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太空一日
【经典永流传】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摘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锦书】
【微赏】抬头看天地的广阔,俯身体会万物种类之全,作者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的快乐。
一课一赏·热爱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炽热( ) 负荷( ) 红晕( ) 模拟( )
概率( ) 烧灼( ) 过载( )
五脏六腑( ) 惊心动魄( ) 屏息凝神( ) 明晰
2.明字形
紧bēnɡ( ) 逃yì( ) 赫zī( ) 轮kuò( )
俯kàn( ) áo( )游 xián( )窗 积累 严jǐn( )
3.晓词义
(1)炽热: 。
(2)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3)无虞: 。
(4)五脏六腑: 。
(5)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6) 辨析: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7)屏息凝神: 。
4.记常识
本文选自《天地九重》,作者是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明晰
屏 pínɡ, 屏风
bǐnɡ, 屏息
积累
“玄”字多变
“舟”“玄”结合是船舷(xián)
“弓”“玄”结合是弓弦(xián)
“目”“玄”结合是眩(xuàn)晕
“火”“玄”结合是炫(xuàn)目
辨析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同:两个词都有含义深远,值得体会的意思。
异:耐人寻味侧重于引人思索玩味,意味深长侧重于含义深刻。
例:①这篇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
②老师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打动了我们。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7分)
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搭乘载人飞船,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从2003年杨利伟首次áo游太空,到如今航天员首次进行在轨水生生态研究,中华民族亘古的飞天梦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多年来,无数中国航天人怀着 (①炽热 ②酷热)的飞天梦,沥尽心血,厚积薄发,为我们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一次次让五星红旗 (①闪烁 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印刻着自立自强的民族气节,凝聚了协同攻关的智慧力量,蕴藏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密码,彰显了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
我们坚信:未来,中国航天人将建造更多中国奇迹,在飞天路上书写新的荣光。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载人飞船( ) áo( )游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
A.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
B.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C.安全生产的千钧重负落在了他的肩上,面对挑战,他并没有选择退缩。
D.多年前的一碗重庆小面,麻辣鲜香,直至今日仍耐人寻味。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 )
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B.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D.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带着探索太空的好奇之心,反复品味来自一位航天员的太空之旅,让我们跟随杨利伟的脚步,一起探索太空中的奇景吧!(16分)
邓清明:他的名字不再是“备份”
隋坤 付玉梅
2024年11月29日深夜,“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三名航天员踏上飞天圆梦之旅,并于次日清晨进驻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这三名航天员中,邓清明身份最为特殊,因为他是“备份”时间最长的老航天员。此前,邓清明的名字多次与遗憾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首批入选的航天员中,唯一仍在现役却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队员。
如今,56岁的邓清明终于要在太空留下身影。“备份”了25年,终于迎来了最好的结局。
2024年11月28日,执行“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首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公开亮相,航天员邓清明站在鲜红的国旗前,神态自若。只有讲话时,才能听出他刻意压下的激动:“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人生能有几回搏。”
1998年,已担任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的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刻苦训练许多年后,他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
彼时他还年轻,本以为会在未来几年登上太空,没想到迎来的却总是擦肩而过。刚刚起步的中国载人航天,去往太空的机会寥寥无几,所有航天员都要经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训练。评选标准更是严苛,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只有零点几分。
就是这零点几分的差距让邓清明一次次成为“备份”航天员,只能眼看着队友从太空载誉归来。此后,邓清明迎来了“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的选拔。那是在此之前,他离太空最近的一次,也是最遗憾的一次。
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参加了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他与队友陈冬分在一间宿舍,过了33天与世隔绝的日子。在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生活状态,其中还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邓清明和陈冬高质量完成了任务。但遗憾的是,最终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是景海鹏和陈冬,邓清明再一次接到了“备份”通知。
当错过这次“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本以为此生再无上天的机会了。
