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鸟语花香
1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欣赏评述、分析作品。
(2)提高审美欣赏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3)感受传统文化中“缘物寄情”的意境表达,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艺术。
2学情分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是传统绘画艺术所独具的文化内涵、民族的人文精神。在有限的一个课时中,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的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至少可以做到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体系中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感悟中国花鸟画这一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使学生在当下这一多元的文化格局中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责任、有义务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并把她一路传承下去。
3重点难点
重点;1、分析评述作品,体会画家情感的表达。
2、多種水墨語言的掌握。
难点:运用美术语言去欣赏评述和表現水墨荷花作品。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泼墨荷花
活动1【导入】赏荷
课堂引入:多媒体欣赏歌曲《荷塘月色》
赏荷:再听朗诵: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第四段,月下荷塘美景的段落,并欣赏多媒体摄影画面,把学生引入到荷花世界的意境美中。
活动2【讲授】咏荷、赏画
1、咏荷:荷花的美让人心动、让人陶醉,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留下了赞美荷花的千古名句。欣赏几幅荷花的摄影作品,初步感受荷花的美,同学们用学习过的诗词来咏荷。
(1)、学生讨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咏荷、画荷,为什么呢?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荷花,素有“花中君子”的雅称,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推崇,如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以荷花来寄托清高、不随波逐流、洁身自爱的情愫。这就是传统文化艺术中“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意境表达。
2、赏画:
(1)教师多媒体显示吴冠中的油画荷花与张大千的泼墨荷花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区别。【圖略】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归纳学生回答并小结:两张作品的画种不同,最重要的是材料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张大千的泼墨荷花用墨和颜色表现,墨色颜色在纸上有浓淡干湿的丰富呈现,那么这些丰富的墨色是怎样呈现在宣纸上的呢?它是运用了一种中国画技法来表现的,这种技法叫“泼墨技法”。
学生打开书本齐朗读“泼墨”的名词解释。教师板书:“泼墨是中国画技法之一,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
(2)引导学生对清代画家朱耷的作品和现代画家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链接:
http://delinxuan.blog./51301166.html
http://lf./shc/1606220.html
http://baike./view/5832760.htm
教师: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名家笔下的泼墨荷花,讨论分析:
(1)、色彩有什么特点?表现出荷花的什么气质?泼墨技法的运用和作品的艺术特点。
(2)、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作品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上网搜索及小组合作探究回答。
教师小结:不同画家笔下的泼墨荷花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是与画家的生平、艺术经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的。
活动3【活动】玩画
玩画
1、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泼墨这种技法,请大家欣赏教師用泼墨技法表现荷花的直观演示图片【步骤图略】
『潑墨荷』畫法,點子來自大千先生玩潑墨山水,大寫意畫荷的練習時,以濃墨落筆畫成荷葉或於墨荷之間;將有形的荷葉處理成半型似又有點抽象之後,再以石青、石綠潑灑其間讓其流動,形成色彩交融繽紛,再雙鉤荷花上彩,朱荷提金線與墨彩相互輝映。
步驟1:先在紙上構圖好白描出荷花。畫潑荷先以濃墨(在硯上可用墨汁作“水”,用墨條研磨,所出的墨較濃厚)下筆,部份地方噴清水。營造對比、深淺、厚薄感
步驟2.:待墨稍乾後,環視畫面效果。再將部份紙面紙打溼後下石青色。
步驟3.:續配以石綠色任其自由流動。亦可在紙後的不同位置放“異物”,用意是塾高畫紙,讓顏料的流動更多向性
步驟4.:淡墨葉處可加少許赭石色。
步驟5.:赭色亦可單獨按自已的想法處理成荷葉形態。
2、学生:尝试用泼墨技法表现荷花,体验笔墨情趣,抒发自己的情感。大家“玩的”不亦说乎。
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小结: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感受。
(2)、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小结:这节课我们赏荷—咏荷—赏画—玩画,感受了荷花的高洁,领略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独特的魅力。并尝试用泼墨技法去表现荷花,抒发你们的情感。以后的人生无论走得多远、多高,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做一个高洁、清廉的人!
活动4【练习】课后延伸
教师提出要求:利用课余比较充足的时间尝试用泼墨技法表现其他的花卉,由科代表收齐后张贴在班宣传栏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