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18讲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
听觉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特殊感觉,听力障碍的患者在生活中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不便。而在中国,目前约有2780万位听力残障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已有近40年的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医学发明之一。目前全球约有近70万患者植入耳蜗,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97岁。听力障碍的婴幼儿植入人工耳蜗,可以避免因聋致哑,近几十年来极大地减少了“聋哑人”的出现,大多数听障儿童可以正常入学、健康成长,顺利融入社会工作。听力障碍的成人和老人植入人工耳蜗,可以恢复言语交流能力,避免影响工作,还能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听觉及其他人体感觉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感觉在哪里形成呢?让我们走进“第18讲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通过3个概念,一探其中的奥秘。
要充分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需要通过以下3个问题来进一步探究。
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P79)
(1)眼球由 和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概念 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科学用眼能够保护眼的健康
1
眼球壁
⑨
⑧
⑥
②
⑦
①
③
④
⑤
角膜
虹膜
瞳孔
晶状体
睫状体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玻璃体
视神经
①虹膜:“黑眼球”含色素;中央有[③] ,眼睛由暗处到亮处,瞳孔会由 变
眼球的结构
眼球壁
内容物
外膜
中膜
内膜:
④晶状体:
⑨玻璃体
②角膜: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
⑤巩膜:“眼白”,白色,不透光,保护作用
⑥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
⑧视网膜,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主要起 光线的作用;物体距离眼睛由远到近,晶状体的曲度由 变
瞳孔
大
小
睫状体:主要由 组织构成,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肌肉
折射
小
大
(4)眼球结构巧记“135”:
一“孔”:瞳孔;
三“体”: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
五“膜”:角膜、巩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
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P79-81)
(1)视觉的形成过程:
·视觉的形成过程:
角膜
物体
光线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
视网膜
(形成物像)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传导
(形成视觉)
(倒立缩小的实像)
·形成物像的部位:视网膜
·形成视觉的部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3)有人把眼球比作活的照相机,你能写出以下照相机的结构分别相当于眼球的什么结构吗?
照相机 镜头 光圈 胶卷 暗室
眼球
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脉络膜
3.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及矫正方法分别是什么?预防近视的方法有哪些?(P81-82)
(1)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及矫正方法:
晶状体曲度 眼球前后径 物像位置 矫正方法
近视 过 过 视网膜 方 透镜
远视 过小 过短 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大
长
前
凹
(2)预防近视的方法:科学用眼,预防近视做到“三要”“四不要”。
①“三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cm左右;看书、看电视、看手机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②“四不要”: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或看手机;不要躺卧看书或看手机;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或看手机;不要走路看书或看手机。
1.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P84)
概念 人体通过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科学用耳能够保护耳的健康
2
耳廓
外耳道
外耳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耳蜗
半规管
前庭
内耳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内含许多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声波的刺激)
2.听觉是怎样形成的?(P84)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耳道
鼓
膜
听小骨
振动
耳
蜗
(听觉感受器)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传导
(形成听觉)
(3)晕车晕船和耳的结构有关,你知道与之相关的是什么结构吗?飞机起飞或降落的过程中,很多人会耳鸣,原因又是什么呢?怎样做可以缓解这种情况?原理是什么?
①晕车晕船与内耳的 和 过于敏感有关。因为前庭和半规管是位于听感受器(和身体平衡有关)的所在处,其中前庭可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当人体的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易出现晕车晕船。
半规管
前庭
②飞机快速起飞或降落的过程中,外界空气的压力急剧增高或下降,鼓膜内外气压出现不平衡,一侧明显高于另一侧,有的人就会出现耳鸣甚至耳疼。可以通过迅速张口或者嚼口香糖缓解,原理是张口或嚼口香糖可维持 内外两侧大气压的平衡。
鼓膜
3.我们如何科学用耳,保护耳和听觉?(P84-85)
编号 正确做法 原因
1 不用尖锐物体掏挖耳朵 防止损伤外耳道和
2 避免脏水进入外耳道 避免外耳道感染
3 遇到巨大声响迅速 或闭嘴堵耳 使 两侧气压平衡
4 鼻咽部感染要及时治疗 避免病菌沿 进入中耳的鼓室,引起中耳炎
5 减少噪声,避免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 可能造成鼓膜破裂,甚至失去听觉
6 不滥用抗生素 会造成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
鼓膜
张嘴不堵耳
鼓膜
咽鼓管
4.视觉和听觉的生活知识有哪些?(P84-85)
(1)若某人的眼球结构完整,但是视力丧失,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相当于传入神经)或大脑皮层的 。
(2)若某人的耳结构完整,但是听力丧失,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相当于传入神经)或 的听觉中枢。
视神经
视觉中枢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
要充分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需要通过以下5个问题来进一步探究。
1.神经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P88)
概念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与它们相连的神经构成
3
脊髓
脊神经
脑神经
周围
神经系统
脑
中枢
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
出的神经组成的
2.脑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是什么?(P88)
(1)脑的组成:包括图乙中的[1] 、[2] 和[3] 。
大脑
小脑
脑干
脑干
大脑
小脑
2.脑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是什么?(P88)
(2)大脑、小脑和脑干的功能:
①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含有 、 、 等多种生命活动功能区(神经中枢)。 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最高级中枢。
②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 。
③脑干:含有专门调节 、 、 等基本的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感觉
运动
语言
大脑皮层
平衡
呼吸
心跳
血压
3.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88)
脊椎
脊髓
注意: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
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
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
传导
反射
膝跳反射等多种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内;腰部脊髓受损截瘫后大小便“失禁”是脊髓丧失了 功能。
脊髓
传导
4.什么是神经元?(P89-90)
神经元又叫 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 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神经
功能
图2 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元
突起
较短而分枝多,接受信息
只有1个,较长,传出信息
4.什么是神经元?(P89-90)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递 (或产生并传递兴奋)。
神经冲动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树突 …
下个神经元的