最大的压力来自日渐增大的年龄。2014年,上级宣布了五名航天员停航停训的命令。这几人都是当年与邓清明一起加入中国首批航天员梯队的战友。邓清明有过一阵低落和焦虑。但邓清明从来不在低谷期逗留太久,在每次执行预备任务时,他都会想起昔日的战友在停航停训时跟他说的话,“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所以当“神舟十二号”任务再次与他失之交臂时,邓清明内心已经“一片坦然”。
这份坦然体现在他对平日备战任务的一丝不苟。备战时,任务不分备份和主份,邓清明的训练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与执行任务的队友都是一样的。
要想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航天员需要通过八大类、上百个科目训练的严格考核。邓清明说:“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非常优异的成绩和最佳的状态,最后才能够进入执行任务的梯队。”
有一次发射任务结束后,他在地面按照手册,跟天上的航天员一起把所有程序都走了一遍,做到哪一步就打一个勾。他说:“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了,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
正是这样的坚持不懈与敬业精神,让他终于等来了圆梦太空的机会。邓清明说:“25年很漫长,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没有放弃过。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有删改)
4.请结合全文分析第9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5.本文部分语言准确严谨,富有表现力。小文同学摘抄了以下句子,请你帮助她做批注赏析。(3分)
在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生活状态,其中还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
6.邓清明“备份”25年后才终于成为“主份”。请你结合以下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主份”和“备份”的理解。(6分)
(1)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2)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答:
7.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邓清明的了解,为他拟写一则颁奖词。100字左右。(4分)
答: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8.探月工程中“嫦娥”“玉兔”的命名源于我国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请选出下面不是我国神话故事的一项(2分) ( )
A.鹊桥相会 B.后羿射日
C.夸父逐日 D.女娲补天22 太空一日
【经典永流传】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摘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锦书】
【微赏】抬头看天地的广阔,俯身体会万物种类之全,作者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的快乐。
一课一赏·热爱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炽热(chì) 负荷(hè) 红晕(yùn) 模拟(nǐ)
概率(lǜ) 烧灼(zhuó) 过载(zài)
五脏六腑(fǔ) 惊心动魄(pò) 屏息凝神(bǐnɡ) 明晰
2.明字形
紧bēnɡ(绷) 逃yì(逸) 赫zī(兹) 轮kuò(廓)
俯kàn(瞰) áo(遨)游 xián(舷)窗 积累 严jǐn(谨)
3.晓词义
(1)炽热: 形容温度高;极热 。
(2) 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3)无虞: 不用忧虑 。
(4)五脏六腑: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
(5) 千钧重负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6) 耐人寻味 辨析: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7)屏息凝神: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
4.记常识
本文选自《天地九重》,作者是 杨利伟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明晰
屏 pínɡ, 屏风
bǐnɡ, 屏息
积累
“玄”字多变
“舟”“玄”结合是船舷(xián)
“弓”“玄”结合是弓弦(xián)
“目”“玄”结合是眩(xuàn)晕
“火”“玄”结合是炫(xuàn)目
辨析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同:两个词都有含义深远,值得体会的意思。
异:耐人寻味侧重于引人思索玩味,意味深长侧重于含义深刻。
例:①这篇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
②老师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打动了我们。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7分)
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搭乘载人飞船,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从2003年杨利伟首次áo游太空,到如今航天员首次进行在轨水生生态研究,中华民族亘古的飞天梦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多年来,无数中国航天人怀着 ① (①炽热 ②酷热)的飞天梦,沥尽心血,厚积薄发,为我们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一次次让五星红旗 ② (①闪烁 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印刻着自立自强的民族气节,凝聚了协同攻关的智慧力量,蕴藏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密码,彰显了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
我们坚信:未来,中国航天人将建造更多中国奇迹,在飞天路上书写新的荣光。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载人飞船(zài ) áo(遨)游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答: 未来,中国航天人将创造更多中国奇迹,在飞天路上书写新的荣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D)
A.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
B.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C.安全生产的千钧重负落在了他的肩上,面对挑战,他并没有选择退缩。
D.多年前的一碗重庆小面,麻辣鲜香,直至今日仍耐人寻味。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D)
