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2025年上期初2024级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
第一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反映了大运河( )
A、连接了不同水系 B、促进了经济交流
C、有利于实现统一 D、导致了隋朝灭亡
2、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要从洛阳沿大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B、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C、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D、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皇帝亲自面试考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创立了殿试制度(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4、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
A、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C、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
D、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
5、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其直言不讳,深受唐太宗喜爱,赞扬他“觉其妩媚”。下列名言符合魏征特点的一句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C、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D、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6、电影中提到哪吒帮助百姓反抗压迫,这与隋朝灭亡的教训有关。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起义爆发 B、隋炀帝的暴政
C、外族入侵 D、官员腐败
7、清代学者赵翼指出:“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作者意在说明五代十国时期( )
A、藩镇割据政权更迭 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宦官专权统治腐败 D、武将专权危害巨大
8、历史现象是指历史事件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历史解释是指以历史现象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上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B、唐朝末期朝政腐败,出现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C、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
D、唐朝诗坛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
9、唐朝时,蔬菜品种丰富,有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唐朝(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C、对外经济交流的繁盛 D、对外积极传播儒家思想
10、“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佚,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材料中的“先生”应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1、飞天是空中飞翔的神仙,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隋唐时期的飞天已流露出中原之风。飞天形象的变化体现了( )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外来文化的消亡 D、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12、宋朝时期,由于武状元的受重视程度不及文状元,所以就有人考中武状元之后,再以官员的身份参加文举考试。比如宋孝宗时期,福州永福县人在江南考中武状元,后参加文举,又考中探花。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宋朝( )
A、相权遭到严重削弱 B、实行崇文抑武政策
C、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D、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南北政权对峙和民族矛盾
C、民族政权并立和社会变革 D、地方军阀割据和经济衰落
14、如图所示古钱币采用了外圆内方的形制。这一币制反映出契丹( )
A、改变了游牧生活 B、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C、与北宋互通使节 D、接受了北宋的岁币
15、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维度看,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与此同时,唯物史观又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材料中所示的历史人物是( )
统一蒙古草原
建立蒙古政权
开始大规模扩张
A、成吉思汗 B、阿骨打 C、忽必烈 D、元昊
16、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并立,下列示意图符合这一时代某个时期特征的是( )
A、 B、 C、 D、
17、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手工业注重( )
A、交流与互鉴 B、传承与创新
C、封闭与守旧 D、包容与开放
18、“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南宋的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9、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唐,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下列四幅疆域图,属于元朝的是( )
A、 B、
C、 D、
20、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回。这反映了元朝的统一( )
A、推动了经济发展 B、形成了国家认同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有利于扩大疆域
21、《全球通史》谈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现象最符合文中“商业革命”的是( )
A、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 B、工商业市镇兴起
C、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 D、手工业工场涌现
22、目前中美贸易战中“关税壁垒”引发争议,宋朝为增加财政收入,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驿站 B、榷场 C、市舶司 D、十三行
23、 如表为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城市经济活跃 B、政治统治开明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24、元朝时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文明的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由此可见,元朝科技高度繁荣的原因是( )
A、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B、中外科技文化的广泛交流
C、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 D、中国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2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
A、闽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黑龙江流域 D、长江流域
26、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经之一。下列三幅图片可用于研究( )
A、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B、唐朝繁荣的文学艺术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清先进的航海技术
27、从历史角度看,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可借鉴古代经验,如( )
A、照搬秦朝依靠严刑酷法震慑行为 B、通过科举考试选拔道德模范
C、加强道德教育与法律约束结合 D、效仿元朝推行等级隔离制度
28、“有的事件是正义的,但可能不具有进步意义。下列事件与之相符的是( )
A、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B、安禄山发动叛乱
C、蒙古和南宋结盟灭金 D、文天祥抗元斗争
29、生活在隋唐的人们,读的书是用下列哪种方式印刷出来的( )
A、活字印刷术 B、雕版印刷术 C、铜字印刷术 D、胶版印刷术
30、司马光和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是他的史学名著。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
A、武王伐纣 B、楚汉之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第二卷(材料题 共40分)
二、材料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1、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应,从唐诗宋词元曲看唐宋元社会变迁,。(18分)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节选)
材料中的"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结合诗句概括开元盛世的表现。(6分)
▲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节选)
材料反映了唐朝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唐朝统治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
材料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结合作者生活时代,这诗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作词风格?(2分)
▲
材料四:“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4)诗中的汴州是指哪儿?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4分)
▲
材料五:“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5)材料选自元曲《窦娥冤》的经典台词,此作者是谁?(2分)
▲
32、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1)材料中唐太宗的言论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6分)
▲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阔下:……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梁城集》
(2)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指的是谁?这一议和之事历史上称之为什么?(4分)
▲
(3)结合材料分析议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2分)
▲
材料四:元朝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进行管辖,并设置驿站加强各地联系。
——《元史·百官志》
(4)结合所学知识,元朝首次在台湾正式设置什么行政机构进行管辖?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在地方又推行什么制度?(4分)
▲
(5)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论述隋唐至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 —— 5 BDDAC 6—— 10 BDBCB 11——15 BBABA
16——20 BBDCC 21——25 CCCBD 26——30 ACDBB
材料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1、(1)唐玄宗(2分);表现:农业发达、粮食储备充足、人口增长、社会安定富庶(4分,任答2点)
(2)事件:安史之乱; 影响:唐朝由盛转衰(4分)
(3)气势豪迈的风格(2分)
(4)北宋都城东京(或开封);南宋偏安江南(4分)
(5)关汉卿(2分)
32、(1) 政策(2分):开明的民族政策。
措施(4分):和亲(文成公主或金城公主入藏);设置机构: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任答二项)。
(2)宋真宗(2分); “澶渊之盟”(2分)
(3)积极作用(2分):双方结束战争,基本上维护了长期合作友好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4) 机构:澎湖巡检司。(2分)
制度:行省制度。(2分)
(5) (政治2分+经济2分+文化2分)
政治:唐朝和亲、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
经济:宋辽榷场贸易促进南北经济互补;
文化:民族通婚(如回族形成)推动文化融合,增强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