(3)神经元的特点及意义:与人体其他细胞相比,神经元特有的结构是 。其中,树突的主要功能是 ,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出信息(神经冲动)。这些突起决定了神经元的功能,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
突起
接受信息
相适应
血细胞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5.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这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P89-90)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元
突起
神经末梢
一条神经
成束神经纤维
+膜
鞘
神经纤维
多个神经纤维
轴突+鞘
神经纤维
神经
构成
成束
5.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这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P89-90)
(1)辨析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和神经末梢:
①神经元=细胞体+突起
②神经纤维=长的突起+外面的鞘
③神经=神经纤维(集结成束)+膜(属结缔组织)
④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
(2)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人体内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 相接触,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个复杂的网络就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突起
如果不注意个人防护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容易造成视力、听力损伤。请阅读下列资料:
资料一:地震后,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的伤员,要求他们闭上眼睛并在眼睛上蒙上纱布或毛巾。
资料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被定为全国爱眼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眼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促进健康用眼习惯的养成。
资料三:爱耳日是每年的3月3日,这一天的设立是为了降低耳聋的发病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并预防耳聋的发生。当飞机升降时,乘客可以咀嚼食物或张口,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以维持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保护耳朵。
资料四:在人工神经网络中,被称之为神经元的诸多组件被植入数据并协同来解决诸如人脸识别等问题。
资料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汇演在央视圆满举行,晚会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主题,以全国大、中学生群体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为主体,以“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为宗旨展开,各种节目精彩纷呈,充满青春气息。
据此,完成典例和变式1—7题。
(2022·怀化)地震救援中,将长时间受困人员救出时,需将他们的眼睛蒙住。目的是避免强光灼伤眼球的哪个结构( )
A.瞳孔 B.巩膜
C.视网膜 D.玻璃体
变式1 虹膜通过改变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强弱。下列显微镜操作中,能起类似作用的是( )
A.旋转目镜 B.调遮光器
C.移动玻片 D.升降镜筒
典例 1
C
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上有不同的色素 B.②是无色透明的角膜
C.③的凸度过小会导致近视 D.④中含有许多感光细胞
变式2 (2022·湘潭)网球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体育项目之一,一直深受人们青睐。当网球从对方场地传到自己场地时,运动员始终能够看清球的位置,原因是( )
A.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B.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C.瞳孔由大变小,晶状体曲度不变 D.瞳孔由小变大,晶状体曲度不变
典例 2
C
A
(2024·湖南改编)每年的6月6日被定为全国爱眼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眼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促进健康用眼习惯的养成。以下用眼习惯科学的是( )
A.躺卧看书 B.长时间看电子屏幕
C.边走路边看书 D.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典例 3
D
变式3 图中甲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变焦水透镜模型,乙为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请推测该同学的视力状况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B
爱耳日是每年的3月3日。使用耳机时间过长、音量过大,容易损伤耳中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导致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
A.鼓膜 B.咽鼓管
C.半规管 D.耳蜗
变式4 远处声音微弱时,用手掌托在耳后,听到的声音会变大,此时手掌发挥的功能类似于( )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典例 4
D
A
当飞机升降时,乘客可以咀嚼食物或张口,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以维持某结构两侧大气压的平衡。该结构是( )
A.半规管 B.鼓室
C.鼓膜 D.前庭
典例 5
C
变式5 升旗时,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小兰庄严地向国旗敬礼,内心激动万分。下列关于小兰在升旗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听到国歌声,接受声音刺激的感受器是鼓膜
B.看到五星红旗,视觉在视网膜上形成
C.升旗时,小兰的反应只靠神经系统调节
D.听到国歌奏响时敬礼,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被称之为神经元的诸多组件被植入数据并协同来解决诸如人脸识别等问题。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体 B.突起
C.神经纤维 D.神经元
变式6 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细胞体(胞体)是( )
A.a B.b C.c D.d
典例 6
D
B
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脊髓和脊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C.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D.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典例 7
A
变式7 “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汇演在央视圆满举行,晚会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主题,以全国大、中学生群体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为主体,以“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为宗旨展开,各种节目精彩纷呈,充满青春气息。如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能看到如此精彩的节目,是因为眼球内[ ] 的曲度能够调节,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 上。
(2)歌曲《新时代的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声会刺激我们耳内的[ ] ,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 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c
晶状体
视网膜
⑤
耳蜗
听觉
(3)舞蹈《万泉河》表现了军民鱼水情谊深。随着音乐的旋律,舞蹈演员一系列高难动作表现出极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人体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结构是 。一系列高难动作的完成需要 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
(4)晚会圆满结束,首次担任主持人的王俊凯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种反射必须有人类特有的 中枢参与才可完成。
小脑
神经
语言
(5)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请你提出科学用眼、用耳的建议是 。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和用耳卫生,如保持适当的距离、定期休息、做眼保健操和耳部按摩等
(一)思维模型构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黑眼球
巩膜
视网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视觉中枢
鼓膜
听小骨
听觉
半规管和前庭
小脑
神经元
(二)一“境”到底,本课小结
结合“创设情境”中的内容,听觉及其他人体感觉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感觉在哪里形成呢?
答:听觉形成的过程:声波→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并传导给听小骨)→听小骨(传导并放大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刺激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听觉神经(传导冲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