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部分片区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部分片区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0 08: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1950年10月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进朝鲜
C.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D. 1984年,我国开放了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2.70多年前的某一重大事件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主要含义是()
A. 取消鞠躬、跪拜礼,人们可以站起来走路
B.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C.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D.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3.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
B. 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下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获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 土地国有变为地主所有 B. 土地国有变为农民所有
C. 农民所有变为国家所有 D. 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5.如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漫画”中的一幅,画中我国某厂工人为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反映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B. 表明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C. 说明汽车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D. 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突出
6.如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7.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 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A.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C.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D.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9.徐小明同学的爸爸收藏了一份报纸,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列不能作为收藏理由的是,该文章的发表()

A. 标志着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 推动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
D.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10.“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公私合营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国有企业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随后,全国范围内就此开展了一场大讨论,最后认为这种做法是一条“阳光路”。这条“阳光路”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建立经济特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 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 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其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5.如图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全面深化改革 B. 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
(2)王进喜于1960年率队参加胜利油田建设大会战,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
(3)1976年10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4)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10分)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分析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改革篇】
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1)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材料中的“新体制”指的是什么?
【开放篇】
材料二
(2) 根据材料二,请你补充A、B两处内容,并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理论篇】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3) 请根据年代尺的提示,写出材料三C、D两处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总结篇】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原则。
1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6月底,全国人大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到1956年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形成。
——摘编自《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嬗变》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1980年4月,邓小平明确同意支持落后地区农民包产到户、发展生产。到1987年,全国有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对这一过程,邓小平会议说:“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
——摘编自《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意义。
(3) 综合上述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给你的启示。
四、综合探究题(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览表(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主要内涵
① ______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② ______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
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③ ______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与共
——据“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编制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完成表格的填写。
(2)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请你从所填写的内容中任选一种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有何特点。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
1.A2.D3.B4.D5.A
6.B7.A8.A9.D10.D
11.B12.A13.A14.B15.B
二、辨析改错题:
16.(1)√,√
(2)×,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
(3)×林彪反革命集团改为江青反革命集团
(4)×,物质文化生活改为美好生活
三、材料解析题
17.(10分)(1)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A:经济特区。B:上海浦东开发区。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C:邓小平理论。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特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是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
(4)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
18.(10分)(1)变化:由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变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公有制)。
原因:分散经营存在弊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答出任意1点即可)
(2)特点:逐步推行(或渐进改革)。
意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示范。(答出任意1点即可)
(3)启示:农业政策的调整要依据国情;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重视保障农民利益。(任答1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四、综合探究题
19.(12分)(1)①红船精神;②抗美援朝精神;③改革开放精神。
(2)示例:
选择:抗美援朝精神。
阐释: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黄继光、邱少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与时俱进);内涵丰富;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一脉相承。(任答2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