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有为有不为
【经典永流传】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宋]朱熹
【锦书】
【微赏】强调了“无为”的重要性,即在某些情况下,不作为反而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为”是进取和担当,“不为”是克制和坚守。只有坚守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才能有大作为。
一课一赏·有为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屈膝( ) 警示 笼统( ) 得逞( )
大逆不道( )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 )” 助记。
2.明字形
诉zhū( ) èr( )臣 警示 轮kuò( )
制cái( ) 积累 bì( )目养神
(1)千里之堤,kuì( )于蚁穴。
(2)一旦“为”错了,就yì( )然回头。
3.晓词义
(1)烦琐: 。
(2) :①旧指谋反叛逆,破坏封建统治。②泛指叛逆而不合于正道。
(3) :指的是在前朝做官,投降后一朝仍然做官的人。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5)一发而不可收拾: 。
(6)迷途知返: 。
(7) :坚决而果断的样子。
(8) :指不务正业、游荡玩乐的人改邪归正,悔过自新。
4.记常识
本文作者是 ,山东临清人,学者、作家、翻译家。
警示
膝:读音为xī,不要与“漆”混淆。
贰:两横是在“弋”的长横下面,不要写到上面,也不要多加撇。
助记
“为”记少不记多
用作动词、助词及表被动的介词时读为“wéi”外,其余都读wèi。
他工作努力,为( )了公司的利益不辞辛劳。他的行为( )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也为( )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家一致认为( ),他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他的所作所为( )充分展示了一个人应该如何为( )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奋斗。
积累
字形巧记
衣服要“裁”剪
树木需“栽”种
车辆能“载”重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导演”与“主演”。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抉择 如何行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共同探寻“有为有不为”的哲理与奥秘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8分)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冲突与和解。有时,人们会试图通过 (①制约 ②制裁)来解决问题,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对立。在这些时刻,清晰地 (①勾勒 ②勾连)出解决问题的轮廓显得尤为重要。那些能够 (①毅然 ②贸然)采取行动、引领人们走向和解的领导者,往往能够成为时代的kǎi模。而对于那些在冲突中迷失方向的人们,迷途知返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勇气,它能够引领他们重新找到和谐共处。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轮廓( ) kǎi( )模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找到”放在“重新”之前。
B.在句末添加“的道路”。
C.将“能够”删掉。
D.把“引领”改成“引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自古以来,“律己”的人都是注重小节的,他们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B.这个孩子学习习惯很差,上课经常迟到、说话,老师们都希望他能浪子回头。
C.他喜欢读诗,也爱信手涂鸦几句,而这一切竟被父亲视为大逆不道。
D.不知谁家的漂亮的白狗跟主人一块来了,它对球赛没兴趣,正卧在场边闭目养神呢。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
B.季羡林先生以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做事做人要明是非、有原则、守底线。
C.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跨越出乎想象的困难时,弱者以报怨来让自己的心灵免受伤害,而强者用冷静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些抚慰。选择了一种信念,______ ;选择了一种行为,______ ;选择了一种态度,______ 。面对困境和挫折时,选择勇敢地对自己说“我能行”!勇于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做生活中的乐观者、强者。
A.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就有了一种舒畅的感觉 就有了一种坚定的行为
B.就有了一种坚定的行为 就有了一种舒畅的感觉;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C.就有了一种坚定的行为 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就有了一种舒畅的感觉
D.就有了一种舒畅的感觉 就有了一种坚定的行为 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寻找到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季羡林先生为我们开了一剂应对现代生活快节奏与高压力的心灵良药。让我们跟随先生的笔触,一同探寻那份和谐与宁静。(19分)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 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想,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 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 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的“分”,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回味无穷。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 ——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六合②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____________”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注】①毛锥:毛笔。②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7.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分)
8.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6分)
9.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并说明理由。(4分)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10.梳理第⑤段的内容层次。(3分)
11.第⑥段中说“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请根据这句话列举一个典型例子。(3分)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践与探究
12.班级准备组织同学们前去采访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助人为乐好人赖家明。作为校广播站的小记者,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2分)16* 有为有不为
【经典永流传】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宋]朱熹
【锦书】
【微赏】强调了“无为”的重要性,即在某些情况下,不作为反而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为”是进取和担当,“不为”是克制和坚守。只有坚守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才能有大作为。
一课一赏·有为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屈膝(xī) 警示 笼统(lónɡ) 得逞(chěnɡ)
大逆不道(nì)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wéi)” 助记。
2.明字形
诉zhū(诸) èr(贰)臣 警示 轮kuò(廓)
