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经典永流传】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锦书】
【微赏】这两句诗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一课一赏·惜时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卿( ) 岂( )
涉猎( ) 孰若孤( )
2.晓词义
(1)卿今当涂掌事
卿: 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以:
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治经:
博士:
(4)但当涉猎 但:
涉猎:
(5)见往事耳 见:
往事:
(6)孰若孤 孰若:
(7)蒙乃始就学 乃:
就:
(8)及鲁肃过寻阳 及:
(9)卿今者才略 才略:
(10)即更刮目相待 更:
(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
见事:
(12)肃遂拜蒙母 遂:
3.写句意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省略句)
译文:
4.记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 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文意理解]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2.[人物形象]本文虽短,但人物形象鲜明。请你谈谈对孙权、鲁肃和吕蒙三人的印象
3.[写法探究]本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4.[文言称谓]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难点突破】
[主旨把握]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二者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理解【透】一点
通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对话体现人物性格,通过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一个人的语言风格、用词习惯、语气等都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可能会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则可能会用比较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答题【巧】一点
“红花还需绿叶衬”
——侧面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和渲染中,烘托主要描写对象。
①对正面描写做有益补充;
②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
③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答题有模板:通过描写……,从侧面表现了……,烘托了……,表达了……。
知识【深】一点
丰富多彩的古代称谓语
谦称:如“卑人、鄙人”等以卑己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礼敬;而“孤、寡人、仆、臣、不才”等,表明自己才疏德浅。称亲属有谦称:“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等;“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侄、舍弟等。
敬称:直接向对方表敬意。称人之字;称人以美德、美称词语,多用“君”“子”“公”“先生”等;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称人以其近侍、所在,多用于君王、尊者,如“陛下”“殿下”“足下”等。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称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朋友间也以“卿”为爱称)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又数刀毙之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学而时习之
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代表作品有《稽古录》《涑水记闻》等。
B.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16朝1 362年的历史。
C.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D.古代帝王一般用“寡人”“孤”“朕”来自称。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孙权劝学》中的吕蒙经过孙权的规劝及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令鲁肃刮目相看。而【乙】文中的鲁肃又是怎样看待吕蒙的呢 (14分)
【甲】《孙权劝学》(略)
【乙】张咏劝学
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③,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④。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寇准的友人。②准:寇准,宋初宰相。③出陕:出任陕州知州。④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鲁肃过寻阳 过中不至
B.结友而别 博学而笃志
C.咏徐曰 徐以杓酌油沥之
D.准送之郊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的孙权和【乙】文中的张咏都善于劝导,并劝学有效。
B.从【乙】文中“笑曰:‘此张公谓我矣’”一句可见张咏劝导寇准学习达到了成效。
C.在“学”的态度上,吕蒙始终虚心接受,而寇准由推辞到接受。
D.【甲】文中的吕蒙和【乙】文中的寇准虽身居高位,在接受劝导之后仍认真学习。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2)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译文:
9.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10.两篇选文的主旨都是要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4 孙权劝学
【经典永流传】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锦书】
【微赏】这两句诗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一课一赏·惜时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卿(qīnɡ) 岂(qǐ)
涉猎(shè) 孰若孤(shú)
2.晓词义
(1)卿今当涂掌事
卿: 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朋友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 当权,掌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托
以: 用
务: 事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 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西汉中期之后专掌经学讲授
(4)但当涉猎 但: 只,只是
涉猎: 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 见: 了解
往事: 指历史
(6)孰若孤 孰若: 哪里比得上
(7)蒙乃始就学 乃: 于是
就: 从事
(8)及鲁肃过寻阳 及: 到,等到
(9)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10)即更刮目相待 更: 另外,再
(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 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见事: 明白事理、事势
(12)肃遂拜蒙母 遂: 于是,就
3.写句意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志士离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省略句)
译文: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4.记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 北宋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 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文意理解]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答: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人物形象]本文虽短,但人物形象鲜明。请你谈谈对孙权、鲁肃和吕蒙三人的印象
答:孙权深谋远虑,循循善诱。鲁肃性格直爽,爱才敬才。吕蒙坦率真诚,知错即改。
3.[写法探究]本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答:本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4.[文言称谓]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朋友间也以“卿”为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大兄: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难点突破】
[主旨把握]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二者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答:前者是说用功读书一段时间就进步了,后者是说一段时间不读书就退步了,足见书不可一日不读,业精于勤荒于嬉。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
理解【透】一点
通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对话体现人物性格,通过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一个人的语言风格、用词习惯、语气等都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可能会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则可能会用比较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答题【巧】一点
“红花还需绿叶衬”
——侧面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和渲染中,烘托主要描写对象。
①对正面描写做有益补充;
②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
③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答题有模板:通过描写……,从侧面表现了……,烘托了……,表达了……。
知识【深】一点
丰富多彩的古代称谓语
谦称:如“卑人、鄙人”等以卑己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礼敬;而“孤、寡人、仆、臣、不才”等,表明自己才疏德浅。称亲属有谦称:“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等;“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侄、舍弟等。
敬称:直接向对方表敬意。称人之字;称人以美德、美称词语,多用“君”“子”“公”“先生”等;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称人以其近侍、所在,多用于君王、尊者,如“陛下”“殿下”“足下”等。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D)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称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朋友间也以“卿”为爱称)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D)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又数刀毙之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学而时习之
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B)
A.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代表作品有《稽古录》《涑水记闻》等。
B.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16朝1 362年的历史。
C.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D.古代帝王一般用“寡人”“孤”“朕”来自称。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孙权劝学》中的吕蒙经过孙权的规劝及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令鲁肃刮目相看。而【乙】文中的鲁肃又是怎样看待吕蒙的呢 (14分)
【甲】《孙权劝学》(略)
【乙】张咏劝学
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③,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④。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寇准的友人。②准:寇准,宋初宰相。③出陕:出任陕州知州。④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及鲁肃过寻阳 过中不至
B.结友而别 博学而笃志
C.咏徐曰 徐以杓酌油沥之
D.准送之郊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甲】文中的孙权和【乙】文中的张咏都善于劝导,并劝学有效。
B.从【乙】文中“笑曰:‘此张公谓我矣’”一句可见张咏劝导寇准学习达到了成效。
C.在“学”的态度上,吕蒙始终虚心接受,而寇准由推辞到接受。
D.【甲】文中的吕蒙和【乙】文中的寇准虽身居高位,在接受劝导之后仍认真学习。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2)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译文: 寇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
9.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10.两篇选文的主旨都是要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 《孙权劝学》中孙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自身的经历去劝告他人才使听劝的吕蒙学有所进,而《张咏劝学》中张咏是委婉地劝说寇准要加强学习。
阶段测评,请使用 “单元质量评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