苗”等自然界的事物,然后运用拟人写出其与“大地、天空”等事物的关系,语言优美即可。
示例:花儿将根扎在肥沃的土地上,兴奋起来,翘起脚跟儿,惊奇地看着这个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