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2土壤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09 22: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土壤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二、核心素养
1.通过观察实际土壤样本能够准确说出土壤的组成成分。
2.通过祭坛五色土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土壤特点。(区域认知)
3.通过对土壤剖面图的观察,能够说出各个分层的特点。(综合思维)
4.通过对实际的土壤样本观察,树立学科观念,培养对自然科学,学习的热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利用生动直观的语言,讲解土壤的概念、土壤组成的内容
案例探究法——利用祭坛五色土案例讲解土壤的颜色
小组讨论法——针对土壤观察记性讨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难点
影响土壤的形成因素
六、教学媒体:
图片——土壤组成扇形图、土壤剖面构成图
视频——土壤实验视频
七、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导入,万物土中生,土壤虽然不起眼,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以上节课学习的植被为例,看看土壤因素是如何影响植被的呢? 认真听讲 明确学习任务,认真听讲
新课讲授
土壤-土壤的组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解密自然奇景——菲律宾保和岛“巧克力山”,教师展示实际景观图及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石灰岩山丘上只生长草,不生长树木,旱季草地枯黄,这是为什么呢? #保和岛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 #巧克力山为什么只长草不长树:山丘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易溶蚀-土层浅薄、土壤贫瘠,难以维持乔木生长 吸引学生兴趣
可见土壤对植物的影响作用之大,那么什么是土壤呢?教师展示三幅景观图(峰丛地貌、沙丘、植被生长地区),那一幅图有土壤覆盖呢? 什么样的陆地表层能够称之为土壤呢? #土壤: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的,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称之为土壤 讲解土壤的概念
教师展示土壤样品,观察土壤,土壤有什么特点呢? 碾压土壤样品,有什么感觉呢? #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植物根系;土壤生物(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 #湿润,土壤中含有水分
教师播放土壤没入水中的实验视频,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呢? #土壤中含有空气 小实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归纳一下土壤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矿物质-有机质(肥力)-空气-水分 #理想土壤组成成分也有一定的比例
制作土壤标签卡——尽可能展现土壤样本的属性, #样本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土壤颜色、土壤颗粒物大小、土壤易碎程度、土壤湿度、生物情况、采集人等
如何观察土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野外我们应该如何观察土壤呢?教师展示四副实际景观图(黄土、黑土、红壤),这些土壤景观图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 #土壤颜色 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首先看看黄土、褐土、黑土,它们颜色逐渐加深是因为什么呢? 那土壤矿物质对土壤颜色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青土(氧化亚铁)、红壤(氧化铁)、黄土(氧化钙) #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多,土壤颜色加深; #不同的矿物质有着不同的颜色
教师展示祭坛的五色土,并讲解形成原因,分布地区 #东方多水稻土,呈现出青色;南方多红壤;西北干旱土、盐碱土呈白色、中部的黄土高原是黄土、东北是很土。
教师展示三种土壤样本,观察土壤样本的区别? 土壤都由3种粒径组成,分为砂粒、粉粒、黏粒,不同的土壤质地由不同比例的矿物组成 #土壤颗粒物大小不同 #沙粒感、黏土 #砂土-壤土-黏土 土壤质地的观察
为什么黏土的粒径看着粒径更大呢?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土壤渗水实验,三种突然是渗水现象。 没有下渗的水去哪了呢?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砂土渗水最多,黏土渗水最少 #黏土透水性差,易板结,土壤积水,根系缺氧;砂土透水性强,易缺水;土壤质地不同,影响植物对水分、矿物质的吸收,
从土壤角度分析,为什么沙地的西瓜比较甜? 砂土含水量少,升温快、晚上降温快
总结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完成教案中的表格
主要组成 空隙 水 肥 气 热
砂土 砂粒 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 透水性强、保水蓄水能力差 有机质易分解 通气 土温高
壤土 砂粒 粉粒 黏粒 兼有砂土、黏土的特点 透水保水 保肥 通气 适中
黏土 黏粒 孔隙少 透水性、蓄水保水强 保肥 通气性差 土温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土壤坡面构造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将各个分层打乱,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进行排序。 #土壤剖面的概念 #森林土壤表现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各个土层有什么特点呢?结合书本完成教案表格。
耕作土壤坡面特征: 展示土壤剖面图,分析剖面的特点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成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深。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理解耕作土层的特点
森立土壤分层 特点
有机层 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含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层。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导致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疏松的
母质层 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八、课程小结
本节课采用框图式板书,提纲挈领的提出本节课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便于结课总结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