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6-06 16:10:22

文档简介

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1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不高。
2教学过程
2.1 第一学时
2.1.1教学目标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2.1.2学时重点
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2.1.3学时难点
树木的穿枝插叶。
2.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活动2【讲授】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2)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活动3【作业】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2.2 第二学时
2.2.1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
2.2.2学时重点
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2.2.3学时难点
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2.2.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导言: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石头的画法: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
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荷叶皴: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创作步骤
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
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
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活动2【作业】作业要求
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不定题)
课件27张PPT。学科网 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造可游、可居的图画,追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富春山居图 元代 黄公望 横岭侧峰、丘壑连绵;烟水缥缈,波光粼粼;劲松沉雄、远树含烟;平沙远渚,水郭村野,既见山川雄伟之气势,又显出平淡简远之意态。● 纵观画面全篇,画家的视角是静止的还是游动的?
● 你能通过线条想象画家作画时的情绪,通过水墨想象色彩吗?
● 画家是怎样表现深、远、阔、平淡的?
● 结合画题,针对画面整体或局部,找出恰当的词汇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意境。 Z.x.x. K 中国山水画强调“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原则,据此选择《富春山居图》中的一段,描述你的感受。思考·练习●树木和山石 树的造型千变万化,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棵树;树的结构规律大致相同,万变不离其宗。 Zx.xk 下笔当取势,确定树干的姿态,再根据树木结构规律完成。 树干前后左右出枝体现空间感,树枝当争当让,或增或减,穿插自然。 树木组合遵循统一变化的法则,强调大小对比、前后空间关系的变换,更注重树木之间相互呼应的情意性。 树的组合要有大小之别、互相顾盼,穿插自然,忌讳根顶俱齐,等距排列。 点叶则要注意聚散,增枝点叶须适度把握繁简疏密。 “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你感受到柳树和帆船之间的关系吗? 想画出树的生动姿态就要了解树的结构规律,更重要的是根据表现的主题进行联想和发挥。绿柳白帆图 现代 齐白石 画大小两棵树,表现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的生动姿态。思考·练习 墨色的浓淡变化使画面层次丰富,充满生机。山水册页 清代 梅清学习活动一 欣赏山水画,体会其中的意境及表现特点。通过临摹学习树木画法。● 石分三面,表现体积。
● 轮廓左右要有浓淡之分,表现阴阳向背。● 石的组合要大小相间、错落有致。● 用皴法表现石头的表面纹理,使之厚重并富有体积感。 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 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后皴出山体结构,点染而成。山的造型要注意脉络贯通,山势起伏,层次分明。●山水画的布局幽涧寒松图 元代 倪瓒宾主呼应 确定一幅画中山脉峰峦的宾主关系,或相对呼应,或环抱其中,形成变化统一的整体。 极目远望为平远,景色浩渺无际。
仰望山巅为高远,峰峦之势高耸突兀。
由前窥其后为深远,山重水复层层叠叠。山水 清代 弘仁清卞山居图 元代 王蒙潇湘奇观图 南宋 米友仁学习活动二 学习山石画法,并添加树木,组合为完整的山水小品。 云雾聚散,泉流蜿蜒,使画面布局变化万千,层次丰富,虚实相间。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舟船、屋宇、桥梁、栈道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宣示作品主题,并在构图中起着重要作用。画点景的人、物结构要简洁、用笔与整体协调一致,山水景物浑然一体。学习活动三 尝试运用所学画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并与同学交流你所表达的意境。