制cái(裁) 积累 bì(闭)目养神
(1)千里之堤,kuì(溃)于蚁穴。
(2)一旦“为”错了,就yì(毅)然回头。
3.晓词义
(1)烦琐: 繁杂琐碎 。
(2) 大逆不道 :①旧指谋反叛逆,破坏封建统治。②泛指叛逆而不合于正道。
(3) 贰臣 :指的是在前朝做官,投降后一朝仍然做官的人。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
(5)一发而不可收拾: 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
(6)迷途知返: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
(7) 毅然 :坚决而果断的样子。
(8) 浪子回头 :指不务正业、游荡玩乐的人改邪归正,悔过自新。
4.记常识
本文作者是 季羡林 ,山东临清人,学者、作家、翻译家。
警示
膝:读音为xī,不要与“漆”混淆。
贰:两横是在“弋”的长横下面,不要写到上面,也不要多加撇。
助记
“为”记少不记多
用作动词、助词及表被动的介词时读为“wéi”外,其余都读wèi。
他工作努力,为(wèi)了公司的利益不辞辛劳。他的行为(wéi)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也为(wèi)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家一致认为(wéi),他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他的所作所为(wéi)充分展示了一个人应该如何为(wèi)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奋斗。
积累
字形巧记
衣服要“裁”剪
树木需“栽”种
车辆能“载”重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导演”与“主演”。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抉择 如何行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共同探寻“有为有不为”的哲理与奥秘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8分)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冲突与和解。有时,人们会试图通过 ② (①制约 ②制裁)来解决问题,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对立。在这些时刻,清晰地 ① (①勾勒 ②勾连)出解决问题的轮廓显得尤为重要。那些能够 ① (①毅然 ②贸然)采取行动、引领人们走向和解的领导者,往往能够成为时代的kǎi模。而对于那些在冲突中迷失方向的人们,迷途知返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勇气,它能够引领他们重新找到和谐共处。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轮廓(kuò) kǎi(楷)模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将“找到”放在“重新”之前。
B.在句末添加“的道路”。
C.将“能够”删掉。
D.把“引领”改成“引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B)
A.自古以来,“律己”的人都是注重小节的,他们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B.这个孩子学习习惯很差,上课经常迟到、说话,老师们都希望他能浪子回头。
C.他喜欢读诗,也爱信手涂鸦几句,而这一切竟被父亲视为大逆不道。
D.不知谁家的漂亮的白狗跟主人一块来了,它对球赛没兴趣,正卧在场边闭目养神呢。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
A.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
B.季羡林先生以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做事做人要明是非、有原则、守底线。
C.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跨越出乎想象的困难时,弱者以报怨来让自己的心灵免受伤害,而强者用冷静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些抚慰。选择了一种信念,______ ;选择了一种行为,______ ;选择了一种态度,______ 。面对困境和挫折时,选择勇敢地对自己说“我能行”!勇于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做生活中的乐观者、强者。
A.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就有了一种舒畅的感觉 就有了一种坚定的行为
B.就有了一种坚定的行为 就有了一种舒畅的感觉;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C.就有了一种坚定的行为 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就有了一种舒畅的感觉
D.就有了一种舒畅的感觉 就有了一种坚定的行为 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寻找到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季羡林先生为我们开了一剂应对现代生活快节奏与高压力的心灵良药。让我们跟随先生的笔触,一同探寻那份和谐与宁静。(19分)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 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想,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 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 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的“分”,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回味无穷。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 ——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六合②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____________”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注】①毛锥:毛笔。②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7.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分)
答: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8.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6分)
答: 示例:“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懂得分场合,能掌握“分”。“知不足”指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9.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并说明理由。(4分)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答: ② 本段的观点是“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人只有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才能知不足,而其他两个选项与观点不符。
10.梳理第⑤段的内容层次。(3分)
答: 示例:首先引用中国老话说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并指出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出息,最后再次引用中国老话论述无自知之明者没有出息的原因。
11.第⑥段中说“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请根据这句话列举一个典型例子。(3分)
答: 爱迪生一生共有一千多件发明创造,有些发明创造已经得到惊人的成功。他本人也是享有盛名的。但是,他从不沉醉于自己的发明,他无时无刻不在向科学的新领域攀登,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持否定态度,从而不停地加以改进。(例子对即可)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践与探究
12.班级准备组织同学们前去采访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助人为乐好人赖家明。作为校广播站的小记者,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2分)
答: 示例:①您觉得做中国好人的标准是什么 ②在实践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