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活板
【经典永流传】
民窑行
[清]沈嘉征
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
工匠四方来,
器成天下走。
【锦书】
【微赏】形象概括了景德镇传统瓷业的情状,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人的成就。
一课一赏·工匠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毕昇( ) 薄如钱唇( )
炀之( ) 字平如砥( )
燔土( ) 用讫( )
至今宝藏( )
2.晓词义
(1)板印书籍 板:
(2)有布衣毕昇 布衣:
(3)薄如钱唇 唇:
(4)火烧令坚 坚:
(5)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和:
冒:
(6)满铁范为一板 铁范:
(7)持就火炀之 就:
炀:
(8)药稍镕镕:
(9)字平如砥 砥:
(10)一板已自布字 已自:
(11)则第二板已具 具:
(12)更互用之 更互:
(13)瞬息可就 就:
(14)则以纸帖之 帖:
(15)不若燔土 燔:
(16)用讫再火令药镕 讫:
(17)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为:
群从:
(18)至今宝藏 宝藏:
3.写句意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译文:
(2)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省略句)
译文:
(3)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译文:
(4)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被动句)
译文:
4.记常识
沈括,字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朝代)科学家、政治家。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概括内容]请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燔土”做字模的优点有哪些
2.[句段作用]文章结尾段仅一句话,交代毕昇死后“活板”的下落。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难点突破】
[特点分析]作者在介绍活字版时扣住“活”来做说明,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活”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题【巧】一点
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
文言文中常有一些题目,需要通过阅读全文,按照文章的要求提取归纳符合某一要求的信息。
解题有思路:①要看清题干,明确信息筛选方向,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②要注意比较。既要在已给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又要注意结合原文进行比照。
窍门【多】一点
结尾段的作用
结构:①总结上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②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某种感悟或者情感;③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④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⑤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思路【清】一点
“活”在哪里
①字印“活”
②排版“活”
③印刷“活”
④字印数目“活”
⑤选用“活”
⑥做法“活”
⑦拆版“活”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
A.板印书籍 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以纸帖之 D.药稍镕
2.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C.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3.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不以木为之者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以我酌油知之
5.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B.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C.毕昇,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雕版印刷术。
D.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②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③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④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⑤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着诸多先人勇于突破常规、改革创新的事迹,如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A.①④⑤②③ B.⑤①④②③
C.④①⑤②③ D.⑤③④②①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8分)
【甲】《活板》(略)
【乙】
景德镇从古及今为烧器地。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棉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有删改)
7.给下面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1)以手拂之
(2)以验火候之足
A.因为 B.用 C.已经 D.用来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译文:
(2)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
译文:
9.活字印刷术和瓷器制作都是我国能工巧匠伟大的发明创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匠人智慧”。请结合两文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选文 发明 匠人智慧 摘录例句
【甲】文 活字印刷术 灵活 ②
【乙】文 瓷器制作 ①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10.请根据内容填空。(4分)
【甲】活字印刷术包括刻字、排版、印刷。其中排版包括:设板、① 、布板、② 、平板。
【乙】瓷器制作过程:③ 、装钵、④ 、举火。
11.活板和瓷器的制作都需要用火烧制,但【甲】文中篇幅较少,【乙】文则详写了整个烧火过程,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4分)
答:25 活板
【经典永流传】
民窑行
[清]沈嘉征
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
工匠四方来,
器成天下走。
【锦书】
【微赏】形象概括了景德镇传统瓷业的情状,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人的成就。
一课一赏·工匠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毕昇(shēnɡ) 薄如钱唇(báo)
炀之(yánɡ) 字平如砥(dǐ)
燔土(fán) 用讫(qì)
至今宝藏(cánɡ)
2.晓词义
(1)板印书籍 板: 雕版
(2)有布衣毕昇 布衣: 平民
(3)薄如钱唇 唇: 边缘
(4)火烧令坚 坚: 坚硬
(5)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和: 混合
冒: 覆盖
(6)满铁范为一板 铁范: 这里指铁制模框
(7)持就火炀之 就: 靠近
炀: 烘烤
(8)药稍镕镕: 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9)字平如砥 砥: 磨刀石
(10)一板已自布字 已自: 已经
(11)则第二板已具 具: 准备(好了)
(12)更互用之 更互: 交替,轮流
(13)瞬息可就 就: 完成
(14)则以纸帖之 帖: 标签,用作动词,“用标签标记”
