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过关测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过关测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10 20:35:32

文档简介

2025年浙教版科学七下第3章单元过关测试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题

20.(1)
24.(1)

名:
(2)
(2)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3)
(3)
注意事项
21.(1)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违纪标记
(2)
25.
(1)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
以上标记由监考人员用2B铅
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笔填涂
(3)
(2)
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选择题填涂样例
22.
(1)①
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正确填涂

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V1【/1

第I卷(请用2B铅笔填涂)
(2)
(3)
I[A][B][C][D]6[A][B][C][D]
11[A][B][C][D]
26.(1)
2[A][B][C][D]
7[A][B][C][D]
12[A][B][C][D]
3[A][B][C][D]8[A][B][C][D]
13[A][B][C][D]
(2)
4[A][B][C][D]9[A][B][C][D]
14[A][B][C][D]
5[A][B][C][D]I0[A][B][C][D]I5[A][B][C][D]
(3)
第Ⅱ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二、
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16.(1)
23.(1)
(2)
(2)①
17.(1)

(2)

18.
19.(1)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ZJ科学·七下·答题卡·1
21世纪教育周cb制作
盗版必究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分析计算题
29.
(1)
温度/C
(2)
20
.(1)
(3)
10

0
时间min
(2)
域禁
28.(1)
(2)
(3)①
止作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ZJ科学·七下·答题卡·2
21世纪教有周cb制作
盗版必究/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保密★启用前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七下第3章单元过关测试卷
试 题 卷
学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两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考试范围:新教材第三章全部内容。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质量约为200克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张交通卡 B.一名中学生 C.一个苹果 D.一头大象
2.【文化情境题】古籍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 意为黄金能打造成极薄的金箔,体现了黄金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磁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D.延展性
3.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马路上的沥青变软 B.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C.鱼缸里的水变少 D.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4.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千里冰封 D.霜挂枝头
5.2024年1月11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衢州白瓷 B.温州剪纸 C.东阳木雕 D.杭州刺绣
6.在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一瓶矿泉水冻成冰
B.“嫦娥五号”返回器将月壤样本带回地球
C.将气体封闭在注射器内,推动活塞将气体压缩
D.将铅笔削短
7.一位同学要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他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移,接来他要进行的操作是(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平衡螺母
8.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砖劈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一瓶氧气用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因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所以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
D.为减轻质量,航空器材常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9.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吸水性好的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减慢水的蒸发
B.提高水的温度,可以减慢水的蒸发
C.水蒸发时吸热,可以降低食物的温度
D.纱布有较好的吸水性,可以减小水的蒸发面积
10.【改编】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 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铝=2.7g/cm3 ,ρ铁=7.8g/cm3,ρ铅=11.3g/cm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不可能三个球都是空心的
11.冬天,天一冷,小金就喜欢吃火锅;而到了夏天,天气一暖和,小金就喜欢吃雪糕。小金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打算用天平、烧杯、水和量筒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定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铁球是否空心;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个数。其中能够完成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min后物质处于液态
14.【文化情境题】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前,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15.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5︰4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液体乙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第17(1)(3)、18、19、22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
16.【情境题】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点着陆,并采取了“月壤”,2024年6月25日带着质量为1935.3g的月背“月壤”样本顺利返回地球,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质量为1935.3g的月壤合 mg,从月球背部带回的月壤到地球,月壤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改编】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继而发生氯气罐爆炸。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1)写出氯气的一条化学性质: 。
(2)氯气罐内为液氯,因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造成氯气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3)钢罐不仅可以储存氯气,还能够储存其他多种气体。若钢罐中有一种密度为6kg/m3的气体被抽出一半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
18.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 。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某同学使用量程为0~200克的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实验中所用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所示,则该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克。
(2)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当在右盘中加上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上100毫克的砝码,则天平指针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所称物体的质量为 克。
20.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选填“空气”或“锅子”)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锅子内的水沸腾后,则盅内的汤 (选填“同时沸腾”或“不会沸腾”)。
(3)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图 (选填“乙”或“丙”)。
21.【材料情境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为西藏冻土区里的“热棒”,里面灌有液态氨,上端有散热片,当外界温度较高时,液态氨受热变成气态,上升到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气中散热,随后气态氨又变成液态氨,下沉到底部,如此往复循环,保持冻土不受夏季高温而熔化。
