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6 12: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田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阶段考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林联益 审核人:陈淑燕
( 考试时间 2016年3月31日上午10:10—11:40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的大量稻谷的遗存
2.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①养殖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4.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依然控制着商业
B.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问世
C.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
5.“(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
6.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7.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
8.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9.下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
B.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10.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
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
11.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粤商
12.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人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1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八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4.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实际上它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D.重农抑商的政策
15.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16.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7. 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18.分析1912~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导致这一时期的发展③张謇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19.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 ②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 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 ④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 ⑤使资产阶级成为近现代史上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⑥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20.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D.新中国成立之初
21.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
22.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和“新的春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初
C.甲午中日战争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后、新中国成立之初
23、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春蚕》(写于1932年)中写道:“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A.1927~1936年 B.1895~1905年
C.1912~1922年 D.1922~1932年
24.史料记载: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工厂被毁2000多家;在1937年可以购买两头牛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到1947年只能买一只煤球,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对上述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B.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C.恶性通货膨胀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D.三座大山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25.观察右图,从中能够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A.民国政府大力倡导公共机关一律使用国货
  B.一战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动力
D.中国民族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并占据国际市场
26.某校学生找到了下面这组图片开展探性学习。他们拟定的四个研究主题中最恰当的一个应是
A.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B.近代中国“实业救国”道路走不通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D.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成分
27. “百年张裕,历久弥香”。作为山东知名的百年老字品牌,张裕葡萄酒公司之所以维持和发展下来的主要原因不可能包括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
B.中华民国的成立其奖励实业的措施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C.国民政府鼓励办轻工业的政策和日本殖民者的扶植利用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
D.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公营合私的经营方式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富民政策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8. 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欧洲国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29.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1946年,报纸上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胜利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为此浩劫!”这说明
A.日本帝国主义在战争期间对中国民族资本的掠夺
B.战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党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欺压民族企业
D.战后蚕桑业市场的萧条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4分)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清朝晋商之商路示意图
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3分)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
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 (2分)
(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其成因。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的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原因。 (4分)

(4)有人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说明理由。(5分)
3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12分)
上元灯词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 节选自《乾隆御制诗》问题:
(1)间年“外域”有什么人曾来到中国?(2分)
(2)“关不开”体现的是清政府的什么做法?(2分)
(3)“人事天时诚极盛”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什么心态?(3分)
(4)这种做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5分)
大田一中2015—2016学年(下)高一历史阶段考答案
1.B 2.B 3.C 4.A 5.A 6.A 7.D 8.C 9.C 10.D 11.D 12.A 13.A
14.A 15.D 16.B 17.C 18.A 19.B 20.C 21.B 22.B 23.C 24.D 25.C 26.A 27.C 28. B 29.B 30.C
31(1)生活方式:小农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分)
(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1分)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2分)
(3)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1分)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3分)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32.(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不断入侵;洋务运动的官办企业产生。
(2) 1912--1925年:上升;1925--1949年:下降
上升的原因: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鼓舞);一战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下降:日本侵华(日本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长期的战乱,缺乏有利环境;美国经济的入侵。
(3)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4)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5)不同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有利于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或“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促进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民主政治”“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充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同意。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有独立发展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3.(1)传教士、西方殖民者(2分)。
(2)闭关锁国政策(2分)。
(3)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极度自信,妄自尊大(2分)。
(4)中国商人不能主动去找海外市场,手工业只能缓慢发展;中西文化交往断绝,阻碍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5分)。
(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中国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5分)。能答出其它的观点给1分(如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有利于阻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