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2学情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 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3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2、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展示出山水画。
1导言: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二、讲授技法。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a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b 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3) c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
点叶。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三、布置作业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课件27张PPT。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在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图案中,就能找到起伏的山川纹、水波涟漪纹。远在西周,在帝王的的冕服上有山形的装饰图案,在玉器上也刻有山川云气纹。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到隋唐时始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往往同诗意联系在一起,中国向来有诗画同源之说。宋朝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一幅好的山水画应该是有诗意的。诗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与画的表面结合,用画来表现诗意,或把诗的题目画在画中,互相衬托以表达作者的感情与诗意。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把诗意融入画中,画本身成了诗的化身,画就不必依诗而存在,成为“无声诗”。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意境是对美景的“暇思无限”,而这种“暇思无限”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因为诗(词)的文学语言内含很深、有寓意广的“功效”,能使欣赏者浮想联翩。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和诗意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
《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关山月
这是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山水画,这是根据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的词意创作,展示我们伟大祖国各地风光的作品,这一作品完成后毛主席看了非常满意,亲笔题写“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名,使画面显得更加光彩夺人 。欣赏风景题材绘画作品黄山云海(摄影)黄山云 亚明瀑
布
摄
影 观瀑布
傅抱石桂林山水
摄影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白雪石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法、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从透视是否真实再现当时自然景色来考虑) 《干草车》康斯泰勃尔
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开始在皇家美术学院学画,后认为临摹古典风景画不如向大自然学习,于是长期在家乡研究农村景色,画了许多素描、油画习作,然后进行创作。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 《渔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四家 。 对比西方油画《干草车》与中国画《渔庄秋霁图》
??? 问:同样都是山水画,对比观察两幅画在思想、技巧和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1)、西方绘画采用固定一点的焦点透视法;
中国画采用远近观察均可的散点透视法。??????????
? (2)、西方绘画遵循自然真实,讲究光色变化;
中国画投入自然追求笔墨情趣,画面中大面积空白,代表水波,有含蓄的韵味,崇尚气韵生动。
(3)、西方绘画物我两分真实再现;
中国画投入自然,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
(2)画家的风格?
(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
(5)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探索发现①画家表现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讨论分析画面的构图、空白、
墨色。
②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种
意境? 构图(1)“三段式”平远构图法。笔墨:浓、淡相间,剔透松灵的笔墨。空白:国画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这幅画中中景空白较大,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2)意境: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临孤寂之情。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1)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山的浑厚,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画面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
(2)意境:本画面题目是借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劲染”,歌颂欣欣向荣的时代。呈现出浓郁醇厚、宁静祥和的气氛。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林风眠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 。 方形构图,创造令人神往的意境,清淡的笔墨,表现了风吹芦苇
和逆风中仓惶飞离苇塘的秋鹜,画面给人以广阔的遐想天地。 范宽(约950-1027)北宋。他本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北宋前期著名画家,善画山水,重视写生,因为他性情宽厚,当时人们就叫他“范宽 。 作品《平沙落雁》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在一望无际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黄沙的寒风掠过……。
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
平地风起愁近秋,沙飞卷带百花休。落幸屈子《离骚》奏,雁去流水《九辩》忧。
《寒江独钓》 马远 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马远, 1140-1225,中国南宋画家。善于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所以马远又号“马一角”。
《踏歌图》是南宋马远的传世名作,此图近处田垅溪桥,巨石踞于左角,疏柳翠竹,有几个老农边歌边舞于垅上。远处高峰削成,宫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 小结:中国山水画正是通过构图,空白,墨色的运用寄托画家人生理想和风格追求,讲究诗情画意,这就是山水画的灵魂,即画中的意境。 总结:中国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山水画的意境在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谢谢
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