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6-06 16:09:34

文档简介

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从构图布局、表现技法等方面欣赏——山水画(能从绘画技法的层面对山水画进行欣赏评析)
2、学会透过画面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山水情 (在欣赏山水画的过程中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并能使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通过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山水画的魅力,体会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珍惜、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河山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在第二单元《奇妙的水墨世界》中,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欣赏方法,对中国画的审美情趣有所了解,为本
课学习积累了知识基础。
2、祖国辽阔壮美的山河,容易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3、如何透过画面感悟画中之意,对初中二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分启发
学生进行学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从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山水画进行欣赏评析,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感悟山水画意境美。
难点处理:1、通过优美的诗句结合山水画图例进行欣赏。
2、通过学案导学,降低学习难度,给予学生足够的提示与支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精忠报国》的音乐视频,体会山水画在视频中的视觉美感,感受祖国河山
的壮美,体会边关将士“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保家卫国的决心。
学生活动:伴随着大气磅礴的画面,风格雄壮的音乐旋律感悟山水画情景交融的魅力。
设计意图:视、听交融,领略山水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活动2【活动】教学发展
环节一:通过摆正“心态与姿态”的小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向同学们讲授山水画最基本的欣赏
常识。
学生活动:以宽愉的心态展开学习。
设计意图:向学生普及欣赏山水画的常识。为课堂开展创设愉悦气氛。
环节二:引导学生总结山水画的概念。通过《洛神赋图》以及《游春图》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
山水画脱离人物画作为独立画种的来龙去脉。
学生活动:了解山水画的概念及早期发展简况。
设计意图:了解山水画早期发展简况,拓展知识面,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简单介绍“元四家”。为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埋下伏笔。
环节三:通过西洋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对比,结合《富春山居图》让学生感受山水画特有的散点
透视观察法。了解山水画“三远”的透视法则。以《江山如此多娇》为例,体会山水画侧重
写意的哲学精神。
学生活动:了解山水画“三远”的透视法则,体会山水画侧重写意的哲学精神。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山水画“三远”的透视法则,体会山水画侧重写意的哲学精神。
活动3【练习】学案练习
学案导学:
1、连线练习:让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了解山水画主要的表现形式:没骨、浅绛、青绿、水墨。
学生活动:完成连线练习。了解:没骨、浅绛、青绿、水墨四种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设计意图:了解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2、分析练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六君子图轴》、《寒江独钓图》感受山水画家,借景抒情的深层
意蕴。
学生活动:结合优美诗句分析山水画作的深层意蕴。
设计意图:感受山水画家,借景抒情的深层意蕴。
活动4【作业】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资料图片中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山水画作。小组合作讨论,从布局构图、
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欣赏评析,着重探究山水画的深层意境。(体现我校科组“小班教
学,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校本研训内容)
教师随堂辅导答疑。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讲台展示自评、互评作业。
展示作业: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5【活动】课堂结束
学习反馈:让学生在学习评价卡上写上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或心得,同时亦可写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
存在的疑问或未及解决的问题。(注:此环节在课堂时间较为充裕下完成,若课堂时间不足,
亦可留待课后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习评价卡。
设计意图:增强师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进一步拓展课堂。
教师总结,结束课堂。
课件23张PPT。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这节课的任务是:学会从构图、表现技法等方面欣赏——山水画学会通过画面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山水情摆正你的心态与姿态林泉之心远而观之心胸宽悦、豁达方可感受山川之美视野开阔,方可领略整体布局,感受山河气势山水画以什么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年代最早的山水画隋朝 展子虔 《游春图》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属人物画,山水作背景。(人大于山)脱离作为人物背景的地位成为独立画种隋朝 展子虔 《游春图》元四家吴镇 王蒙倪瓒黄公望不同画种处理透视关系上都有自己的“语言”西洋油画焦点透视法固定镜头的摄像机 我们的先辈
画家千年前已
发明了“3D全
景拍照”元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黄公望尺幅:纵33cm 横636.9cm移动镜头的摄像机明代 沈周 《仿倪云林山水卷》北宋 郭熙 《幽谷图》高远——从山下往山顶看平远——从近往远看深远——从前山往后山看古人把大自然的空间透视关系归纳为“三远” 近景是草木葱茏,一片江南春色;远景是冰山雪岭,一派北国风光。
在时序上,跨越了春与冬,打破了时间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同时在画面上出现。《江山如此多娇》 关山月、傅抱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浅绛青绿没骨水墨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连线练习ABC D浅绛水墨没骨青绿元 倪瓒《六君子图轴》
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拥披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
——黄公望松、柏、樟、楠、槐、榆象征意义,借景抒情《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山水画的意境南宋 马远的 《寒江独钓图》 小组合作完成学案在山水画图片中选出两幅你认为最美的作品,
结合诗文,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进行欣赏评述。
重点探索:画家是运用什么绘画语言表现出如此诗情画意的。欣赏方向:布局、色彩、表现手法(青绿、浅绛、水墨、没骨)、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课堂作业结束课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