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提示: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建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婉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朗读这首诗
1、请两名同学朗读这首诗;
2、请全班同学边揣摩诗情画意边进行朗读2遍;
3、老师范读这首诗;
4、全班集体朗读这首诗2遍。
二、教师简介作者
王建字,唐代宗进士。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三、师生共同分析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四、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我的思念是圆的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词。
2、朗读训练。
3、展示咏月诗句和自我创作的咏月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中表露出来的浓郁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写作背景、作者
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诗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有感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回国,开始画画和诗歌创作,1932年7月,被诬陷为阴谋颠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狱。在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解放后,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1983年,诗人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后,内心那淡漠的亲情日益浓郁起来。诗人托今追昔,想到心灵上的挚友和骨肉亲人多年不在身边,有的已经离世,而自己仍活着,自然产生一种沉重而凄惨的孤独。由于诗人自身心境开阔,性格豁达,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二、朗读这首诗
1、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2、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由诗人创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情感上的东西,诗人渴望团圆,渴望美满。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圆最亮的”诗人由思念到圆月,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月儿常圆吗?不圆时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们在看月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激起人们对个人命运的遐思。
诗人由眼前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亲朋团聚的情感。
3、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4、请同学简述一下这首诗的大意。
5、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1遍。
三、展示咏月诗名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怨歌行》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10、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13、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1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
1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16、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17、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送春》
18、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1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四、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十五夜望月〉;
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词。
2、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初读课文
1、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预习检查”。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教师范读(录音范读)。
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
2、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精读课文
(一)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二)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四、研究讨论
1、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2、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3、“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五、作业布置
(一)背诵这首词。
(二)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诗篇,写一首四句以上的咏月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