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B.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D.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带着探索太空的好奇之心,反复品味来自一位航天员的太空之旅,让我们跟随杨利伟的脚步,一起探索太空中的奇景吧!(16分)
邓清明:他的名字不再是“备份”
隋坤 付玉梅
2024年11月29日深夜,“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三名航天员踏上飞天圆梦之旅,并于次日清晨进驻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这三名航天员中,邓清明身份最为特殊,因为他是“备份”时间最长的老航天员。此前,邓清明的名字多次与遗憾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首批入选的航天员中,唯一仍在现役却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队员。
如今,56岁的邓清明终于要在太空留下身影。“备份”了25年,终于迎来了最好的结局。
2024年11月28日,执行“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首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公开亮相,航天员邓清明站在鲜红的国旗前,神态自若。只有讲话时,才能听出他刻意压下的激动:“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人生能有几回搏。”
1998年,已担任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的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刻苦训练许多年后,他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
彼时他还年轻,本以为会在未来几年登上太空,没想到迎来的却总是擦肩而过。刚刚起步的中国载人航天,去往太空的机会寥寥无几,所有航天员都要经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训练。评选标准更是严苛,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只有零点几分。
就是这零点几分的差距让邓清明一次次成为“备份”航天员,只能眼看着队友从太空载誉归来。此后,邓清明迎来了“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的选拔。那是在此之前,他离太空最近的一次,也是最遗憾的一次。
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参加了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他与队友陈冬分在一间宿舍,过了33天与世隔绝的日子。在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生活状态,其中还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邓清明和陈冬高质量完成了任务。但遗憾的是,最终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是景海鹏和陈冬,邓清明再一次接到了“备份”通知。
当错过这次“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本以为此生再无上天的机会了。
最大的压力来自日渐增大的年龄。2014年,上级宣布了五名航天员停航停训的命令。这几人都是当年与邓清明一起加入中国首批航天员梯队的战友。邓清明有过一阵低落和焦虑。但邓清明从来不在低谷期逗留太久,在每次执行预备任务时,他都会想起昔日的战友在停航停训时跟他说的话,“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所以当“神舟十二号”任务再次与他失之交臂时,邓清明内心已经“一片坦然”。
这份坦然体现在他对平日备战任务的一丝不苟。备战时,任务不分备份和主份,邓清明的训练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与执行任务的队友都是一样的。
要想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航天员需要通过八大类、上百个科目训练的严格考核。邓清明说:“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非常优异的成绩和最佳的状态,最后才能够进入执行任务的梯队。”
有一次发射任务结束后,他在地面按照手册,跟天上的航天员一起把所有程序都走了一遍,做到哪一步就打一个勾。他说:“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了,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
正是这样的坚持不懈与敬业精神,让他终于等来了圆梦太空的机会。邓清明说:“25年很漫长,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没有放弃过。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有删改)
4.请结合全文分析第9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 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邓清明的“备份”生涯,又引出下文邓清明的坚守终获回报。
5.本文部分语言准确严谨,富有表现力。小文同学摘抄了以下句子,请你帮助她做批注赏析。(3分)
在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生活状态,其中还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
答: “不到10平方米”体现了密闭舱的狭小和邓清明及队友训练环境的艰苦;“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体现了航天员训练任务的残酷、严苛,侧面烘托了邓清明和战友的坚强意志和出征太空的决心。
6.邓清明“备份”25年后才终于成为“主份”。请你结合以下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主份”和“备份”的理解。(6分)
(1)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2)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答: “备份”和“主份”只是分工不同,都是工作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备份”就消极懈怠、自怨自艾。我们不会一直都是“备份”,总有当“主份”的机会。所以,在“备份”期间,应扎实走好每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为成为“主份”做准备。
7.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邓清明的了解,为他拟写一则颁奖词。100字左右。(4分)
答: 做了25年的“备份”,仍默默坚守;“神舟十五号”的“主份”,终圆梦飞天。“备份”“主份”,都因有你而格外闪耀。你用默默坚守、坚韧不拔的意志,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毅力,绘制出属于自己的航天蓝图。你以磐石般的信念敲响岁月的时钟;以昂扬的姿态拨动时代的琴弦,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8.探月工程中“嫦娥”“玉兔”的命名源于我国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请选出下面不是我国神话故事的一项(2分) (A)
A.鹊桥相会 B.后羿射日
C.夸父逐日 D.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