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6 15: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致女儿的信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浅白易懂、诗意温暖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把握爱情的真谛,获得自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与信念。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
2.作者链接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 ( http: / / www.21cnjy.com )18—1970)是苏联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孩子们自己的。他把自己的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而且在国外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3.字词疏导
(1)读音
忐忑(tǎntè) 繁衍(yǎn) 一抔(póu)黄土 麦穗(suì)
无与伦(lún) 比怒不可遏(è) 伫立(zhù) 幢(zhuàng)
(2)词义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遏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3)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4)文章的主旨是用怎样的一种形式来显现的
明确:本文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的。
(5)故事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明确:上帝三次来到人间视察。
2.文本探究
(1)复述故事并思考: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读到哪三种东西?文中用哪几个相同的字来表达的?
(教师点拨)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砺磨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称得上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
(2)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教师点拨)上帝三次来到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3)上帝由“恼火了”、“更加恼火了”到“深深地沉思着走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爱情终于战胜了上帝。
(4)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而是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呢?
(教师点拨)作者巧妙避开敏感的问题,通过自己少年时代祖母所讲述的童话,引导女儿去思考,动人的童话比抽象的解释和一番大道理更易于理解、接受。
(5)父亲对于女儿的问题(“什么是爱情”)是什么态度?
高兴,欣慰,激动……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6)故事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
(教师点拨)这正好说明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正的爱情是一辈子的忠诚,是即使一方死了另一方也会时时在心中追念。
(7)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教师点拨)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真正的爱情包含着美好的理想、共同的劳动、延续后代、忠贞不渝。
3.语言品析
联系全文,探讨下面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教师点拨)这一句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话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教师点拨)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作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能够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教师点拨)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4.拓展延伸
(1)就本课学习后举办辩论赛:早恋现象之我见。
正方:中学生可以谈恋爱,如果两人处理得好,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利于学习。
反方:中学生不可以谈恋爱,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
(2)各抒己见
爱情的话题,古今中外的许多小说都在探讨,你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看的武打小说里也有许多爱情观。大家看看投影片上的三段文字,这是金庸先生三部作品中的爱情观,看看你欣赏哪一种?你是否还有另外的见解?你能结合其它爱情作品谈谈你的观点吗?
附投影资料:
瓦耳拉齐又问:“刚才我叫你出去,你为什么不听话?要是你出去了……唉……”
李文秀轻轻的道:“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
——《白马啸西风》
郭靖丝毫不懂这种女儿情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觉这个“黄贤弟”的举动很是特异,当下问她道:“你说有要紧事对我说,是甚么事?”黄蓉笑道:“我要跟你说,我不是甚么黄贤弟,是蓉儿,这不是要紧事么?”郭靖也是微微一笑,说道:“你这样多好看,干么先前扮成个小叫化?”黄蓉侧过了头,道:“你说我好看吗?”郭靖叹道:“好看极啦,真像我们雪山顶上的仙女一般。”黄蓉笑道:“你见过仙女了?”郭靖道:“我没见过,见了那还有命活?”黄蓉奇道:“怎么?”郭靖道:“蒙古的老人家说,谁见了仙女,就永远不想再回到草原上来啦,整天就在雪山上发痴,没几天就冻死了。”黄蓉笑道:“那么你见了我发不发痴?”郭靖脸一红,急道:“咱们是好朋友,那不同的。”黄蓉点点头,正正经经的道:“我知道你是真心待我好,不管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好看还是丑八怪。”隔了片刻,说道:“我穿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对我讨好,那有甚么希罕?我做小叫化的时候你对我好,那才是真好。”
——《射雕英雄传》
令狐冲双目凝视着她。盈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眼光慢慢移动,和他相对。两人相隔丈许,四目交视,忽然间心意相通,实已不必再说一句话,反正于对方的情意全然明白。娶不娶仪琳无关紧要,是和尚是太监无关紧要。两人死也好,活也好,既已有了两心如一的此刻,便已心满意足,眼前这一刻便是天长地久,纵然天崩地裂,这一刻也已拿不去、销不掉了。
——《笑傲江湖》
(3)爱情名言名句收集展示: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
结语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的写法,也用一则“诗意的故事”,帮老师给孩子写一封信,告诉他“分享”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