(15)不若燔土 燔: 烧
(16)用讫再火令药镕 讫: 完毕
(17)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为: 被
群从: 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18)至今宝藏 宝藏: 珍藏
3.写句意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件事。
(2)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省略句)
译文: 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3)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译文: 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
(4)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被动句)
译文: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及诸子侄得到,直到今天依然被珍藏。
4.记常识
沈括,字 存中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 (朝代)科学家、政治家。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概括内容]请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燔土”做字模的优点有哪些
答:“燔土”做字模,其质地疏密均匀,不与药物粘连,方便快捷。
2.[句段作用]文章结尾段仅一句话,交代毕昇死后“活板”的下落。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既照应文章第二段开头毕昇“又为活板”,使文章结构完整,使事情前因后果明确,同时“至今宝藏”也显示出这一发明在当时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受到人们珍爱。从另一方面讲,这记述也足以证明毕昇的发明是真实可信的。
【难点突破】
[特点分析]作者在介绍活字版时扣住“活”来做说明,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活”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①字印“活”——“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②排版“活”——“密布字印”,随时排用;③印刷“活”——“一板……一板……”“更互用之”,统筹用版,提高效率;④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版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⑤选用“活”——“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灵活取用;⑥做法“活”——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⑦拆版“活”——“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
答题【巧】一点
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
文言文中常有一些题目,需要通过阅读全文,按照文章的要求提取归纳符合某一要求的信息。
解题有思路:①要看清题干,明确信息筛选方向,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②要注意比较。既要在已给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又要注意结合原文进行比照。
窍门【多】一点
结尾段的作用
结构:①总结上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②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某种感悟或者情感;③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④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⑤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思路【清】一点
“活”在哪里
①字印“活”
②排版“活”
③印刷“活”
④字印数目“活”
⑤选用“活”
⑥做法“活”
⑦拆版“活”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C)
A.板印书籍 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以纸帖之 D.药稍镕
2.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A.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C.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3.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D)
A.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不以木为之者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以我酌油知之
5.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B.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C.毕昇,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雕版印刷术。
D.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②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③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④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⑤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着诸多先人勇于突破常规、改革创新的事迹,如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A.①④⑤②③ B.⑤①④②③
C.④①⑤②③ D.⑤③④②①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8分)
【甲】《活板》(略)
【乙】
景德镇从古及今为烧器地。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棉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有删改)
7.给下面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1)以手拂之 B
(2)以验火候之足 D
A.因为 B.用 C.已经 D.用来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译文: 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2)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
译文: 把装满瓷坯的匣钵放入窑后,就开始点火烧窑。
9.活字印刷术和瓷器制作都是我国能工巧匠伟大的发明创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匠人智慧”。请结合两文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选文 发明 匠人智慧 摘录例句
【甲】文 活字印刷术 灵活 ②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乙】文 瓷器制作 ①烦琐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10.请根据内容填空。(4分)
【甲】活字印刷术包括刻字、排版、印刷。其中排版包括:设板、① 冒板 、布板、② 烤板 、平板。
【乙】瓷器制作过程:③ 画釉 、装钵、④ 入窑 、举火。
11.活板和瓷器的制作都需要用火烧制,但【甲】文中篇幅较少,【乙】文则详写了整个烧火过程,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4分)
答: 烤板只是排版的一个步骤,作者一带而过,只说“持就火炀之;药稍镕”;【乙】文中制作瓷器时,烧制时间、火候、火力方向都是重要条件,所以作者作了细致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