(1)图中的过程 (选填“①”或“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过程②发生的物态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2)“热棒”能保持路基冻土,是因为液态氨具有沸点 (选填“高”或“低”)的特性,这种特性属于物质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3)下列关于热棒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单选)。
A.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的
B.冻土中的水在凝固过程温度降低
C.使用它能给路基降温
22.【改编】物态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的间距会发生变化,如图1;
(1)我国古代就掌握了高超的铸铁技术,图2是某环境下铸造铁器过程中铁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①铁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该环境下,铁的熔点是 ℃;
②整个过程,铁的物质分子(原子)间距是如何变化的 (选填“ABC”、“ABCBA”或“ABA”);
(2)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水吸热汽化后其分子排列是图中的
(选填“A”“B”“C”);小明阅读了关于水循环的材料,做出示意图如图3,则括号中的物态变化是:①为 ,②为 。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3.双休日,小舟买了爷爷最爱喝的普陀山杨梅酒,去看望爷爷。购买时看到了如图1所示的商品介绍,他对此颇感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舟想知道这瓶杨梅酒中的固形物的体积,于是把杨梅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可得其中的固形物体积为 cm3。该方法测得的固形物含量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为了测定杨梅酒液体部分的密度,小舟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a.将待测杨梅酒倒入烧杯中;
b.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V,如图3乙所示;
c.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的总质量为42.8g;
d.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的总质量m(如图3甲所示);
e.根据密度公式,算出杨梅酒液体部分的密度;
①小舟应采用正确合理的实验步骤为 (填字母编号);
②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杨梅酒的质量,当他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盘的指针如图所示,小舟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③由图3可得,杨梅酒液体部分的密度为 千克/米3。
24.水写布是一种遇水马上显黑色墨迹、水干后褪色可以重新书写的画布。某同学用水写布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方案如下:取三块大小合适、面积相等的方形水写布浸湿,将其中一块进行折叠。在水写布四角穿孔,如图所示,AB组烧杯中加入等量热水,记录水写布上墨迹褪尽所需要的时间,如表。
组号 A B C
时间/秒 110 500 300
(1)本实验通过 来比较水蒸发的快慢。
(2)B组和C组能否形成对照?并说明理由 。
(3)若要研究“空气流速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请简述实验方案 。
25.为了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装有液态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忽略外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1)由乙图中a曲线可知,海波的凝固点为 ;
(2)根据乙图中a、b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在8~10min时间段,海波是否仍在凝固? (选填“仍在凝固”或“停止凝固”),理由是 ;
(3)图丙是兴趣小组建构的物质三态变化模型的部分内容;则第3min时,试管内的海波状态对应该模型中的 (选填“A”、“B”或“C”)状态。
26.【改编】在课堂上老师用如图甲所示的小纸锅演示实验,已知纸在空气中温度到达183℃就可以燃烧,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520℃,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甲 乙 丙
(1)由图乙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2)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组装器材时若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图甲中应将B处向下调整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C.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3)小科再次探究: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图线 。
四、分析计算题(第27题5分,第28题10分,第29题9分,共24分)
27.室内温度为20℃,将一支读数准确的温度计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其玻璃泡上,持续观察并记录该温度计从开始到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
(1)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该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大致图象。
(2)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所画图象变化的原因。
28.【情境题,改编】绍兴酒文化悠久,临近过年时,诸暨农家开始烧制当地特色美酒同山烧(白酒),这一传统是诸暨人过年不可或缺的温馨环节。制酒主要包含两个关键过程:发酵和蒸馏。
(1)发酵的过程:酵母分解糖,产物之一是酒精.发酵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蒸馏过程如图所示,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3)酿造出的同山烧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即酒精的体积分数;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为50毫升。
(ρ水=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请计算: ①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同山烧白酒,质量是多少?
②这种酒的密度约是多少?
29.【情境题,改编】逐梦蓝天向未来——国产大飞机C919点燃发展“新引擎”。C919在使用材料上采用了大量的先进复合材料,如铝锂合金、碳纤维等,有效地减小整体质量。已知某实心部件若采用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需要结构钢的质量为158t,而该实心部件采用铝锂合金制造只需要铝锂合金的质量为48t。(ρ钢=7.9×103kg/m3,ρ碳纤维=1.8×103kg/m3)
(1)用先进复合材料有效地减小整体质量,说明复合材料具有 的特性。
(2)该实心部件用结构钢制造所需结构钢的体积为 m3;
(3)求铝锂合金的密度;
(4)该实心部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造比用铝锂合金制造质量减小多少?
科学试题·2
【KX】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保密★启用前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七下第3章单元过关测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A D A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B D
二、填空题(第17(1)(3)、18、19、22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
16.(1)1.9353×106
(2)不变
17.(1)氯气能与水反应或有毒 (2)物理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3 kg/m3
18. 3:2 2:3
19.(1)32.4
(2)36.24
20.(1)锅子
(2)不会沸腾
(3)丙
21.(1)① 放热
(2)低 物理性质
(3)C
22.(1)①晶体 1538 ②ABA
(2)C 凝华 凝固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3.(1)40 偏大
(2)①adbce ②取下5g砝码后,移动游码 ③0.995×103
24.(1)水写布上墨迹褪尽所需要的时间
(2)不能,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3)再增加一组实验记为D组,往水写布上吹风,其他条件与C组相同。记录水写布上墨迹褪尽所需要的时间,与C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25.(1)48℃
(2)停止凝固 海波与水的温度相等,不能继续放热
(3)B
26.(1)99
(2)BC
(3)c
四、分析计算题(第27题5分,第28题10分,第29题9分,共24分)
27.(1) (2分)
(2)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3分)
28.(1)化学变化 (1分)
(2)液化(2分)
(3)①V酒精=45%×500ml=225ml=225cm3; (1分)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25cm3=180g;(1分)
m水=ρ水V水=ρ水(V总-V酒精)=1g/cm3×(500-225)cm3=275g,(2分)
m=m水+m酒精=275g+180g=455g(1分)【该处分值可自行调整】
②ρ== =0.91g/cm3=0.91×103kg/m3(2分)
29.(1)密度小(2分)
(2)20m3(2分)
(3),(2分)
(4),(2分)
(1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