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历史试题(开卷)
注意事项:本试题共四大题,满分 70 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你可以参
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答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 分)
1. 据考古学者研究发现,三星堆遗址(长江上游)出土的青铜面具与二里头遗址(黄河中游)出土的绿松石铜
牌纹饰高度相似。据此可知( )
A.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高度一致
B. 考古发掘是了解中华文明的唯一手段
C.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各地不同的文化因素汇聚于中原地区
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关键阶段,其变革涵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
民族关系等多维度,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路径。推动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
A.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B.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 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D. 周王室分封制的强化
3. 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自周之分封,秦之郡县至元之行省,虽形式屡变,然
其核心皆在强化中央统御。”材料旨在强调( )
A. 地方权力的独立性 B. 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C. 中央官制的多样性 D. 地方行政制度的稳定性
4. 下图为《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从图中可以直接明确的历史信息是( )
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A.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期 B. 指南针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
C. 贸易范围远达非洲西海岸 D. 政府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5. 中法战争推动中国军事技术融入全球体系。期间,清军装备已非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弓箭刀矛”,而是
普遍使用后膛枪炮。镇南关大捷中,楚军、淮军等部队凭借新式武器与战术重创法军。据此可知( )
A. 中法战争中清政府大获全胜 B. 清军装备在当时已领先世界
C. 中法战争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D. 清廷国防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6. 李大钊在《自然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明确表示:“余之培击孔子,非培击孔子之本身,乃培击孔子为
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培击孔子,乃接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据此可知( )
A.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批判孔子实为封建专制的思想工具
C. 李大钊主张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 李大钊对孔子的评价纯属学术批判
7. 1929 年,中共中央指出:“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难到长期的胜利。”但
到 1930 年 3 月,全国已创建包括赣西南、鄂豫皖等在内的十几块根据地,党深刻认识到“农民群众的斗争
是与城市无产阶级的斗争有密切联系的”。这一转变( )
A. 肯定了城市中心论的革命策略 B. 是北伐战争胜利成果的体现
C. 确立了进行战略转移的总方针 D. 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正确探索
8. 1942 年初,美国政府的一则宣传标语写道:《HELPCHINA!CHINAISHELPINGUS》(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
们)。这一宣传标语的出现主要表明( )
A. 国共合作抗日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B. 中国抗战为盟军提供战略支持
C. 敌后战场为盟军提供先进游击战经验
D. 中国对联合国成立的巨大贡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出现下图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0. 据统计,到 1982 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 1978 年增加了 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
1978 年的 8.8倍。这一变化说明( )
A. 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B. 国企实行股份制改革
C. 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 D. 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11. 公元前 8世纪,荷马等古希腊诗人记录、创作的神话故事中,最高天神宙斯和海神波塞冬、冥王哈迪斯
分管除奥林匹亚山和大地以外的世界,三人通过抽签来获得他们各自的领地。材料反映了古希腊( )
A. 民主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 B. 民主制度来源于神话故事
C. 通过神话故事来了解世界 D. 诗歌是记述真实历史的载体
12. 糖在欧洲曾经非常稀缺,一度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而进入 17 世纪后,美洲的甘蔗大量进入欧洲,糖
才逐渐被添加于各种食物中,成为普通人的一种调味品。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B.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C. 新航路开辟使全球联系加强 D. 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拓展
13. 以下为 1928—1934 年苏联谷物生产总量和谷物征购量变化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余粮收集制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B. 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C. 粮食税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苏联模式促进了农业的极大发展
14.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惊叹道,1945 年到 1960 年间,至少 40 个国家和 8 亿人口反抗过殖
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亚洲、非洲与欧洲之间关系的改变,是一
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壮大 B.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 D. 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15. 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白宫发言人正式宣布,自 2025 年 4 月 11 日起,美国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
达 145%的综合关税。中美贸易摩擦的全面升级,对中美双边贸易关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这表明( )
A.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阻挡
C. 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 2分,共 8 分)
16. 法律是维系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成果。辨别下列史实正误,并加以
改正。
(1)罗马共和国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
(2)1789 年 8 月,美国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
本原则。( )
(3)1912 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
(4)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
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
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
——摘编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末期蕴含的“统一”因素。
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而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
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塞外之一统,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宗教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成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软优势。正是在宗教改革思想的掩护
下,资产阶级、新贵族才能合理地将政治愿望转变成现实。受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实用技术教育学校纷
纷创办,平民在受高等教育学生中的比例日益扩大。清教徒“合理谋利”的新价值观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
作好了精神准备。
——摘编自梁磊《略论英国宗教改革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宗教改革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的“软优势”。
材料二 南北战争及重建之后,美国进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转变”时期。美国从新技术和新产业
入手,走了一条截然不同于英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人才立国成为美国一项重要的政策。通过自主创新,
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发明上取代先行者的领先地位,从而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使美国逐步确立了世界
工业强国的地位。
——摘编自贾根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思维》
(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美国走上不同于英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因素。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建设工业化强国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活动与探究(共 12 分)
19.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桥梁则是这本教科书中的生动画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桥梁名称 推介词
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队,经过浴血奋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
A.汀泗桥
桥,并一鼓作气攻占武昌,为第四军赢得了“①”的美誉,彰显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攻
和贺胜桥
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北伐精神,打出了共产党队伍的威风。
B.泸定桥
1937 年 7 月 7日,屯驻北平南郊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史称“七七
C.② 事变”。这一事件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人民开始团结御侮,英勇抗
敌,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抗战精神。
D.武汉长
江大桥
2018 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成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代表了中
E.港珠澳
国制造、中国建设的高超技术,体现了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中国奋斗精神,彰显了攻
大桥
坚克难、自强不息、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开拓创新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①、②处填空,并为其补充主题:“桥梁: ”。
(2)结合所学知识,从 B、D中任选一项,撰写其推介词。
2025 年高新区中考二模历史参考答案
1-5CBBDD 6-10BDBBC 11-15ACBDC
16、【答案】(1)正确;
(2)错误;改正: “美国” 改为 “法国”;
(3)错误;改正: “社会主义” 改为 “资产阶级共和国”;
(4)错误;改正: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7、【答案】(1)因素:兼并战争频繁,形成局部统一的局面;区域大国、强国形成;华夏认同观念(同源同
祖)。
(2)表现:设理藩院管理蒙古事务;设伊犁将军总辖新疆军政;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西藏等。
(3)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
18、【答案】(1)“软优势”:推动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精神动力。
(2)因素: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的影响;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推动;人才立国政策的促进;自主创新的推动。
(3)建议:不断深化改革;要重视人才培养;注重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制订正确发展策略;注重开拓国
内和国际市场等。
19、【答案】(1)①铁军;②卢沟桥;主题:“桥梁:民族精神的丰碑”
(2)B:泸定桥:推介词:1935年 5月,红军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22名勇士冒着枪林
弹雨,攀踏铁索夺取泸定桥。这场“飞夺泸定桥”的壮举,粉碎了敌军企图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阴谋,为
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泸定桥的胜利,展现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
长征精神的光辉写照。
D:武汉长江大桥:推介词: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横跨长江的公铁
两用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它连接京汉、粤汉铁路,贯通南北交通大动脉,彰显了新中国集中力量
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桥的建设突破技术封锁,采用“管柱钻孔法”等自主创新技术,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