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09 21: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以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为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内容偏重于人地协调观培养,教材在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主要途径”时有两方面考虑的因素。一方面是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案例选取说明,这也是从地理角度分析发展问题时应当考虑的三个方面。另一方面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主要推动方入手。最终确定了消除贫困、绿色经济和可持续消费三条主要途径。消除贫困主要侧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践行时需要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发展绿色经济主要侧重经济的持续发展,以企业为主要执行者;提倡可持续消费主要侧重生态的持续发展,公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最为重要的。 本节的内容结构如下: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在上一节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已有了基础认识。教材开篇承接第一节末尾的环境问题,说明可持续发展诞生的背景——人地关系日渐紧张,必须改变发展观念。在“背景”部分教材配图说明1972年以来的国际大会及重要议程,并辅以案例说明最新的国际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不再一味强调经济发展,而是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可持续发展。这三方面也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有三方面,其中暗含着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也和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密切呼应。本节设计了以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活动”,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角,能够综合多方面信息,运用原则评价各国责任,体现出对综合思维的指向。
学习目标
1.结合攀枝花市相关图文材料,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理解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不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综合思维) 3.结合攀枝花市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相关图文材料,说明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4.通过混撒拉村的相关图文材料,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5.通过课前活动,理解自己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认识到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才能持续发展的道理。(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理解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强调系统中“人的管理调控”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学习条件支持
1.攀枝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视频。 2.攀枝花从“十大污染城市”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相关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一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内容1.人地关系不协调的表现 教师活动: (1)展示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视频。 内容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教师活动: (2)展示教材图5.8,介绍环境与发展国际大事件。 内容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师活动: (3)展示材料一:攀枝花从“十大污染城市”走上“阳光”路;材料二:2000-2020年攀枝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格。 引领性问题: (1)请阅读课本102页内容,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请结合上述材料,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学生任务 1.结合教师呈现的视频材料,了解攀枝花市在多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解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任务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背景。 学生任务: 3.结合教师呈现的案例探究材料及课本内容,解释可持续发展内涵。 通过视频展示攀枝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展示人地关系不协调的表现,说明可持续发展诞生的背景,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结合具体的生产生活案例,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分析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内涵。内容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教师活动: (1)PPT展示学习任务:阅读课本103页内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2)展示材料一:攀枝花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材料二:苏铁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材料三:三州一市共同合作。 引领性问题: 1.自主阅读课本103页内容,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2.阅读攀枝花市在可持续发展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分别说出这些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内容5.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教师活动: PPT展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任务 4.自主阅读课本103页内容,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5.阅读攀枝花市在可持续发展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分别说出这些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学生学习活动 6.小组讨论,阅读课本104页活动: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完成下列问题: (1)请说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内涵。 (2)试分析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因。 (3)谈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遵循“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深远意义。采用分析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这三个原则。 结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全面且准确分析“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内涵,结合材料中历史、资源消耗、开发和保护背景材料,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提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中两者的分工。环节二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内容1.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展示材料一:攀枝花市着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材料二:攀钢转型;材料三:康养旅游经营模式;材料四:攀枝花市群众监督平台展示图。 教师活动: 引领性问题: (1)在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实施中,政府、企业和公众分别有哪些行为? (2)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任务 1.通过阅读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实施过程中的图文材料,理解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能够从不同角色的角度说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内容6.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教师活动: 展示材料一:混撒拉村发展特色农业;材料二:混撒拉村一体化污水处理;展示材料三:零碳小镇;材料四:混撒拉村垃圾分类。 引领性问题: (1)结合材料和课本105页图5.12 我国农村脱贫途径举例,请你说一说混撒拉村在消除贫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图中其他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3)结合材料说一说混撒拉村在是如何发展绿色经济的? (4)如果你去混撒拉村旅游,你应该怎样融入当地的“零碳”生活?学生任务 2.通过混撒拉村的相关图文材料,说明混萨拉村在消除贫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说明课本图5.12中的其他措施对消除贫困的作用。 学生学习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合“零碳村”建设和混撒拉村垃圾分类的材料,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分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课堂小结1.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本课内容框架。 2.组织学生对课前布置的活动进行成果展示。 引领性问题:你还能列出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吗? 学生学习活动 你还能列出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吗?以下活动三选一,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1.绘制一幅绿色消费的海报并展示; 2.收集一个身边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消费小故事,课上以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3.依据“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绝使用”的原则, 自制调查问卷表,调查统计同学、朋友及家长有哪些生活习惯符合可持续发展消费行为,课上进行成果展示。 活动建议:本活动可以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课上结尾进行相关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对课前布置的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引导学生身体力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板书设计
1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后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攀枝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系列案例,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请每个小组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调研锡林浩特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可以在政府、企业、公众中任选一个主体进行调研)。 完成课时作业单中的相关作业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围绕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过程,借助多媒体工具和材料,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围绕攀枝花市相关案例探究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